南歌子
十七首[1]
其一 钱塘端午[2]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①。
游人都上十三楼②。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③。
菰黍连昌歜④,琼彝倒玉舟⑤。
谁家《水调》唱歌头⑥?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流⑦。
【傅注】
①梁谢偃《听歌赋》:“低翠蛾而敛色,睇横波而流光。”(刘按,见《文苑英华》卷七十八,别见《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六。又按苏轼《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雪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与此词句同旨。)
②钱塘西湖上,旧有十三间楼。(刘按,详见宋周淙《乾道临安志》卷二,别见陈鹄《耆旧续闻》卷二。)
③扬州有蜀冈,有竹西亭。(刘按,参见宋阮阅撰《诗话总龟》卷二十八《故事门》。)杜牧诗:“斜阳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刘按,据《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杜牧《题扬州禅智寺》,句中“斜阳”原作“谁知”。又按,苏轼《别公择》诗:“若问西来祖师意,竹西歌吹是扬州。”)
④《风土记》:“五月五日以菰叶裹黏米。”“楚祭屈原之余风。”又:“俗饮菖蒲酒。”(刘按,包粽子祭屈原事,详见《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五月五日”条引《风土记》又《续齐谐记》。“饮菖蒲酒”事,见《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九引《岁时杂记》。傅《注》将三事并举同归入《风土记》,不确也。)《左传》:“飨有昌歜。”《注》云:“菖蒲也。”(刘按,文见《左传》僖公三十年,杜预《注》云:“昌歜,菖蒲葅。”盖以菖蒲根,切之四寸,腌以为菜。傅《注》脱“葅”字,恐非是。)
⑤《周礼·司尊彝》有鸡、虎等六彝之名,所以纳五齐三酒也。而彝皆有舟,则舟者彝下之台,所以承载彝,若今承露盘然。世俗或用琼玉为之。(刘按,详见《周礼·春官·司尊彝》。“舟”为尊彝等器之托盘。)
⑥《明皇杂录》:“明皇好《水调》歌。及胡羯犯京,上欲迁幸,犹登花萼楼,置酒,回顾凄怆。使其中人歌《水调》毕,因使视楼下,有工歌而善《水调》者乎?有一少年自言工歌亦善《水调》,遂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得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上闻之,潸然曰:‘谁为此词?’左右对曰:‘宰相李峤。’上曰:‘真才子也。’不待曲终。”(刘按,事见《诗话总龟》卷二十四引《明皇传信记》,又见《碧鸡漫志》引《明皇杂录》及《本事诗·事感第二》。诸家所记情节有异。又今通行本之《明皇杂录》未载此事。)《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刘按,句出《杨柳枝词八首》之一,见《白氏长庆集》卷三十一。)
⑦张华《博物志》:“秦青善讴,每抚节而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刘按,《博物志》卷八:“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旨,于一日遂辞归。秦青乃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傅《注》引述之情节与原书有出入。)
【校勘记】
[1]调名:《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歌”下注:“一作‘柯’。”
[2]词题:元本题作“杭州端午”。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游赏”。
其二[1]
古岸开青葑①,新渠走碧流②。
会看光满万家楼。
记取他年扶路[2]、入西州③。
佳节连梅雨④,余生寄叶舟⑤。
只将菱角与鸡头⑥。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傅注】
①《唐韵》:“葑,方用切。菰根也。今江东有葑田。”(刘按,参见《广韵》卷四“二宋”部。“葑,方用切”原在本条傅《注》之末,今据《广韵》移前。)公时请修西湖,大开水利。(刘按,详见《东坡奏议集》卷七《乞开杭州西湖状》。)
②柳子厚:“破额山前碧玉流。”(刘按,句出《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见《柳河东集》卷四十二,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二。)
③羊昙扶路唱乐,入州西门。余见《甘州·注》。(刘按,事详《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见本卷《八声甘州》傅《注》④及《校证》。)
④周处《风俗记》:“梅熟时雨,谓之梅雨。”
⑤韩愈:“清湘一叶舟。”(刘按,韩愈《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原句作“共泛清湘一叶舟”。见《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九,别见《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傅《注》脱“共泛”二字。)又古诗:“生涯一叶舟。”(刘按,唐韦庄《浣花集》卷六《江边》吟:“张翰生涯一叶舟。”又宋赵抃《清献集》卷五《渔父》之三:“莫笑生涯一叶舟。”傅幹引前人诗句不完整,又未标注作者名。)
