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秘莫测:世界神秘社团秘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共济会

共济会在建立伊始,就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和反对。在所有的对共济会的质疑事件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共产国际对共济会的封杀以及罗马教会与共济会那场持续了将近300年,而且很有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的“世纪之战”。那么,共济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竟然使它遭到了共产国际的“封杀”?传说中的“共济会石碑”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这个石碑上到底有什么内容呢?传说中的“肯尼迪诅咒”是不是共济会一手制造的?苏联解体有没有共济会的参与呢?……现在,本章就为您一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共济会概况

共济会的英文全称是“Free and Accepted Masons”,这个英文词组的字面意思是“自由的、可以被接受的石匠”,简称“Free Masons”,即“自由石匠”,而“共济会”则是人们根据共济会的组织性质意译而来的,至于是不是名副其实,那只能由各位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目前,关于共济会的起源以及发起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资料说共济会起源于17世纪中期,有的资料说共济会起源于17世纪末期,还有的资料说共济会起源于18世纪初期,种种说法,不一而同,而且个个都说得信誓旦旦,有鼻子有眼,所以笔者也不能断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经过多方查阅,笔者得出一个结论:1717年6月24日,也就是西方的“圣约翰节(也被称为圣约翰日,是纪念为耶稣洗礼的圣约翰的节日)”,四个共济会分会的骨干会员组成了一个“总支部”,同时还通过投票选举安松·塞亚为共济会的第一代总导师,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共济会真正地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共济会在建立的初期仅有700名会员,而且这些会员都分布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从某种意义上说,共济会在建立初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秘密结社。

共济会建立初期的“入门门槛”很低,虽然共济会的“总支部”是在“圣约翰节”的当天建立的,但是它们在吸纳会员的时候并不限制会员的宗教信仰,无论是犹太教徒,还是基督教徒,甚至是印度教徒,只要是没有残疾的成年男性有神论者都可以加入共济会。正是由于这种极低的入会门槛,使得共济会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就像流感病毒一样扩散到了西欧、中欧和北美,形成了一个可以与任何一个教会组织相匹敌的庞大组织。

如今的共济会会员已经多达几百万,其中有400万会员在美国,100万会员在英国,7万会员在法国,其他的会员则零星散布在世界各地。

与其他著名的神秘社团一样,共济会能够延续至今,自然是因为它拥有不少的不凡会员,很多的共济会会员都跻身于西方近代史当中,例如诸位欧洲王室成员以及华盛顿、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等历任美国总统,还有著名的军事家、作曲家、曾经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以及曾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等,诸如此类的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都是共济会会员。

虽然共济会正式出现于1717年,但是其前身却早已活跃在欧洲的政坛之上。毫不夸张地说,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历史,实际上是共济会——确切地说是没有被正式命名为共济会的共济会——在暗地当中一步步击败了欧洲各国的贵族、国王,甚至逐步取代了各国的议会乃至教会,最终操控了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甚至一步步图谋主宰世界的历史。

也就是说,在1717年之前,虽然共济会还没有正式成立,但是却已经在政治舞台上上蹿下跳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共济会的前身也称为共济会。

根据史料记载证实,1649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由受到共济会操控的大财阀和政客发动的,而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也跟共济会有着很大的关系,法国大革命以及20世纪初期沙皇俄国的革命也与共济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要说清共济会与这些革命之间的关系至少需要几十万字,所以,这不是本书讨论的内容。不过,诸位读者完全可以通过这些事情看出来,共济会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浓缩的世界近代史。

现在的共济会,已经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神秘组织之一,它的核心管理层是一个多达300人的秘密跨国团队,这个团队囊括了全球的顶级富豪以及英美法日德意等第一世界的元老级的政治领袖和财阀以及无数的在实用领域有着杰出成就的学术精英。也就是说,现在的共济会,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秘精英社团。

共济会的结构

可能很多读者在看完上文当中关于共济会的介绍之后还是一头雾水,那么,笔者就用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明共济会的成员结构吧。

共济会及其分会人事结构表

以上表格当中所列的职位、职责,仅为共济会中的普通人事构架,由于共济会的分会众多,所以某些会所的人事构架以及职务名称可能会与表格当中有所差别。

共济会会员

从某种意义上说,共济会就是一个高端的、世界级的大型俱乐部,前文中共济会人事结构表格中的那些职位都是这个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也就相当于俱乐部的经理、会计、门童、服务生等经营方的员工。不过,一个俱乐部仅仅有经营方的员工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俱乐部的主体归根结底还是会员。

正如现在很多的俱乐部实行会员等级制度,将会员分为临时会员、正式会员、VIP会员一样,共济会的会员也是分等级的。

在介绍共济会各个级别的会员之前,笔者要先说明一下,共济会会员在欧洲被分为33个等级,在美洲被分为13个等级。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确切资料只有欧洲的各等级的名称,而且只有等级名称,没有各等级会员的权限和职责的介绍,所以只能请各位读者原谅了,如果各位尊敬的读者要怪罪的话,也只能怪共济会实在是太神秘了。

在欧洲共济会的内部,会员被分为33个等级,不过他们没有被称为“一级会员、二级会员……”,而是被称为“1°会员、2°会员……33°会员”。在介绍这些会员的名称之前,我们要说明一下,1°到3°的会员,数字越大,级别也越高,而3°以上的会员之间只有资历和分工的不同,没有等级的区别。

欧洲共济会会员的名称(含1°到3°会员的简介)如下:

1° Entered Apprentice学徒(非正式会员)

2° Fellow Craft工人(非正式会员)

3° Master Mason石匠(正式会员)

4° Secret Master保密能手

5° Perfect Master圆满大师

6° Intimate Secretary 随身秘书

7° Provost and Judge主指挥官

8° Intendant of the Building结构管理者

9° Elected Master of Nine 9位特选大师

10° Illustrious Elect of Fifteen 光荣的15人

11° Sublime Elect of the Twelve, or Prince Ameth 12尊者或者12真理王子

12° Grand Master Architect建筑大师

13° Royal Arch of Enoch, or Royal Arch of Solomon 伊诺克或者所罗门传人

14° Perfect Elu, Grand elect, Perfect, and Sublime Mason 完美或者崇尚完美的石匠

15° Knight of the East 东方骑士

16° Prince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王子

17° Knight of the East and West 东西方的骑士

18° Knight Rose Croix 蔷薇十字骑士

19° Grand Pontiff 大主教

20° Grand Master of All Symbolic Lodges 分会全权大师

21° Noachite, or Prussian Knight 诺亚以及普鲁士骑士的传人

22° Knight of the Royal Axe, or Prince of Libanus 王者之斧骑士或者黎巴嫩王子

23° Chief of the Tabernacle 摩西传人

24° Prince of the Tabernacle 圣幕王子

25° Knight of the Brazen Serpent 青铜之蛇骑士

26° Prince of Mercy, or Scottish Trinitarian 神佑王子或苏格兰三位一体

27°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Temple 圣殿指挥官

28° Knight of the Sun, or Prince Adept 太阳骑士或成熟的王子

29° Grand Scottish Knight of St. Andrew 圣安德鲁苏格兰大骑士

30° Knight Kadosh 圣爵士

31° Grand Inquisitor Commander 主检察官

32° Sublime Prince of the Royal Secret 皇家秘密王子

33° Grand Inspector General 最高检察官

共济会独特的标志

共济会的标志是由分规、曲尺和书本组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标志,是因为共济会最初的创建者是一群石匠,这些石匠一直认为自己是圣人的传人,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研究一些在今人看来应该属于神秘学范畴的东西。也正是这些“神神道道”的石匠,组成了最早的共济会。

由于共济会是由石匠创立的,所以它才会用石匠常用的三种工具作为自己的标志。不过,共济会的标志可不仅仅代表石匠的三种工具那样简单。

先说共济会的分规和曲尺,它们不仅仅是测绘工具,因为它们的前身是印度教的古代宗派Tantrism派的代表符号——六芒星!

关于六芒星的资料很多,而且种种说法不一而同,所以笔者决定把最靠谱和最不靠谱的说法统统告诉大家,以便让大家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共济会。

先说说最靠谱的说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外国,而共济会标志中的“分规、曲尺和法典”恰恰就是限制人类的感情和欲望、提升人类的理性、为人类制定规矩的最实用的工具。也正是因此,很多的共济会会员将分规、曲尺和法典视为“三重伟大之光”。从这个角度上,我们不难看出,在共济会创立的初期,那些共济会会员都有一种对理性处理问题和自身完善的渴望。事实上,在共济会建立的初期,很多的共济会会员也因为大力投身于慈善活动而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尊敬。

不过,就像其他很多神秘组织一样,在历经几百年的历史之后,共济会也走上了歧途,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共济会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控制了各国的金融和政治,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如今的共济会,早已不像它在建立伊始的时候那样理性、慈善了。

最靠谱的说法说完了,咱们再来说说最不靠谱的说法。

前文中已经说了,共济会的标志——六芒星原本是印度教的古代宗派Tantrism派的符号。与其他崇尚禁欲的教派不同,Tantrism派鼓吹纵欲,并以男女生殖器作为崇拜的偶像,而共济会的标志六芒星则是Tantrism派用来召唤恶魔的工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Tantrism派是一个带有邪教性质的教派。不过,如果哪位读者因此认为共济会也是一个邪教组织的话,那就是您自己的事情了,与笔者无关。

提起六芒星,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提起那部连续几年都保持着极高点击率的网络小说《省公安厅灵异档案》,大家肯定就不会陌生了。在《省公安厅灵异档案》的《逆转七芒星》一节中,就提到了共济会的标志六芒星的兄弟——七芒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我喜欢的并非人体扫描或者油画之类,而是神秘的魔法阵图案。我花了不少时间来研究这方面的书籍,从三芒星到十二芒星我都仔细研究过……现存的资料对七芒星魔法阵的记载非常少,甚至连它的作用也记载得含糊不清。我在MSN上与一位外国的网友聊起这个话题,他竟然对此非常精通,还给了我相关的资料,但同时亦警告我,不要胡乱启动这个可怕的魔法阵。通过研究,我开始初步了解七芒星魔法阵的原理,也明白它被视为禁忌的原因。原因是它的力量过于强大,是凡人难以控制的,而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建立与地狱连接的通信渠道,与‘地狱七君’中的某位对话……”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不难看出,在某种意义上,六芒星是仅次于七芒星的魔法阵,当然,如果哪位读者因此把共济会看作地狱使者的兄弟,那还是您自己的事情,仍旧与笔者无关。

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在共济会标志的中心,还有一个G字,关于这个G字也有很多说法。不过,笔者只能告诉大家最靠谱的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G与共济会的创始人——石匠有关。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那样,共济会的创始人是一群“神神道道”的石匠,这些石匠在工作之余,最喜欢研究的就是几何学,而G就是几何学的拉丁文名称Geometria的首字母,所以G也就出现在了共济会的标志当中。

第二种说法:G与深受共济会会员所崇拜的蛇神有关。

据说,很多共济会会员都崇拜一个名叫塞廖尔(Samael、Sammael或者Samil)的天神,而塞廖尔的意思恰恰就是“太阳蛇”、“红色巨蛇”。不过,这条巨蛇可不是白娘子那样的山野妖精,而是一条可以与撒旦相提并论的蛇神,而共济会的“G”则恰好是金蛇狂舞的简化图案。

第三种说法:G与共济会的标志——六芒星有关。

见过六芒星的读者都知道,六芒星有六个角,每个角上以及六芒星的中心都有一个天神的名字,加起来正好是7位天神,而G正好是第7个英文字母,同时,在这些“神神道道”的石匠们看来,“7”是所有自然数当中最为神秘的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G”完全可以满足共济会会员故弄玄虚的心理。

当然,关于共济会的标志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因为那些说法都太过玄虚了,所以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笔者还是要再次声明,如果您在上文中感受到了什么,那也只是您个人的感受,与笔者无关。

共济会的建立目标

正如其他的神秘社团一样,共济会从建立伊始,就一直铁嘴钢牙地咬死了说自己只是一个类似兄弟会的互助组织,并且用其慈善的外表完美地包裹了他们的祸心,迷惑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大众。

