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宽容超越一切

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为平凡。

这是一个让人灵魂震撼的故事。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经过一场激战,有两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俩相互鼓励,相互宽慰,在森林里艰难跋涉。十多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与部队联系上。他们靠身上仅有的一点鹿肉维持生存。再经过一场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刚刚脱险,走在后面的战士竟然向走在前面的战士安德森开了枪。

子弹打在安德森的肩膀上。开枪的战士害怕得语无伦次,他抱着安德森泪流满面,嘴里一直念叨着自己母亲的名字。安德森碰到开枪的战士发热的枪管,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战友会向自己开枪。但当天晚上,安德森就宽容了他的战友。

后来他们都被部队救了出来。此后30年,安德森假装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安德森后来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说:战争太残酷了,我知道向我开枪的就是我的战友,知道他是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直到我陪他去祭奠他的母亲的那天,他跪下来求我原谅,我没有让他说下去,而且从心里真正宽容了他,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好朋友。

在牛津英文字典里,“宽容”的意思是原谅和同情那个受自己支配且无权要求宽大的人。安德森在得知自己的战友对自己开了黑枪之后,完全可以将他置于死地。但安德森竟然从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人求生存、求团圆的天性上原谅了他的战友,依然与曾经想杀害自己的人做了一生一世的朋友。

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为平凡。

宽容是最高贵的美德

宽容不受约束,它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予者,也祝福被施予者。它力量巨大,贵比皇冠,它与王权同在,与上帝并存。

——莎士比亚

宽容是一种最高贵的美德,没有人穷困到无机会表达宽容的地步。施行宽容是接近神灵本性的途径,没有人能比施行宽容的人更强大,更自豪。

有一个关于艾森豪威尔的小故事。

二战后期,盟军准备发动一次大攻势。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在一天傍晚来到莱茵河畔散步,看见一个神色沮丧的士兵迎面走来。

艾森豪威尔打招呼道:“你好吗,孩子?”那青年士兵回答:“我烦得要命!”

大战在即,士兵的回答显然有些出乎艾森豪威尔的意料。艾森豪威尔略微停顿一下,说道:

“嗨,你跟我真是难兄难弟,因为我也心烦得很,这样吧,我们一起散步,这对你会有好处。”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宽容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予者,也祝福被施予者。试想想,如果你是那位士兵,在后来的战争中你会怎样表现?

1917年1月4日,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徐徐穿过校园内的马路。这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蔡元培,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

新校长缓缓地走下马车,摘下他的礼帽,向这些杂工们鞠躬回礼。在场的许多人都惊呆了:这在北大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的待遇,从来就不把工友放在眼里。今天的新校长怎么了?

像蔡元培这样地位崇高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兼容并包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尊重杂工也是一种伟大的胸怀。这不是件小事,北大的新生由此细节开始。

宽容是一种善意的理解

宽容,意味着一个人的自爱达到了能够使自己做到诚实、开朗,在生活中乐于进取的程度;意味着一种善意的理解和理解之后的爱和关怀。宽容的伟大在于发自内心,真正的宽容总是真诚的、自然的。

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优点,才能成为我们所尊重的楷模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人应主持正义、诚实、谦虚、心地善良、勇敢、意志坚强,当然还应该宽容。

宽容,意味着一个人的自爱达到了能够使自己做到诚实、开朗,在生活中乐于进取的程度;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不仅对我们的错误,而且对我们的全部经历心怀感激之情;意味着一种善意的理解和理解之后的爱和关怀,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我们要学会开拓生活的领域;理解,就是宽容。”

苏联功勋演员契尔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述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

那是在国外,在巴黎。法国苏联之友协会为欢迎来到法国的苏联电影界人士举办了一次晚会。会上为巴黎市民放映了苏联著名影片《宝石花》。大厅内座无虚席,观众反应热烈,不断鼓掌向我们这些出席晚会的苏联电影工作者致意。放映结束,人们纷纷涌到我们面前,将我们团团围住。巴黎市民很熟悉我国的电影,认得许多影片的主人公。他们也还认出,马克辛——一位年轻的彼得堡布尔什维克,就是由我扮演的。

热烈的握手,友好的拍肩致意,然而这不过只是个序幕。接着便是请我们签名题字。当时,我随身连一张照片或名片都没有了,只好把名签到随便拿到手的东西上,有节目单、入场券,还有记事本等等。手中的钢笔用完了墨水,立刻有人递过来铅笔。我不断地签名,手发酸了,麻木了,铅笔折断了好几次,但周围仍是一批又一批请求签名的人。他们喊着说着:“马克辛,马克辛,请给签个名!……”

第二天一觉醒来,我心里仍荡漾着幸福快慰之感。早晨,我和一位同事出去散步。我们沿着巴黎街道走着,我还完全沉浸在对昨天晚会的美好回忆里。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有人清晰响亮地喊了一声:“马克辛!”

