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江月
十三首

其一

真觉赏瑞香三首[1]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飘下瑞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2]

把酒何人心动。

【傅注】

①杜子美:“眼花落井水底眠。”(刘按,句出《饮中八仙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鼻观”见《圆觉经》。(刘按,《楞严经》卷五:“世尊教我及俱罗观鼻端白。”疑傅幹误引书名。)

②《杨妃外传》:“乾元元年,贺怀智上言:‘昔上夏日与亲王棋,令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棋子将输,贵妃放康国子上局乱之,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覆于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怀智归,觉满身香,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今辄进所贮幞头。’上皇发囊,且曰:‘此龙脑瑞香也,吾尝施于暖池玉莲朵,再幸,尚香气宛然,况乎丝缕润腻之物哉!’遂不胜凄惋。”(刘按,详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下。“昔上夏日”原作“昔日上夏中”;“上数棋子”下脱“将”字;“上局乱”下脱“之”字。今据《杨太真外传》乙正。)

③李白字太白。唐天宝间,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供奉翰林。一日与贵妃赏木芍药于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进《清平乐》三首,婉丽清切,迄无留意。帝咨赏之。(刘按,以上节引自《唐书·文苑传》。又按,贺知章呼李白为“谪仙人”事,又见《李太白诗集》卷二十三《对酒忆贺监诗序》。“召入”下原衍“至”字,据《文苑传》删。)

④扬州后土夫人祠有琼花一本,天下所无。(刘按,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

⑤欧阳文忠公《禁中见鞓红牡丹》诗:“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谯号醉翁。白首归来玉堂上,君王殿后见鞓红。”(刘按,诗见欧阳修《居士集》卷十三。)又陈充诗:“蓬莱殿后花如锦。”又《牡丹记》云:“鞓红者,单叶,青红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红’。故张仆射齐贤有第西京贤相坊,自青州以驼驮其种,遂传洛中。其色类腰带鞓,故谓之鞓红。”(刘按,陈充号中庸子,《宋史》卷四百四十一有传,其集二十卷已佚。又按,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见《居士外集》卷二十五。)

【校勘记】

[1]词题:吴讷钞本“三”作“二”;《二妙集》本、毛本无“三首”二字。元本作“宝云真觉院赏瑞香”。《东坡外集》“宝云”作“杭州”,余同元本。

[2]“绝”,《二妙集》本、《东坡外集》作“艳”。

其二

坐客见和,复次韵。

小院朱栏几曲,重城画鼓三通

更看微月转光风

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

灯光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傅注】

①“三通”,三叠鼓声也。

②《楚词》:“光风转蕙。”(刘按,句见宋玉《招魂》。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③《汉书》:“引满举白者,罚爵之名也。饮不尽者,即以此爵罚之。魏文侯尝与大夫饮酒,令曰:‘不釂者浮以大白。’于是公乘不仁举大白以浮君也。”(刘按,详见刘向《说苑·善说》,别见《汉书》卷一百“引满举白”句下颜师古《注》。“釂”字原误作“爵”,文义不通,据颜《注》改。釂,饮酒尽也。)

④皂罗特髻也。(刘按,龙《笺》引易大厂云:“皂罗特髻为宋代村姑髻名。”录以备考。又词牌名,见本书卷十二。又《东坡续集》有《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云:“欲把斜红插皂罗。”《宋史·舆服志》五:“重戴。唐士人多尚之,盖古大裁帽之遗制,本野夫岩叟之服。以皂罗为之,方而垂檐,紫里,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之颔下。”)

其三

真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1]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

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傅注】

①汉司马相如为《子虚赋》,而载云梦之饶,故山泉土石、草木禽鱼,无不毕究。

②公旧注云:“坐客云:‘瑞香为紫丁香。’遂以此曲辨证之。”(刘按,司马相如《上林赋》有“卢橘夏熟”云云,左思《三都赋序》斥其谬。苏轼借以比曹子方之不知瑞香也。)

【校勘记】

[1]词序:元本、茅维《苏集》本题作“再用前韵戏曹子方”。《二妙集》本、毛本将元本词题与傅《注》②合而为词序,删去“公旧注云”四字。

其四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着鲛绡[1]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沉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2]

【傅注】

①唐李义山《代离筵伎作》:“新人桥上着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齐衔。”(刘按,《文苑英华》卷二百六十三及《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此诗题作《饮席代官伎赠两从事》,末句“一齐”原作“一时”。)