⑥《周礼》:“菱芡栗脯。”《注》:“菱,芰也;芡,鸡头也。”(刘按,见《周礼注疏》卷五《天官·笾人》。)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题。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题作“湖景”。《二妙集》本和毛本题作“湖景和前韵”。按“前韵”谓同调“山与歌眉敛”词。
[2]“路”,元本作“病”。毛本“路”旁毛扆校改为“病”。
其三[1]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2]。
淡云斜照著山明①。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②,仙材梦不成③[3]。
蓝桥何处觅云英④?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傅注】
①梁朱超诗:“落照依山尽。”(刘按,句出《对雨诗》,见《文苑英华》卷一百五十三。)
②白乐天:“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同醉卯时杯。”(刘按,句出《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诗,见《白氏长庆集》卷十七。)
③西王母曰:“刘彻好道,然形慢神秽,虽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材也。”故郭璞诗曰:“汉武非仙材。”(刘按,事详《汉武内传》,见《文选》卷二十一郭璞《游仙》诗并李善《注》。“材”又作“才”。)
④《传奇》:“长庆中,裴航游襄汉,与樊夫人同舟。樊赠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岖上玉京。’航后经蓝桥驿,遇女仙云英,遂娶之。其后俱得仙。”(刘按,见裴铏《传奇·裴航》。此条傅《注》盖转述其大意,文字略同于《太平广记》卷五十“裴航”条。参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八“裴航”条。又按,樊诗“崎岖”,傅《注》误作“区区”,据《太平广记》改。)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曰“寓意”。
[2]“忽”,元本作“便”。
[3]“仙材”,元本作“仙村”。龙榆生云:“《参同契》:‘得长生,居仙村。’先生诗亦云:‘篮舆西出登山门,嘉与我友寻仙村。’傅《注》作‘仙材’,非是。”(刘按,《周易参同契》卷下云:“得长生,居仙村;乐道者,寻其根。”苏轼《介亭饯杨杰次公》诗:“篮舆西出登山门,嘉与我友寻仙村。丹青明灭风篁岭,环佩空响桃花园。”自注云:“郡人谓介亭山下为桃源路。”则“仙材”用汉武游仙典故,“仙村”用武陵桃源故事,皆与仙人有关,皆可通也。)
其四 送刘行甫赴余杭[1]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4]、细腰轻②。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③。
且将新句琢琼英。
我是世间闲客、此间行④。
【傅注】
①唐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刘按,诗见《王子安集》卷二)
②“彩绳花板”,秋千戏也。(刘按,详见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打球秋千之戏”条。)
③《楚词》云:“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刘按,句见屈原《九歌·少司命》。傅《注》原脱“满堂兮”三字,“美人”连下句,不堪卒读。今据《九歌》补正。)
④杜牧诗:“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间行。”(刘按,句出《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见《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
【校勘记】
[1]词题:元本作“送行甫赴余姚”;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和前韵”。按“前韵”系指“雨暗初疑夜”词。
[2]“山”,元本原校:“一作‘边’。”
[3]“无情又有情”,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作“无晴又有晴”。按刘禹锡《竹枝词》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是坡词所本,盖同音喻意也,作“晴”义胜。
[4]“彩”,沈钞本作“采”,而注文仍作“彩”,可证正文误钞也,今从清钞本、珍重阁本。
其五[1]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
不知钟鼓报天明①。
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②。
老去才都尽③,归来计未成④。
求田问舍笑豪英⑤。
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⑥。
【傅注】
①杜甫:“睡美不闻钟鼓声。”(刘按,句出《逼侧行赠毕曜》,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三。“侧”一作“仄”;“声”当作“传”。)
②《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刘按,详见《庄子·齐物论》篇。)
③杜甫:“老去才虽尽,愁来兴甚长。”(刘按,句出《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
④郑谷诗:“向蜀还秦计未成。”(刘按,句出《兴州江馆》,见《云台编》卷中;别见《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