怎么回事?是谁在喊我?大概,是我自己的错觉吧。不,不是错觉。有人又一次拉长声音喊道:“马克辛!”

霎时,我觉得全身一热,心里涌起一阵飘飘然的感觉。是啊,这是荣誉啊!在远离祖国的异地,在巴黎,竟有人在大街上认出了我,对我表示欢迎……我偷眼瞅了一下我的同事:他照旧走着,一副漠然平淡的样子,仿佛根本没有听到什么。

“瞧!就连这样一位挺不错的人,有时也会产生妒忌心!”我想。但我并不责怪他,有什么办法呢?

那位站在街对面的法国人,还在冲我这儿挥动帽子喊着:“马克辛!马克辛!”于是我微笑着,亲切地点了下头,抬腿穿越街道向那位巴黎人走了过去。我的那位同事被冷在原地,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一样。

我边走边摘下手套,准备与这位新相识的崇拜者握手。我离他只有五六米远的距离了,突然,一辆小汽车从后面悄声地开了过来,把我和那位法国人隔开。车门打开,那位法国人戴好帽子,一头钻进了汽车。

我望着远去的小汽车,茫然地站在原地,嘴里机械地念着写在车后部的几个字:Taxi(出租汽车)……

“Taxi,塔克辛,出租汽车……”我重复着这几个字,恍然大悟:“那位法国人一直在招呼出租汽车,可我自负而又可笑地以为,从昨天的晚会起,全巴黎想着的没有别的,而只有我一个人……出租汽车!”

宽容的伟大在于发自内心,宽容不容强迫,真正的宽容总是真诚的、自然的。契尔柯夫在结尾处写道:“每个人都可能因一时愚蠢而犯下令人尴尬的错误,这一令我备感羞辱的镜头只有两个目击者:我自己和我的那位装作什么也没看到的同事。直到今日,我仍然深深感激我的那位同事在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一种不为人知、却给人带来力量和震撼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劳伦斯·斯特恩说:“只有勇敢者才懂得怎样宽容……懦夫是绝不会宽容的,这不是他的性格。”我们所提倡和需要的,正是一种饱含着爱心和人性、呈现出智慧和力量的宽容。

傍晚,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快餐厅里,总共有三个食客: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还有我。

或许是因为食客不多的缘故,餐厅里的照明灯没有全部打开,所以显得有些昏暗。我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里独自小酌,年轻人则手捧一碗炸酱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与老人相邻。我发现,年轻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面上,因为他眼睛的余光一刻都未曾离开过老人在桌边的手机。

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我看到,当那个老人再次侧身点烟的时候,年轻人的手快速而敏捷地伸向手机,并最终装进他上衣的口袋里,试图离开。老人转过身来,很快发现手机不见了。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立即平定下来,环顾四周。这时候年轻人已经在伸手开门,老人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他马上站立起来,走向门口的年轻人。

我很替老人担心。我认为,以他的年老体衰,很难对付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没想到,老人却说:“小伙子,请你等一下。”年轻人一愣:“怎么了?”“是这样,昨天是我70岁的生日,我女儿送给我一部手机,虽然我并不喜欢它,可那毕竟是女儿的一番孝心。我刚才就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可是现在它却不见了,我想它肯定是被我不小心碰到了地面上。我的眼睛花得厉害,再说弯腰对我来说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找一下?”

年轻人刚才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对老人说:“哦,您别着急,我来帮您找找看。”年轻人弯下腰去,沿着老人的桌子转了一圈,再转了一圈,然后把手机递过来说:“老人家,您看,是不是这个?”

老人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不错的小伙子,你可以走了。”

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待年轻人走远之后,我过去对老人说:“您本来已经确定手机就是他偷的,却为什么不报警?”