但是,正像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何新同志说的那样:“……有人认为共济会不过是一种地摊文学的传说,其实全世界(包括港台)主流政治家都知道它的存在和力量。只有从事地摊写作的弱智‘精英’才会把它当成一个地摊神话……”

目前,关于共济会的建立目标的说法很多,但是最公正、最中肯的说法当来自于上文提到的我国著名学者何新同志。

何新同志在《统治世界:神秘共济会揭秘》一文中是这样评论共济会的:“……三百年来,这个组织一直在致力于做以下几件事:一、控制全球金融体系;二、以金融和财政手段控制各国政府;三、以资本手段控制大众娱乐和媒体;四、建立掌控世界的情报系统;五、以基金会控制大学和教育体系;六、以基金会控制医疗保险金,控制全球卫生和医疗体系;七、以金融手段控制和垄断全球资源和粮食市场……国际共济会的最终目标,是打破各国的主权体制,拆解各个国家,将全球组合为共济会所控制的跨国区域(类似现在的欧盟和未来的美洲共同体),最终建立一个在国际共济会控制下的世界统一集权政府,建立全球新秩序。在这一目标达到后,共济会要对世界人类做种族和宗教分类,遗弃所谓‘垃圾人众’,只保存发达国家的精华人类,用科学手段把世界人口减少到5亿以下——美国乔治亚州的共济会石碑用五种语言公开宣示了人口控制的这个最终数字。”

乔治亚州的共济会石碑

在美国乔治亚州,有一个叫作艾尔伯特的小镇。在这座小镇的东北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有一组由共济会出资建立的造型奇特的石碑。如果你在谷歌地图上搜索这组石碑的话,就会发现这组石碑位于北纬34°13′55.74″西经82°53′39.54″上。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其称之为“共济会石碑”。

虽然共济会对外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这组石碑却是空前绝后的“壮观”。

这组石碑是由四块巨石和一块重达2.5万磅的顶石组成的,其中,最“雄伟”的当属那四块成星状排列,而且被细心打磨过,还刻有文字的抛光花岗石,这四块石头均高16英尺,每块重达20吨以上,整组石碑看上去就像矗立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史前巨石阵一样。不过,跟英国的巨石阵相比,这组石碑就太年轻了,它建造于1980年,是一块宣告共济会的“雄伟计划”的石碑。

虽然这组石碑的所在地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是你可别小看这组石碑。在这组石碑上,共济会用12种语言(英文、俄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印度文、中文繁体、西班牙文、斯瓦希里文、古希腊文、古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古埃及象形文字)篆刻了共济会的“雄伟计划”。

这组石碑上的英文碑文如下:

1. Maintain humanity under 500,000,000 in perpetual balance with nature.

2. Guide reproduction wisely - improving fitness and diversity.

3. Unite humanity with a living new language.

4. Rule passion - faith - tradition - and all things with tempered reason.

5. Protect people and nations with fair laws and just courts.

6. Let all nations rule internally resolving external disputes in a world court.

7. Avoid petty laws and useless officials.

8. Balance personal rights with social duties.

9. Prize truth - beauty - love - seeking harmony with the infinite.

10. Be not a cancer on the earth - Leave room for nature - Leave room for nature.

中文碑文内容如下:

1.把地球人口控制在五亿以下;

2.智慧地引导繁殖,改善健康和多样性;

3.人类要团结起来,采纳一种新的统一语言;

4.用理性驾驭感情、信仰、传统和一切事物;

5.以公正的法律保护人民和国家;

6.让所有国家实行自治,外部纠纷通过世界法庭解决;

7.避免狭隘法律和无能官员;

8.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义务;

9.倡导真、美、爱,寻求与宇宙和谐;

10.不要做地球上的毒瘤,给大自然留点余地,给大自然留点余地!

据说,在巨石底端的隐秘位置,还刻有一个玫瑰记号,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符号学家说,这个玫瑰记号属于一个活跃在17世纪的秘密组织——玫瑰十字会,玫瑰十字会是共济会——更确切地说是伪共济会(“伪共济会”这个名词的含义会在下文中解释)的一个分支。

共济会石碑的诡异特征

在共济会石碑的顶石上有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有星星的夜晚的任何时段看到北极星。在距离这个小孔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孔,每当正午的时候,太阳光就会从这个小孔里面透出来,恰好照在一块刻有年月日的石头上,也就是说,共济会石碑还可以充当日历使用。

写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插一句,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千万不要因为上面的文字而对那些共济会的成员无比崇拜,因为这些对我们聪明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历法罢了。如果你去过中国农村的农业技术站,就会发现很多农业人员会在春分那一天,用两块立起的砖头推出本年的年成!

关于共济会石碑的传说

关于共济会石碑的传说有很多,虽然这些传说与共济会的关系不大,但是却一个比一个有意思。因此,笔者决定把这些传说写出来,博大家一笑。

传说之一:

据说,在共济会石碑建成不久之后,就有一群女巫把这里当成了她们的“长期办公场所”,每个周末都会上蹿下跳地在这里举办各种乌七八糟的“另类”仪式。还有不少的男女巫师在这里举行了婚礼,而且每次婚礼之后人们都会在婚礼现场发现被砍下的鸡头和遍地的鸡血。

传说之二:

一位世界闻名的大灵媒(灵媒是西方的称呼,在中国就是巫婆神汉的意思)曾经在1981年的《UFO报告》中说:“30年内,巨石阵指示的真正用途将得以彰显。”因为从空中俯瞰共济会石碑呈“X”形,因此,《UFO报告》分析说,共济会石碑很可能是指引外星人来地球时着陆的地面标志。

传说之三:

2005年,一个名叫马克·狄斯的人强烈要求美国政府拆掉共济会石碑,狄斯说:“石碑的设计者试图创造某种世界新秩序……精英们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开发生命延长技术,成功阻止人类老化过程……现在地球人口数量众多,精英们担心在他们获得长生不老后,地球的资源已被耗光。巨石阵就是新世界秩序的十戒。巨石阵还是精英们嘲笑大众愚昧的工具,他们的目的就坦荡地摆在白日青天之下,像僵尸一样麻木度日的人们却毫无察觉。”

不过,在本节的最后,笔者仍然要强调一下,本节所说的,只是关于共济会石碑的传说。

如何加入共济会

正像前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为了掩盖其不能为人知的目的(如果诸位读者说他们的目的就是阴谋的话,那请便,不过,那是您自己的观点,与笔者无关),共济会是一个低调到几乎没人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组织。

为了保持这种神秘,共济会要求所有的会员都必须严守戒律,绝对不可以将共济会的事情透露给外人,而且也不能将外人带入共济会的聚集地——也就是前文当中提到的“会所”。不过,诸位读者千万不要以为共济会从来没有招收过新成员,如果它真的没有招收过新成员的话,恐怕这个组织早就自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那么,共济会是如何纳新的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前文中已经说过,共济会是由一群石匠创立的,所以共济会在建立的初期,曾经将入会门槛设置得很低很低,他们对外宣称,无论是什么人种,什么身份,只要自愿加入共济会,都可以成为共济会会员。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共济会只接收白人贵族和当时的上层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会员候选人。所谓上层资产阶级,指的是不但有钱,而且有修养有地位的阔人,而不是那种没有任何根基,穷得只剩下钱的暴发户。

正是因为共济会在建立初期就只招收贵族入会,所以从共济会的第二代总导师蒙塔魁公爵(1721年被共济会会员选举为总导师)开始,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就成了共济会的主流。正是因为这些贵族成员的存在,才使得共济会在建立不久之后就得到了政府的庇护,从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济会的贵族路线不但大力促进了共济会的发展,而且还吸引了很多高层人物加入共济会。

1737年3月5日,1683年~1760年任英国国王的乔治二世的长子——弗雷德里克·刘易斯在共济会设置在伦敦的“临时会所”里面加入了共济会。由于刘易斯的加入,使得共济会自此之后一直都和英国王室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此后的乔治四世、乔治六世、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都是共济会会员。

那么,如今的共济会是如何纳新的呢?

如今的共济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共济会中心、主流共济会和伪共济会。

所谓共济会中心,就是共济会最高层的团队,也就是相当于共济会这个俱乐部的VIP会员,我们经常听到的共济会人口控制计划以及共济会企图统治世界的计划都来自于这些VIP会员。自然,可以进入共济会中心的人也是人中龙凤,而它的纳新方式以及纳新程序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得知的,因此笔者也不敢乱说。

主流共济会指的是共济会的普通成员,别看这些成员在共济会里面不显眼,但是在普通人当中也算是醒目的了。

成为主流共济会成员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有共济会正式成员推荐,然后通过共济会的“政审”即可。

通过主流共济会的“政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a.是个善良的人

b.生活可以自理的成年男性

c.必须有固定的宗教

d.愿意为世界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e.其长期居住地附近有共济会的会所,可以经常参加共济会的活动

f.自愿加入共济会

g.其他(这一条件由各国共济会自行设置,不做统一要求)

最后再说说伪共济会。

“伪共济会”虽然带了一个“伪”字,但是他们却是实打实的共济会的下级组织或者外围组织。

不过,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下级组织或者外围组织,因为这些组织虽然不能直接与共济会的“大王”接触,但是却是共济会当中最有钱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组织的成员都是世界各国的富豪或者财阀,这些成员每年都要向这些组织缴纳多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会费,用来维持这些组织以及共济会本身的正常运作。如果这些富豪或者财阀不能按时足额地缴纳会费,就会被这些组织以共济会的名义除名。

共济会并不是“人见人爱”

前文中说了,共济会曾经吸引了很多人加入其中,但是共济会却绝对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组织,从它建立伊始到现在,就有很多的个人和组织强烈排斥它。

1738年,时任天主教教皇的克莱门斯十二世明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任何一个天主教徒,无论他们是以教徒身份还是以自然人身份加入共济会,都会被教会开除。从此,天主教会一直或明或暗地致力于排斥或者打击共济会的活动。直到今天,共济会和天主教廷的关系仍然不怎么样。

另外,犹太人和伊斯兰国家存在着历史恩怨,而共济会在某种程度上又与犹太人存在着联系,所以绝大多数的伊斯兰国家和很多的非洲国家都禁止共济会在本国活动。

20世纪的俄国出版了一本名叫《Протоколы сионских мудрецов》的书,这本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就是《锡安长老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这本以第一人称书写的《纪要》主要记叙的是一个犹太锡安长老在长老会议上就如何掌控世界的问题向新成员作报告的事情,以及每一次报告的具体内容。全书共分24章,以时间为线索,整本书没有完整的构架,也没有统一的内容,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一次会议记录,其中包括这些内容:

用自由主义消灭非集权制政府,用经济集权取代政治集权;

传播达尔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尼采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制造社会矛盾,国家对立;

建立世界政府,迫使各国让权;

引发世界大战,消灭敌对集团;

推广普选权,培养愚民群体,以对抗各国精英阶层;

通过共济会招揽各国精英,成为代理人;

安插民主政府领导人;

控制媒体,加大对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人权和民主的宣传,使其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同时使其成为新统治方式的迷雾;

控制教育;用娱乐、色情等分散人们的注意;

消灭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其他一切宗教,宣传唯物主义,以无神论作为过渡,最后代之以犹太教;

通过政府征税,削弱各国资本家实力;

通过贷款控制各国财政;

消灭金本位,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制造经济危机;

长老会通过能力推选国王,在全面统治世界之前,国王不会露面,只是在暗中操纵世界。

《纪要》出版之后,很多共济会成员以及共济会的追随者都认为《纪要》是某个作家虚构出来的“小说”,但是看过上面的内容之后,包括笔者在内的人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如果《纪要》是彻头彻尾虚构的,但是哪一个人有能力虚构出这样一个诡异,抑或是说疯狂的“小说”呢?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锡安长老会纪要》在欧洲大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欧洲各国的反共济会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到了后来,就连纳粹德国也加入了反共济会的活动。1941年10月22日,纳粹德国在当时被其占领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主题为“Grand Anti-Masonic Exhibition, unmask the Jewish freemason and communist conspiracy that is behind all the society's ills”(“揭开犹太人的共济会和共产主义阴谋,以及隐藏在社会后的一切疾病”)的反共济会大型展览。共济会的恶名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点。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由于锡安主义的大肆传播,加上当时犹太人在中东建立了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共济会也引起了中东人的重视,《锡安长老会纪要》也因此在中东地区大规模地印刷,甚至还有不少的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学校的历史教科书。