⑤刘备谓许汜曰:“天下大乱,望君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刘按,详见《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⑥杜甫:“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刘按,句出《到村》诗,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六。)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再用前韵”。按“前韵”仍指同调“雨暗初疑夜”词。
其六[1]
日薄花房绽①,风和麦浪轻②。
夜来微雨洗郊坰。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已改煎茶火③,犹调入粥饧④。
使君高会有余清。
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⑤。
【傅注】
①韩愈:“辛夷花房忽全开。”(刘按,句出《感春五首》之五,见《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四。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九。)
②柳子厚:“麦芒涨天摇青波。”(刘按,句出《闻黄鹂》诗,“涨”原作“际”;见《柳河东集》卷四十三,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三。)
③《荆楚岁时记》曰:“寒食风俗,以介子推之故则禁火。”(刘按,《荆楚岁时记》“寒食禁火三日”条云:“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之则雨雹伤田。”傅《注》概述其大旨也。)
按《周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刘按,参见《周礼注疏》卷二十六《秋官·司烜氏》。)然则今寒食禁火,为近季春之时。盖断故火而改新火。魏野诗曰:“殷勤旋乞新钻火,为我亲煎岳麓茶。”(刘按,此乃魏野佚诗。《永乐大典》卷八二三“诗”字韵引此诗,“乞”作“觅”。宋蒲积中编《岁时杂咏》卷十五引此诗,“煎”作“烹”,并有诗题为“《清明日书谔公房》”。)
④《玉烛宝典》:“今人以寒食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煮饧以沃之。”(刘按,见《初学记》卷四《寒食》条引。)
⑤李白《赠褚司马》云:“北堂千万寿[2],侍奉有光辉。”“人间无此乐,此乐世中稀。”(刘按,见《李太白诗集》卷十二,篇名作《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也》。)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有词题曰“晚春”。
[2]“北”,沈钞本误作“此”,今从清钞本、珍重阁本。《李白集》原亦作“北”。
其七
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苏伯固二首[1]。
海上乘槎侣①,仙人萼绿华②。
飞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③。
雷辊夫差国④,云翻海若家⑤。
坐中安得弄琴牙?
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⑥。
【傅注】
①事见《鹊桥仙注》。(刘按,见本书卷六《鹊桥仙》其一“缑山仙子”词傅《注》③。)
②《真诰》:“萼绿华女许,升平年十月十日夜降羊权,自此往来,后赠权诗,火浣布,金条脱。访问曰:是九疑山得道女罗郁也。”(刘按,此条傅《注》讹夺错乱,几不堪卒读。今据《太平广记》卷五十七引《真诰》原文补证如下:“萼绿华者,女仙也。年可二十许。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晋穆帝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仙也。自此一月辄六过其家。……绿华云‘我本姓杨’,又云是九疑山中得道罗郁也。宿命时,曾为其师母毒杀乳妇玄洲,以先罪未灭,故暂谪降臭浊,以偿其过。赠权诗一篇,并火浣布手巾一,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谓权曰:‘慎无泄我下降之事,泄之则彼此获罪。’……授权尸解药,亦隐景化形而去。今在湘东山中。”)
③《列子》:“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一曰代舆,二曰圆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常随潮上下往来。”(刘按,节引自《列子·汤问》篇。)
④今余杭乃吴王夫差之故国。“雷辊”,言其潮声如雷。
⑤“北海若”,乃海神之名。(刘按,《楚辞·远游》:“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洪兴祖《补注》:“海若,《庄子》所称北海若也。”)“云翻”,言其潮势如云。
⑥“弄琴牙”,伯牙也,而善抚琴。古者抚琴亦谓之“弄”,司马相如饮卓氏而弄琴。《乐府解题》:“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子。’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汹涌,山林窅冥,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作《水仙操》。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因而鼓琴绝妙天下。”今《水仙操》乃伯牙之所作。(刘按,《古诗记》卷四引《琴苑要录》,情节与此微异。参见《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八所引《乐府解题》。)
【校勘记】
