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止咳平喘祛痰用药
止咳平喘祛痰类药物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膜、胸壁、纵隔和呼吸肌的病变。如急慢性支气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肺脓肿、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等。
临床常见症状:
1.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咳嗽较剧,呈阵发性;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在严冬发作,春暖缓解;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多在晨起体位变动痰液排出时咳嗽加剧;支气管肺癌初期多干咳,待肿瘤增大阻塞支气管时,常出现高音调、阻塞性咳嗽;小儿百日咳,在阵咳后常伴有吼音。
2.咳痰:健康人每日仅有少量白色黏痰。痰量及其性状对诊断肺部感染和推断病原体有极大帮助。如咯铁锈色痰,多见于大叶性肺炎,咯大量脓血痰多见于肺脓肿;原来痰量较多,突然减少,且伴发热,可能为支气管引流不畅所致。
3.咯血:支气管黏膜和肺脏充血时咯血量少。支气管扩胀、支气管黏膜溃疡、支气管动脉病变和肺结核空洞壁动脉瘤破裂等可引起大咯血。肺癌以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为多见。咯血虽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但也可涉及心血管系统血液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
4.呼吸困难:气胸和胸腔大量积液时,常可迅速出现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经历数年甚至20年以上,才出现呼吸困难;哮喘为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且伴哮鸣音;喉头水肿、喉和气道炎症、肿瘤或异物引起上气道狭窄,常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细支气管阻力增加或痉挛,呼吸困难呈呼气性。
5.胸痛:有浅部和深部疼痛之分。急性支气管炎、心绞痛、纵隔炎、食管疾病等引起的疼痛,属于深部胸痛。浅部疼痛包括壁层、胸以外软组织及肋的疼痛。如胸部创伤、肋骨骨折、肋软骨炎、带状疱疹、干性胸膜炎等。
实验室检查常进行血象、细菌学、细胞学、血液生化、胸部X线检查。肺内细微病变、纵隔、胸膜以及隐蔽区域病变,可进行CT检查。对隐匿性肺癌和肺癌分期,CT检查尤具价值。高分辨CT有助于肺间质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病情需要时,可做磁共振、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
中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多属于感冒、咳嗽、哮证、喘证、肺痈、肺痨、肺痿、咳血等肺系的病症。肺气宜宣宜降。若肺邪闭塞,宣降不利,常表现为咳嗽,甚则喘息。肺证有邪实和正虚之分,邪实者或为寒闭,或为热壅,或为痰阻,多因起居不慎,寒暖失调,感受外邪所致。如外感实证失治、误治,日久可转为内伤,正气日衰,或为肺气虚,或为肺阴虚。若肺虚不能输津滋肾,可表现为肺肾阴亏。若脾虚不能散布精微,肺因之而虚,则为肺脾两虚。若情志郁结,肝郁化火,上犯于肺,则可出现肝火犯肺。因此,其证情较为复杂。
常见证型有:
1.风寒犯肺:恶寒发热,咳喘声重,痰白质稀,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以宣肺散寒,化痰,止咳,平喘为原则。常选用桂龙咳喘宁颗粒(胶囊)、镇咳宁胶囊等。
2.风热犯肺: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咯白黏痰或微黄痰;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以祛风清热,化痰止咳为原则。常选用牛黄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散、急支糖浆等。
3.痰热蕴肺:咳喘痰多,色黄质稠,或腥臭带脓血,咽喉肿痛,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原则。常选用返魂草颗粒、咳喘宁颗粒、复方鲜竹沥液、橘红丸等。
4.肝火犯肺:咳嗽阵作,胸胁疼痛,烦躁易怒,头痛目赤,口苦,甚则咳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以清肝泻肺为原则。常选用黛蛤散等。
5.阴虚肺燥:咳呛气逆,痰少而黏或带血丝,口干鼻燥或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以清肺润燥,滋阴润肺为原则。常选用罗汉果止咳糖浆、秋梨润肺膏、养阴清肺丸等。
6.肺气亏虚: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倦怠懒言,面色少华,畏风自汗,痰多色白,或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疗以健脾益肺,培土生金为原则。常选用固本咳喘片、润肺止嗽丸等。
7.肺肾气虚:咳喘日久,动则喘甚,声音低怯,形瘦神疲,腰膝酸软;舌黯淡,脉沉弱。
治疗以补益肺肾,纳气平喘为原则。常选用蛤蚧定喘丸、百合固金丸、百令胶囊(见第17节滋补强壮用药)等。
若出现憋喘不能平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脉浮大无根或神志不清,为肺气短竭,心肾阳衰的喘脱危候,必须及时抢救,慎加处理。
平素应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戒烟酒,调情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固根本。
一、风寒犯肺用药
二陈丸典(合剂)OTC
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引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口服,每次12~16丸,每日3次;合剂: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用时摇匀。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咳嗽痰白;舌苔白润,脉滑。
咳嗽痰白,量多易出,脘痞纳呆,肢体沉重;舌苔白润,脉滑。常规服用。
脘痞纳少,恶心欲吐,痰白多涎,头胀昏重,肢体无力;舌苔白滑,脉缓。常规服用。
泛呕痰涎,脘痞纳呆,头眩心悸,肢体沉重无力;舌苔白滑,脉濡缓。常规服用。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脘痞闷,纳少神疲;舌苔白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祛痰、镇咳、止吐、解痉、保肝、利胆、抑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反复咳嗽咯痰,气喘,胸闷等。常规服用。
咳嗽痰多色白,胸闷喘促。常规服用。
胸闷,咳嗽,咯痰色白,气促等。常规服用。
胸闷气喘,咳嗽,心慌。常规服用。
呕吐痰涎,胸脘满闷不舒,纳呆乏力。常规服用。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嗳气反酸。常规服用。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水丸。常规服用。
水丸。常规服用。
水丸。常规服用。
怀孕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晕,体倦等。水丸。常规服用。
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黏稠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常伴有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止咳片OTC
百部、苦杏仁、前胡。
润肺定喘,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气喘。
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频作,咳声高扬,痰量较多,气喘息促。
咳嗽,痰多色白或色黄,咯痰不爽,气喘息促,或胸脘满闷。常规服用。
咳嗽较甚,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气短懒言,咯血,可在抗痨的同时加用本品,以达标本兼治的目的。常规服用。
实喘,喘促,胸闷憋气,呼吸深长,呼出稍感畅快,气粗声高,或伴有痰鸣咳嗽,脉象有力。适用于病程较短,体质壮实。常规服用。
本品镇咳祛痰,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结核杆菌,抗流感病毒,抗菌,抗真菌等作用。
咳嗽痰多,色白或色微黄,胸闷憋气,气喘息促。常规服用。
本品止咳作用较强,平喘作用稍差。可用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对痰多,喘促不甚的普通哮喘亦可试用。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儿童酌减。
