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
调笑令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译文
边地的白草啊边地的白草,白草都枯死时,我们当兵的人也衰老了。山南山北的雪晴了,千里万里映出一片月明。明月啊明月,传来胡笳一声,勾起我愁绪万千,无法忍受。
注释
①边草:边地的白草,冬枯呈白色,牛马所嗜。②胡笳:笳,古管乐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清代的笳形制有三孔,木制,两端弯曲。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词。作者抒写了久戍边陲的士兵冬夜里对月思乡望归的心情。
自盛唐起,朝廷与北部、西域异族的战争接连不断,士兵们离乡背井,长年累月地征战沙场、戍守边疆不归,妻离子散,遍地哀鸿!这就是词作者戴叔伦所处的时代。存活下来的士兵深感自己的青春年华随着岁月逐渐消逝,与家庭团聚、亲人相见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面对一望无际的边地白草,产生了生命亦如草芥般卑贱的悲哀,发出了“边草尽来兵老”这无可奈何的沉重叹息。
接着便写“雪晴”“月明”景象。“山南山北”“千里万里”的对举,更显得在晴夜月光照耀下的皑皑白雪几乎覆盖了整个天地。由此转入下句,便将“月明”二字颠倒成“明月”。这是词牌规定的句式要求,也是调名“调笑”的原因。但在这里并无丝毫调笑的意味。从草到雪,到月光,到明月,随着人的注意力改变,景物重点转换得十分自然、合乎逻辑。
“明月,明月”,叹息之声如闻。当目光专注在明月上时,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也;所谓“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也。正在这静夜的默默思绪中,忽然传来一声“胡笳”的吹奏。胡笳是边塞战地特有的声音,苍凉凄切,让士兵从梦中惊醒:战事并未停息,归家是无望的了。这“愁绝”二字正表达出他此刻愁绪万端、肝肠寸断的心情,故末句极具心灵的震撼力,因而也极具艺术的冲击力。
戴叔伦(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唐大历间为刘晏所辟,在湖南转运府任职数年。建中元年(780)为东阳令,贞元元年(785)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官终容管经略使。其诗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也有边塞诗和其他作品。诗真挚深婉,清新可读。有《戴叔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