②《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亦谓之泉客。织轻绡于泉室,出以卖之,价千金。”(刘按,今本《搜神记》卷十二云:“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傅《注》所引“织轻绡于泉室出以卖之”句出自《神异经》,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五《客从》诗师尹《注》。)

③“水沉”,香之沉水者,为绝品。(刘按,参见《梁书》卷五十四《海南诸国传》。)

④旧注:“此二句梦中得之。”李群玉《赠美人》:“鬓耸巫山一朵云。”又:“眼底桃花酒半醺。”(刘按,见《唐诗纪事》卷五十四,别见《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九,题作《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⑤沈玄机《感异记》云:“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刘按,诗出《太平广记》卷三二六《沈警》条中《凤将雏含娇曲》,原注:“出《异闻录》。”傅注似别有所本,故本书卷三《临江仙》其十注④重引此诗,且记述颇详,可互参看。)

⑥《陈国风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僚”,音了,《注》:“美好也。”(刘按,诗见《诗经·陈风·月出》篇。《经典释文》卷六:“僚兮。本亦作‘嫽’,同音了。”毛《传》:“僚,好貌。”)

【校勘记】

[1]“单着”,《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作“单看”。

[2]“僚”,《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作“撩”,《东坡外集》则作“瞭”。

其五 重阳栖霞楼作[1]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2]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今古

【傅注】

①“东徐”,彭城也。《南史》:“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故事。”(刘按,戏马台原名凉马台,见《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条。又按,傅《注》所引宋武帝事,不见今本《南史》,而见于《南齐书》卷九,又见诸《文选》卷二十谢宣远《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李善《注》所引萧子显《齐书》,“故事”原作“旧准”。)

②梁江淹《别赋》云:“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刘按,见《文选》卷十六。)

③杜甫《九日》诗:“明年此会知谁健,更把茱萸仔细看。”(刘按,《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更”作“醉”。)

④古乐府:“俯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刘按,句出陆机《长歌行》,见《乐府诗集》卷三十。)

【校勘记】

[1]词题: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重九”。《东坡外集》题作“黄州重九”。

[2]“江外”,茅维《苏集》本作“江水”。

其六

送建溪双井茶、谷帘泉与胜之。胜之,徐君猷家后房,甚丽,自叙本贵种也[1]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白面[2]

【傅注】

①建溪龙焙出腊茶,天下奇特。(刘按,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建溪龙茶,始江南李氏,号北苑龙焙者,在一山之中间,其周遭则诸叶地也。居是山,号正焙。一出是山之外,则曰外焙。正焙、外焙,色香必迥殊。”)

②谷帘泉,在今星子县。《茶经》:“陆羽第水高下,有二十品,庐山谷帘水居第一。”(刘按,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载陆羽与李季卿论茶水优劣而次第之,曰:“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雪水第二十。”《茶经》不载茶水二十品事,傅《注》误记出处。)

③洪州双井出草茶绝品。(刘按,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遂为草茶第一。”)

④北苑即建州之龙焙。(刘按,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云:“建州龙焙面北,谓之北苑。”《能改斋漫录》卷九谓“此说非也”。)

⑤唐陆龟蒙《茶诗》:“枉压云腴为酪奴。”[3]时号茶为“酪奴”。(刘按,《全唐诗》无此诗。又“茶为酪奴”事见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

⑥“云腴”、“花乳”,茶之佳品如此。曹邺《茶诗》:“碧波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又丁谓诗:“花随僧筯破,云逐客瓯圆。”(刘按,曹邺《故人寄茶》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二,题下原注:“一作李德裕诗。”原句“波”作“沉”。又丁谓《煎茶》诗,见《瀛奎律髓》卷十八转引,其文集已佚。)

⑦公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刘按,句见《东坡集》卷十八《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校勘记】

[1]词序:元本少下“胜之”二字,“丽”上有“慧”字,“叙”上有“陈”字。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题作“茶词”。《二妙集》本、毛本改题为“送茶并谷帘泉与王胜之”,误。又龙本引郑文焯曰:“题‘胜之’下当是旁注。”待考。

[2]“白”,元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作“粉”。

[3]“酪”,沈钞本、清钞本、晒蓝本作“醅”,今从珍重阁本。

其七[1]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

相如依旧是臞仙

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

蛾眉新作十分妍。

走马归来便面

【傅注】

①杜子美:“泪下如迸泉。”(刘按,句见《杜鹃》诗,载《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一。)