老人的回答使我回味悠长,他说:“虽然报警同样能够找回手机,但是我在找回手机的同时,也将失去一种比手机要宝贵千倍万倍的东西,那就是——宽容。”

宽容并非仅仅是原谅,宽容更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体现。劳伦斯·斯特恩说:“只有勇敢者才懂得怎样宽容……懦夫是绝不会宽容的,这不是他的性格。”

这个年轻人是幸运的,他遇上了一位智慧而宽容的老人。相对于法律而言,宽容是纯粹个人的产物。如果按照法律规定一个人无权要求宽大处理,但结果却受到了宽容,这时的宽容才算是仁慈和自我牺牲的表现。正如这位老人,以一颗宽容的心,巧妙地解决了来自年轻人的伤害,既原谅了年轻人的过错,又留有余地,保护了他的自尊。

这正是我们所提倡和需要的,一种饱含着爱心和人性、呈现出智慧和力量的宽容。

宽容就是关注对方的感受

哲人说: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他就能赢得多少人。宽容有时候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关注对方的感受。付出宽容,你将收获无穷。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在卖清粥小菜的餐厅,有两个客人同时向老板娘要求增添稀饭时,一位皱着眉头说:“老板,你为什么这么小气,只给我们这么一点稀饭?”结果那位老板也皱眉说:“我们稀饭是要成本的。”还加收了他两碗稀饭的钱。

另一个客人则是笑眯眯地说:“老板,你们煮的稀饭实在太好吃了,所以我们一下子就吃完了。”结果,他拿到了一大锅又香又甜的免费稀饭。

宽容有时候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关注对方的感受。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我们总是处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想付出就有所收获,结果往往是与预期相反。而付出宽容,你将收获无穷。

这是发生在某饭店的一个真实事例:有个面包大师傅,拿出现烤的面包让大家试吃,口感很好但造型不佳。当着许多人的面前,老板对他说:“以你这样差劲的造型,面包一定卖不掉,我找别人来教你。”结果是,此师傅自尊心大受伤害,隔天便辞职了。

这个老板肯定没有一颗宽容的心。他的损失是巨大的,凭空让自己的竞争对手得到了一个技艺高超的面包师傅。如果他能够试着说:“你的面包好吃极了!我想找别人来向你学,而且你们也可以一起研究面包的各种造型,你看如何?”结果应该截然不同。

哲人说: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他就能赢得更多的人。大凡杰出人物,都无一例外地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美德。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以骂人出名,但是也以最会栽培人才而出名。他的这两个不同的形象,因为宽容,因为真诚与关怀而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6个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主厨来时很紧张,因为他知道今天请的客人来头很大。“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主厨紧张地问。

“烹调牛排,对你已不成问题,”松下微笑着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主厨与其他的5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觑,大家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是怎么一回儿事。“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送回厨房,心里会难过。”松下接着说。

又有一次,松下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作很多决定,并要批准别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者说是我觉得还算过得去的。”

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

“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还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以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

一个时时能为别人着想,关注对方感受的人,他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让我们久久地折服。因为他们以“爱”为出发点,去欣赏他人的优点,用真诚的心态,诚心诚意地去发掘他人的特色,并懂得处处为别人留有余地。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责人不如帮人,倘若对别人的错处一味挑剔、呵责,不但令人反感,取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使人一错再错。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

老禅师并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瞠目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人非完人,孰能无错?倘若对别人的错处一味挑剔、呵责,不但令人反感,取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使人一错再错。所以,责人不如帮人,用自己的行动把别人的错处扛起来,在爱与宽容中进行无言却最丰富的交流。

美国作家杰瑞·哈伯特关于他小时候的一段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宽容的魅力。

杰瑞·哈伯特写道:“有一位我曾经很熟悉的老夫人,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她的姓名了,她原本是我在威斯康星州的迈阿密送报纸的时候认识的一位客户。

“那件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那天,我正和一个朋友躲在那位老夫人家的后院里朝她的房顶上扔石头。我们饶有兴味地注视着石头从房顶边缘滚落,看着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彗星一样从天而降,我们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我拾起一枚表面很光滑的石头,然后把它掷了出去。也许因为那块石头太光滑了,当我把它掷出去的时候,不小心,它从我手中滑落,结果砸到了老夫人家后廊上的一个小窗户上。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然后就像兔子一样从老夫人的后院里飞快地逃走了。

“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夫人后廊上被打碎的玻璃就很害怕,我担心会被她抓住。很多天过去了,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时候,我确信已经没事了,但我的良心却开始为她的损失感到一种深深的犯罪感。我每天给她送报纸的时候,她仍然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但是我见到她时却觉得很不自在。

“我决定把我送报纸的钱攒下来,给她修理窗户。3个星期后,我已经攒下7美元,我计算过,这些钱已经足够修理窗户了。我把钱和一张便条一起放在信封里,在便条上向她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说我很抱歉打破了她的窗户,希望这7美元能抵补她修理窗户的开销。