直到今天,《纪要》仍然在很多国家中印刷、发行,自然,共济会也被绝大多数的伊斯兰国家“封杀”了。

共产国际“封杀”共济会

1920年7月29日,在共产国际的第六次会议上,共产党员塞吉拉同志向大会组委会提出一项建议:“加入第三国际的党派应从自己的队伍中开除与小资产阶级组织法兰西‘共济会’有关系的成员。这意味着加入第三国际的同志特别是在西方,没有权利再加入‘共济会’。建议提交者——塞吉拉同志。”

该建议提交之后,立刻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重视。不久之后,共产国际就通过了塞吉拉同志的建议,正式“封杀”了共济会。

无独有偶,不仅塞吉拉同志对“共济会”产生了警觉,1935年到1943年间担任共产国际总书记的格奥尔金·季米特洛夫同志也意识到了“共济会”的危险性。

1943年,格奥尔金·季米特洛夫发表了一篇名为《“共济会”——国际的危害》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民众常常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一些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毫无理由地完全改变自己的立场……或者口是心非,说的一套,而做的是另一套。他们都是以各个‘共济会’分会成员的身份这么做,问题自然就变得简单了。作为‘共济会’的分会会员,这些活动家常常得到相应分会的授意和指令。他们遵守自己分会的纪律,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

1997年,在共济会发展最兴旺的英国发生了一起声势浩大的反共济会运动,时任英国内政大臣的杰克·斯特劳(John Whitaker “Jack ”Straw)倡导,为了避免共济会会员混入政府部门,国家应该颁布一条法令,勒令那些企图进入警察、司法等职能部门的共济会会员,必须在正式进入该部门之前向社会公开自己的身份。遗憾的是,这条法令在施行过程当中受到了重重阻力,直到1999年,这条法令才被威尔士地方议会通过,但是英国的其他地区却仍然采取自愿原则,不强制实行。

共济会的阴谋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国家和组织都很排斥共济会,多次与它明里暗里地斗争。事实上,从共济会建立伊始,就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和反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罗马教会与共济会那场从两百多年之前打到今天的“世纪之战”。

在西方世界里,一直很流行一种叫作“阴谋论”的说法。“阴谋论”的主要攻击对象就是本书所提及的各种名目的“神秘社团”,而其中受到攻击最多的社团就是共济会。

1786年,德国出版了一本由魏玛市官员Ernst August von G chhausen (1740~1824)所著,名为《世界政治体系揭秘(Enthüllungen des Systems der Weltbülrger-Politik)》的书,在这本书中,Ernst August von G chhausen以各种证据证明了共济会等神秘组织正在秘密策划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以建立一种世界新秩序的事实。

1797年,在法国大革命当中逃亡英国的法国耶稣会成员奥古斯丁·巴朗所著的《雅各宾主义历史回忆录》中,奥古斯丁·巴朗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证明了共济会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共济会对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的打击。

1797年,苏格兰物理学家约翰·罗伯逊(John Robison)发表了一篇名为《共济会、光明会和读书会阴谋推翻欧洲政府和教会的证据》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约翰·罗伯逊再次以各种证据提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后推动者是共济会。

1826年,“摩根事件”点燃了美国反共济会运动的火焰。威廉·摩根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泥瓦匠,后来经人介绍在纽约加入了共济会。但是在加入共济会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地为共济会工作的摩根却始终没有得到升级的机会,于是“一腔幽怨”的摩根一怒之下在当地报纸上宣告自己要公开他所知道的共济会的所有秘密。

摩根的背叛行为彻底激怒了共济会成员以及共济会的拥护者,不久,当地的报社就被人纵火烧成了灰烬,随后摩根也被警察逮捕。

1826年11月,一个自称是摩根朋友的人来到警察局,为摩根办理了保释手续之后就将他带走了,从此摩根再无踪影。据说后来摩根是被共济会的人暗杀并毁尸灭迹。

因为在当时的美国,大多数的银行家、法官、财阀和有权势的政客都是共济会的成员,因此当时的民众一直对共济会有一种畏惧之情。而摩根的失踪事件则彻底点燃了人们对共济会的仇视之情,越来越多的民众纷纷加入了抗议共济会的运动中来。后来由于跻身在美国政界高层的共济会会员的压制,摩根事件才渐渐平息下来。

共济会的众多分支

虽然共济会在建立之后一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共济会里有很多来自各国的财阀和政要,正是在他们的庇护和扶持之下,共济一路“势头良好”地发展到了现在。如今,共济会会员已经遍布在世界各个地方,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所有的行业当中都有共济会会员的身影。

共济会虽然分支众多,但是它却只有会所和总会所两级组织。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说了,会所也就是共济会会员聚集的地方,而总会所则是比会所高一级的组织。不过,直到今天,共济会仍然没有一个可以统辖全球的管理中心,据说,不设全球管理中心的原因一是因为各国国情不同,不方便设置全球的管理中心;二是为了避免被人“一窝端”。

不过,关于共济会的全球管理中心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共济会的全球管理中心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这个管理中心由于过分的神秘而不为人知。

虽然共济会没有一个统一的全球管理中心,但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却有不少的共济会总会所,这些总会所虽然形式、规模、章程都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却是平等的,在级别上没有任何高低之分。

英国共济会

前文中已经说了,英国共济会在建立之初就开始宣称任何有神论者都可以加入共济会,但是实际上却只接受白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入会,而且英国共济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一直绞尽脑汁地拉拢贵族,尤其是英国王室入会。

1721年,英国的蒙塔魁公爵担任了英国共济会第二代总导师,从此英国共济会就成了一个为英国贵族服务的组织;1722年沃顿公爵成为共济会在该年度的总导师;1737年3月5日,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长子在共济会位于伦敦的一个临时会所当中加入了共济会;此后,乔治四世、乔治六世、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等多位英国国王都是共济会会员。不过,由于共济会明令禁止女性入会,所以英国的几位女王都不是共济会的成员。

英国共济会在建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走的都是精英路线。

走精英路线固然使得共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精英们的互不服气,使得共济会出现了“一马N个头”的现象,最终导致英国共济会在1753年分裂为古典派和近代派两派。这两派互不相让,经常在公开场合因为某个问题争得鸡飞狗跳,甚至还会打成一团。直到1813年,争吵了多年的两派才宣告和解。

两派的和解并没有给英国的共济会带来好处,在两派竞争的时候,双方出于好胜心理,反而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和解之后,竞争没了,那种在两派的竞争之中所产生的对社会改革的锐意和先驱性也随之丧失了。

但是,共济会给英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止减缓改革进程这么简单,据说,北美独立运动就是在共济会的影响下发动的,而且也是在英国共济会会员的影响之下,英国政府才最终同意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事实上,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几乎全部是共济会会员,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56位美国的开国元老当中不少人被证实或者是共济会会员,或者是共济会的效忠者。

英国共济会被王公贵族所充斥的现象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中后期,后来由于众多信仰天主教的民众极力反对,才让此后英国的高级神职人员、财阀、贵族以及政府官员不再像以前那样“踊跃”加入共济会了。

后来,鉴于英国民众对共济会的强烈反感和排斥,2005年6月,英国国会还颁布了一个针对共济会的法令,在这个法令中,英国官方明确规定,所有议员,无论隶属于上议院还是下议院,都必须向社会公开他们是否隶属于共济会。显然,那些隶属于共济会的议员在参加竞选的时候会处于劣势。

法国共济会

目前,笔者已经无从考查共济会正式在法国扎根的时间了,笔者只能说,共济会大约是在1688年传到法国的,而法国境内的第一个共济会会所却不是由法国人建造的,而是由一些来自英国的共济会成员于1721年在法国的港口城市敦刻尔克(Dunkirk)建造起来的。

1738年6月24日,法国第一座共济会的总会所,也是欧洲大陆最早成立的共济会总会所正式建立。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那样,罗马教廷一直和共济会明争暗斗,曾经在18世纪担任过罗马天主教皇的克莱蒙十二世就在1738年以教皇的身份颁布过严禁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的命令,同样,教宗本笃十四世也在1751年以教宗的身份颁布过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的命令。虽然天主教是当时法国的主流教派,而且绝大多数的法国民众也信仰天主教,但是天主教皇的禁令却没有影响共济会在法国的发展壮大。

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之前,已经有十几个规模不小的共济会会所在法国建立了。

与英国共济会一样,法国共济会在建立初期同样采取的是“精英政策”,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法国共济会在18世纪初期就出现了明显的排斥普通民众的特征,所有那些想加入共济会的下层人民都吃了闭门羹。正是因为法国共济会对普通民众的排斥,才使得法国共济会的绝大多数成员为贵族、高级教士和在政府根基很深的中产阶层。后来,随着法国共济会的势力不断扩大,很多法国军队的高级军官都成了共济会的成员。

1804年11月6日,著名的拿破仑一世成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在拿破仑登上皇帝宝座不久之后,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就成了法国共济会的总导师。由此可见,共济会在法国的影响力着实不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法国共济会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所以如今的法国共济会当中到底有什么人,他们到底在暗地中进行什么活动,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德国共济会

提起德国共济会,就不能不提起一个曾经被人误会为德国共济会前身的组织——德国石匠行业总会。

前文中已经说了,共济会是在17世纪或者18世纪为世人所知的,但是早在1250年,德国科隆市就已经出现了一个石匠行业总会,而且这个石匠总会所的标志就是圆规和矩尺。

15世纪末,德国的石匠在德国的斯特拉斯堡举行了一次石匠集会,也就是在这次集会上,石匠行业总会颁布了石匠行业的会徽,同时还将石匠行业总会分成了科隆和斯特拉斯堡两个分会所。此后这两个分会所开始具体分管德国各地的会所。据说,正是因为石匠行业总会一分为二,才有了后来的东德、西德,当然,这也只是“据说”。

虽然德国石匠行业总会在发起人、标志等方面都与共济会十分类似,但是从根本上说,它只是一个石匠的行业总会,与政治气息极浓的共济会有着天壤之别,与共济会的阴谋更是不沾边了。

1737年12月6日,德国共济会正式成立,这些共济会成员可谓是名人云集,著名的腓特烈大帝就曾经在1739年担任共济会的总导师。

德国共济会在建立的初期,一直宣扬其宗教平等、信仰自由以及兄弟平等等先进思想,一度还成了近代启蒙思想的宣传阵地。

1771年10月14日,德国著名的戏剧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在德国汉堡加入了德国共济会的某会所,不久就成了该会所的导师。

莱辛在加入共济会不久之后,就出版了著名的《共济会员对话录》,直到今天,这本著作仍然是学术界研究共济会的重要资料。

在成为共济会导师不久之后,莱辛又为共济会做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倡议接纳犹太人加入共济会。看过本书前文的读者肯定知道,在当时的欧洲大陆,犹太人地位十分低下,在欧洲的很多国家,犹太人甚至没有公民权,自然也就不会被一直走“精英路线”的共济会所接纳了。不过,随着欧洲社会的改革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欧洲犹太人的聪明才智渐渐显现出来,很多犹太人,如尤海涅、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或者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了学界翘楚,或者凭借自己天才的经商头脑成了腰缠万贯的财阀,自然,吸纳这些有才又有财的犹太人加入共济会也就成了共济会的主要任务。莱辛的提议恰好满足了共济会的需要,自然也就被共济会所接纳。从此,共济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插一句,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犹太人有着超越其他种族的团结性,一旦某个犹太人加入某个团队之后,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将其他的犹太人拉进这个组织,然后将这个组织变成犹太人的组织。正是由于犹太人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共济会一度在很多天主教徒的眼里成了犹太人的共济会,自然,也就出现了前文中所说的犹太人和天主教会长达几百年的斗争。

与其他共济会的硬朗的会徽不同,德国共济会最早使用的会徽是一朵蓝色小花——勿忘我。虽然这朵蓝色小花并不起眼,而且这个会徽的历史也并不长久,但是这个徽章却对德国共济会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1926年,位于德国魏玛市Zur Sonne酒店的共济会总会所就以蓝色勿忘我小花作为了德国某共济会会所的会徽。但是不幸的是,在20世界30年代,当纳粹主义在德国兴起之后,专门生产这个会徽的工厂在1938年被德国纳粹党定为募捐机构。德国纳粹党根据这个工厂的客户资料顺藤摸瓜,找到了很多共济会会员,以至于大批的德国共济会会员遭到了纳粹的迫害,甚至不少共济会会员在纳粹集中营中被迫害致死。

