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辨证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写说明

本书历时五载,数易其稿,对历代各种辨证方法进行系统整理、探析研究、凝练升华,从而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藏象辨证理论体系,为临床各科提供具有普遍规律的、共性的辨证方法与思维模式,对中医学辨证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藏象辨证学》能实现辨证的原创思维,从广度和深度上体现中医藏象辨证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具有立足临床、重在实用的特点,对临床诊疗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兼具理论研究专著和工具书的双重功能。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

(一)总论

“总论”分为6章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辨证的地位及沿革;“藏象”“藏象学”“藏系统”等形成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基础;藏象辨证体系构建的思路及方法;藏象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藏象基础证与复合证、藏象辨证思维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辨证规律;藏象辨证体系在临床以及智能计算辅助决策的应用;藏象辨证学在“理论创新”“临床应用”“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意义。

(二)各论

“各论”分为“心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肝系统”“肾系统”等5章进行编写,每章分为9节,包括藏系统相关概念、生理功能及特性、病因病机、发病特点、病位与病性特征、藏象基础证、藏象复合证、临床医案举隅、藏系统病证现代研究等。

1.藏系统的相关概念、生理病理及发病特点

对藏系统进行了梳理,规范了相关概念,阐述其生理功能及特性、病因病机、发病特点等。

2.藏系统的病位与病性特征

通过收集21206例各藏系统临床病案,在参考古籍整理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各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结合临床,对各藏系统的病位、病性特征进行归纳整理,规范了各藏系统病位、病性特征。藏象病位特征以藏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为纲目,使读者一目了然;藏象病性特征分虚实,重点突出各藏系统特有的病性特征,并附以共性特征作为补充,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藏象辨证理论体系。

3.藏象基础证与藏象复合证

本书所列藏象基础证共计59个,藏象复合证共计62个(按“病性兼证”“病位兼证”“病位与病性兼证”进行分类)。

所有证型从“概念”“证候表现”“组合原则”“治疗方法”“代表方药”“历史源流”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中,“组合原则”包括该证的病位特征、病性特征、舌脉特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组合规律等方面,其中“病位特征”“病性特征”中既能体现病位也能体现病性的证候标注“*”号加以突出;“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罗列该证所涉及的西医学疾病门类与相关检查,突出了“病证结合”的辨证原则。“治疗方法”和“代表方药”中,以法统方、精选方药,为临床提供参考。“历史源流”简明扼要地梳理古代医家关于该证的相关论述,所列举的古今文献按年代先后排列。

4.临床医案举隅

该内容用以阐释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各系统列举3~6个医案,每个医案按照“主症”“次症”“舌脉特征”“辅助检查”等来阐述,按照藏象辨证理论体系进行分析诊断。

5.藏系统病证现代研究

该内容以各藏系统的证型为纲目,主要综述该系统基础证和复合证最新现代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

(三)补充说明

1.本书将文中所有古代及现代文献均做成脚注形式以便于读者查找,每段引文的出处注释准确,前后统一,前后重复应用的文献,以第一次作注为主。

2.本书附录包含“本书名词术语简表(汉英对照)”“藏系统临床信息调查表”“藏系统病位特征与藏系统基础证专家意见征询表”“方剂汇编”,以便读者检索。

本书涉及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理、法、方、药”多个方面,整理查校文献资料浩繁,尽管我们为此作出了努力,其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同仁、读者教正。

编者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