“我一直等到天黑才鬼鬼祟祟地来到老夫人家,把信封投到她家门前的信箱里。我的灵魂感到一种赎罪后的解脱,我重新觉得自己能够正视老夫人的眼睛了。

“第二天,我去给老夫人送报纸,我又能坦然面对老夫人给予我的亲切温和的微笑,并且也能回她一个微笑了。她为报纸的事谢过我之后说:‘我有点儿东西给你。’原来是一袋饼干。我谢了她,然后就一边吃着饼干,一边继续送我的报纸。

“吃了很多块饼干之后,我突然发现袋子里有一个信封,我把它拉了出来,当我打开信封的时候,我惊呆了。信封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简短的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杰瑞·哈伯特最后写道:“那是1954年的岁末,那一年我12岁。虽然已经隔了这么多年,她曾经给我上的一堂宽恕他人的课,还像是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一样,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把它传授给其他什么人。”

宽容的信赖

唯有宽容的人,其信赖才更真实,更让人感动。一个比预想更棒的冰箱是对宽容与信赖的最好回报。我们不求回报,但是美好的品质总会在最后显露出它的价值。

刚来新西兰那会儿,因为心急,在二手市场花了80块新币买了个冰箱,但冷藏效果不好,有杂音,耗电量也大,我就想将它卖掉,另外再买一个。

新冰箱要花一两千元新币,所以我还是打算买个二手的。由于不急,我懒得出去跑,就写了一个小广告,将自己对冰箱的大小、款式和300元左右的承受价格等要求都写上了,用传真发给免费刊登这类商品信息的《路特报》。广告登出后的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一个当地人打来的电话,说他家有一个冰箱用了不到四年,大小、款式和价格都符合要求,问我是不是感兴趣。我问他住在什么地方,他说在剑桥镇。我一听这地方,有点犹豫了,因为那里距我住的汉密尔顿市有30多公里的路程。

但我又知道,只用了四年的冰箱才卖300块钱,实在很划算。到新西兰住久了后,我对洋人说的话从来不怀疑,他说是四年就一定是四年,决不会把本来用了七八年的说成是四年,只是路途远了点,我说,我的车子后面没有拖斗。他说,他可以送货上门。

既然如此,那就敲定了。我说:“行,我不用看了,你明天送来给我吧。”因为,一般来说,买这样的大件,是要提前看看“货”的,否则人家送上门来,却被拒绝,彼此尴尬。

那人却说:“对不起,我现在还要用一阵子。大约一个多月吧。”接着他告诉我,他正在办理去美国的移民,一切都差不多了,只要签证到手,他就将冰箱送到我的家里。

原来如此。怪不得冰箱卖得这么便宜。洋人就是这样,他只要觉得给你造成了不便,就会自动降下价来。因为这样,我就更加相信他所讲的冰箱的质量了。

我说:“行了,你先用吧。等签证到手,就送来给我吧。”那人很感激我的宽容和信赖。

谁知道这一等可真是考验了我的耐心,因为事情有了变化,一个多月后,那人突然打来电话,对我说,对不起,签证还没有批下来,他还在等待之中,因此,冰箱还不能送来给我,并问我是不是还要买他的冰箱。

我想了想,说:“行,你继续等吧。我还是买你的冰箱。”这一回,他没有说要等多久。大约知道那不是由他说了算的。我也没有问,既然已经答应等他了,再问也没有用,何况我还有个不大好的冰箱凑合着用。

这期间,又有两个当地人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有符合我的要求的冰箱可卖。我甚至还忍不住去距我家较近的一个老太太家去看了看那个冰箱。的确也是个很不错的冰箱,只是体积大了一点,使用得久了一点,但还可以降一点价,大约280元就可以买下来。

其实用不着多想,我完全可以当时就买下来,对剑桥镇的那个卖家,打个电话告诉他就是了,反正我一分钱押金也没有出。他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呢。我相信,即使买了这个冰箱,他也觉得在情理之中,一点儿也不会埋怨我的,而我也不觉得亏欠了他。

但是,回到家,我还是给老太太打了个电话,说谢谢她了,让她卖给别人吧。我在心里对我自己说,不买她的冰箱有两点理由:一不是最理想的冰箱,我认为剑桥镇的那个冰箱最理想;二是为了一份信赖。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让洋人觉得咱中国人是讲信用的。

这样一等,居然等了半年。就在我因为学习忙得差点都要“忘记”冰箱的时候,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剑桥镇打来的。那人有一点儿不好意思地问:“你还要我的冰箱吗?”