二战胜利之后,不仅仅是德国,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共济会会员都开始佩戴这种蓝色勿忘我徽章,以此纪念那些在二战中死去的共济会会员。

俄国共济会

在介绍俄国共济会之前,笔者要先说明一下,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俄国从古到今有多个称呼:俄国、苏联、前苏联、俄罗斯……为了叙述方便,无论是哪个时代,笔者一律将其称之为俄国。

关于共济会在俄国的起源时间,在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国际政治知名评论家何新同志所著的《共济会在俄罗斯1917年革命中的作用》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关于共济会传入俄国的时间在俄罗斯学术界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早在17世纪末彼得大帝时期俄国已经有共济会存在了,彼得大帝本人即是共济会会员,他是被英国共济会总会的创始人克里斯托弗尔·弗莱恩(Кристофор врен)吸收为英国共济会成员。列福尔特(Лефорт)是当时俄国共济会的领袖,戈尔东(Гордон)是俄罗斯共济会第一监督人,第二监督人就是彼得大帝。也有学者认为彼得大帝是1717年在第二次去西欧旅行时把共济会的章程带回俄罗斯,然后命令在这个章程基础上于喀琅施塔得建立了共济会俄罗斯分会。多数俄罗斯学者认为,俄国共济会成立于1731年前后。在这一年,伦敦共济会分会的领袖洛弗尔勋爵(Lovell)任命俄国人乔治·菲利普上尉为共济会俄国分会的领导人……”

由于共济会的行踪过于诡秘,所以共济会在建立几十年之后,一直没有史料记载共济会的活动,直到18世纪末,俄国共济会渐渐变得宽松起来,关于共济会的重要资料(如入会申请书、会议记录、成员名单、会员日记)和证据(共济会在其各种特有仪式中所使用的物品)才得以保存下来。

俄国共济会诡秘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俄国共济会会员之间都使用秘语交流,即使是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也使用这种类似“黑话”的语言交流。很多共济会会员之间在相互通信的时候还会使用一种谁也看不懂的,类似“鬼画符”的符号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共济会会员,在他们相互通信的时候,即使信件当中没有任何秘密的事情,看完之后也会立刻烧毁。

共济会在进入俄国之后,依然走的是精英路线,在何新同志所著的《共济会在俄罗斯1917年革命中的作用》一文中对共济会进入俄国之后的发展情况是这样说的:“……共济会进入俄国后,首先在俄国上层社会传播开来。居住在俄境内的外国人对俄国共济会的组织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英国人和德国人,而俄国人在早期的俄国共济会分会里只处于次要地位。共济会传入俄国后很快被一些欧化的贵族接受……依据一些新发现的历史文献,如俄罗斯共济会组织‘俄罗斯人民的大东方’的秘书长H.B.涅克拉索夫(H.B.Hекрасов)在1920年~1930年被审讯期间所作的笔录,历史学家雅科夫列夫指出当时俄国国家杜马中存在共济会组织和活动的大量事实,在苏联历史上确定了俄国共济会在革命前后政治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H.B.涅克拉索夫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口供中交代:当时俄罗斯共济会组织‘并不追求数量,而是挑选那些道德和政治上比较纯净的人,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挑选那些拥有权力和享有很大政治影响力的人’。”

俄国共济会表面上的口号是建立一个超越所有民族、国家乃至于宗教、文化的所谓的“大同世界”,并且在这个“大同世界”当中实现他们一直倡导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但是共济会又同时主张减弱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看来,宗教和国家以及那些宗教化的道德标准都是人类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障碍,应该予以消灭。

正是出于上面所说的原因,共济会在进入俄国之后,就成了东正教的最激烈的反对者,而俄国东正教也把共济会看作一种反对信仰、教会乃至宗教和国家的阴谋组织。

1932年,俄国东正教流亡西方的高级僧侣会议代表、主教安东尼曾经公开声明:“共济会是一个聚集世间所有阴谋的力量,以破坏我们的国家和信仰为目的,从而给俄国带来灾害的秘密组织。”无独有偶,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吉洪(AрхиепископTихон)也曾经说过:“为了不让共济会的阴谋得逞,我建议所有的东正教徒都要诚心地发誓,以证明我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参加共济会,也不会与共济会有任何的交集。”

1961年版的《奥日科夫俄语词典》对共济会的解释是:“религиозно—философское течение смистическтми соединявшее задачи《нравственного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с реакционными взглядами в политике.”

这段话表面的中文意思是:“共济会是一种产生于18世纪的宗教流派,这种宗教流派经常会举行一些诡异的仪式,而且还经常会把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政府观点看作一个人是否具有完善的道德的必要标准。”

1990年,俄国历史学者A·阿弗夫赫出版了一本名为《共济会员和俄国革命》的著作。在这本著作当中,作者对俄罗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与俄国共济会会员的关系以及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研究。在本书当中,作者认为,在反对沙皇俄国的十月革命当中,共济会曾经以相当快的速度建立了针对这次革命的指挥部以及各种分部,同时还主动地在各个反对沙皇的革命党之间“穿针引线”。据说,对于当时效忠沙皇的那些警察机关和情报机关来说,共济会的可怕程度都超过了革命党本身。

直到今天,俄罗斯主流学术界对共济会的评价仍然是负面的,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共济会是一种以统治世界为目的的秘密团体。

中国共济会

目前,在史料中记载共济会在中国最早的活动时间是1759年年末。那一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瑞典分公司的一艘名为卡尔王子号(Prince Carl)的货轮抵达了广东沿海,乘坐该船而来的所有的共济会成员在登陆之后就举行了一次相对正式的集会。

几年之后,就在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英国共济会在广州开设了第407号分会,虽然这个分会是在中国开设的,但是分会的成员仍然以外籍人员为主。据说,正是在这个407号分会会员的努力之下,才有了后来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中国被迫增加了多个通商口岸,英国、苏格兰、爱尔兰、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共济会会员也随着东印度公司运来的鸦片或者列强的士兵来到了中国。

那些共济会会员到了中国之后,为了方便活动,在中国的上海、宁波、天津、九江、青岛、威海等多个通商口岸和港口城市建立各自国家的共济会会所。后来,经过这些共济会会员的“努力”,欧美诸国的共济会会所又扩展到了南京、北京、哈尔滨、成都等内陆的重要城市。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共济会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1849年之前,中国一直都没有一所共济会的“专用”建筑。直到1849年,英国共济会才授权在上海的南京路上建成了第一座共济会“专用”建筑,1861年第二座共济会建筑才在广州东路建造起来。后来共济会又在上海的外滩、北京西路等地建造了共济会“专用”的会所大楼。但是由于多年战火的摧残,如今只有位于上海北京西路1623号(现为上海中华医学会的办公大楼)被保留下来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栋大楼上面有明显的共济会标志——六芒星。

正如前文所说,共济会在中国的会所是隶属于各国分会的,因此这些会所当中的成员也以外籍人士为主,只有菲律宾共济会主要成员是华人。

1949年,中国美生会(“美生”为mason的谐音)在上海成立,蒋纬国(蒋介石的儿子)任该会的第一任会长。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一直秉持对人民信仰自由的尊重精神,始终没有禁止共济会的活动,全国各地的共济会分会仍然照常举行集会。但是由于当时的绝大多数民众都积极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当中,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共济会的活动,再加上很多共济会会员在解放之前是剥削人民的奸商,还有些是外国的传教士和资本家,这些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或者回国,或者被人民政府依法逮捕,因此很多共济会会所就自然解散了。

1952年,位于上海的美国共济会会所American Temple及前文提到的上海的中国美生会(中国共济会总会)因为会员过少而自然关闭。1954年,中国美生会在台湾复会。

1844年4月29日,香港第一个共济会会所在维多利亚岛建立,不久,共济会英格兰总会在香港建立了雍仁会馆,作为共济会英格兰总会在香港的会所。1845年4月3日,部分在香港的英格兰共济会会员在雍仁会馆举行了第一次集会。后来,由于日本占领香港,该会所曾经一度迁至广州和上海。1952年,该会所在香港复会。目前该会所位于香港坚尼地道1号。

据说,多位香港前总督如夏乔士·罗便臣、麦当奴以及卜力都是香港共济会会员,世界级富豪李嘉诚、曾任香港马会副主席的周湛燊等商界大亨也都是共济会会员。

提起中国共济会,就不能不提起胡适,虽然如今的人们把胡适上升到国学大师、进步学者的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胡适长期在学术圈中打压不同信仰的学者,尤其对信仰共产主义和信仰天主教的学者打压得尤为严重。

胡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倾向,就是由于受共济会的影响。

根据美国共济会的有关资料记载,1910年,19岁的胡适考取了第二期官费留学生赴美留学,抵美之后进入共济会主办的康奈尔大学读农科,不久之后又改读文科。1915年,胡适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师从美国共济会的33级大师约翰·杜威,后来在杜威的介绍之下加入共济会。

美国共济会的强大影响力

你知道美元是谁发行的吗?你知道掌控美元印刷、发行等事宜的都是哪些人吗?你知道是谁在暗中操纵美国的金融和世界的经济吗?你知道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为什么会遭遇刺杀吗?这一切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共济会!

1733年,一个名为圣约翰会所(St. John's Lodge)的共济会会所在美国本土建立。这个会所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因为它是美国第一所共济会会所,更因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这个会所辖区内的共济会成员。

美国共济会从1733年创立后,发展势头一直很猛,如今的美国共济会已经成了与美国政府并驾齐驱的“第二政府”,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今的共济会已经成了一个超越美国政府的“地下帝国”。

美国共济会之所以可以发展得如此迅猛,主要是因为它在美国发展会员的时候,延续了前文所说的“精英路线”。共济会在美国立足不久,就成了“权贵集中营”。根据美国共济会的官方资料显示,至少有15位美国总统已经被确认是共济会会员;在美国《独立宣言》签名的人中也至少有8位是共济会会员;1781年,在美国的第一部宪法上签名的政界人物至少有10位共济会会员;1789年,在修订后的美国宪法上签名的至少有9位共济会会员;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手下的63位开国将领当中至少有31位共济会会员……由此可见,共济会在美国的势力要远远大于它在其他国家的势力。

乔治·华盛顿——最著名的美国共济会会员

在美国共济会的史料当中,有一个最醒目的名字,那就是乔治·华盛顿。

根据美国共济会的官方资料显示,1752年11月4日,华盛顿在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加入了位于当地的共济会第四会所(Lodge of Ancient, Free and Accepted Mason No.4),成为入门学徒。不久,华盛顿就因为其在共济会中的突出表现而升任石工大师。

作为一个共济会会员,华盛顿十分忠于共济会。华盛顿曾经写道:“既然共济会能够说服我,就说明我们只要可以妥善应用共济会所倡导的那些原则,就一定能够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全和人民生活的繁荣富强,作为一个共济会会员,我愿意为促进共济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努力做一个真正值得大家信任的共济会兄弟。”

不过,由于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总统,为了“为尊者讳”,华盛顿作为共济会会员的事情一度被史学家刻意地“忘记”和回避,绝大多数美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和传记家也几乎不会提到华盛顿与共济会的资料。

不过,任凭美国官方如何对共济会讳莫如深,如何隐藏共济会的真实面目,还是有很多作家和学者就共济会问题写下了不少的文章和著作,例如1866年出版的《华盛顿和他的共济会伙伴》一书,就如实讲述了华盛顿是如何加入共济会以及华盛顿和共济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很多外国人认为,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国家。但是,每一个在美国长期居住过的居民都会感到其信仰的宗教与真正的基督教有着不少的差别。事实上,美国的官方信仰并不是正统的基督教,而是经过加尔文改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算不上基督教的新教派以及共济会所崇拜的理神(也有人称其为自然神)论。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插一句,所谓自然神论,就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却没有照管这个世界”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神论是对基督教的某种程度上的否定。从这个角度说,共济会信仰的基督教早已不是纯粹的基督教了。

在《开国先父的信仰和选择,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美国宪法法官、宪法律师兼历史学家及知名作家约翰·艾兹摩尔著,李婉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年1月出版)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共济会对美国众位国父的影响一直是广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有些国父是共济会成员,这是不争的事实。”

共济会在一美元钞票中的“蛛丝马迹”

如果我们拿过一张一美元的钞票仔细看,就会发现钞票上最引人注目的图案是一座没有完工的金字塔,金字塔一共有13层,这代表着美国独立初期的13个州,而金字塔没有完工则代表着美国还没有完成他们对疆土的拓展事业。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金字塔阴暗的一面恰好是冲着西方的,这暗示着美国西部是一片还没有被开发的不毛之地。另外,我们还会在金字塔上方看到一只“眼睛”,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眼睛,这是上帝的眼睛,这只眼睛预示着虽然美国在建立初期还不够繁荣富强,但是在上帝——确切地说是在共济会所认可的上帝的帮助之下,必然可以达到美国领袖所期望的目标。至于这个目标是什么,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在一美元钞票的下部还有两条标语,一条是一串字母“MDCCLXXVI”,是罗马数字1776,这条标语的意思是说,1776年,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还有一条拉丁文标语“Novus Ordo Seclorum”,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新秩序”,提起“世界新秩序”这句话,相信看过前文的读者就会感到眼熟了吧?这就是共济会的口号之一!