②司马相如感武帝好神仙之事,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奏《大人赋》。(刘按,事详《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传》。)

③“瑶台”、“阆苑”,皆昆仑之别名。

④《广记》云:“弱质纤腰,如雾蒙花。”(刘按,见《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六“臧夏”条,出《河东记》。)

⑤《礼记》:“歌,累累乎端如贯珠。”(刘按,见《乐记》篇。)

⑥张敞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勿备责也。(刘按,事见《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蛾眉”,《硕人诗》所谓“螓首蛾眉”是也。(刘按,见《诗经·卫风·硕人》。)

【校勘记】

[1]毛本调名下原注:“或刻山谷词。”《全宋词》编者案:“此首别又误入黄庭坚《豫章黄先生词》。”按影宋本《山谷琴趣外篇》、吴讷钞本《山谷词》不收此词。唯毛本《山谷词》收之,误。

其八 中秋和子由[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2]

夜来风叶已鸣榔[3]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嫌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酒凄然北望[4]

【傅注】

①《庄子》曰:“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刘按,见《庄子·齐物论》篇。)

②唐徐寅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刘按,此乃《人生几何赋》首句也,《徐正字诗赋》卷一作“叶落”;别见《全唐文》卷八百三十。)

③正勤《落叶》诗:“年年见衰谢,看着二毛侵。”(刘按,《宋诗纪事》卷九十二引《宋高僧诗选》,“着”作“即”。)

④韩退之:“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刘按,句出《醉后》,见《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二,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七。)潘阆:“西风妒秋月,浮云重叠生。”(刘按,句出《中秋无月》诗,见《逍遥集》。)

⑤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刘按,见《六臣注文选》卷十三。)

【校勘记】

[1]词题:《二妙集》本、毛本题作“黄州中秋”。龙校谓傅《注》本题作“中秋寄子由”,与今见四种傅《注》题异,待考。

[2]“新”,《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秋”。

[3]“榔”,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廊”。

[4]“酒”,元本作“琖”,《二妙集》本作“醆”,《东坡外集》作“盏”。按此三字通用,今通作“盏”。

其九 送钱待制穆父[1]

莫叹平齐落落[2],且应去鲁迟迟

与君各记少年时。

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

我已为君德醉

【傅注】

①《孟子》曰:“孔子去鲁,迟迟吾行。”(刘按,《孟子·万章下》云: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傅《注》节引《孟子》而失当,易生歧解。)

②魏武帝乐府:“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刘按,句出曹丕《善哉行》,见《文选》卷二十七。傅《注》误标作者。)

③杜甫:“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刘按,句出《乐游园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

④晋毕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刘按,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别见《晋书》卷四十九《毕卓传》。“甘味”原作“甘果”,据《晋书》改。)纣尝为酒池肉林于沙丘。(刘按,《史记》卷三《殷本纪》曰:帝纣“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⑤《宾之初筵》诗:“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刘按,句出《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诗》:“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刘按,句出《诗经·大雅·既醉》。)

【校勘记】

[1]词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无“穆父”二字。

[2]“齐”原作“原”,费解。元本作“齐”,近是。据改。

其十 [1]

玉骨那愁瘴雾[2],冰肌自有仙风[3]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4],洗妆不褪唇红[5]

高情已逐晓云空[6]

不与梨花同梦[7]

【傅注】

①《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刘按,引自《庄子·逍遥游》篇。)

②《杨妃外传》:“虢国夫人,贵妃之女兄也。不施妆,自有美艳。常素面入朝。时杜甫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刘按,《杨太真外传》引此诗题作者为张祜。又按,《全唐诗》卷五百十一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即此诗,诗题下注云:“此篇一作杜甫诗。”同书卷二百三十四杜甫《虢国夫人》诗亦即此诗,题注:“一作张祜。”)

③公自跋云:“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南海有珍禽,名倒挂子,绿毛,如鹦鹉而小。惠州多梅花,故作此词。”(刘按,《东坡后集》卷四《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下《再用前韵》诗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海东来,非尘埃间物也。”傅《注》或本于此。)《诗话》云:“王昌龄《梅》诗曰:‘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方知公引用此诗。”(刘按,傅《注》采自宋王楙撰《野客丛书》卷六,又见《高斋诗话》,《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一转引之。又按,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龚颐正《芥隐笔记》皆谓“梦中唤作梨花云”诗作者为王建。又按,《全唐诗》中王昌龄、王建卷内均无此诗。)