“你的签证来了?”我反问道。

我们都很兴奋,说好第二天他将冰箱送上门来。

翌日一早,他与一个朋友开着货车果然按照我提供的地址将冰箱小心翼翼地送到了我家。

啊,真棒的冰箱!是最流行的款式,无氟,全封闭的,乳白色,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理想。一个朋友买了一个二手冰箱,比这个差些,还花了500元呢。

我真是太高兴了。两位洋人不让我动手,将冰箱完全摆好,才笑盈盈地看着我,仿佛在说:“怎么样,哥们儿?”我赶紧付钱,并请他们喝中国茶。但他们说,不了,太忙了。

就在他们转身出门时,卖主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瓶葡萄酒,像发奖一样庄重地交到我手里,一字一句地说:“这里面装的全是信赖。”

我握着这瓶葡萄酒,握着这带有洋人体温的沉甸甸的信赖,眼眶慢慢潮湿了……

宽容的智慧

俗话说:吃亏是福。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就等于送给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礼物。

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

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赚得钱越多。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

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中国妇人用宽容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这种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

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就等于送给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礼物。任何担心这样做会引起混乱或被认为是示弱行为或怕丢面子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几乎所有这样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没来由的。

清朝时期,大臣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传至北京,要张廷玉出面干预。这位大臣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俗话说:吃亏是福。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因为上天是公平的,你在这里失去的东西,它会在那里给你加倍的回报。

宽容是海

《圣经》说:“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了一切,裹挟着你跟随着它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

宽容待人,能够结交到长久的友谊,因为你的宽容行为对看到它和听到它的人都能产生影响。请记住杰克·伦敦的劝告:“献出你自己,学会宽容,乐于赏识和称誉他人,并时刻保持能够使自己得到成长和增加学识的灵活性——这一切便产生了幸福、和谐、美满和事业有成。这就是一个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有的特征。”

6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尚未出名时,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被当时久负盛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当时,第谷正在布拉格进行天文学的研究,繁忙当中,他向素不相识的开普勒发出邀请,请他和自己共同研究天文学。

开普勒得此消息当然非常高兴,立刻携妻带女星夜兼程前往布拉格,谁想好事多磨,刚走到半路他便病倒了,当时已身无分文,第谷得知后给他寄了钱才使他一家来到布拉格。但由于妻子的缘故,开普勒和第谷产生了误会,又因为自己没有马上受到国王的接见,便怪罪于第谷,认为是第谷使坏,便很不冷静地给第谷写了一封信,毫无缘由地谩骂了第谷一通,不辞而别。

第谷是个脾气极其不好的人,容易激动恼怒,但对于开普勒,他出奇地平静,他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富有才华,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人才,便对秘书说:“请立刻代我写信给开普勒,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说我和国王都是欢迎他的。”

第谷的胸怀感动了开普勒,他惭愧地再次来到布拉格。和第谷合作不久,第谷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观察星辰的科学底稿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开普勒,开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和底稿整理出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

这就是宽容。误解、谩骂、忘恩负义,第谷都不去计较,并在临终之前将一份最珍贵的信任托付给开普勒。《圣经》说:“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了一切,裹挟着你跟随着它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

宽容不是软弱

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息事宁人;宽容不是向丑恶投降,而是保护美的生长。让能开花的开花,能结果的结果,该凋零的凋零,该腐烂的腐烂。正是宽容能做到这一切。

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里,人们为功利性的表象所蒙蔽,我们不但很少能感受到宽容带来的爱和力量,更很少去思考宽容本身所具有的美和智慧,宽容的面容变得越来越模糊迷离了。许多人直到现在都固执地认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不能做到宽容,也无法做到宽容。

或许人们认为,宽容是软弱的表现,宽容只能让我们退让和忍受;宽容应该是相互的,如果我对他宽容,他对我却不宽容,岂不是我就吃了大亏?抱有这种认识和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宽容了,他们理解的宽容是片面的、极端的。

比如有甲乙两人。如果甲向乙借用镰刀,结果遭到乙拒绝。不久乙向甲借马,甲遂答:“上回你不借我镰刀,所以这回我也不借马给你。”

这是报复。

如果甲向乙借用镰刀,结果遭到乙拒绝。不久乙向甲借马,甲虽然答应,却趁借马之机向乙说道:“上回你不借我镰刀,但是这回我却借你马。”

这是憎恶。

如果甲向乙借用镰刀,结果遭到乙拒绝。不久乙向甲借马,甲欣然答应,不但绝口不提上次借镰刀的事,还热情地告诉乙这匹马的习性。

这就是宽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是具有报复之心和憎恶之情的人,而那种具有宽容的博大胸怀的人,必将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单位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地走进办公室后,便躲在里面很少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变得更加猖獗了。