本品适用于咳嗽痰多,寒热表证不明显者。
止嗽青果丸
西青果、麻黄、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甘草、紫苏子(炒)、紫苏叶、半夏(制)、浙贝母、桑白皮(蜜制)、银杏仁、黄芩、款冬花、冰片。
宣肺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束肺引起的咳嗽痰盛,胸膈满闷,气促作喘,口燥咽干。
大蜜丸:每丸3克,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气促作喘,口燥咽干。
症见咳嗽,痰稀色白,微恶寒,轻度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脉浮紧。常规服用。
症见喘促胸闷,咳痰稀白,常兼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常规服用。
胸闷气喘,咳吐浓痰,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痰,胸闷,脘腹胀满,喉中痰鸣有声。常规服用。
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常规服用。
高热烦渴,气促喘息,胸闷胸痛,咳嗽气急。常规服用。
肺痨、气促痨喘者忌服。
止嗽定喘丸(片、口服液典 OTC)
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
辛凉宣泻,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水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10丸重2.15克,口服,每次10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片剂:每片0.6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2~3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发热口渴,咳嗽痰黄,喘促,胸闷,有汗或无汗;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
治疗咳喘:咳嗽喘促,或有鼻煽,身热口渴,气粗;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常规服用。
见有上述症状者。常规服用。
麻疹已透或未透,身热,咳嗽,口干渴,气粗。常规服用。
1.风寒虚喘者忌用。表现为咳声低弱,动则气喘气短,自汗怕风。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3.糖尿病患者可选用无糖型。
华山参片典(气雾剂)
华山参浸膏。
温肺平喘,止咳祛痰。用于寒痰停饮犯肺所致的气喘咳嗽,吐痰清稀;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0.12毫克,口服,常用量每次1~2片,每日3次,极量每次4片,每日最大量不得超过12片;气雾剂:每瓶5毫升,将药瓶倒置,喷头圆孔对准口腔,用力吸气的同时,揿压阀门使溶液雾状喷入口腔,闭口数分钟,每次喷3~4次,每日3~4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气喘咳嗽,吐痰清稀。
证属痰浊壅肺。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滑。常规服用或喷吸。
证属痰浊阻肺。症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苔厚腻色白,脉滑。常规服用或喷吸。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常规应用。
1.不可多用,以防中毒。
2.青光眼患者忌用。
3.前列腺极度肥大者慎用。
4.孕妇忌用。
杏苏止咳颗粒典(糖浆典、口服液)OTC
苦杏仁、陈皮、紫苏叶、前胡、桔梗、甘草。
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颗粒剂:每袋12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糖浆剂: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多色白,咽痒咽痛。
风寒感冒,寒热已解,仍有咽痛,咽喉不利,咳嗽,痰多;舌苔薄白,脉浮滑。常规服用。
咳嗽,新感或旧病复发,痰白量多易咳出,或见胸膈不利;舌苔薄白,脉滑。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祛痰、镇咳、抗炎、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等作用。
咳嗽或伴有气喘,发热轻,恶寒重,痰多色白,黏腻不爽。常规服用。
咳嗽痰白量多。常规服用。
咳嗽胸闷,吐白色黏痰。常规服用。
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黏稠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常伴有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苓桂咳喘宁胶囊OTC
茯苓、桂枝、白术(麸炒)、甘草(蜜炙)、法半夏、陈皮、苦杏仁、桔梗、龙骨、牡蛎、生姜、大枣。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症见咳嗽痰多,喘息胸闷气短。
胶囊剂:每粒0.34克,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久咳,咳嗽频作,咯痰色白,喘促胸闷。
症见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舌苔微白,脉浮。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咳痰、气短与喘息等反复发作;舌淡苔白厚腻,脉弦紧。常规服用。
证见恶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常规服用。
证见咳嗽声低,咳痰色白质黏,自汗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滑。常规服用。
初期,证见发热恶寒,咳嗽咯白痰,甚或脓血腥臭痰,质黏,日益增多,胸痛,恶寒重;舌红苔薄白,脉滑。常规服用。
证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短气喘息;舌淡苔白,脉细。常规服用。
1.偶有口干及胃脘不适,胃脘不适者宜饭后服。不宜久服多用。
2.咽喉肿痛,五心烦热者禁用。
3.儿童、孕妇、体质虚弱者慎用。
复方川贝精片典 OTC(胶囊、颗粒)
麻黄浸膏、川贝母、陈皮、桔梗、法半夏、五味子、远志、甘草浸膏。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嗽、痰喘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小儿酌减;颗粒剂:每袋6克,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痰浊壅肺,气失宣降引起久咳,痰喘等。
症见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常规服用。
症见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痰,胸闷。常规服用。
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常规服用。
1.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3.孕妇慎用。
复方贝母片OTC
川贝母、麻黄、桔梗、半夏、陈皮、五味子、紫菀、米壳、远志、浮海石、甘草。
平喘祛痰,清热止咳。用于风寒咳嗽,痰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片剂:每片0.3克,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气喘,黄痰或白痰、质黏难咳。
证属痰浊壅肺。症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濡。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气喘,咯痰,胸闷。常规服用。
证属痰浊阻肺。症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苔厚腻色白,脉滑。常规服用。
症见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常规服用。
1.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
3.孕妇禁服。
桂龙咳喘宁颗粒典(胶囊典、片)OTC
桂枝、龙骨、牡蛎、法半夏、炒苦杏仁、瓜蒌皮、白芍、黄连、生姜、大枣、炙甘草。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本品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颗粒剂:每袋6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5克(相当于饮片1.67克),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片剂:每片0.41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气喘,痰涎壅盛,胸闷气短。