【校勘记】

[1]词题: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梅花”。《东坡外集》题作“惠州咏梅”。

[2]“玉骨”,《冷斋夜话》卷十引此词作“玉质”。又“瘴雾”,《鸡肋编》卷下引此词作“烟瘴”。

[3]“冰肌”,《鸡肋编》卷下、《冷斋夜话》、元本作“冰姿”。又“仙”,《冷斋夜话》作“山”。

[4]“常”,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翻”。元本注:“一作翻。”又“涴”,《鸡肋编》作“污”。

[5]“褪”,《鸡肋编》、《二妙集》本、毛本作“退”。

[6]“已逐晓”,《鸡肋编》作“易逐海”。

[7]《二妙集》本、毛本该词末有注云:“惠州梅花上珍禽曰倒挂子,似绿毛凤而小。”

其十一

照野弥弥浅浪[1],横空隐隐层霄[2]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3],莫教踏破琼瑶[4]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傅注】

①公自序:“春夜行蕲水山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不谓人世也。书此词桥柱上[5]。”

②晋王济善解马性,常乘一马,着连乾障泥,前有一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故当时谓济有马癖。(刘按,见《世说新语·术解》篇。事又见《晋书》卷四十二《王济传》。据本传,“马癖”乃杜预所说。)

③郑谷《草诗》:“香轮莫辊青青破,留与愁人一醉眠。”(刘按,《云台编》卷中及《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该诗题作《曲江春草》,又原诗“辊”作“辗”。)

④“杜宇”,子规鸟也。解见《浣溪沙》。(刘按,参见本书卷十《浣溪沙》其二“山下兰芽短浸溪”词傅《注》②。)

【校勘记】

[1]“野”,原误作“墅”,据元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改。

[2]““隐隐层霄”,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暧暧微霄”。

[3]“明”,元本作“风”,原注:“一作‘明’。”

[4]“破”,元本、《二妙集》本作“碎”。

[5]“公自序”至“桥柱上”,原钞于调名下,今移词后。又元本题注作:“公自序云: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朱本、龙本删“公自序云”四字,余同元本。

其十二[1]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2]

未转头时皆梦[3]

【傅注】

①欧阳文忠公守扬州,于僧舍建平山堂,颇得观览之胜。(刘按,参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十七“扬州景物”条,别见叶梦得《避暑录话上》。)

②释氏有一弹指之顷。(刘按,《翻译名义集》:“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或即傅《注》所本。)

③“老仙翁”谓文忠公也。文忠公墨妙多著于平山堂。“龙蛇飞动”,言其笔势之腾扬如此。

④已见前《水调歌头·注》。(刘按,见本书卷一《水调歌头》其一“落日绣帘卷”词傅《注》④。)

⑤白乐天:“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刘按,句出白居易《自咏》,见《白氏长庆集》卷三十四。)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题作“平山堂”。《东坡外集》题作“元丰七年过扬州”。

[2]“休”,《东坡外集》作“莫”。

[3]“皆”,元本作“是”,毛本作“莫”。

其十三[1]

昨夜扁舟京口[2],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3]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傅注】

①京口,今丹阳。

②乐昌公主诗:“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刘按,句出《饯别自解》诗,见《本事诗》卷一。)

③公倅杭日作诗,后下狱,令供诗帐。此言“湖山公案”,亦谓诗也。禅家以言语为公案。

④禅家有“下语”之说。

⑤杜甫:“文章曹植波澜阔。”(刘按,句出《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五。)公尝有诗云:“文章曹植今堪笑,卷却波澜入小诗。”(刘按,句出《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之三,见《东坡后集》卷一。)

⑥唐玄宗尝见柳杏初拆,顾左右曰:“对此景物,得不与他判断乎!”遂命羯鼓自击。(刘按,事见唐南卓《羯鼓录》,然字句与《太平广记》卷二百五所引颇有异同,傅幹乃撮述大意。)

【校勘记】

[1]词题:傅本、元本无词题。吴讷钞本调名下题作“送别”。茅维《苏集》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苏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

[2]“昨夜”,《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昨日”。

[3]“与”,元本作“对”,原注:“一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