“他哪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大家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分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一定对我新到任初期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院子进行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来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加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息事宁人;宽容不是向丑恶投降,而是保护美的生长。这个故事看似与宽容无关,但是让能开花的开花,能结果的结果,该凋零的凋零,该腐烂的腐烂。正是宽容做到了这一切。

一分宽容胜过十分责备

我开始更多地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把愤怒的姿势换成握手,让一句厉声的呵斥变得温和,给仇怨一个宽容的眼神,等等。我不想从这些细节中得到什么回报,但我知道,这些细节一定会碰上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实际上,这已经足够了,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万物的时候,它并不会在意一朵花是否会散发出幽香和芬芳一样。

宽容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如果别人能原谅错误,那你也能。除非宽容别人,否则我们无法体会到爱。宽容别人带来的愉快本身是至高无上的。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值得受到宽容,也使我们认识到没有宽容心的人是有缺陷的、危险的。

宽容可以通过语言等显性因素来表达,也可通过细节等隐性因素来表达,有时候这些细节或许连自己都未意识,却被善于感知的心灵接纳了。宛如获得了最温暖的心灵触摸,这些纤弱的心也蓬蓬勃勃生长。

我读到过一位中学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有一天晚上,是这位老师值班。照例他要到操场上去转转,操场在教学楼的后边。周边是零星的几盏路灯,有极淡的一点光晕射出来。他带着手电出来,开始沿着跑道往里走,学生们大都回宿舍睡觉去了,到操场转转的目的,无非是怕有的学生还没有回去,毕竟在这样一个春末的晚上,清新的空气以及舒爽宜人的温度是让人留恋和眷顾的。如果还有别的目的的话,那就是看看还有没有男女生在操场上——提防早恋的学生。

果然,再往夜色更深处走,这位老师看到了两个人的背影,那应该是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他踌躇了一下,快走几步,赶上了他们。装作欣赏夜色样子,他说:今晚的月亮真美,风也很轻柔……你们说是不是?对了,明天6点起床,你们不怕明天起不来吗?他俩嗫嚅着,说不出话来。听他们的气息,显然被吓坏了,声音中透着紧张和惶恐。面对他们站着,但暗淡的光,还是不能辨清他们的面目。

这位老师问了他俩的班级和姓名,便让他们回去了。虽然感觉他们是在早恋,也想跟他们的班主任谈谈。但后来无意中便把这事忘了。

之后,过了好几年,一封来自珠海某公司的信飞至这位老师的案头。原来,信是那个女生寄来的。信里谈及的内容,也是关于那个晚上的事情。她说:李老师,那个晚上,被您撞见后,我很害怕,其实我们在一起走的时候一直担心着一件事情,就是手电筒,我怕突然有一束光毫不留情地照在我俩的脸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一定会无地自容,以后也不会有好的心态去学习。但是您并没有拧亮您的手电筒,虽然您也有这么一只。这些年,我一直忘不了这件事情,今天给您写这封信,我要郑重地对您说声:谢谢您。

这个老师最后写道:“我在那个晚上,心底里并没有感觉到亮不亮手电会对那件事产生多大的意义。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对于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是多么大的尊重。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更多地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了,比如,把愤怒的姿势换成握手,让一句厉声的呵斥变得温和,轻拍对方的肩膀,给仇怨一个宽容的眼神,用心倾听卑微的人的话语,等等。我不想从这些细节中得到什么回报,但我知道,这些细节一定会碰上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实际上,这已经足够了,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万物的时候,它并不会在意一朵花是否会散发出幽香和芬芳一样。或许,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是不是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

正是无意中的一次宽容,无意中的一个细节,却产生了意料不到的效果:给了学生一个坦荡的胸怀,一个光明的前途。就是这样,一分宽容胜过十分责备,宽容别人会给人带来一种感觉:你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学会宽恕他人

不懂得宽恕的人,拆掉了他自己也得通过的桥梁;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获得宽恕。

——赫伯特勋爵

罗依·马斯特斯在他的《心理健康要诀》中指出,倘若有人冒犯了我们,我们应感激他们才是。他解释说:他们是在做好事。因为,当我们原谅了那些冒犯我们的人时,同时也就消除了一些我们从前给他们造成的冒犯。我们由此也获得了一条有益的教训:“要取得别人的宽恕,你首先要宽恕别人。”

