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的货币经济时代
刘彻继承“文景之治”丰厚家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差钱”。当然,经济方面不免也有些问题,其一是疏于对金融的管理。
秦始皇倒是重视,统一政权也统一钱币,将原来各国那些五花八门的刀币、布币、蚁鼻钱之类统一为我们现代在文物市场还能常见的铜币—半两钱,并由中央政府统一制造。这种钱圆形方孔,每个重8克(秦制半两=8克)。刘邦沿用秦代货币制度,黄金与铜钱并行,并仍称半两钱,但“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所谓“荚钱”,指那钱的形状像榆荚。刘邦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固然很好,可是把铸币权也下放民间,未免失之过宽。因为铜钱轻重和成色不一,造成混乱,给民众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早在前192年,刘盈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钱。前144年刘启又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郡国直属中央,由中央委派官吏管理,初步控制铸币权。
刘彻上台第二年初就进行货币改革,发行三铢钱。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 1/24两为一铢,三铢非常轻。但本年又停用三铢钱,改行半两钱。钱文曰“半两”,重12铢。实际上,这种钱秦时就通行,西汉初年所铸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但仍称半两。
前118年,刘彻废除半两钱,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名称相符。前113年,刘彻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货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第一次将铸币权控制在中央手中,货币自此稳定下来。
此后,刘彻还进行了多次钱币改革。后期的改革,主要目的是以通货贬值弥补财政亏空。从此直到唐代,中间五铢钱沿用长达700年。据统计,此后120年共铸造货币280亿钱,平均每年约2亿多钱的货币量。钱穆在他《中国经济史》一书中介绍当时:
由于屡改钱币,钱益轻薄而物价日益昂贵。商贾遂囤积货物而逐利,且民间盗铸之风大盛。依法盗铸钱币者死,但盗铸者多而不能尽诛,五年之间,因盗铸而受死刑者已达数十万人。赦罪者亦有100余万人,数量可谓惊人。
但同时,刘彻也禁地方铸钱,因此民间盗铸钱犯罪总体越来越少,币制逐步走上了正轨,使中国的币制得到空前统一。所以,钱穆又为刘彻辩护:
历史的演变,往往在一件新兴事物的兴起,历经苦痛之后,始得善策。则武帝一朝以钱币之纷乱,而社会生命经济遭受了大劫难,良可慨叹。但由于人类智慧之所限,经过困顿而后思变,实亦不宜深责政府有关之财经大臣。
为此,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甚至称:“汉代是明显的货币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