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常规服用。
症见反复发作气喘咳嗽胸闷,咯痰色白量多,喉中痰鸣,纳少,乏力等。常规服用。
治疗空调病:每次3~5粒(小儿酌减),每日2~3次,3天为一个疗程。身重困倦,恶心者以香薷10克,沸水泡汁饮服,亦可嚼服生姜两片后服药;咳嗽痰多,胸闷者以陈皮10克,沸水泡汁饮服;少汗,口渴心烦者以葛根15克,沸水泡汁饮服。
1.服药期间忌烟、酒、猪肉及生冷食物。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通宣理肺丸典(片典、胶囊典、颗粒典、口服液、膏)OTC
麻黄、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麸炒)、黄芩、甘草。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水蜜丸:口服,每次70丸,每日2~3次;浓缩丸:口服,每次8~10丸,每日2~3次;片剂:每片0.3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胶囊剂:每粒0.36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2~3次;颗粒剂:每袋9克或3克(无糖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2支,每日2~3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煎膏剂:口服,每次15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恶寒较甚,头痛鼻塞,咳嗽痰白,无汗而喘,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发热恶寒,咳嗽,气喘,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缓解支气管痉挛,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见有上述症状者。常规服用。
喘促胸闷,喉中哮鸣,口不渴,咽不红,或鼻流清涕。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并加服云南白药每次2粒,每日2次。
1.风热感冒及阴虚咳嗽者忌用。
2.颗粒剂、口服液剂含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喘咳宁片OTC
麻黄、苦杏仁霜、桔梗、猪胆汁、甘草。
止咳平喘。用于内有里热,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喘。
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喘促,喉中痰鸣如吼,胸闷胁胀,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烦闷不安,或伴有口渴,微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反复发作的呼吸喘促,喉间痰鸣,胸闷憋气,咳嗽咯痰,痰色或白或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常规服用。
喘促,咳嗽,胸闷憋气,息粗,咯痰黄稠或白稠,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无汗或汗出不多。常规服用。
咳嗽吐痰,痰色或白或黄,痰黏稠不易咯出,或有胸闷胸痛。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常规服用。
喘促,胸闷憋气,咳嗽吐痰。常规服用。
片剂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喘促,咳嗽,吐痰,痰黏稠难咯。加服本品,每次4片,每日3次。
1.哮病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者,或喘息明显,表现为端坐呼吸者,或哮病持续状态等,应去医院就诊。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痰咳净散(片)OTC
桔梗、苦杏仁、远志、五倍子、冰片、甘草、咖啡因。
通窍顺气,消炎镇咳,促进排痰。用于急性和慢性气管炎、咽喉炎、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胸闷,痰多,气促,气喘。
散剂:含服,每次0.2克,每日3~6次;片剂:每片0.2克,含服,每次1片,每日3~6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闷,气喘,咳嗽,多痰。
证属痰湿壅肺。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喘。常规含服。
证属痰浊阻肺。症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苔厚腻色白,脉滑。常规含服。
症见咳嗽,咳痰,气短,气促。常规含服。
对消除或减轻咽部异物感、咽痒、咳嗽等症状疗效较好。含服,每次0.2克,每日3次。
对流感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对病毒综合抑制和对病毒复制增殖过程抑制有一定作用。常规含服。
1.本品应含服,不宜吞服、冲服。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3.不宜长期服用。
4.糖尿病、孕妇及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镇咳宁糖浆典(胶囊OTC、口服液OTC)
甘草流浸膏、桔梗、盐酸麻黄碱、桑白皮。
止咳、平喘、祛痰。用于风寒束肺所致的咳嗽,气喘,咳痰;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糖浆剂: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35克,口服,每次1~2粒,每日3次;口服液: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恶风,鼻塞,流涕,气喘。
症见恶寒恶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无力;脉浮。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咳痰,喘促。常规服用。
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或气粗息涌,喉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红苔腻,脉弦滑或紧。常规服用。
高血压,冠心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
橘红痰咳液典(颗粒、煎膏)OTC
化橘红、半夏(制)、苦杏仁、五味子、白前、蜜百部、茯苓、甘草。
理气祛痰,润肺止咳。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见上述证候者。
合剂: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次,或每袋4克(无糖型),开水冲服,每次10~20克,每日3次。煎膏剂:口服,每次10~20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痰浊阻肺,痰湿咳嗽,咳声重浊,痰色白或带灰色,喘息不得卧,喉中痰鸣,常伴有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咳嗽不止,痰多色白,胸脘痞闷,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甚则张口抬肩,呕吐痰涎,胸脘憋闷;舌淡苔白,脉弦滑。常规服用。
胸脘痞满,水走肠间,辘辘有声,咳喘,痰量多色白,不能平卧,颜面浮肿,头身重痛;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
咳嗽咯痰,痰白量多,胸脘痞闷,脘腹胀满。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胸闷心悸。常规服用。
风热者忌用。
二、风热犯肺用药
二母宁嗽丸典(颗粒典)OTC
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炒瓜蒌子、蒸五味子、茯苓、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大蜜丸:每丸9克,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10粒重1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10克,无蔗糖型每袋3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黄稠,量少,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胸满气促,咽干口燥,声哑喉痛;舌红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或细数。