那些不能谅解他人的人,其自身可能遭受身体、智力、情感甚至精神上的伤害。凯西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凯西一生都痛恨她的父亲,而且她认为这种痛恨完全是正当的。据称,父亲抛弃了母亲、凯西和其他六个孩子。每当母亲怀孕时,父亲就失踪了,直到婴儿降临到世上,父亲才露面。而一旦他回到家,从前的痛苦经历就会重演,他让每一个孩子受尽打骂,有时甚至还用马鞭毒打母亲。母亲和孩子们对他怕得要命,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发脾气、打人。有时,凯西被吓得藏在床下或桌下。许多人都认为,凯西痛恨父亲完全是正当的。

然而,凯西的这种持久的愤怒给自己的生活和感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父亲一样,凯西常常会因为一些小的差错而用鞭子抽人。她的行为使她丢掉了一份份工作,她和许多人相处得既紧张,又无趣。

她的痛恨与苦恼最终伤害了她的健康。她患上了头疼、胃病和关节炎。尽管医生为她的病尽了最大的努力,她仍然感染了许多疾病,体弱不堪。到了她25岁生日时,凯西的外表已像个中年妇女了。

她知道,如果她学会了宽恕父亲,她的状况会好得多;但是,她做不到这一点,她也不希望任何人宽恕自己。每当她追忆起往日的痛苦生活,她就愤怒地大叫:“他这个糟糕透顶的家伙,看看他做过的那些事!”然而,凯西在内心深处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得到宽恕,你自己必须宽恕他人。”为求得宽恕,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凯西也不例外,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卸去心灵上的包袱,希望求得他人的宽恕。于是,她开始了这个艰难的宽恕历程,她这么说了一句:“我宽恕你这个该死的。”

最初,这样做很困难,凯西感到自己有些不诚实,因为她心目中一点也没有宽恕父亲。

但她坚持了下来,口中的语言也变得缓和了。不久,她就不再说“你这个该死的”。当她了解到父亲何以对他们如此残暴时,她开始可怜他;最后,她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爱。

凯西宽恕了父亲之后,她也开始宽恕自己,爱自己。最终,她摆脱了身体的各种疾患,走向新的生活。通过这个经历,凯西认识到,宽恕不仅使被宽恕者受益,而且,宽恕者自己亦受益匪浅。

当一个人不再背着拒不宽恕的包袱时,他的心境就会重新获得宁静,轻装前进。人的头脑是个十分奇妙的工具,它能将信息储存起来,以备日后查找。如果一个有关冒犯的(包括实际的和感觉到的)消极念头存在着,改变这一心理印象的能力也存在着。消极的记忆可以通过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而得到改变。

西奥多·凯勒·斯皮尔斯强调指出:“如何宽恕他人,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我们不能将宽恕视做一种责任,或视做一种义务,而要把它当做类似于爱的体验,它应自发地到来。”

一把珍贵的小提琴

一把小提琴,传递的是爱心和宽容。我在想,是怎样的人,才能为我们演奏出这一震撼心灵的乐曲呢?

每天黄昏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园散步,然后在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或者是在迷梦的暮霭里奏响《麦绮斯冥想曲》,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小提琴让我忘掉世俗的烦恼,把我带入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

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离尤莉金斯湖不远的花园别墅。刚刚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我太熟悉了,是我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个大约12岁的少年正在那里抚摩我的小提琴。

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里面好像塞了某些东西。我一眼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无疑他是个贼。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逃跑的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

就在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我问道:“你是拉姆斯敦的外甥鲁本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我听拉姆斯敦先生说他有个住在乡下的外甥要来,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长得真像啊!”

听见我的话,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接腔道:“我舅舅出门了吗?我想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来看他吧。”我点点头,然后问那位正准备将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我很穷,买不起。”少年回答。“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我尽量平缓地说。

少年似乎不相信小提琴是一位管家的,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临出客厅时,他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我在悉尼大剧院演出的巨幅彩照,于是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那天黄昏,我破例没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园散步,妻子下班回来后发现了我的这一反常现象,忍不住问道:“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亲爱的,你说得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看见妻子并不明白我说的话,我就将当天中午的遭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愿意再听我讲述一个故事吗?”妻子迷惑不解地点了点头。

