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求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 《全唐诗》《全唐文》校补的成就和批评

《全唐诗》成书不久,朱彝尊作《全唐诗未收书目》,有所批评。但朱氏所列书目来自宋人书志,多数不存,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最早从事补遗的日本人市河世宁,据日本所存《文镜秘府论》《千载佳句》《游仙窟》等书,补录128人、诗66首又279句,编为《全唐诗逸》三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清代虽以朴学称盛,学者可能慑于钦定的权威,始终未有人作增补。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始有学者从事此项工作。闻一多似曾关注于此,其遗稿到90年代方发表,未曾定稿,故错误颇多[1]。王重民利用敦煌遗书辑录佚诗,编成《补全唐诗》,收诗104首,1964年发表于上海的《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他就敦煌写卷中所见录出,大致以有名作家之诗为主。孙望辑录佚诗开始较早,主要利用石刻文献、《永乐大典》和新得善本如《张承吉文集》等,编成《全唐诗补逸》二十卷,补诗830首又86句;童养年利用文献的范围比较宽,涉及四部群书和石刻方志,作《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得诗逾千首。三书合编为《全唐诗外编》,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就以上三家之辑佚成就来说,各有侧重。王氏为敦煌学名家,其录诗在敦煌缩微胶卷发行以前,录诗大体忠实,偶有细节出入。孙氏治学审慎,取资较广,于互见诗有鉴别,但多数情况下存而未作案断。童书篇幅最大,所得称富,但鉴别考订较粗疏。该书出版时,笔者刚硕士毕业留校工作,偶然发现三家取资文献远未穷尽,唐诗遗珠尚颇多孑存,乃发愿依傍唐宋书志和存世典籍目录,有系统地披览群籍,在80年代前中期古籍图书利用还较困难的时期,大约通检了唐宋存世四部书,翻了2000多种方志,查阅了各种石刻碑帖书,利用了《道藏》《大正藏》和《续藏经》,凡得诗4663首又1 199句,作《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并删订《全唐诗外编》,增加王重民录诗62首的《敦煌唐人诗集残卷》,重编为《全唐诗补编》,共存逸诗6 300多首。当时最大的遗憾,是上海没有敦煌胶卷,《敦煌宝藏》较后才见到,无法全面取资,因而仍只录了有名作者的诗。此书出版后,徐俊广泛调查敦煌诗卷,编成《敦煌诗集残卷辑考》[2],大约尚可补唐人逸诗近千首。

为《全唐文》做补遗的工作,以曾参与《全唐文》编纂的阮元和陈鸿墀为最早:阮元有《全唐文补遗》一卷,录文141篇,多有重出误收,较草率,未刊,抄本存中国国家图书馆;陈鸿墀亦作有《全唐文补遗》,不传,在其作《全唐文纪事》中略引及一些逸文和零句。真正有所成就的是清末吴兴藏书家陆心源,以其丰博的个人藏书编成《唐文拾遗》七十二卷、《唐文续拾》十六卷[3],补唐文逾3 000篇。陆氏作补遗涉及文献面很宽,举凡《册府元龟》《唐会要》《五代会要》等基本典籍,日本传归的《文馆词林》《蒙求》等古籍,地方文献和善本碑帖,都曾充分参考,网罗遗文,故有极丰富的收获。

笔者于1985年完成《全唐诗补编》后,即开始辑纂《全唐文补编》,最初的想法当然是就现有文献作全面的搜罗。但在工作开展后,获悉周绍良、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已经交稿,为避免重复,乃决定凡近代以来发现的墓志一般不收。广采四部群书、敦煌文献、道藏佛典、碑帖方志、域外古籍而成,至1991年得文近6000篇,编成160卷。但在广搜文献的过程中,觉得地方文献和稀见典籍中的墓志不录,也很可惜,因此也兼采一些。其后在1996年处理铅字排版校样时,删掉与《汇编》重复的墓志,又采录后见遗文为《全唐文再补》八卷。2003年改用电脑排版,又补充访日期间所得资料,编为《全唐文又再补》十卷。总计所补唐文,大约接近7 000篇,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期。