能把自己的口号印到美元上面,由此可见共济会的权势和影响力之大了!

共济会在美国独立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笔者叙述共济会对美国独立的作用之前,我们首先要说一下共济会与美国独立之间担任“穿针引线”作用的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生于1706年1月17日,是美国历史上最“全能”的政治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富兰克林不但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还是18世纪享誉全球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作家和政治家。直到今天,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依然被记载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而我们在中学物理当中常说的如正电荷、负电荷、导体、电池、充电、放电等专业术语也是由富兰克林提出来的。而且,他发明的避雷针至今还在为人类造福。

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肯定会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物理学家了。但是,您错了,富兰克林不仅仅是个物理学家,还是一个数学家,至今为众多学者和数学爱好者所称道的8次和16次幻方就是由富兰克林发现的。

在这里,笔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幻方。

所谓幻方,指的是在一个由若干个排列整齐的数组成的正方形中,图中任意一横行、一纵行及对角线的几个数之和都相等,具有这种性质的图表,称为“幻方”。

其实,幻方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货,幻方的中文名字是“纵横图”。据说,最早的幻方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河河神献给大禹的洛河河图,因此,幻方也被人们称为“河图”或者“洛书”。我们经常玩的“魔方”“魔棒”就是根据幻方变形而来的。

而富兰克林所发现的8次和16次幻方,指的是当组成幻方的各数替换为各自的8次方和16次方的时候,仍然可以组成一个完美的幻方。当然,这样的幻方早在很早之前就在中国出现了,只是由于时间太久,而消失在历史茫茫长河当中了。

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插一句,在共济会和它的会员当中,总是会以很多神秘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权利神授”,但是,笔者必须要提醒人们注意,当我们在赞叹共济会的“神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翻阅一下《梦溪笔谈》等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如果我们翻阅一下这些科技著作,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早就出现在中国的史料当中了。一句话,所谓共济会的神秘,只不过是他们运用了我们一般人没有注意或者根本不知道的科学规律。

与当时欧美很多“居高临下”的科学家不同,富兰克林是一个注重“实用”的科学家,因此他的发明自然也全部都是实用型的发明。

想必大家在新闻上都可以看到,美国很多地区的冬天都是相当寒冷的,而且很多地方每到冬天就会一连几个月都处在冰天雪地当中。因此,良好的取暖设备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当时大多数家庭取暖的炉子不但效果不好,而且特别浪费燃料。鉴于这种情况,富兰克林设计并改进了当时人们取暖的炉子。经过富兰克林的改进,这种炉子不但取暖的效果好,而且能够节省一大半的燃料。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富兰克林还改进了路灯。

为了解决当时的老年人视力减退的问题,富兰克林发明了当时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也就是结合近视镜和老花镜于一体的眼镜,这就使得老年人不但可以看清书本上的文字,还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富兰克林还发明了摇椅。

除了上述那些物品之外,富兰克林的很多物品至今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我们经常穿的亚麻衣服,以及游泳用的泳镜和潜水用的蛙蹼。

以上所有的发明当中,无论哪一项拿出来,都可以使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些因为富兰克林的发明而使生活得到改善的人们,自然也包括那些共济会会员。

富兰克林不仅仅是个发明家,还是一个医学家,近代牙科医学就是他一手创立的,感冒的发病原因也是由他发现的。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了便于储存、运输而且效力更久的颗粒肥料。

不仅如此,富兰克林还是一个语言天才,他可以熟练运用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法文和拉丁文,据说,共济会很多的拉丁文稿件都是由富兰克林起草的。

除了上述方面之外,富兰克林还在气象学、地质学、海洋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首先发现了墨西哥湾的海流,发现了二氧化碳的危害性,就连极光的秘密也是他首先揭开的。

富兰克林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致力于美国独立战争的优秀的政治家。他曾经4次当选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主张人权平等,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制度,因此深受那些爱好和平和自由的美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据说,富兰克林是为数不多受人民爱戴的共济会会员之一。不仅如此,富兰克林还参与起草了著名的《独立宣言》和第一部美国宪法,美国的第一部新闻传播法也是由他起草制定的,美国的第一家消防部门也是由他组织的。直到现在,一直被各国所沿用的邮信制度和议员选举法的前身也是由富兰克林创造的。

美国成立之后,富兰克林长期担任美国第一位驻法国大使,同时也是美国第一位驻外使节,他以他杰出的政治才华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因此,富兰克林也是为数不多的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良好声誉的共济会会员之一。

1790年4月17日深夜11点,富兰克林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没有任何尊贵的头衔,也没有任何耀眼的成果,只有“印刷工富兰克林”几个字。

能把富兰克林这样的人才吸收进共济会,共济会的能力——或者说是某种层面上的“魅力”——可见一斑。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的第5大城市)加入共济会的。加入共济会那一年,富兰克林年仅25岁。加入共济会后,富兰克林一直积极参加共济会的各项活动,并以自己的才华为共济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富兰克林对共济会的贡献,使得他在1749年就成为了明尼苏达州共济总会的石匠大师,这是共济会进入美国之后,第一位美国“自产”的共济会大师级成员。

1755年,美国第一个共济会会所在费城建立起来,整个会所的工程都是在富兰克林的主持之下建造的。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富兰克林一直致力于北美的独立运动。为了给北美独立运动争取更多的国际力量,1776年,富兰克林以大陆议会大使的身份来到法国寻求援助。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说明一下,所谓大陆议会,指的是1774年~1789年,北美独立运动组织为了便于管理当时还没有独立的北美13个州而组建的临时“政协”,尽管这个临时“政协”仅仅举办了两届,但是却对北美独立运动以及后来的美国立法起到了很大的指导意义。

1774年9月5日,第一次大陆议会(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在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召开。著名的《独立宣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被通过的。

第一次大陆议会召开之后,英国殖民者为了压制人民的独立精神,对北美殖民地采取了更加苛刻的高压政策。

1775年4月19日,在北美的一个名叫莱克星敦的小镇上,一声响亮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议会在费城召开,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独立宣言》的作者,也就是后来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汤玛斯·杰弗逊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在波士顿的富豪约翰·汉考克被推选为议会主席。

在这次议会之后不久,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富兰克林就以大陆议会大使,也就是相当于“北美独立临时政协委员”的身份到了法国。

在当时的法国,有一个著名的组织——九姐妹会所,正是这个九姐妹会所给了富兰克林以及北美独立运动很大的支持。

九姐妹会所是1776年3月11日在法国共济总会授意和主持之下,在巴黎成立的,它的前身是法国皇家科学院学会的九姐妹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由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拉兰德(Lalande)以及法国哲学家Claude Adrien Helvétius的遗孀共同建立的,一度风靡于法国皇家学院的内部,后来在共济会的协助之下,九姐妹俱乐部被改组成共济会的下级组织——九姐妹会所。据说,在共济会发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候,九姐妹会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九姐妹会所促进了法国皇家学院的改组。由于法国皇家学院的改组与本书的关系不大,所以笔者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九姐妹会所,如果不知底细的人听到这个名字,肯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妇联组织,其实它是共济会的下属机构,其成员也均为男性。因为这个组织以及它的前身——九姐妹俱乐部都是以希腊神话中的9位缪斯(Muses)女神为自己的崇拜对象,所以这个组织才有了这样一个十分“女性化”的名字。九姐妹会所或九姐妹俱乐部所崇拜的9位女神是希腊神话当中分管文艺的女神,她们是记忆女神和宙斯的女儿,而她们的顶头上司正是共济会的中心人物——太阳之神阿波罗。

富兰克林到达法国之后不久,就在九姐妹会所的邀请之下,加入了这个组织。富兰克林在加入这个会所之后,就一直在九姐妹会所和北美独立运动组织之间积极地“穿针引线”。自然,九姐妹会所乃至其背后的共济会也为北美独立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779年,富兰克林成为九姐妹会所大师级别的成员。

富兰克林此时正出使法国,为北美独立寻求法国的帮助。在这里他结识了法国上层社会众多名流,1779年被选为会所大师,会所成员也帮他积极谋划此事,这为他最终成功争取到法国军事支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北美13个州成功独立后,富兰克林返回美国从事宪法起草,他在会所中的位置由后来成为美国第二、三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和汤玛斯·杰弗逊担任。会所著名雕塑家安东尼·霍顿(Jean-Antoine Houdon)制作了一系列包括华盛顿和富兰克林在内的名人半身像。

1783年,在北美人民的奋力争取以及国际力量的努力之下,英国政府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当中,提起美国独立,人们就会想到富兰克林、华盛顿等一系列英雄人物,但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当中,却有一个神秘人物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这个人就是共济会会员哈杨·所罗门(Haym Salomon)。

看过好莱坞大片《国家宝藏》和《达·芬奇密码》的读者们都会记得,在影片中,签署独立宣言的人大多是共济会会员,而且影片中说,这些共济会会员还在美国的某个神秘地点留下了一大笔可以在必要时刻拯救国家的宝藏……也许很多读者不知道,这两部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型,这个原型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共济会会员哈杨·所罗门。

在《Haym Salomon: Patriot Banker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Jane Frances Amler著;PowerKids Press出版;ISBN:0823966291,截止本书截稿之日,该书尚无中文译本)一书中是这样介绍哈杨·所罗门(以下简称所罗门)的(下文中的信息全部来自于上文所提到的书中,因为笔者的英文水平有限,笔者只能保证关键信息和主要意思的准确,如有偏误和疏漏,还请诸位读者谅解):

哈杨·所罗门是一个出生于波兰的葡萄牙裔的西班牙系谱犹太家庭,他的父辈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因为受家庭的影响,所罗门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学习并且掌握了犹太人祖先的语言——希伯来语。

所罗门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游历欧洲,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他掌握了多种语言,并且获得了很多的金融知识。

1775年,所罗门移居纽约,成为了一个专门从事海外贸易的金融经纪人(通俗一点说就是跨国放贷者)。

所罗门到达纽约之后,一直十分同情和支持北美独立运动。不久,所罗门就加入了共济会的纽约会所。1776年,所罗门因为参与北美独立运动,被英国殖民当局以间谍罪逮捕,并被判处18个月的苦役。苦役结束之后,所罗门又被英国当局“抓了壮丁”,成为英国殖民当局看守犯人的雇佣军。

成为雇佣军的所罗门并没有停止参与北美独立运动,他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地放跑那些被英国殖民当局关押的独立运动的参与者,从侧面为北美独立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778年,所罗门再次因为参与北美独立运动而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并被判处死刑。幸运的是,在行刑之前,所罗门设法逃到了费城。

到了费城的所罗门并没有放弃对北美独立运动的支持,他一边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金融经纪人,一边积极与共济会的相关人员联络,在暗中参与北美独立运动。

凭借犹太人所特有的、天才般的商业头脑,所罗门的金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后来,所罗门不但以贷款的形式资助北美独立运动的军费,还在美国正式建立之后为国会议员乃至美国总统支付了工资。

