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接下《四班》
这是为什么?
你们也长大了,自己的心里也应该清楚了。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你们要记得!
当时,有人对管理员开出了更好的条件,希望他跳槽。董事会不批准,想要他多做几年白工。
我们部门的经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动用了自己的人脉帮我们管理员办理了离职手续。
管理员离开前,对我们留下了一句话,现在,我也要留给你们:
做人很重要。不管你多会做实事,懂得经营人脉都是必须的。不要学他,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后面的剧情就是高考结束,四人各奔东西,七年后重聚,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
影片全长预计是110分钟,四个班主任出场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三十分钟。但就是连这四分之一都不到的戏份,是这部影片的核心。
吴优是油条的,急功近利的,和现在许许多多的班主任一样。
高一四班那没有在影片中留下姓名的班主任是懂得教书育人的。这或许是因为那位管理员带给她的影响,但她确确实实是做到了。
润物细无声,这或许就是她的品行吧!尽管她由始至终没有对学生表示一句你们要怎么怎么,但从她那罕见的几句引人深思的话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较之下,符艺的格局就小了很多。她注重纪律,在一方面的过分看重也就导致了她对学生学习氛围和成绩的次关注。
报喜不报忧、只关注尖子生的培养也反映了许多社会现象问题。这大多是新班主任的通病。
而她的双胞胎姐姐符琦就比符艺略胜一筹。她虽然没有那么在意纪律,但她过分在意成绩。
她不像那位无名班主任,只在意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生想不想学习、有没有努力认真地学习,而是看学习后的成果。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符琦既是敬业的,又是片面的。
无名班主任和吴优是一个年龄段,他们是一个对比;这对双胞胎姐妹是一个年龄段,她们又是一个对比;而高中的三位班主任又再一次构成了一个对比。
三个对比,三个现象。
符琦相较于符艺是进步的,她关注了学生,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但她相较于无名班主任又是较退步的,她只做到了教书,没有做到真正的育人!
教书育人,这是一位老师的职责,但是现在的老师大部分都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只有一个——
教师地位的下降!
这就是一个例子。
而且前些年对教师的惩戒权争论得很厉害,这也是教师地位下降的一种表现。
而且现在越好的高中,班主任和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就越松懈,只履行了教书的职责,几乎没有进行育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平行志愿和高分保护政策让那些“高一等”的学校享受到了更好的学生资源,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要求就低了,老师懒惫了,这种风气也形成了。
他们学生好,老师教书也就轻松,人开始懒,育人就松懈。
这一现象在教育欠发达地区最为严重。若是在大城市,它们已经提早十年甚至更久就经历了这类问题,它们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而那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就做不到。
但是乡村地区又能做到教书育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乡村拿不到更好的学生资源,而且学生大多不爱学习,这就导致了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和家长身上。
这也就是在教书育人了。
资质有限,想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内取得更好的成绩,想要让学生即便考不上好的大学也能有好的工作,就要先“洗脑”。
而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学校,都是有着学生优势。
记得几年前京大有一名男大学生虐杀生母,并且携带巨款逃跑,以假身份混迹酒保和老师之间,最后被抓捕。固然他母亲对他的过度管制是错误的,但他这样践踏一条生命就是正确的吗?
他是省重点高中录取京大,却没想到有心理畸形。这种畸形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两日,而是长时间的累积。难道班主任就一点也没有发现这位学生的异常?
宋徕湘认为,应该是现在的班主任除了完成学校的硬性规定,对育人反面实在是太缺失了!
若是能够早日矫正他的变态心理,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还有那些名校学生应为违纪不修学分而被学校赶出,然后又考了个市状元或省状元,这也是一种自觉学习习惯养成的缺失。
于是重点高中的老师对学生就开始“放养式”教育,美其名曰:早日适应大学生活。
对于这些看法,宋徕湘只能表示一句:现在的教育太矛盾了!
而《四班》这部影片,就是通过各个矛盾的对立来放映这些社会问题,包括老师工资问题。
其中有一段戏是这样的。
何志勋问于冯:“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
于冯:“当老师啊!”
何:“别了!还记得我们高一年的历史老师吗?昨天我在办公室门口听到他们说,他今年去考公务员,过了,就离职了。”
于:“为什么啊?历史老师不是挺闲的吗?他一周才八节课!”
何:“工资低呗!他才入职五六年,左右不过是一个初级教师,学校被降二级,什这些职称名额都少了,与其等着升职称,还不如直接跳槽去当公务员呢!”
于:“你怎么么知道这么多?哦!忘了!你妈也是老师。”
一段话不多,却用放学后两人一同去吃饭的过程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宋徕湘对这个剧本的构造也是佩服!通过四个学生来把一部电影和多个社会现实直接串联,这说起来不难,可想要做好却不容易。
这部电影的拍摄风格和手法或许会和日本的一位导演岩井俊二有些相似,但想要在叙事而不是抒情上做到创新也并不简单。
这部戏不仅是对一位演员水平的考验,更是对导演和演员高度配合的要求,极具挑战性!
宋徕湘就是喜欢冒险!
“侯导,这片,我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