在我的工作进行的前后,有关唐文校补的另外两套书,都是主要依靠石刻补录唐文的著作。一是周绍良等编《唐代墓志汇编》和《唐代墓志汇编续集》[4]。前者录墓志3 676方,所录以出土墓志为主,包括宋明以来有拓本传世者,而以清末至1949年以前出土者为主。其体例为忠实记录墓志文字,凡志盖、志题、书撰人署名以及墓志原文,均全文录出。虽与《全唐文》系列无关,但十之七八为《全唐文》和陆补所未收。后者续收墓志1 564件,绝大多数是50年代以来新出土者,弥足珍贵,仍沿前书的体例,只是校录质量稍逊于前编。这两套书都编有极其周密完整的人名索引,使用方便。二书以墓志刻埋先后为序,与《全唐文》系列以作者编次的体例不同。拙著《全唐文补编》时,曾编有《唐代墓志汇编》的作者索引。二是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十册(包括一至九辑以及《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三秦出版社1994年至2007年),所取石刻占十九以上,存文超过6000篇。这套书大量依据石刻拓本辑录唐人文章,许多碑志文字为首次发表,录文也严肃认真,很可珍贵。缺点是随得随录,不说明文本来源,各册间自成单元,体例不甚规范,检索比较麻烦。

在此,我还愿意稍微介绍一下近年来唐代石刻遗文发现和发表的情况。日本明治大学气贺泽保规教授《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5],初版资料截止于1994年,凡著录唐代墓志5482品,另志盖344品。新版资料截止于2003年,收录唐代墓志6459种(另志盖369种),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代墓志最完备的记录。在此后数年间,较大宗的墓志发表,则有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中华书局2004年7月),收录作者在洛阳一带收集的唐代墓志233种;杨作龙、赵水森等编著《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所收为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自2000年起征集到的墓志47种,并附新出土墓志目录,其中唐代148种,但除前列47种外,均未录文;《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存唐五代墓志106种,半数左右为首次发表;同书《江苏常熟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存唐五代墓志34方;同书《河南卷三·千唐志斋一》,收录唐五代墓志336方;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八辑(三秦出版社2005年6月),收录唐五代墓志523篇,其他文体20篇;同书《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收录唐五代墓志526种,多是新安千唐志斋最近十多年在洛阳一带收集而得;同书第九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虽以辑录敦煌遗文为主,附录部分也收录了135篇墓志,首次发表者有山东淄博拿云博物馆的藏品48方;《西安碑林新入藏墓志汇编》(线装书局2007年10月),凡收唐五代墓志多达353多方,其中约半数为山西长治地区出土;赵君平、赵文成编《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7月),收录洛阳一带近年出土唐五代碑志433种,包括大量私人收藏的石刻,大多亦属首次发表;乔栋、李献奇、史家珍编著《洛阳新获墓志续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收录唐墓志260种。此外,还有一批地方文物考古专书和各种文物、书法杂志以及地方类学报中,近年也有数量可观而具有极其重要学术价值的墓志发表,其中尤以《文物》《碑林集刊》《书法丛刊》《唐研究》以及洛阳一带的多种大专学报为重要。此外,各地公私收藏的未发表墓志,估计还有一二千种。

总结以上的介绍,从陆心源迄今为止整理发表的唐人遗文,总数已经接近两万篇,接近《全唐文》的收文数,确实是很惊人的收获。对于唐代文史研究来说,这部分遗文的价值,怎么估价都不会嫌高。

[1] 见《闻一多全集》第七册《唐诗编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中华书局2000年出版。

[3] 光绪间《潜园总集》本,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全唐文》均附录,另陈尚君校订本收入《传世藏书》。

[4] 《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5] 初版1997年5月,新版2004年7月,均汲古书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