久咳不止,干咳,或痰黄而黏量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胸闷气促,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或口渴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规服用。
干咳日久不愈,声音嘶哑,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常规服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老年性咳喘,慢性咽炎见有以上临床表现者,可辨证应用。
外感风寒,痰涎壅盛者忌用。表现为咳嗽气急,痰多稀薄色白,易咳出,伴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发热。
川贝清肺糖浆OTC
川贝母、枇杷叶、麦冬、地黄、苦杏仁、薄荷、桔梗、甘草。
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风热感冒,燥热伤肺引起的干咳无痰,或痰稠难咯,咽干,咽痛。
糖浆剂:口服,每次15~30毫升,每日3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干咳无痰,或痰稠难咯,或痰中带血丝,咽干,咽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
发热,恶寒,咳嗽,无痰,或痰少,色黄质稠,不易咯出,咽干咽痛,或有发热恶风,汗出。常规服用。
干咳无痰,或痰稠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胸痛,咽痛,口鼻干燥。常规服用。
咳嗽日久不愈,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干舌燥,或手足心热,或身微热。常规服用。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热犯肺者。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寒嗽及胃寒作呕者。
2.痰湿咳嗽不宜。表现为咳嗽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伴有食倦,食少腹胀,大便稀溏。
3.大便溏泄者或婴儿慎用。
4.本品含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5.用时振摇均匀。
牛黄蛇胆川贝散(液、胶囊)OTC
人工牛黄、川贝母、蛇胆汁。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外感咳嗽中的热痰咳嗽,燥痰咳嗽。
散剂:每支0.5克,每次1~2支,每日2~3次,小儿酌减;口服液:每支10毫升,每次1支,每日3次,小儿酌减;胶囊剂:每粒0.25克(小粒)或0.5克(大粒),口服,每次2~4粒(小粒)或1~2粒(大粒),每日3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多而黏,或喉中有痰,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腥味,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咳嗽,痰黄或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身热,汗出,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常规服用。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咽干,胸痛,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常规服用。
咳嗽,或气促而喘,痰黄或稠,唇红而干,口干,尿赤,便秘,面红身热,或热甚惊风;舌红苔黄,脉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抑菌、抗炎、祛痰、镇咳作用。
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身热。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痰,胸闷,脘腹胀满,喉中痰鸣有声。常规服用。
儿童、老人、孕妇、体质虚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急支糖浆典(颗粒)OTC
麻黄、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糖浆剂:口服,每次20~30毫升,每日3~4次,儿童1岁以内每次5毫升,1~3岁每次7毫升,4~7岁每次10毫升,7岁以上每次15毫升,每日3~4次;颗粒剂:每袋4克,开水冲服,每4克,每日3~4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发热,恶寒,咳嗽,咽痛等。
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症见发热微恶寒,咳嗽,咯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咳痰,气短,气促。糖浆剂口服,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莱阳梨止咳糖浆(口服液、颗粒)OTC
莱阳梨、麻黄、杏仁水、北沙参、百合、远志、桔梗、薄荷脑。
镇咳祛痰。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
糖浆剂: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4次,小儿酌减;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4次,小儿酌减;颗粒剂:每袋8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4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多黏稠难咯出,痰色或白或黄,咽干,口渴。
外感风热,咳嗽咯痰,痰吐不爽,咽干口渴,心烦不安等。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胸闷等。常规服用。
本品含糖,糖尿病患者禁服。
蛇胆川贝散典 OTC(液OTC、胶囊典OTC、软胶囊典)
蛇胆汁、川贝母。
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散剂:口服,每次0.3~0.6克,每日2~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2次,小儿酌减;胶囊剂:每粒0.3克,口服,每次1~2粒,每日2~3次;软胶囊剂:每粒0.3克,口服,每次2~4粒,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肺热咳嗽,身热,咯痰,痰量多,质稠,色白或黄,不易咯出,口干口渴;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症见咳嗽不止,咳声有力,痰盛气促,痰黄黏稠,量多不易咯出,伴有身热,口干口渴,或有咽痛、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常规服用。
症见喘促,胸闷憋气,或有胸痛,痰多黏稠色黄,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对喘息症状较轻者比较适宜。常规服用。
蛇胆、川贝母均有镇咳祛痰作用。
咳嗽气促,咯痰量多色白或黄,黏稠不易咯出,身热汗出,或伴有大便干,小便黄。常规服用。
平素咳嗽气喘,外感诱发咳嗽气喘加重,咯痰不爽,肺部听诊可有干湿性啰音。常规服用。
咳嗽吐痰,痰黄稠或咯血,身热。常规服用。
口服本品胶囊剂,每次0.6克,每日3次,6天为一个疗程。
本品散剂对消除或减轻咽部异物感、咽痒、咳嗽等症状,近期疗效高,见效快,使用方便。本品散剂或胶囊内的药粉,含服,每次0.6克,每日2次,6天为一个疗程。
咳嗽不止,发热较著,痰量多色黄,精神不振,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常规服用。
散剂口服,每次0.15~0.3克,每日3次。一般2~4天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口腔内侧、颊部、舌上腭等处出现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定的小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可用散剂内服及外敷。内服,每次1.2克,每日3次,外敷每日3~6次。一般3天疼痛减轻,连续服用十余天,大部分病人可痊愈。
1.本品适用于风热咳嗽。
2.儿童、老人、孕妇、体质虚弱者慎用。
蛇胆川贝枇杷膏OTC
蛇胆、川贝母、半夏、枇杷叶、桔梗、薄荷脑。
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肺燥虚劳之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以及烟酒过多之喉痒干咳,声音沙哑,咳痰不爽;治疗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以及肺结核见上述症状者。
