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考古工作者发掘海昏侯刘贺墓的情况,是2015年年底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布的。这一情况公布后,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帮助社会公众了解刘贺跌宕起伏的一生,三联书店约我写出了《海昏侯刘贺》一书。这本小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并被评为2016年“中国好书”。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在《海昏侯刘贺》这本书中,有些问题,碍于体例,没有能够展开论述,而深入探究的读者,可能会有疑惑(如刘贺受封为海昏侯的具体时间以及他被废除帝位后究竟得了什么病)。对于这些问题,我后来写了一些短文,加以说明。还有些问题,其他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一些读者也不知何所是从(如“海昏”一称,到底仅仅是一个普通地名,还是特地给刘贺量身定做的贬义爵号),我又对自己的观点做了比较详细的补充论证。另外,我又在旧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刘贺的墓园和墓室出土的文献、文物,展开了一些新的论述(如刘贺墓园的平面布局形态及其与汉长安城平面布局的关系、墓室出土《论语》残简的文献学价值、所谓“马蹄金”的政治文化意义及其与秦汉间金币形制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也都是人们在对海昏侯刘贺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想要进一步知悉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海昏侯刘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希望本书在社会文化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都能够有一些实质性意义的进展,并进一步思索由此引发的新问题。
衷心感谢三联书店愿意帮助我把这些文章编集在一起,提供给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们。当初撰写《海昏侯刘贺》一书,就是缘于三联书店的编辑及时注意到社会公众对这项考古新发现的关切,从而向我提出约请。相信仍然关心这项考古发现的朋友,会从这些文章中得到一些很有意思的新认识。
文集纂录既定,自忖撰写《海昏侯刘贺》时起对这项重大考古发现的研究方法,是自己在主观上一直注意不要过于狭窄地就事论事,尽量放开眼界,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看刘贺,在相关事项的总体框架中看待其具体特征和历史价值;或者说是想努力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入手,观照通贯的脉络以剖析具体的关节。限于天资和学识,做得或许并不很好,但自己还是努力做了,并且还是会继续努力这样做下去。
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就不仅是刘贺的身外之物了,更是他身后那个广阔的世界。
2018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