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论文学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拉摩的侄儿》加的注释歌德于1805年根据席勒的建议翻译了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1761),并于同年加注出版。以下就是歌德为该书加的注释中的一部分。

马里沃(1688年生于巴黎,1763年去世)

马里沃的名声得而复失的历史也是众多其他人的历史,尤其是法国戏剧界的历史。

现在有许多戏剧在它们刚刚产生的时候是很受欢迎的。为什么有这种情况,连法国的批评界自己也不理解,然而事情是很容易解释的。

从前没有的东西作为新事物出现总是会受到偏爱。譬如说,一个年轻人作为一个新人脱颖而出,并提供了新东西,他深知通过谦虚可以获得别人的厚爱,尤其是如果他不是让人指望他会摘取桂冠,而仅仅给人以希望,这样就更容易获得厚爱。再看看观众,他们时时刻刻都是受他们的瞬间印象的左右,他们把一个新的名字看作一张白纸,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在上面写上满意或者不满意。又譬如说,一部戏剧,作者有几分天才,演出的演员都很优秀,这样的剧本为什么不该受到欢迎呢?根据惯例这部戏剧本身和它的作者为什么不该受到推崇呢?

甚至第一次失败以后还可以改进,谁要是最初没有完全获得成功,他还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最后获得并长期得到别人的好评。在法国戏剧史上,无论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情况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范例。

但是,也有不可能的事。把大众的偏爱一直保持到最后就是不可能的。天才也会才尽力竭,更何况一般有才华的人呢?作者觉察不出的事,观众能觉察到。观众甚至对他们十分宠爱的人也会感到不满意。他们对他们喜爱的东西提出了新的要求,时间在前进,年轻的一代在发挥作用,人们发现一位往昔的天才所遵循的方向已经过时。

一位作家,如果不及时引退,而是期待像过去一样受到欢迎,那么他面对的肯定是一个不幸的晚年,这就如同一位妇人不愿意向逝去的魅力告别一样。

马里沃就是陷入了这种凄惨境地的人,他不安于普遍的命运,心情非常不好,正因为如此,他受到狄德罗的嘲笑。

孟德斯鸠(1689年生,1755年去世)

“孟德斯鸠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谈到达朗贝尔达朗贝尔(1717—1783),启蒙时期法国数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作家。《论法的精神》(1748),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中心论点是三权分立。时也用过类似的说法。孟德斯鸠最初是通过他的《波斯人信札》出名的。这部作品由于其内容和对内容的成功处理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作者善于利用感性刺激这种手段让他的民族注意那些最重要,甚至是最危险的事实。这就相当清楚地预示了那种将会产生《论法的精神》的思想。但是,因为他在迈出这第一步的时候,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于是在他早已扔掉这块面纱之后,人们依然根据那块面纱来评价他,并且似懂非懂地否定他有进一步的更大的成就。

伏尔泰(1694年生,1778年去世)

如果家族能长久维持,人们就会发现,大自然最终会产生出一个人来,这个人把所有祖先的各种特征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把一切至今一直是零散的、隐约可见的天资综合起来,并把这些天资完整地表现出来。民族的情况也是如此。它们的全部成就也许有幸突然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于是路易十四就成了最高意义上的法兰西国王。伏尔泰便成了法国人当中可能成为作家的人当中最高级的,与他的民族最为相称的作家。

人们要求一个有才智的人要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而且人们之所以赞赏他也是因为他有多方面的特征。在这一点上法国人的要求即使不比其他民族的更高,也比其他民族的更广。

为了清楚起见,我们提出一个可供比较的准则,这个准则也许不十分完整,而且在排列方法上也有欠缺:

深邃,天才,观点,崇高,自然,才华,功绩,高贵,精神,爱美,崇善,情感,灵敏,趣味,高雅的趣味,知解力,正确,得体,语气,和善的语气,高贵的语气,丰富多彩,财富,多产,温暖,魔力,安详,优美,乐于助人,轻松,活泼,文雅,辉煌,魅力,敏感,足智多谋,文风,写诗,和谐,纯真,准确,潇洒,完美。

在这一切性格特征和精神的表现中,人们也许只能否认伏尔泰有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即天资深邃和做事完美。除此之外,世界上拥有的一切卓越的能力和技巧他都拥有。因此他享誉全球。

特别要注意的是,法国人在什么情况下不使用我们用过的那些词,而是用他们语言中类似或者意义相同的词。因此,由一个德国人来对法国美学进行历史的表述是十分必要的,或许通过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获得某些看法,借此可以对于德国文艺中某些还存在混乱的领域进行综合观察并作出判断,从而为使目前还深受片面性之苦的德国美学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德国美学做准备。

(安书祉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