煎膏剂:徐徐吞下或少许热开水冲服,每次22克(15毫升,约1汤匙),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症见发热恶寒,咳痰色黄质黏,鼻塞流浊涕,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咳痰黄稠,或间发风热,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淡黄,脉浮数。急性支气管炎.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抑菌等作用。
症见咳嗽,发热,体温较高,咯痰色黄量多质稠,精神倦怠,纳差,听诊双肺有干湿性啰音。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咳痰,气短,气促者。常规服用。
1.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慎服。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蛇胆陈皮散典(片典、胶囊典、口服液)OTC
蛇胆汁、陈皮(蒸)。
理气化痰,祛风和胃。用于痰浊阻肺,胃失和降,咳嗽,呕逆。
散剂:每袋0.3克或0.6克,口服,每次0.3~0.6克,每日2~3次;片剂:每片0.22克,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3克,口服,每次1~2粒,每日2~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3~4 次。
咳嗽咯痰,痰黄而黏,身热;舌红,脉数。
发热,喘咳,痰黄而黏;舌苔黄,脉滑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发热头痛,鼻塞流浊涕,恶寒或不恶寒,咳嗽有痰,咽干口渴或咽喉肿痛。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发热,咯痰色黄质稠,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常规服用。
咳嗽,发热,体温较高,咯痰色黄量多质稠,精神倦怠,纳差,听诊双肺有干湿性啰音。常规服用。
散剂含化,每次0.1克,每日6次。
散剂,1岁以下每日0.3克,2~5岁每日0.45克,6~10岁每日0.6克,11~15岁每日0.9克,皆分3次服,咳重者,剂量可略大。
配合治疗,散剂,成人每次2瓶,儿童每次1瓶,幼儿1/3~1/2瓶,开水送服或调匀灌服,服药后症状未完全恢复者,隔2小时再服第二次。一般服第一次药后半小时至1小时,乌紫症状开始改善,口唇、指甲及皮肤逐渐转红,其他症状随之减轻。
本品适用于风寒咳嗽有痰,寒热表证不明显者。
强力枇杷膏典 OTC(颗粒、胶囊)
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养阴敛肺,镇咳祛痰。用于久咳劳嗽,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痰饮等症。
煎膏剂(蜜炼):口服,每次20克(相当于原药材2.3克),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1.5克,开水冲服,每次1.5克,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3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气喘,咯痰,胸闷。
症见咳嗽,咳痰黄稠,或间发风热,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淡黄,脉浮数。常规服用。
证属痰热壅肺。症见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痰浊阻肺。症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苔厚腻色白,脉滑。常规服用。
本品中桔梗含桔梗皂荚,薄荷含薄荷油、薄荷酮,枇杷叶含有棉子素、棉子素苷,罂粟壳含有可待因、吗啡、罂粟碱。具有抑制咳嗽中枢,止咳镇咳,稀释痰液,化痰祛痰,抗炎,消肿,止痛等作用。
咳嗽,咳痰黄稠,头痛咽痛,汗出口干。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痰,胸闷。常规服用。
1.本品适用于支气管炎,但组方中缺少抗菌抗炎药物,故对有明显感染的病人,不宜单独使用。
2.本品含罂粟壳,有效成分可待因、吗啡、罂粟碱有抑制咳嗽中枢,虽镇咳但不利于痰的咳出。故对婴幼儿、痰黏稠者应慎用,切不宜久用。
3.糖尿病患者禁服。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三、痰热蕴肺用药
川贝止咳露典(川贝枇杷露典、糖浆)OTC
川贝母、枇杷叶、桔梗、前胡、桑白皮、百部、薄荷脑。
止咳祛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糖浆剂: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2~3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肺热咳嗽,痰多色黄,口干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痰热壅肺咳嗽: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黏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急慢性支气管炎。常规服用。
1.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表现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肺宁颗粒(返魂草颗粒)OTC肺宁胶囊(返魂草胶囊)
返魂草。
清热祛痰,镇咳平喘。用于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
颗粒剂:每袋10克,饭后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1~2周为一个疗程;胶囊剂:每粒0.5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黄黏稠,口渴,发热。
症见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痰黄,稠黏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常规服用。
证属痰热蕴肺。症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面红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尿赤,或大便秘结;舌苔黄或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本品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每次1袋,每日4次。
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咳喘宁颗粒OTC(片OTC、胶囊、口服液典OTC)
麻黄、石膏、苦杏仁、桔梗、百部、罂粟壳、甘草。
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频作,咯痰色黄,喘促胸闷。
颗粒剂:每袋15克(相当于总药材8.58克),开水冲服,每次15克,每日3次;片剂:每片0.6克,口服,每次2~4片,每日2次;胶囊剂:每粒0.32克,口服,每次3~4粒,每日2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久咳,咳嗽频作,咯痰色黄,喘促胸闷。
症见咳嗽痰黄,稠黏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痰热蕴肺。症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面红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尿赤,或大便秘结;舌苔黄或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痰,胸闷,脘腹胀满,喉中痰鸣有声。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痰,胸闷。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1.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2.运动员慎用。
3.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复方鲜竹沥液典 OTC
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枇杷叶、桔梗、生姜、薄荷油。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口服液:每支10毫升或20毫升,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有痰,色黄黏稠。
证属痰热壅肺。症见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咳痰黄稠,或间发风热,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淡黄,脉浮数。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痰多色黄,咽痒咽痛。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痰多,气促。常规服用。
