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流行病学
第一节 职业流行病学绪论
职业流行病学作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学术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柱之一,近年发展很快。国内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职业肿瘤、尘肺、乡镇工业卫生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不能把职业流行病学理解为仅限于研究职业病的流行病学,而应认为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职业卫生的人群现象,内容包括广泛。职业流行病学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的有关方法研究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描述工人健康损害的“三间”分布,即:时间、空间(疾病地区分布)、人间(疾病在人群组中的分布),分析职业暴露与健康损害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以及工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病因中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遗传素质、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营养状况、既往病史与现病史、工作以外的其他暴露历史等)可能成为疾病决定因素(determinant)的意义,评价职业危害因索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为改善劳动条件,防治职业病及职业性损害提供依据,为制定卫生标准及国家的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其研究成果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以控制与减轻职业危害,其方法也可用于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以及预测职业危害的发展趋势,为卫生行政当局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流行病学方法在职业医学中的应用可概括如下:
1.寻求职业病病因,探讨工人中疾病与健康的因果关系。如:职业病与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occupational cancer),工业外伤,工业缺勤(absenteeism),因工作引起的亚临床改变及社会心理改变,职业性疲劳(occupational fatigue),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等。
2.毒性物质的剂量效应与剂量反应关系。
3.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
(1)用以建立为保持工人健康的职业卫生标准。
(2)建立有关职业卫生的法规:如职业危害物质监测制度、就业人群健康要求与体检及职业病普查制度。
(3)为预防工人健康损害及劳保赔偿政策与法规,以及行政管理措施等。
(4)拟定防治对策,评价防治效果。
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技术近年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对病因研究不断提供可借用的、可信赖的研究方法,因而在医学各科领域的病因探讨都有着广泛应用。职业医学中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也永无止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生产不断发展,而人类对自己的健康要求又不断提高,因此职业流行病学有着广阔的前景。
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在研究职业危害因素与生活因素对职业人群中的非特异性疾病(在一般人群中也常见的疾病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在混杂因素的处理、效应修饰作用的评价等以及应用多因素病因分析中将发挥其独特作用。例如证实吸烟与石棉有联合作用,则戒烟对预防石棉工人中的肺癌将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在鉴定特殊职业危害有重要作用,配合职业病临床和工业毒理学等实验医学方法,共同为确立新的职业危害,研究特殊工种及工作环境的特异性危害与职业人群的特异性疾病(主要指职业病)的联系也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职业病的发生可受非职业因素的影响,而社会上常见病的发生也可受职业因素的形响。当工作或职业对常见病的病因有促成作用时,可用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这个术语来表达。从职业人群与一般人群的对比或不同职业人群的比较调查,分析发病率、患病率、缺勤率,如能在特定的职业人群中有某种或某组特异性疾病的率比从事其他工作的人群者高得多,则应认为该病可能受到职业环境的影响。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在研究工作有关疾病这个问题上有重要价值。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归纳如下:
1.描述流行病学
(1)利用现成资料的职业人群患病率研究。
(2)通过专题调查的横断面研究。
2.职业医学中的临床流行病学:非控制的临床病例研究(病例报告与病例分析)
3.分析流行病学
(1)回顾性调查:病例-对照研究。
(2)前瞻性调查:队列研究。
(3)回顾性定群研究:SMR(standard mortality ratio,标准化死亡比)、PMR(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比例死亡比)分析。
(4)巢式的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orl studies)。
4.实验流行病学(控制的干预实验)。
5.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在职业流行病学上的应用)。
6.危险度评价中的流行病学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的现场研究。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职业接触的有关环境资料和工人健康和疾病的资料。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利用现成资料有历史的传统,这也是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突出的优点。有为其他目的而收集的现成资料,也有工业企业历年积累的环境测定资料和工人健康检查、职业病档案记录以及工人的病历资料。研究工作利用这些资料时都应注意可能存在的资料偏倚。一份工人的职业史也可能存在不确切的成分,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接触剂量的估计既复杂又困难。不认识到这些问题,不深入分析讨论这些问题,所作出的结论有可能偏离真实结果,导致错误。为了给今后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巩固的基础,用人单位和职业病临床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院、所、科)应注意不断累积全面的、系统的资料并建立信息系统,争取计算机化,使之不断完善,这是十分重要的。没有高质量的、可靠的基础资料,就不可能进行深入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这一点是需特别强调的。
职业流行病学一词中的 “病”字不应过分看重,应该说今后所研究的不只是 “病”。职业人群中职业病应该越来越少,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会是越来越丰富。职业医学研究创造性价值的核心问题,在于把不显露的生理改变能够早期预测出来,并且期望能在疾病得以确立之前有效地制止这种改变的进展。职业流行病学与职业医学其他学科,如环境职业危害的监测、普查筛检、职业病理、职业病临床等学科共同为这一目标而奋斗。还需要认识到确定一个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对防止工人免受健康损害相当重要。需知否定一个职业病危害因素比确定一个还要困难,从现场调查来说需要更高的流行病学水平和技术素养。
职业流行病学是劳动卫生学、职业病学和流行病学等的边缘学科,还要用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生物统计等高等数学的理论和计算机有关技术。有志于深入学习与钻研者除了应具备劳动卫生学和职业病学(临床、职业病理)以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之外,应该再补习一些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等的基础知识,只有建立多方面的坚实基础,才有可能攀登职业流行病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