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返乡还是就地安置
昨夜里的分家太过仓促,根本没占到便宜,老李家人后悔了。
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服劳役的理由,又被直接拒绝。
李华对于这次刘氏的没屈服还挺满意的,所以有耐心解答下刘氏小声的提问。
“你是女娃儿,服劳役都是男人一起吃住……”
“想那么远干什么?眼前儿都不一定能活下来。”
李华的答案还是很强大的,刘氏退回去凑器皿盛饭。
柴房内的米香味儿继续四处飘散。
门外的老李家人再无计可施,明抢……还是算了。
李华的开山斧在手中打着旋儿,柴房门前登时安静,是那种极不甘心被饥饿驱使着肯定还得再想法子的短暂的安静。
是衙差的响锣声打破了这点儿安静。
“边关告捷!失地全部收复!”
“安将军生擒蛮夷少主耶律金蟾!普天同庆!”
“流民登记上册!或遣返原籍或就近安置,自愿返回原籍者田产房产不变,朝廷接济路费米粮!自愿就近安置者登记后再等安排!”
……
终于等到朝廷表态安置流民了。
支棱着耳朵聆听动静的难民们顷刻爆发出阵阵欢呼,然后蜂拥向山神庙院外,争先恐后追问具体安置细节。
包括老李家一票人。
刘氏也想跑出去,被李华拦住了:“你带着他们吃饭,我去。”
开山斧还在手里呢,当娘的也不敢有异议。
“那……给你留着饭。”
“不用,我在外面吃了。”
李华把开山斧别回腰间,慢吞吞跟在人流后面。
原来昨夜那位蛮夷少主叫“耶律金蟾”,自己的功劳直接算在安必孝头上了。
这样挺好,最起码那位安将军还促进了流民的安置工作。
速度挺快哈。
皇城根儿下确实不适宜留存大量相对陌生不知来历的流民,再出现昨夜那次蛮夷潜伏偷袭事件,大齐灭朝大有可能。
李华暗自琢磨着,继续旁观衙差们的举动。
来的人不少,核查登记的是几个长袖儒衫师爷模样的文士;一部分衙差围住了整个山神庙,不给随意进出;一部分衙差敲锣在院中呼喝,务必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核查登记要求出示户籍路引,也就是代表身份认证的东西。
师爷们对没有路引的成年男子很戒备,衙差直接驱赶他们集中到一间屋内看管起来,必须有三个被证实人员指认无误彻查身份后才会登记。
气氛登时多了几分紧张,但是看到能出具路引的人家欢欣鼓舞的登记,并商议是否返回原籍,又继续期望着轮到自己。
五百多口难民呢,速度快不了。
李华隐在人群里,很警惕的盯着老李家那一票人,都不用回去问刘氏,她家人的路引肯定在老李家人身上。
果然,李家最健康健硕的李三壮举着个物件挤到最前方,高声宣告:“我们有户籍有路引!我们要回原籍,我们是十四口人!”
李三壮身后就是他家十口老幼。
多报的四口人,自然就是大房刘氏跟仨孩子。
李华撇撇嘴,就知道得闹幺蛾子。老李家肯定打的算盘精,利用一起的路引冒领十四口人的路费米粮,然后潇洒的丢下她们四口。
她倒是不着急,侧起身子见缝插针挤到李三壮身侧,伸手递过昨夜里刚写就的分家文书,压在那张路引上面。
“官爷,我们分家了,麻烦给分在两处,我们四口不回原籍,愿意就地等待安置。”
黑瘦黑瘦的小丫头,貌不惊人但口齿清晰,明明声音不高,就是没办法忽略。
想要彻底摆脱老李家的纠缠,必须分在两处。
他们稀罕官府下发的返乡路费跟米粮,李华不稀罕。
“你……小丫头片子胡说八道!”
原本都神经松懈下来静等登记领钱的李三壮恨得咬牙,身后那一票老李家人更是牙痒痒,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模样。
李华早把人群观察清楚了,转脸儿招呼扭着头貌似不注意的里正:“三叔公,快来做个证!”
笑话,真要放过这个机会,能证明他们身份的李家村人都离开了,他们四口还不一定得被怎么处置呢。
李华还一脸骄傲的代为介绍:“官爷,里面那位留胡须的就是我们李家村里正,村里人就没有一个是他不认识的,我们差不多有百来口人呢,您叫他来查验李家村村民,比路引还管用,还省事儿不是?”
得,里正三叔公想低调儿都不行。
同村同族的一块儿沦落到此处,要不是人多又比较抱团儿,哪儿抢的着山神庙好几间房子落脚?
能集中办理百来口人的登记问题,师爷们自然是乐意的,招手叫了里正过来,先验了他家的身份,还给了个座位,安排优先办理李家村流民的登记。
李三壮一个劲儿对里正使眼色,可是里正好意思太过偏帮谁?
李华虎视眈眈专看着他呢!
“咳咳……确实分家了。”里正皱着眉头努力语重心长的劝慰,“大丫啊,刚才我们商议过了,咱村人大多数是要返乡的,安将军把蛮夷打出去了,家里的田产丢不了,咱们一块儿走,互相有个照应。你们孤儿寡母的真要是去了新地方举目无亲……”
李华笑了,眼珠子亮晶晶,毫不犹豫表态:“树挪死人挪活,我们不回去了,要是原籍还有属于我们的田产,都送给三叔公好了。”
有什么啊?昨夜里的分家文书上都写清楚了,他们四口是净身出户的,也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哪儿还有可能转送给旁人?
江氏咬牙切齿低声骂:“叫他们死在这儿好了……”
“不得喧哗!”负责登记的师爷早厌烦了,分家了自然要登做两处,他比照着老李家那张路引要写,又停下问,“谁是户主?”
“我是!麻烦您给登记。我叫李华。”
可怜见儿的,长这么大了,路引上根本没她的名字,就是记录着李刘氏带着两女一男,年龄几何。
问题又来了。
那位师爷抖着路引一脸烦躁:“户主……通常不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