1.不适用风寒咳嗽。
2.不宜长期服用。
3.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祛痰灵口服液典 OTC
鲜竹沥、鱼腥草。
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促;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液:口服,成人每次30毫升,每日3次;小儿2岁以下每次15毫升,每日2次;2~6岁,每次20毫升,每日2次;6岁以上每次30毫升,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有痰,色黄黏稠。
症见咳嗽,咳痰黄稠,或间发风热,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淡黄,脉浮数。常规服用。
证属痰热壅肺。症见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痰多色黄,咽痒咽痛。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痰多,气促。常规服用。
1.不适用风寒咳嗽。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3.不宜长期服用。
4.孕妇、体质虚弱及便溏者慎用。
除痰止咳丸OTC
黄芩、栀子(姜水炒)、海浮石(煅)、黄柏、熟大黄、前胡、桔梗、防风、枳实、法半夏、六神曲(麸炒)、陈皮、白术(麸炒)、甘草、知母、天花粉、冰片、薄荷冰。
清肺泻火,化痰止咳。用于痰热蕴肺,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发热,痰黄质稠,难以咯出,烦躁胸闷,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滑数。
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发热,痰色黄质稠,难以咯出,甚或咳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烦躁胸闷,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苔薄黄或黄,脉滑数。
咳嗽,咳痰或兼喘,痰黄黏稠量少,咯痰不爽,甚或痰中带血,口鼻气热,或见身热,胸痛胸闷,咽喉肿痛,口苦咽干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或滑数。常规服用。
症见壮热不退,咳嗽气急,咳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胸胁疼痛,转侧不利,口燥咽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洪数。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痰黏咯之不爽,发热,咽干,胸闷等。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或痰中带血。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黄稠,气味腥臭,胸闷胸痛,发热,咽干口燥等。常规服用。
发热,咳嗽,咯痰,咽干口渴,胸闷或胸痛。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吐黄色黏痰,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常规服用。
低热,咳嗽,咯痰,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盗汗。常规服用。
本品适用于痰热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或喉中痰鸣,咯吐不爽,身热,口干欲饮。
清气化痰丸典 OTC
胆南星、酒黄芩、瓜蒌仁霜、枳实、苦杏仁、陈皮、半夏(制)、茯苓、生姜。
清肺化痰。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稠黏,胸腹满闷。
水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浓缩丸:口服,每次6丸,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膈痞满,口渴,发热,甚则咳喘胸痛,或痰中带血,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咳嗽痰多,气促息粗,或喉中痰鸣,痰黄黏稠,咯痰不爽,或有腥味,或咯血痰,胸胁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气促喘息,胸胁胀满,痰鸣如吼,胸痛烦闷,呛咳频作,咯痰黄稠或黄浊如脓,不易咯出,面红口渴,或头痛身热;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常规服用。
本品镇咳、祛痰、平喘、抑菌,调节免疫。杏仁、半夏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陈皮、胆南星、半夏均有祛痰作用;陈皮可对抗组胺所致支气管痉挛而有平喘作用,杏仁亦可平喘;黄芩、半夏、陈皮、茯苓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枳实有抗结核杆菌作用;半夏有抗真菌作用;茯苓、黄芩可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黄芩亦可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
咳嗽咯痰,胸闷气短,喘促,胸痛隐隐。常规服用。
咳嗽,发热,胸闷气短等。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量多色黄绸,气味腥臭,胸闷胸痛。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低热颧红,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清肺抑火丸(片、膏)OTC
黄芩、黄柏、栀子、知母、浙贝母、苦参、桔梗、前胡、天花粉、大黄。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片剂:每片0.6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煎膏剂:开水冲服,每次5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呛逆,痰黄黏稠,咳引胸痛,或口干咽痛,口鼻生疮,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黄赤,衄血,牙龈肿痛出血;舌偏红,苔黄,脉细或数。
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发热,口渴,咽干,甚至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常规服用。
口渴咽燥,吞咽不利,语音嘶哑,咽部红肿,咳嗽,发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浊,脉数。常规服用。
鼻燥流血,口干咽燥,或咳嗽发热,或齿龈红肿,口气秽浊,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抗菌、抗炎、祛痰止咳、止血作用。
发热恶寒,咳嗽,咽痒咽干而痛,鼻塞流涕,身体酸楚不舒。常规服用。
身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肢倦乏力。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纳差食少。常规服用。
发热,咳嗽,咯痰,胸闷,精神疲倦。常规服用。
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发热,或齿龈红肿,口气秽浊。常规服用。
本品适用于痰热阻肺,咳嗽痰多证。
橘红丸OTC(片、胶囊、颗粒)典
化橘红、陈皮、瓜蒌皮、半夏(制)、石膏、苦杏仁、浙贝母、炒紫苏子、紫菀、款冬花、桔梗、地黄、麦冬、茯苓、甘草。
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大蜜丸:每丸6克,每次2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袋7.2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浓缩丸:每袋3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片剂:每片0.3克,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胶囊剂:每粒0.5克,口服,每次5粒,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11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胸闷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咳嗽不止,夜间为重,痰多,不易咳出,胸闷口干,心烦;舌红苔黄,脉数。常规服用。