“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我整天和一帮坏小子混在一起。有天下午,我从一棵大树上翻身爬进一幢公寓的某户人家,因为我亲眼看见这户人家的主人驾车出去了,这对我来说,正是偷盗的好时机。然而,当我潜入卧室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女孩半躺在床上,我一下怔在那里。那位女孩看见我,起先非常惊恐,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她微笑着问我:‘你是找五楼的迈克劳德先生吗?’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机械地点头。‘这是四楼,你走错了。’女孩的笑容甜甜的。我正要趁机溜出门,那位女孩又说:‘你能陪我坐一会儿吗?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我鬼使神差地坐了下来。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开心。最后,在我准备告辞时,她给我拉了一首小提琴曲——《希芭女王的舞蹈》。看见我非常喜欢听,她又索性将那把阿马提小提琴送给我。

就在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公寓,无意中回头看时,我发现那幢公寓楼竟然只有四层,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居住在五楼的迈克劳德先生!也就是说,那位女孩其实早知道我是个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因为想体面地维护我的自尊!后来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亲却悲伤地告诉我,患骨癌的她已经病逝了。我在墓园里见到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首小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

三年后,在墨尔本市高中生的一次音乐竞技中,我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第一名。评判时,我一直觉得梅里特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颁奖大会结束后,梅里特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我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得我吗?”我摇摇头。“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梅里特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我彻底完蛋了,但是您让我在贫困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梅里特后来打开琴匣,我一眼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梅里特走上前紧紧地搂住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在我的眼前,原来他就是“拉姆斯敦的外甥鲁本”!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又听见那位女孩凄美的小提琴曲,但她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她的纯真和善良曾经是怎样震颤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灵,让他们重树生命的信念!

与人为善

要想获得,就必须先给予;而最难得的,是那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因为它以爱和宽容为基础。

在现代社会,宽容已经很少为人提及了,然而,对人对己的那种宽容心的培育却是获得财富和幸福的核心内容。莎士比亚之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仁者,就在于宽容。在莎士比亚的36部戏剧中,“宽容”一词在33部中共出现了94次。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辨别出,莎士比亚几乎对所有的生物(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无限地宽容。

《圣经》上说,有个人招待了一群客人,等客人离去,才发现他们原来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从此做父母的就教导孩子们说,碰到衣衫破烂或长相丑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帮助他,因为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

一个阴雨密布的午后,大雨突然间倾泻而下,行人纷纷逃进就近的店铺躲雨。这时,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看着她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衣裙,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不理不睬。

只有一个年轻人热情地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雨,马上就走。”但是,她的脸上明显露出不安的神色,因为雨水不断地从她的脚边淌到门口的地毯上。

正当她无所适从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一定有点累,我给您搬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了谢,并随意地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了出去。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写信人指名要求这位年轻人前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并让他负责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任务。詹姆斯震惊不已,匆匆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当他以最快的速度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才知道这封信是一位老妇所写,就是几个月前曾在自己商店躲雨的那位老太太——而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当菲利收拾好行李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

不久,菲利应邀加盟到卡内基的麾下。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在事业上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灵魂人物。

去弄清楚这个故事的真假已没有任何意义,但它表述的道理却千真万确:要想获得,就必须先给予;而最难得的,是那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因为它以爱和宽容为基础。

一个来自泸沽湖畔的摩梭乡下女孩,后来被世人喻为中国的“夜莺”的杨二车娜姆,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

娜姆初到美国留学时,生活拮据。她白天学习音乐和英语,晚上就在一个小餐厅里当服务员。一天,有个面容憔悴、神情凄苦的老人,为躲避外面的狂风走进餐厅。所有人都漠视他,甚至有人因为他的寒酸要赶他出门,只有娜姆动了恻隐之心,她知道有很多美国老人晚年都很孤独,于是,她就搬了一把软椅让老人休息,并自掏腰包为他要了饮料。为了让老人开心,还专门为他点唱了中国的民歌,并热情邀请他参加中国留学生的聚会。渐渐地,老人笑逐颜开了。

两个月后,这位老人交给娜姆一封信和一串钥匙,信里装着一张巨额支票,娜姆惊愕万分。信的内容如下:娜姆,我年轻的时候收养了3个越南孤儿,为此一直没有结婚。可当我含辛茹苦地教育他们长大成人自立后,他们却抛弃了我这个养父。我退休前在一家公司当工程师,有着丰厚的收入,但钱对我这个历经沧桑、将要入土的老人毫无意义,我需要的是亲人的温暖和友谊。娜姆,只有你给过我这种金钱难买的情谊。现在,我已回到乡下落叶归根,我把这一生的积蓄和房子都留给你,用这些钱来实现你源于泸沽湖畔的音乐梦吧。

从此,老人杳如黄鹤。

娜姆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告慰老人,她用这笔钱做了一张风靡全球的中国民族音乐专辑,并开始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从此,娜姆甜美的歌声响彻了全世界。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与别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