[1]词序: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东坡外集》、毛本无“和苏伯固二首”六字。按“二首”中另一首即下列“苒苒中秋过”词。
其八[1]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寓身此世一尘沙①[2]。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②,渔人一叶家③。
早知身世两聱牙④。
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⑤。
【傅注】
①内典,化佛以三千大千世界,其众犹微尘,其数犹恒河沙。(刘按,微尘喻其小,见《大智度论》卷九十四:“譬如积微尘成山,难可得移动。”恒沙言其多,见《金刚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又,《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②《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诸仙集焉,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山反居水下;欲到,则风引船而去,终莫能至者。”(刘按,详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③唐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以张志和舟敝,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耳。”(刘按,节引自《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张志和传》。)
④“聱牙”,龃龉不合之谓。
⑤“骑鲸公子”谓李白,已解,见《水龙吟》。(刘按,见本书卷一《水龙吟》其一“古来云海茫茫”词傅《注》⑧。)“赋雄夸”,则白所著《大鹏赋》是也。(刘按,《大鹏赋》见《李太白全集》卷一。)
【校勘记】
[1]词题:傅本题见前篇(海上乘槎侣)。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再用前韵”。
[2]“此”,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化”。
其九①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②?
借君拍板与门槌③。
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④[1]。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2]。
却愁弥勒下生迟⑤[3]。
不见老婆三五[4]、少年时⑥。
【傅注】
①《冷斋夜话》:“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5]。”(刘按,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转引,别见宋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卷下。今通行本《冷斋夜话》不载此事。)
②《传灯录》:“关南道吾和尚,因见巫师乐神,打鼓作舞,云:‘还识神也!’师于此大悟。后往德山申其悟旨。德山乃印可,师往后每至升座时,着绯衣,执木简作礼。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禅床作女人。’拜云:‘谢子远来,无可相待。’”(刘按,《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及《五灯会元》卷四“《关南道吾和尚》”条记载此事,与傅《注》大同小异。)
③梁武帝请志公和尚讲经,志公对曰:“自有大士,见在渔行,善能讲唱。”帝乃召大士入内,问曰:“用何高座?”大士对曰:“不用高座,只用拍板一具。”大士得板,遂乃唱经,并四十九颂,唱毕而去。大士乃傅大士也。又,武帝尝一夕焚章而召诸法师斋,人莫有知之者。大士诘朝即手持一铁槌,径往以叩梁之端门,而先赴召。时若娄约法师者犹或后至,若云先法师等,终不知所召矣。(刘按,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善慧大士》。)
④《传灯录》:“僧邓隐峰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刘按,详见《景德传灯录》卷六《江西道一禅师》。)
⑤释氏有当来下生弥勒佛,言百千万亿劫后,阎浮世界复散为虚空,则弥勒佛乃当下生时也。(刘按,见《弥勒下生经》。)
⑥《摭言集》:“唐薛逢尝策羸以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刘按,事详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文句小异。)又黄鲁直文集载僧偈亦云。(刘按,详见《山谷别集》卷十二《跋净照禅师真赞》。)
【校勘记】
[1]“莫相”,《冷斋夜话》引此词作“不须”。
[2]“皱”,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眨”。
[3]“愁”,《冷斋夜话》引作“嫌”。
[4]“老婆”,《冷斋夜话》引作“阿婆”。
[5]“冷斋夜话”云云,此条题注原在调名下,今按本书体例移词末。又“镇”字,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守”。又“形”字,元本、毛本缺。
其十 别润守许仲涂[1]
欲执河梁手①,还升月旦堂②。
酒阑人散月侵廊。
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
窈窕高明玉③,风流郑季庄④。
一时分散水云乡⑤。
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傅注】