1785年1月6日,年仅45岁的哈杨·所罗门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去世。去世的时候,哈杨·所罗门因为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贡献给了美国政府而债务缠身,最终破产。

所罗门去世之后被葬在费城一处名为密卡维以色列的犹太人公墓当中,在这座公墓当中,除了所罗门之外,还有很多资助过美国独立运动和美国政府的犹太人,但是这些犹太人大多没有一个像样的墓碑,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墓地。

哈杨·所罗门去世之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美国共济会都没有偿还过所罗门的贷款,所罗门的后代也没有得到分毫的补偿。直到所罗门去世一个多世纪之后,美国政府才为他竖立了一座纪念碑。

读到这里,也许很多读者已经为共济会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而热泪盈眶了,但是笔者不得不说一句,那些支持北美独立运动的共济会会员固然值得我们感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共济会会员支持北美独立运动的原因和共济会的核心领导人支持北美独立运动的原因很可能是不一样的。那些共济会会员很有可能是真心希望殖民地的人民得到真正的自由和人权。但是,很多本书的读者都会察觉到,共济会曾经多次支持各国的独立和革命运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读过前面的关于“共济会石碑”的读者都会记得,在共济会石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3、人类要团结起来,采纳一种新的统一语言;4、用理性驾驭感情、信仰、传统和一切事物;5、以公正的法律保护人民和国家;6、让所有国家实行自治,外部纠纷通过世界法庭解决;……”

看到这段文字,敬爱的读者们,你是不是想到了战国时期的“连横”?所谓连横,就是某个小国以战国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齐国或者秦国为靠山,一起去进攻其他的小国,然后坐地分赃,最终把那些小国一一消灭,以达到建立“战国新秩序”的目的。

到底共济会是不是另一个“连横”组织呢?笔者不便妄下结论。但是毋庸置疑,单独的某个甚至多个共济会会员的慈善和进步并不能代表共济会的官方态度或者说是核心态度。共济会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瓦解各国的主权,消灭国家,将整个地球控制在共济会的手中,从而建立所谓的“全球新秩序”。在建立所谓的“全球新秩序”之后,共济会下一步就是对全球人类进行分类,然后用“科学方法”清除所谓的“垃圾人类”,保留他们认定的“精英人类”……

但愿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美联储和共济会的关系

敬爱的读者们,美元是从哪里发行的?也许您会回答:美联储!

恭喜您,答对了!因为美元的确是由美联储发行的,而且美元还有一个名号——美国联邦储备券!

但是,如果再问您,“美联储”是“国企”吗?您可能会回答:是!

遗憾的是,这个答案不是“是”,而是“不是”。事实上,美联储是一个100%的私人银行,美国政府在这个私人银行当中没有任何股份,而且这个私人银行与本章的主角——共济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从某种角度说,美元的发行权是被共济会牢牢掌握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前文所说的“隐藏在一美元中的共济会”的事实。

很多人都知道,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想把美元的发行权收归国有,但是他刚提出这个想法就遇刺了。

肯尼迪遇刺之后,人们对刺客的背景提出了种种猜测,但是所有猜测都指向了同一个组织——共济会。

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插一句,从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起到本书截稿为止,历任美国总统中只有林肯和肯尼迪是非共济会会员的身份,而且这两位总统还有几个相同点:均不是共济会会员(林肯曾经向共济会递交过入会申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被驳回);均曾经计划把美元的发行权收归国有;均在任职期间遭到了暗杀;两人被暗杀的案件相关资料均莫名其妙地全部失踪,以至于两人的被害事件至今都是不为人知的谜团。

正是由于诸多的相同点,很多人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策划、组织、实施林肯与肯尼迪被刺案件的幕后黑手都是共济会!

玩过著名的网络游戏《使命召唤7:黑色行动》的人,想必都会记得游戏当中那个暗杀肯尼迪的凶手梅森,而梅森的英文原名正是Mason,也就是共济会的发起人“石匠”的英文单词。

肯尼迪在遭到暗杀之前,曾经公开发表过攻击共济会的演说,也正是这篇演说才使得肯尼迪和共济会彻底结下了“梁子”,再加上肯尼迪家族掌控了很多关于共济会的秘密,所以共济会一直将肯尼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据说,著名的“肯尼迪诅咒”就是共济会一手策划的。

说到这里,想必各位读者都对“肯尼迪诅咒”产生了兴趣,但是,为了本节文章整体的和谐,笔者不得不很不厚道地卖个关子。将“肯尼迪诅咒”放在下一节解释。

那么,肯尼迪以及肯尼迪的家族到底为什么会屡遭横祸?为什么共济会会如此痛恨肯尼迪呢?

答案只有一个字:“钱”!

说起共济会与肯尼迪的恩怨,先要从1963年的11110号总统令说起。

作家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一书中是这样解释“11110号总统令”的:“……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11110号总统令(Executive Order),着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包括银锭、银币和标准白银美元作为支撑,发行‘白银券’(Silver Certificate),并立刻进入货币流通。肯尼迪的意图十分明显,从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如果该计划最终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逐步摆脱必须从美联储‘借钱’并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谬境地,并且以白银为支撑的货币不是‘透支未来’的债务货币,而是基于人们已有劳动成果的‘诚实货币’。‘白银券’的流通将逐渐降低美联储发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终迫使美联储银行破产……”

看完上文这段文字,想必读者们都会对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借钱”“白银券”等问题感到好奇,现在,就让笔者一一为大家解释。

在解释这些问题之前,笔者还是要说一句,以下内容都是笔者根据现有的官方资料整理、分析出来的。但是,神秘社团的最大特点就是“神秘”,因此如有疏漏之处,还请诸位读者指正。

先说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借钱的事情。

正如前文所说,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虽然它相当于美国的中央银行,但是从本质上说,它根本不是“国企”,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私人银行,但是这家私人银行为什么会被冠以“联邦储备”的“国”字号头衔呢?

据说,美联储在开始筹建的时候本来打算命名为“中央银行”,但是由于还处在筹备阶段的美联储(以下简称“美联储(筹)”)控股的几个大股东一直与共济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使当时的百姓反感。为了减轻人民的反感,几个股东决定用“联邦”的名义为“美联储(筹)”命名,也就是说以一个“国”字头的名号取得人民的信任。

能用一个“国”字头为一个私人银行命名,显而易见,这家银行的背后操控者是一个庞大的支持者,而且这个支持者的威力是可以与当时的美国政府匹敌的,也就是说,美联储背后的支持者是一个连美国政府都不敢惹的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到底是谁呢?

说到这里,再联想一下前文当中共济会在一美元钞票上留下的种种痕迹,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本章的主人公——共济会。但是,笔者必须遗憾地告诉大家,到本书截稿之日,笔者依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说明共济会就是美联储背后的大股东。但是,看过前文的读者,想必都会记得那块声势浩大而且刻有猖狂目标的石碑,肯定也还会记得共济会与美国独立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美联储背后真的有一个连美国政府都惹不起的庞大组织的话,共济会的可能性最大!

说到这里,笔者还要告诉诸位读者一个惊人的事实: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美钞”虽然名“美”钞,但是事实上却不是美国政府发行的,而是美联储给美国政府的债券,而且“美元”的真实名称其实是“美联储券”,也就是美联储发给美国政府的债券!

既然是债券,就是要抵押品的,那么,美国政府给美联储的抵押品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国债!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借贷的时候,抵押品要高于所借款项,也就是说,美联储发行的美元数额如果为1的话,美国政府抵押给美联储的国债就是1+n(n≥0),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差额“n”去哪里了呢?答案很简单,去了美联储,抑或是美联储背后的组织——共济会的囊中了。

敬爱的读者们,现在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设想一下,如果美联储的背后真的是共济会,那么共济会控制美联储的目的是什么呢?

何新同志(何新同志的身份已经在前文当中多次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在2012年7月的一次有关座谈会上谈到共济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规划”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控制全球金融体系;以金融和财政手段控制各国政府;以资本手段控制大众娱乐和媒体;建立掌控世界的情报系统;以基金会控制大学和教育体系;以基金会控制医疗保险金,控制全球卫生和医疗体系;以金融手段控制和垄断全球资源和粮食市场……”

何新同志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共济会包藏的“祸心”。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美联储背后的组织真的是共济会的话,那么共济会就是想通过控制美元发行来控制美国财政,同时,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有名的“欠债大国”,所以共济会完全有可能在控制美国的财政之后,逐渐达到其控制全球财政的目的。

接下来,笔者要向大家解释一下前文所提到的“白银券”了。

白银券,英文名称为Silver Certificate,顾名思义,白银券就是可以兑换等值白银的货币。

众所周知,美联储是在1913年成立的,在成立当年,美联储券(Federal Reserve Note)也就是俗称的“美元”开始发行。

在美联储券发行的同时,美国市场上的货币种类相当复杂,与美联储券同时流通的还有“黄金券(Gold Certificate)”“美国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白银券(Silver Certificate)”和其他多种货币。

1933年,在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正式宣布废除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简单地说就是用一张货币可以换取等值的黄金的货币制度)以及私人拥有黄金违法之后,黄金券就不再流通。从那时起,美国市场上就仅剩下“美联储券”“美国政府券”和“白银券”三种货币,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券(亦称“林肯绿币”,英文名称为Greenbacks)”是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发行的货币,总发行量较低,因此不会成为有强大竞争力的“主流”货币。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国货币流通领域的“主流货币”只有“美联储券”和“白银券”两种货币。也就是说,唯一对“美联储券”构成威胁的只有“白银券”!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与其他的贵金属相比,白银是在世界范围内产量最高,产地最多的矿产,而且与不知道具体价值的“美联储券”相比,可以兑换等价白银的“白银券”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说更有吸引力!也就是说,一旦肯尼迪大批量发行白银券,那么美联储券必将无路可走!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民众对肯尼迪连任的呼声极高,按照这种趋势,肯尼迪很可能连任下一届,也就是再当4年的总统,而4年则是足够让一个国家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间。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某些不愿意失掉刚刚到手不久的财富的人,除掉肯尼迪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因此,传说中的美联储的后台老板——共济会也就成了“肯尼迪被刺案”的主要怀疑人。

说到这里,诸位读者肯定会问:刺杀总统,共济会(当然,也有可能是别的什么组织或者个人)真的有这样“逆天”的胆量吗?可是共济会还真的有这个胆量!读过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的人想必都记得这样一句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而且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在这句话后面,马克思同志引用了英国工会活动家和评论家邓宁(Thomas Joseph Dunning 1799年~1873年)的一段话作为对这句话的注解,引文如下:“‘……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从以上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为了争取一点利润,可以走私、贩卖人口,甚至可以不惜发动战乱,刺杀个把总统又算得了什么?何况,刺杀成功带来的利润是整个国家的财富!

最后,笔者还想说一句,无论肯尼迪是不是被共济会暗杀的,爱好和平的人们绝不希望这种为了利益而鲜血横飞的情景再次出现!

共济会与“肯尼迪诅咒”

生于1917年5月29日的肯尼迪,全名为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英文名为John Fitzgerald Kennedy(以下简称肯尼迪),他是美国历史上最英俊潇洒的总统,正是在他的批准和支持之下,那场声势浩大的登月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从某种角度上说,肯尼迪可以说是二战结束之后最得人心的美国总统。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总统,竟然在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的中午12:30,在视察德克萨斯州的时候被人枪杀。

肯尼迪被杀的消息一经传开,举世震惊。由于肯尼迪在被刺之前,刚刚发表了针对共济会的演说,所以人们在震惊的同时,纷纷将怀疑的目光指向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正是本章的主人公——共济会!