喘促气急,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痰多色黄质稠,心烦急躁。常规服用。
咳吐大量脓痰,痰色黄绿,胸中闷痛,心烦急躁。可作为辅助药,常规服用。
证属痰热蕴肺,肺燥伤阴。症见咳嗽不止,痰多色黄质稠,心烦口干。常规服用。
症见喘促,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咯痰黏黄量多。常规服用。
症见咳吐脓痰,量多,心烦急躁,胸中闷痛。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风寒型。
2.孕妇慎服。
四、肝火犯肺用药
黛蛤散典
青黛、蛤壳。
清热利肺,降逆除烦。用于肝火犯肺所致的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散剂:每袋12克。温水调服,每次6克,每日1次,或随处方入煎剂。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证属肝肺实热。症见咳嗽吐衄,咽膈不利,口渴心烦。常规服用。
证属肝火犯肺。症见咳吐脓痰、血痰常规服用。
本品中青黛性味咸寒,可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海蛤壳性味咸寒,可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故合用可治疗肝火犯肺,咳痰带血,咽喉不适等症状,对咳嗽时间比较长,并且痰黏不容易咳出来者尤为有效。一般蛤粉与青黛的配伍比例为10∶1,热象重者青黛可以酌加,散剂每服3~6克,每日2~3次,煎剂10~30克,儿童酌减。直接吞服散剂较煎剂效佳。
青黛对肺炎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霍乱弧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可抗炎。青黛可提高免疫,蛤壳具有祛痰作用。故本品具有抑菌,抗炎,祛痰,提高免疫等作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1.避恼怒、忌厚味。
2.脾胃虚寒者慎用。
五、阴虚肺燥用药
百花定喘丸OTC
百合、款冬花、天花粉、黄芩、牡丹皮、北沙参、天冬、麦冬、五味子、麻黄、紫菀、苦杏仁、前胡、陈皮、桔梗、石膏、薄荷脑。
清热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热咳喘,胸满不畅,咽干口渴。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或喘急,痰多或痰中带血,胸满不畅,咽干口渴,声音嘶哑,或午后潮热;舌苔薄黄,脉细数。
喘促短气,哮喘日久,痰多或痰中带血,胸满不畅,咽干口渴,声音嘶哑,或午后潮热;舌苔薄黄,脉细数。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痰中带血,伴手足心热,午后低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咯痰黏稠不爽,胸闷憋气,腹胀纳差等。常规服用。
咳嗽气喘,活动后喘促加重,伴胸闷心悸等。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常规服用。
1.本品适用于热哮,寒哮患者慎用。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罗汉果止咳片(胶囊、糖浆)OTC
罗汉果、枇杷叶、桑白皮、白前、百部、桔梗、薄荷油。
清热泻肺,镇咳祛痰。用于肺热,肺燥,感冒咳嗽。
片剂:每片0.36克,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胶囊剂:每粒0.35克,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糖浆剂;口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痰多,黏稠难咳,口唇干燥等。
证属肺阴耗伤。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常规服用。
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寒热症状不明显者。
秋梨润肺膏OTC
秋梨、百合、麦冬、川贝母、款冬花、冰糖。
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引起的咳嗽气短,痰少质黏,口干咽干,喉痛声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形瘦,肢倦神疲。
煎膏剂:口服,每次10~20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阴虚肺热,津液虚亏引起的久咳、干咳,气短,痰少质黏,口燥咽干,喉痛声哑;舌红少苔,脉细数。
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气喘,口苦,咽干,声音嘶哑等。常规服用。
口、唇、鼻、咽等感到干燥,咽喉肿痛,皮肤干涩、发紧、干燥脱屑,烦躁不安等。常规服用。
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见有上述症状者。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外感咳嗽,伴恶寒发热,头痛者。
2.不适用于痰湿壅盛患者。表现为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
3.本品含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息喘丸OTC
党参、墨旱莲、五指毛桃、胡颓子叶、无患子根、苦杏仁(去油)、陈皮(蒸)、白前、五指柑、穿破石、枇杷叶、白花鬼灯笼、桑白皮、甘草、盐酸麻黄碱。
益气养阴,清肺平喘,止咳化痰。用于气阴不足,痰热阻肺,喘息气短,吐痰黄黏,咽干口渴。
水蜜丸:口服,每次2克(约33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喘息气短,喉中痰鸣,胸闷憋气,吐痰黄黏,咽干口渴,气短乏力。
咳嗽喘促反复发作,喘息气短,喉中痰鸣,胸闷憋气,吐痰黄黏,咽干口渴,气短乏力;舌红或黯红,苔白或黄,脉滑数。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肢倦乏力,口干口渴等。常规服用。
咳嗽吐痰,喘促胸闷等。常规服用。
不论新久哮喘均可应用。常规服用。
慢性咳嗽,间断性加重,痰量多,黏液样或黄绿色脓性痰,每日可达100~400毫升,50%~75%有咯血,伴食欲不振,气短乏力。常规服用。
喘促胸闷憋气,活动则喘甚,咳嗽吐痰,气短乏力,纳差。常规服用。
咳嗽痰白,盗汗乏力,颧红,消瘦,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品,以减轻或消除咳嗽、咯血等症状。常规服用。
1.本品适用于哮病缓解期,证属气阴两虚,痰热阻肺者。不适宜用于哮病发作期。
2.高血压、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忌用。
养阴清肺丸典(颗粒、合剂、口服液典、膏典、糖浆)OTC
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大蜜丸:每丸6克或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口服,每次6克(60粒),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1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合剂: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2次,小儿酌减;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2~3次,小儿酌减。煎膏剂(膏滋):开水冲服,每次15克,每日2~3次;糖浆剂: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心烦少寐,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干咳少痰,咽干口渴。常规服用。
咳嗽日久,咽燥口干,痰少难咯。或干咳无痰。常规服用。
咽喉间起白色点状或片状白膜,拭之不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声音嘶哑,甚则失音,脉数。常规服用。
身体消瘦,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常规服用。
本品有抗菌,解毒,抗炎,镇静,祛痰,止咳,解热等作用。
常规服用。
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或咳嗽时加重,咽部红肿,或有发热恶寒。常规服用。
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吞咽不利,咳嗽吐黄稠痰。常规服用。
咽喉微痛微痒,干燥不适,灼热,异物感。常规服用。
咽喉部干燥不适,微痛,吞咽不利,声音嘶哑,伴有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盗汗颧红。常规服用。
辨证属阴虚内热者。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痰湿壅盛患者。表现为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舌苔厚腻。