①李陵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刘按,见《文选》卷二十九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三。)
②后汉许劭[2],汝南人。与兄靖居,俱有高名。好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刘按,事详《后汉书》卷六十八《许劭传》。)
③莹也。
④容也。高莹、郑容皆南徐之名妓。
⑤江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亦谓之“水国”。(刘按,《汉语大词典》云:“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下引苏轼此词傅幹《注》为书证。)
【校勘记】
[1]“润守”,《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润州”。
[2]“许劭”,原误作“邵”,据《后汉书》改。
其十一 湖州作
小园幽榭枕蘋汀。
门外月华如水①,彩舟横。
两山遥指海门青。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③。
【傅注】
①谢庄《月赋》:“柔衹雪凝,圆灵水镜。”(刘按,见《文选》卷十三。)
②湖有苕溪。(刘按,《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湖州·乌程县》:“苕溪在县南五十步大溪西,西从浮玉山,东至兴国寺。以两岸多生芦苇,故名苕溪。”)
③钱塘江海门,两山对起。(刘按,宋施宿等撰《会稽志》卷十九:“古今诸家海潮之误多矣……或云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
【校勘记】
[1]“潇潇”,元本作“萧萧”。
[2]“桥”,元本作“风”。
[3]苕岸”,龙《校》:“傅《注》本‘苕岸’作‘苕坼’。”今见傅《注》各本作“苕”。“”乃“岸”之俗体也。疑龙《校》误解。
[4]“湖”,朱本校:“疑‘潮’误。”
其十二[1]
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①。
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②。
冰簟堆云髻③,金樽滟玉醅④。
绿阴青子莫相催。
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⑤。
【傅注】
①刘禹锡《看花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余见《南乡子·注》。(刘按,见本书卷四《南乡子》其三“不到谢公台”词傅《注》④及《校证》。刘禹锡诗题原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②唐明皇幸蜀,至扶风,路傍见一石榴树,团团,爱玩之,因呼为“端正树”。盖有所思也。(刘按,见《明皇杂录》。又按,《白孔六帖》卷九十九引《太真外传》作“石楠树”,与傅《注》有异。)
③“冰簟”,簟冷如冰。(刘按,《说文》:“簟,竹席也。”)
④“玉醅”,白醅似玉。(刘按,《说文》:“醅,醉饱也。”《广韵》:“醅,酒未漉也。”)
⑤公《贺新郎》:“石榴半吐红巾蹙。”(刘按,见本书卷三。“红巾”喻榴花。)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二妙集》无题。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暮春”。《花草粹编》卷五题作“寄意侍妾榴花”。
其十三
黄州腊八日[1],饮怀民小阁。
卫霍元勋后①,韦平外族贤②。
吹笙只合在缑山③。
同驾彩鸾归去[2]、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④。
他时一醉画堂前[3]。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4]。
【傅注】
①卫青、霍去病皆以军功为汉名将。(刘按,详见《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列传》。)
②韦贤,其子玄成;平当,其子晏。班史云:“汉兴,惟韦、平父子至丞相。”(刘按,见《汉书》卷七十一《平当传》。又“玄成”傅《注》避讳作“元成”,今据《汉书》改。)
③王子晋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以上山。三十余年,乃使告其家人,见之于缑氏,遂举手谢别而去。详解在《鹊桥仙》。(刘按,见本书卷六《鹊桥仙》其一“缑山仙子”词傅《注》②。)
④《法云记》:“佛于周穆王二年癸未,年三十,将成道,以腊月八日浴,食乳粥等。”
【校勘记】
[1]“腊八日”,《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腊”下有“月”字。
[2]“同”,原作“闻”,今从元本、《二妙集》本、毛本校改。吴讷钞本作“闲”。
[3]“他时”,龙《校》:“傅《注》本‘他时’作‘他年’。”与今见傅《注》各本不符,俟再考。
[4]“边”字原阙,珍重阁本眉批:“原本脱‘边’字。”今据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补。
其十四[1]
笑怕蔷薇罥①[2],行忧宝瑟僵②。
美人依约在西厢③。
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
簟纹如水玉肌凉[3]。
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④。
【傅注】
①《酉阳杂俎》云:“江南地本无棘,或固墙隙,植蔷薇枝而已。”(刘按,语见《酉阳杂俎·续集》卷九《支植上》。)白乐天《蔷薇》诗:“留妓罥罗裳。”(刘按,句出《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和之》,见《白氏长庆集》卷三十一。)“蔷薇罥”乃隋炀帝宫中事,备见《南部烟花记》。(刘按,参见颜师古《隋遗录》卷下。)