到底是不是共济会刺杀了肯尼迪呢?下面,先要我们穿越历史,一起来亲历一下肯尼迪被刺的过程吧。

凶案发生之时,肯尼迪乘坐的敞篷汽车正缓缓经过德克萨斯州的迪利广场(Dealey Plaza),广场的四周全部是前来欢迎肯尼迪的民众,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一片正常中存在着隐隐的杀机。

正当肯尼迪和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1929~1994,以下简称杰奎琳)微笑着向人们挥手示意的时候,惨案发生了。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肯尼迪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喉咙,一股鲜血从他的颈部喷射出来。在人们还没有转过神来的时候,第二枪又响了,这一枪击中了肯尼迪的后脑勺,鲜血和脑浆喷了杰奎琳一身一脸。

惨案发生之后,肯尼迪迅速被送到了医院。肯尼迪在医院中被抢救的时候,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1939年10月18日~1963年11月24日,以下简称奥斯瓦尔德)被警方逮捕。

美国中部时间13:00,医生正式宣布肯尼迪死亡。

为了不让国家因为总统死亡而瘫痪,在肯尼迪死亡的当天,副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BainesJohnson,以下简称约翰逊)就宣誓就任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也强忍悲痛,穿着那身染有她的亡夫——肯尼迪——的鲜血的粉红色衣裙,也就是那身著名的pink chanel出席了约翰逊的就职仪式。在杰奎琳参加就职仪式之前,很多人都建议杰奎琳换一身新衣服,但是都被杰奎琳拒绝了,因为杰奎琳说她想让凶手们看看自己做了什么。

说到这里,笔者还要插一句,杰奎琳说,她想让“凶手们”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当时共济会刺王杀驾的消息传得满天飞,而且约翰逊又是人所共知的共济会成员,所以,杰奎琳所说的“让凶手们看看”,是不是意味着共济会就是杀害自己丈夫的凶手呢?

在就职仪式结束之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杰奎琳说,自己并不后悔身穿带血的裙装出席总统的就职仪式,唯一后悔的是在出席就职仪式之前擦掉了肯尼迪溅在她脸上的鲜血。

肯尼迪遇难之后,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亲自组织了一个由时任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为主席的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总统特别委员会)来专门负责调查此案。

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之后,总统特别委员会向联邦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总统特别委员会关于肯尼迪总统被暗杀案的调查报告》(又名《沃伦报告》)的报告。

看过这个报告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份看似无懈可击的报告,最后得出的却是一个荒诞的结论——凶手奥斯瓦尔德的行刺行为纯属个人行为,未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指使。

写到这里,想必所有读者都会感叹一句:一介草民,没头没脑,没有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指使就敢“逆天”地刺王杀驾,谁信啊?

敬爱的读者,不仅您不信,就连美国人自己都不信,也正是因为美国人不信,才有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对肯尼迪遇刺案的种种猜测和演绎,其中最著名的演绎当属1991年上映的由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导演的电影《刺杀肯尼迪》。在这部电影当中,刺杀肯尼迪被刻画成了一起政治阴谋,而操控这场阴谋的正是联邦政府。虽然这部影片并没有明说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是共济会,但是人所共知的是,共济会会员遍布在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这部电影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一个观点:正是共济会刺杀了肯尼迪。

11月24日,也就是在凶案发生两天之后,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奥斯瓦尔德在电视直播的转狱过程中,在美国民众或者在现场,或者在电视机前的注视之下被一个名叫杰克·鲁比(Jack Ruby,1910年4月25日~1967年1月3日)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杰克·鲁比在开枪打死奥斯瓦尔德的时候还喊了一句:“他杀了我的总统!”

乍一看,这位杰克·鲁比(以下简称杰克)的行为不过是粉丝为偶像总统报仇,但是他能在众多媒体和无数警察的眼皮子底下杀人,而且杀的还是“国家级”罪犯,这是不是说明,杰克的背后是一个连美国政府都不敢惹的组织——共济会呢?

更为蹊跷的是,奥斯瓦尔德在临死之前,说了一句诡异的话:“我是替罪羊!”到底是谁让奥斯瓦尔德替罪的呢?很有可能还是共济会!

1967年1月3日,杰克因为肺癌逝世,但是,杰克在临死前曾经说过,自己是被人在狱中下毒而罹患癌症的。

能在国家监狱当中谋杀“国家级”罪犯的,除了共济会,还有别人吗?笔者不知道,所以也不敢妄加推测。

肯尼迪的被杀,使得人们想起了一个世界级的不解之谜,那就是长久以来笼罩在肯尼迪家族头上的“肯尼迪诅咒”。

众所周知,肯尼迪家族是世界政坛上的名门望族,但是很多人已经注意到,肯尼迪家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一直霉运不断,其家族成员或者被刺身亡,或者身负重伤,即使是个别的幸存者,也被各种丑闻缠身而无法翻身。一份国外报纸曾经说过:“肯尼迪家族,这个名门望族的故事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讣告……如果你可以跻身这个家族的一员,那么,你就别再奢望能够寿终正寝。”有人说,肯尼迪家族的一系列悲剧都“纯属巧合”,但是如果说这一系列的悲剧真的是巧合的话,那么这种巧合也未免太巧了吧。

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本书截稿之日为止,肯尼迪家族当中已经死了13名成员。

1941年,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的残疾女儿因脑叶切除手术失败而死;

1944年,约瑟夫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因飞机失事而死;

1948年,约瑟夫次女凯瑟琳因飞机失事而死;

1963年,肯尼迪总统(以下简称肯尼迪)的第三个儿子在出生两天之后夭折;

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1968年,约瑟夫三子、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遇刺身亡;

1983年,罗伯特之子博比因吸毒被捕;

1984年,罗伯特之子戴维因吸食过量海洛因而死;

1997年,罗伯特之子迈克尔在滑雪的时候意外死亡;

1999年,肯尼迪之子小约翰·肯尼迪因飞机失事而死;

2009年,约瑟夫四子爱德华因脑癌而死;

2011年,爱德华·肯尼迪的女儿卡拉因心脏病而死;

2012年,罗伯特的儿媳玛丽·理查森·肯尼迪在纽约州寓所内自缢而亡。

近年来,有科学家对肯尼迪家族的悲剧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那就是这个家族的人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得这个家族的人都具有一种冒险的精神以及冲动的气质,所以才让这个家族惨剧频发。

用基因来解释家族悲剧,虽然新奇,但是也算靠谱,不过,想必诸位读者都注意了上文中的一个人物:罗伯特的儿媳玛丽。如果说肯尼迪的家族悲剧是基因造成的,那么玛丽的死怎么解释呢?

正是由于很多的“无法解释”,才使得肯尼迪的死亡乃至整个肯尼迪家族的悲剧多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才有了“肯尼迪诅咒”的说法。

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种迷信,但是却一直在美国南部流传的说法,那就是,约瑟夫·肯尼迪也就是肯尼迪总统的父亲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曾经把自己和家族成员的灵魂卖给魔鬼,以换取魔鬼的力量。虽然这种说法十分不靠谱,但是,诸位亲爱的读者,您知道传说当中购买肯尼迪家族灵魂的魔鬼的名字是什么吗?

这个魔鬼叫作路西法!

路西法,也叫路西弗,英文名字为Lucifer,它的含义是“明亮的星星”。提起路西法,也许您会感觉陌生,但是提起撒旦,也许您就不陌生了,路西法就是撒旦背叛上帝之前的名字!那么,亲爱的读者,您知道支持现代共济会运营的组织的名字是什么吗?这个组织的名字就是坐落在纽约市联合国广场第666号的路西法基金会(LucisTrust),这个基金会是在1922年成立的,多年以来一直为共济会提供运营资金。那么,联想到前面肯尼迪出卖灵魂获得权力的传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肯尼迪家族为了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曾经加入过共济会,并且掌握了共济会的很多秘密。但是,在肯尼迪当上总统之后,他不愿意再做受共济会摆布的提线木偶了,因此决定甩开共济会单干,但是他却低估了共济会的能量,因此招惹了杀身之祸。

以上只是笔者的假设,到底这个假设是不是真的呢?恐怕只有等到共济会毁灭,所有资料公开的那一天才能知道了。

共济会——推动苏联解体的“黑手”

在本节开始之前,笔者要先说明一下,由于苏联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它在现在的媒体上有了“苏联”“前苏联”等各种称呼,但是由于本节参照的史料大多是来源于苏联解体之前的新闻和报导,所以为了叙述方便,本节一律将“苏联”“前苏联”统一称为“苏联”。

苏联是一个由15个国家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它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文缩写为CCCP,英文缩写为USSR。

苏联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解体于1991年12月25日。苏联存在期间,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从人口资源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当时苏联横跨欧亚两个大洲,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苏联不仅拥有广袤的国土,还有强大的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以及以航天工业为首的高科技产业。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苏联都是当时不多的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之一。

1991年12月25日,正当苏联69岁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时任苏联最高领袖的戈尔巴乔夫突然在电视上发表辞职演讲,当天傍晚的18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着的印有镰刀和锤子的苏联国旗缓缓降落,苏联正式解体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摩尔多瓦15个国家。当晚19时45分,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上升到克里姆林宫的上空,俄罗斯的诞生宣告了苏联正式解体,苏联也就成为了二战之后第一个解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解体之后,不少外媒一直叫嚣“苏联解体是苏联人民的意愿!”,但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0多年之前,看一看当时的情况吧。

1991年3月27日,时任苏联最高领袖的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全境范围之内举行了一次全民公投,公投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苏联是否分家!

经过投票,苏联境内将近80%的公民要求保留联盟,但是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高级政客采用各种手段,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插一句,现在的60后、70后、80后想必都记得流传在我国国内的90年代的一个顺口溜:“叶利钦、大蝗虫、假冒农药、棉铃虫。”这个顺口溜说的是90年代在我国以及苏联、蒙古等国出现的“新四害”,从这个顺口溜,我们不难看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苏联解体并不是像西方媒体宣扬的所谓“苏联人民的意愿”,而是以叶利钦为代表的苏联高官一手策划的。但是,只要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改朝换代是需要极权人物,也就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支持的,那么,到底是谁支持了叶利钦等人“改朝换代”呢?

我们不要忘记前文中提到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当初苏联就是否“分家”进行全民投票的时候,苏联境内的绝大多数公民是倾向于保留联盟的,但是,戈尔巴乔夫身为一国总统,却没有利用人民的力量保住联盟,而是顺从了叶利钦等分裂派的要求,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这个角度上说,戈尔巴乔夫是不是才是真正的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呢?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任何公开资料证明此事,笔者也只能将自己竭尽全力收集到的资料放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析这件事实了。

1988年2月1日,在德国的一份发行量不大,但是却经常以“爆料”闻名的杂志——《光明普照》上面刊登了一幅图片,图片中的主角是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和时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更为诡异的是,两人都做出了一个典型的“共济会手势”——当然,你也可以说两人都伸出了“兰花指”。

在这里,笔者必须说明一下,所谓“共济会手势”,其实十分类似中国戏曲中旦角在表演的时候常见的“兰花指”,也就是大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弯曲聚拢到一处,食指和小拇指伸出。

身为大国总统的里根和戈尔巴乔夫,自然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起做出“兰花指”来,也就是说,他们摆出的这个姿势,只能是共济会手势了。

大家都知道,从二战胜利直到苏联解体的40多年内,美苏两国一直处在冷战状态。所谓冷战,指的是当时的美苏之间虽然没有发生直接的战争,但是却一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乃至外交方面都处于一种对抗乃至相互攻击的局面。

虽然美苏两国一直鸡犬相闻,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这两个国家的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幕后老板,这个老板就是共济会。

看过前文的读者肯定会知道,共济会最大的本事就是挑起争端,然后坐收渔利!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绝大多数的二战战胜国(例如中国)一直在热火朝天地发展经济建设,根本没有心思去跟外人较劲。如果不是有共济会这样的无孔不入的组织挑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经济基础本身就不错的国家怎会放下建设家园的大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较劲”上呢?

美苏冷战,看似无声无息,兵不血刃,实际上却是这两个国家之间一场综合实力的争霸战,谁取得这场争霸战的胜利,那就无异于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但是,这场争霸赛无论是谁取得了胜利,胜利者都会对共济会感恩戴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共济会在这场冷战中做的是包赚不赔的无本生意。也正是因为共济会的“包赚不赔”,才加大了共济会挑起“冷战”的嫌疑。

二战结束之后的初期,各国的经济建设都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军事实力就成了这场争霸赛的主要衡量条件,美苏两国为了取得这场“较量”的胜利,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军事竞赛上,因此这场竞赛对两国,尤其是苏联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二战结束之后的战胜国有很多,为什么共济会不选择其他国家,偏偏选择美苏两国作为自己的“提线木偶”呢?