2.不适用于风寒咳嗽者。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流清涕。
六、肺气亏虚用药
固本咳喘片典(胶囊、颗粒)OTC
党参、白术(麸炒)、茯苓、麦冬、盐补骨脂、醋五味子、炙甘草。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0.4克,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2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咳痰,神疲乏力,短气,喘促。
症见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淡嫩,脉细少力。常规服用。
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易患感冒;舌淡红,脉软弱。常规服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气喘、痰多,咽痒等。常规服用。
1.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2.本品仅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发作期不宜服用。
润肺止嗽丸OTC
地黄、天冬、知母、天花粉、黄芩、桑白皮(蜜炙)、浙贝母、前胡、苦杏仁(去皮炒)、紫菀、紫苏子(炒)、款冬花、青皮(醋炙)、陈皮、黄芪(蜜炙)、五味子(醋炙)、酸枣仁(炒)、瓜蒌仁(蜜炙)、淡竹叶、桔梗、甘草(蜜炙)。
润肺定喘,止嗽化痰。用于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声哑。
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袋8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咳嗽日久,干咳少痰,咳嗽声低无力,口干咽燥,神疲乏力,气短,午后颧红潮热,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
久咳不止,咳声无力或嘶哑,干咳少痰,偶有痰中带淡红色血丝,神疲乏力,气怯声低,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无力。常规服用。
午后潮热,热势不高,常伴恶风,自汗或盗汗,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神疲乏力,短气声低;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无力。常规服用。
反复咳嗽,干咳少痰,神疲乏力,气怯声低。常规服用。
午后潮热,常伴恶风,自汗或盗汗并见,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丝,神疲乏力,短气声低。常规服用。
本品适用于气虚久咳。表现为咳嗽短气,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体虚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或细。感受外邪者禁服。
七、肺肾气虚用药
百合固金丸典 OTC(片典、颗粒典、口服液典 OTC)
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大蜜丸:每丸6克或9克,饭前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片剂:每片0.4克,每次5片,每日3次;或每片0.45克,每次3片,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9克,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咽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咳嗽,气喘,咳血或痰中带血,咽喉干痛,自汗盗汗,头晕目眩,胸闷,手足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常规服用。
咽喉干痛,日轻夜重,午后潮热,口干口苦,面赤。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静,镇痛,祛痰,止咳及平喘作用。
大蜜丸,常规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常规服用。
浓缩丸,每次15粒,每日3次,连服3个月。
常规服用。
胸闷气喘,口干,干咳,盗汗等。大蜜丸,常规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大蜜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常规服用。
属于肝肾阴虚者。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流清涕。
2.不适用于痰湿壅盛患者。表现为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
3.脾胃虚弱,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者不宜。
苏子降气丸典 OTC
炒紫苏子、姜半夏、厚朴、前胡、沉香、当归、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用于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痞塞。
水丸:温开水冲服,每次6克,每日1~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肺脾不利,肾不纳气,上盛下虚之咳嗽胸痹等。上盛见咳喘多痰,恶畏风寒及头痛鼻塞;下虚见腿沉腰酸,足冷多溺;尺脉沉。
咳嗽气短,喘促不利,痰多色白,胸闷,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全身乏力,或见肢体浮肿;舌黯苔白腻,脉沉滑。常规服用。
胸闷,咳喘,痰涎壅盛,不思饮食,肢体倦怠,头晕目眩,大便秘结;舌苔白滑,脉沉。常规服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胸膜炎等:属肾气亏虚,痰涎阻肺,见有上述症状者。常规服用。
1.避风寒。
2.本品偏于温燥,不宜用于肺肾两虚之喘咳。肺肾两虚而见肺热痰喘,痰气壅盛,肺肾水湿,瘀结痰喘实证者忌用。
3.阴虚火旺,燥咳者忌服。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口干舌燥;舌红无苔。
4.表证不解,热盛灼金,大便溏,气少食衰,蛔虫腹痛者忌用。
蛤蚧定喘丸(胶囊)典 OTC
蛤蚧、炒紫苏子、炒苦杏仁、紫菀、瓜蒌子、麻黄、石膏、煅石膏、醋鳖甲、麦冬、百合、黄连、黄芩、甘草。
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大蜜丸:每丸9克,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小蜜丸: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9克,每日2次;水蜜丸:每袋6克,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5~6克,每日2次;胶囊剂:每粒0.5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年老哮喘,虚劳久咳,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五心烦热,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红,脉细。
证属肾气虚。症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语言低微,面青肢冷,或有跗肿;舌红少薄,脉微细或沉弱。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气喘,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增强免疫作用。
症见长期咳嗽咯痰,色白量多质稀,反复发作,伴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常规服用。
症见咳嗽气喘,咯痰色白或黄,身热,体倦。常规服用。
症见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少数患者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常规服用。
咳嗽,胸闷,胁肋胀满,可伴有心悸气促等。常规服用。
喘促短气,哮喘日久,语言低微,动则喘甚,腰膝酸软,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舌红,脉细。常规服用。
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午后低热,消瘦乏力,盗汗。常规服用。
1.本品适用于虚劳咳喘。不适用于咳嗽新发者。
2.本品适用于哮病缓解期,证属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者。不适宜用于哮病发作期。
3.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忌用。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