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为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少尿及肾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本病常出现于感染之后,目前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最为常见。根据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学“水肿”、“血尿”的范畴,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和正气不足两个方面;病位在肺脾肾;病理因素为风、湿、热、毒。急性期病机以邪实为患,恢复期以正虚邪恋为主,故早期以祛邪为主,恢复期以扶正兼祛邪为要。
名医案例
卢志医案(1则)
急性肾炎风水相搏之水肿,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收效。
个人信息:王某,女,11岁。医案编号:1010Q0035。
初诊:2000年3月2日。
主诉:高热伴眼睑水肿3天。
现病史:患儿于3天前发热伴咽喉疼痛,体温逐渐升高,体温波动在38~40.7℃,曾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泰诺等药,效果不明显,并出现眼睑水肿,故就诊于我科。患儿发热,体温38.7℃,鼻塞流涕,咽喉疼痛,轻微咳嗽,喉中痰多,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无腰疼,纳差,小便色深黄,量不少,大便正常。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扁桃体肿大Ⅲ度,眼睑轻度水肿,双下肢无水肿,心肺听诊(-),血压100/70mmHg,尿常规:红细胞20~30个/高倍镜视野,蛋白(++),血常规:白细胞12.7×109/L。
中医诊断:水肿,属风水证。
西医诊断:急性肾炎。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水。
处方:越婢加术汤合麻黄连翘赤豆汤加减。生石膏30g(先煎),金银花9g,连翘9g,麻黄3g,防风9g,荆芥9g,桔梗6g,甘草3g,薄荷6g(后下),杏仁9g,车前子9g(包煎),桑白皮9g,白茅根30g,茜草9g,泽泻9g,白术9g,赤小豆15g。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00年3月7日):服药后患儿体温正常,体温36.3℃,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减轻,眼睑水肿消退,自觉疲倦,腰不痛,纳差,眠可,大便1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尿常规:红细胞6~7个/高倍镜视野,蛋白(+),双下肢、眼睑、前额无明显水肿,血压100/70mmHg,扁桃体肿大Ⅱ度,表证略减,脾虚气弱渐显,治宗上法,加强健脾益气。生石膏30g(先煎),金银花9g,连翘9g,麻黄3g,防风9g,荆芥9g,桔梗6g,甘草3g,薄荷6g(后下),杏仁9g,车前子9g(包煎),桑白皮9g,白茅根30g,茜草9g,泽泻9g,生黄芪30g,白术9g,赤小豆15g。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诊(2000年3月12日):患儿体温正常,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眼睑水肿等症状消退,仍感纳差疲倦,腰不痛,眠可,大便1日一行,小便次数不多,尿量正常,无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扁桃体肿大Ⅰ度,血压100/70mmHg,尿常规:红细胞5~6个/高倍镜视野,蛋白(-)。表证已解,脾肾两虚突出,治以健脾补肾,利尿止血,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山药12g,泽泻12g,茯苓9g,桑寄生15g,陈皮6g,川断9g,生黄芪30g,牡丹皮9g,杜仲9g,白茅根30g,仙鹤草9g,车前子9g(包煎),炒谷芽15g,炒麦芽15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四诊(2000年3月19日):服药后,患儿纳食增加,疲倦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血压100/70mmHg,尿常规:红细胞1~2个/高倍镜视野,蛋白(-),药证相符,症状明显减轻,治宗上法不变。
五诊(2000年6月20日):停药3个月以来,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现已上学,无明显水肿及不适,尿常规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熟地黄72g,茯苓27g,杜仲27g,生黄芪90g,丹皮27g,陈皮18g,山药36g,泽泻27g,山萸肉36g,桑寄生45g,川断27g。将上11味共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
按:风水证水肿,在小儿较常见,中医药治疗较有特色。本案患儿初起由外感引发,风水在表,来势较快,急以疏风利水。病邪迅速得以遏制,正虚逐渐凸显,故扶正先以健脾益气,再以脾肾双补,按部就班,由肺及脾至肾,水液循行的关键,环环紧扣,各加调理,很快痊愈。
(整理:韩斐 审阅: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