答案很简单,美国钱多、人才多;苏联地多!最重要的一点,这两个国家手中都有一件致命武器——原子弹!最终,由于这两个大国的军备竞赛,使得整个世界都处在了原子弹的威胁之下。

说到原子弹,笔者必须要插一句,当时美苏两国仗着自己手中的原子弹,一直对其他国家(包括很多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内)进行核垄断和核讹诈。但是就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声爆炸,有力地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对那些仗着核武器在手就耀武扬威的超级大国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为世界和平作出来了极大的贡献。

就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我国政府就发布了严正声明:“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职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一九六三年七月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这个条约企图巩固三个核大国的垄断地位,而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手脚束缚起来;它不仅没有减少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核威胁,反而加重了这种威胁。美国政府当时就毫不隐讳地声明,签订这个条约,决不意味着美国不进行地下核试验,不使用、生产、储存、输出和扩散核武器。一年多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政府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

如果,没有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成功,至今,我们不能,也不敢想象,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正当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美苏两国,尤其是苏联在共济会的鼓动之下,在军事竞赛上投放了大量的精力,以至于经济发展畸形,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无法提高,这就为后来的苏联解体提供了基础。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20世纪80年代,正当美苏冷战进行到最高峰的时候,美苏两国的领导人却聚在一起,做出了共济会的手势,因此,人们猜测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与共济会的关系非同一般也就不意外了。但是,遗憾的是,直到苏联解体,人们也没有找到除了上文提到的照片之外的其他证据来证明戈尔巴乔夫与共济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直到苏联正式解体之后不久,也就是在1992年,俄罗斯的某媒体披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戈尔巴乔夫竟然是“彼得伯格俱乐部(又名三边委员会)”的成员!可是,这个消息也不是百分之百可信的,因为这个信息是俄罗斯一家专门以报导奇谈怪论闻名的媒体。

看过灾难电影《2012》的读者,想必都记得那位仰望苍穹、与黄石公园一起毁灭的疯狂的记者,那位记者的原型就是来自于上文所提到的某媒体的记者!我们不能说这种专门报导奇谈怪论的媒体没有可信性,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而会夸大甚至歪曲事实的可能性。

西方有一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反过来说也一样,那就是“罗马不是一天可以拆迁完毕的”。也就是说,虽然苏联解体对当时的苏联民众来说是一个“突然袭击”,但是苏联这座看似坚固的堤坝却是早在正式解体的2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坍塌的预兆。

诸位读者,如果你读过我国20世纪中后期出版的反特小说,肯定会对两个名词印象深刻,这两个词就是“修正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所谓修正主义,指的是某些组织和个人,虽然自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但是却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乃至否定的资产阶级思潮,简单地说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修正主义者的存在,才导致苏联后来出现了不伦不类的“社会资本主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时候,一直被人们视为共产主义的圣地的苏联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因为,在当时的苏联最高领袖的身边出现了一群挂思想改革家羊头,卖亲美主义思想狗肉的所谓的“顾问团”,正是在这些“顾问团”的“努力”之下,才使得当时苏共的高层领导人在不知不觉当中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

为什么这些所谓的“顾问”要用尽一切心思,将苏联的社会主义搞垮呢?这个问题,不但诸位读者纳闷,当时的苏联民众乃至苏联官员更纳闷,但是因为这些顾问行为诡秘,所以人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苏联解体,很多史料解密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所谓的“顾问”其实都是共济会会员!

那么,共济会为什么要用尽心思搞垮苏联呢?这个原因先要从1972年由共济会下属的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外围组织发表的一个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说起。在这个报告当中,作者罗列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以显示人口增长和资源减少的趋势,简单通俗地说,这份报告的中心意思就只有一个: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资源和土地会越来越少,如果那些受共济会控制的西方国家不采取有力措施,一旦资源枯竭,那么共济会就会面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局面。唯一避免或推迟这种情况出现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抢”!

既然打定了抢的主意,接下来就是物色抢劫对象了。苏联,就这样作为头号抢劫备选对象进入了共济会的眼中。共济会选择苏联是有原因的,首先,苏联是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显著差异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正如前文说的那样,苏联地大物博,占据了亚洲很大一部分资源。

但是,鉴于苏联当时的实际情况,任何一个共济会控制下的西方国家都不敢明目张胆地侵略苏联。于是,共济会打算采取“两步走”的方式侵略苏联,所谓两步走就是先将苏联打散成为若干小国,然后再逐个击破。但是,怎样才能把苏联打散呢?

俗话说“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为了攻破苏联这个看似坚固的堡垒,共济会主要从两种途径寻找和培养自己的内应,第一种途径是在那些苏联公派到西方国家的留学生中培养间谍;第二种途径是打入苏联政府内部,用金钱收买那些意志薄弱的政府官员。

西方国家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在1980年,苏联最重要的情报安全部门克格勃向苏联政治局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中央情报局在苏联公民中招募利益代理人的计划》的文件,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话:“国家安全委员会得到了最新的准确材料,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正在根据相关专家的分析和预测,制订一系列针对苏联的计划。这些计划旨在瓦解苏联社会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为达到这些目标,美国情报部门提出任务,正在从苏联公民中招募利益代理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之后把他们输送到苏联政治、经济和科学管理部门。这些代理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美国的资助,在思想上也被西方控制。这些代理人将会在苏联的各个领域制造破坏活动,首先针对的目标是苏联的经济。”

但是时任苏联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在得知了共济会在苏联政府内部安排间谍的情况之后,不但没有进行阻止,反而以各种理由制止了那些忠诚信仰共产主义的高官对这些间谍的审查和惩处。更有甚者,戈尔巴乔夫甚至找出各种借口保护俄罗斯共济会的头子A.H.雅科夫列夫,当时的克格勃已经掌握了雅科夫列夫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随时都可以逮捕他,但是,戈尔巴乔夫却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保护了雅科夫列夫,可见,戈尔巴乔夫人跟共济会的关系绝非一般。

如果说上述的情况有一些推测的成分在里面的话,那么下面的这个事实就完全能够证实戈尔巴乔夫与共济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了。据戈尔巴乔夫办公室的主任博尔金透露,苏共中央很多关键部门的官员都接受过来自共济会的金钱贿赂。

1989年1月,戈尔巴乔夫以共济会下属的“彼得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成员的身份与共济会的下级组织——“兄弟会”的多位高层在莫斯科进行了会见。参加这次会见的除了戈尔巴乔夫和“兄弟会”的成员之外,还有彼得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的执行主席大卫·洛克菲勒。遗憾的是,这次会议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因此,这次会议的内容只能等到共济会解散的那一天才能解密了。但是,这次会见,很有可能就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在这次会面之后,苏联就“正式地”一步步地走向了解体。

虽然,我们至今没有任何史料证明苏联解体确实是共济会一手策划的,但是我们却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苏联解体的幕后策划者是不是共济会,苏联解体的一个极大诱因就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所谓和平演变,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颠覆手段,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不但以武力恐吓社会主义,而且极力推荐和强化西方国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明里暗里地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分裂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以民主为口号强制干涉别国内政。也正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以及共济会的推动,才有了最终的苏联解体。

但是,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我们都坚信,苏联是第一个苏联,也是最后一个苏联!

莫扎特的共济会情结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共济会一直在四处搜罗人才,他们不但四处搜罗富兰克林那样的“实用型”人才,还大肆搜罗文化方面的人才,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世界知名的奥地利籍的伟大作曲家、剧作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784年12月14日,莫扎特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在他的老朋友格明根·霍恩伯格男爵(Baron Otto Heinrichvon Gemmingen · Hornberg)的推荐下加入了共济会。

莫扎特在加入共济会之后,一直十分认可共济会的宗旨,无论哪个会员向莫扎特求助,他都会尽力去帮忙。正是因为莫扎特的热心和贡献,使得他在加入共济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在1785年1月7日由“学徒”升级为“师兄”,后来又在1785年4月22日升级为会所中地位最高的“师傅”。

1790年年底(一说是1791年年初),共济会所管辖的一家剧院正面临破产,这家剧院的经理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莫扎特,请求莫扎特为自己的剧院写一部可以吸引观众的新歌剧来挽救濒临的破产,一向热心的莫扎特一口答应。

最终经过商议,莫扎特决定将德国洛可可时期的诗人和小说家克里斯托夫·马丁·维兰德1786年出版的小说集《金尼斯坦》中的神话故事《魔笛》改编为一部歌剧。

《魔笛》讲述的是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塔米诺的埃及王子,这位王子在山中打猎的时候不幸遭到了巨蟒的袭击,正当巨蟒要把他一口吞下的时候,从旁边路过的黑夜皇后的三个女仆救了他。这三个女仆救了王子之后,就继续匆匆赶路了,因此,当因为惊吓过度而昏迷的塔米诺苏醒过来之后,看到的却是恰好从他身边经过的捕鸟人帕帕吉诺,因此,塔米诺就把帕帕吉诺看作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帕帕吉诺在得知塔米诺是埃及王子之后,出于贪念,不但没有说出实情,还做出一副刚刚与蟒蛇搏斗而筋疲力尽的样子来。黑夜皇后的女仆知道这件事之后,为了惩罚不识好人的塔米诺,就用一把大锁锁住了塔米诺的嘴,并将一幅黑夜皇后的女儿、一位名叫帕米娜的公主的画像放在塔米诺的面前让他看。

塔米诺看到帕米娜公主那无比美丽的画像,立刻就动了心。后来,塔米诺听说公主正在被一位天神软禁着,于是他就在心里发誓要把公主救出来。

塔米诺刚刚发完誓,天空中就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随着一阵雷声,黑夜皇后来到了塔米诺的身边,她面带忧愁地对塔米诺说,软禁帕米娜公主的正是伊希斯神庙的大祭司萨拉斯特罗。黑夜皇后还告诉塔米诺,如果他可以救出公主,黑夜皇后就把女儿嫁给他。塔米诺点点头答应了,黑夜皇后就命令女仆打开塔米诺嘴巴上的锁,同时还送给他一支可以召唤、指挥所有动物的魔笛。为了保证塔米诺的安全,黑夜皇后还给了帕帕吉诺一支可以让人听到就会跳舞的神铃,让他和塔米诺一起去救帕米娜。

塔米诺和帕帕吉诺得到宝物之后,立刻就踏上了征程,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但是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发现大祭司萨拉斯特罗并不是因为某些邪恶的原因而软禁公主的,他之所以软禁公主,是为了不让聪明、纯洁的公主受到邪恶的黑夜皇后的影响而变成一个坏女人。在软禁公主的时候,萨拉斯特罗不但没有虐待公主,反而一直向公主灌输“要把爱他人当作自己的义务”“不喜欢这个教义的人,就不配做人”的理念。

塔米诺说明来意之后,大祭司就派来三个青年,命令他们将塔米诺带到了“智慧”“理性”“自然”的三神殿门前去见帕米娜。在经历了种种诱惑和种种考验之后,塔米诺和帕米娜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他们手指相碰的那一刹那,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黑夜消失了,阳光洒落在他们的身上。同时,捕鸟人帕帕吉诺也因为克服了心中的贪念,而最终找到了他心中的恋人帕帕吉娜。

在这部戏剧中“要把爱他人当作自己的义务”“不喜欢这个教义的人,就不配做人”理念贯穿始终,而这种理念又与共济会的宗旨十分类似,所以共济会非常重视这部戏剧。为了让莫扎特可以专心创作,他们还在剧院旁边为莫扎特建造了一幢豪华的木质别墅。

1791年的春天,莫扎特开始着手创造《魔笛》,直到当年的夏天结束,整部《魔笛》的创作才宣告完毕。

1791年9月30日傍晚7点钟,《魔笛》在维也纳著名的威登剧场举行了首演。为了保证演出质量,莫扎特在演出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亲自担任指挥,直到第三天莫扎特才把指挥棒交给了威登剧院的首席指挥。在《魔笛》刚刚演出的时候,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这部作品,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并不高,但是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这部作品。

《魔笛》不仅“寓教于乐”地宣扬了共济会精神,而且还以丰厚的票房收入为共济会盖起了一座剧院。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共济会会员莫扎特的功劳。但是,笔者在这里还是要提醒诸位读者,单独的一个好人或者一个恶人都不能判定一个组织的善恶,无论某些共济会会员如何善良,都不能掩饰和减轻共济会的反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