②汉莽何罗将为逆,见金日,色变,走趍卧内,行触宝瑟,僵。日得抱何罗,以呼,投之殿下,遂禽,伏辜。(刘按,事见《汉书》卷六十八《金日传》。)
③传奇:“崔氏与张生诗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刘按,见元稹《莺莺传》。)
④详见《浣溪沙》。(刘按,见本书卷十《浣溪沙》其二十二“桃李溪边驻画轮”词傅幹《注》④。)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有感”。
[2]“罥”,原作“骨”,《注》①同。今据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改。按《玉篇》:“罥,挂也,系取也。”
[3]“水”,原作“冰”,据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改。按“冰”字平声,于词律不合。
其十五[1]
寸恨谁云短[2],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3]。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①到冷灰。
樽前一曲为谁开[4]?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傅注】
①《月令》:“温风始至。”(刘按,句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小暑之日,温风始至。”)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感旧”。
[2]“寸”,原作“才”,据元本、毛本改。
[3]“年”,毛本作“生”。
[4]“一曲”,元本作“舞雪”。又“开”,元本作“回”,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哉”。
其十六[1]
绀绾双蟠髻[2],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①。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②[3]。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③。
【傅注】
①今乐府,大鼓则有叠奏之声,曲拍则有花十八花九之数,盖舞曲至于叠鼓花拍之际,其妙在此,故曰“斗精神”。(刘按,事详《文选》卷二十八谢朓《鼓吹曲》:“叠鼓送华辀。”《注》:“小击鼓谓之叠。”又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六幺》”:“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乐家者流所谓花拍,盖非其正也。”)
②汉之图书,悉聚东观。是时文学之士,称东观为老氏藏道来蓬莱山。盖蓬莱,海中神山,而仙府幽径,秘录皆在焉。(刘按,《后汉书》卷二十三《窦章传》云:“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傅《注》本于此。)
③杜子美诗:“舞罢锦缠头。”(刘按,句出《即事》诗,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二。)
【校勘记】
[1]词题:傅本无题。元本有词题“楚守周豫出舞鬟”。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题同元本,其下并多出“因作二首赠之”六字,“二首”中的另一首指下阕“琥珀装腰佩”词。
[2]“蟠”,珍重阁本作“鬟”。
[3]“最”,元本作“更”。
其十七[1]
琥珀装腰佩①,龙香入领巾②。
只应飞燕是前身③。
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④。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⑤。
鸳鸯翡翠两争新。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⑥。
【傅注】
①《汉武内传》,“上元夫人带六出火玉之佩[2]。”《搜神记》:“元康中,妇人饰五兵佩。”盖古者妇人未始不佩也。(刘按,《搜神记》卷七云:“晋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佩兵,又以金、银、象角、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而戴之……”)此言“琥珀”,则以琥珀装饰之耳。
②见前《西江月注》。(刘按,见本书卷二《西江月》其一“公子眼花乱发”词傅幹《注》②。)
③“飞燕”,汉成帝赵后也,体轻,能为掌上之舞。(刘按,事详《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中《孝成赵皇后传》。)
④白乐天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刘按,句出《筝》诗,见《白氏长庆集》卷六十四。)
⑤“柳絮”、“梅花”,言舞态轻飘若此。
⑥《吴书》:“周瑜字公瑾。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缺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人曰:‘曲有误,周郎顾。’”(刘按,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校勘记】
[1]词题:傅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同前”。
[2]“六出火玉之佩”,原作“六山火五兵佩”,据《守山阁丛书》本《汉武内传》原文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