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学术传薪集.医案集.综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心肝病证

第一节 汗  证

【概述】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盗汗多为阴虚,自汗多为阳虚。小儿汗证,多属西医学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结核感染,也常以多汗为主症,临证当注意鉴别诊疗。

名医案例

安效先医案(2则)

案一:调和营卫法治疗多汗

多汗营卫失和之汗证,以调和营卫、固表止汗收效。

个人信息:张某,男,6岁。医案编号:1029H0045。

初诊:2003年7月8日。

主诉:多汗3年。

现病史:患儿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活动、睡眠时均大汗淋漓,四季汗出。行“腺样体肥大”术后汗更多。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咽红。尿常规正常,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汗证,属营卫失和。

西医诊断:多汗。

治法:调和营卫,固表止汗。

方药:桂枝汤加减。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6g,生牡蛎24g(先煎),生姜3片,大枣10枚,浮小麦30g,麻黄根10g,生地6g,苦杏仁10g,桑叶10g,山萸肉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每次100ml。

二诊(2003年7月15日):服药后汗出明显减少,仅进食时有少量汗出。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桂枝汤合牡蛎散加减。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0枚,生牡蛎24g(先煎),浮小麦30g,麻黄根10g,生地6g,苦杏仁10g,桑叶10g,山萸肉10g,桂枝6g。5剂,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每次100ml。

按:本例之多汗,为营卫失和,腠理开泄所致。表虚则自汗不止,而汗出过多又进一步耗液伤阴,运用桂枝汤加减,使营卫得调,汗止表固。本例予桂枝汤调和营卫,生地滋阴清热;生牡蛎收敛固涩;浮小麦、麻黄根止汗,疗效明显。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多汗时,常用桑叶一味。

(整理:彭征屏 审阅:安效先)

案二:益气固表法治疗小儿盗汗

汗证肺脾气虚、表卫不固之盗汗,以益气固表、兼养阴敛汗收效。

个人信息:周某,男,9岁。医案编号:1029H0050。

初诊:2009年6月19日。

主诉:盗汗4个月。

现病史:患儿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白天汗不多,夜睡时内衣,床单,被子均有不同程度浸湿,未经过任何治疗,体力尚可,纳食可。

体格检查:舌尖红苔白,脉细弱。咽略红,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盗汗,属肺脾气虚,表卫不固。

西医诊断:汗证。

治法:益气固表,兼养阴敛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炙黄芪10g,防风6g,炒白术6g,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浮小麦20g,生龙骨24g,生牡蛎24g,麻黄根10g,炒枣仁10g,仙鹤草10g,大枣6个。7剂,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每次150ml。

二诊(2009年6月26日):服药后汗出明显减少,咽略红,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舌质淡红,苔白。方药同前,继服10剂。

电话随诊,基本正常。

按:安教授常说小儿汗多不全是病,因“少阳之体”,内热蕴蒸,头汗较多,所谓“蒸笼头”。但睡眠多汗,活动汗出,浸湿衣被多责之肺脾气虚,表卫不固。盗汗指寐则汗出,醒则汗止。多数医家认为盗汗多责之于阴虚。但也有人认为“盗汗不尽属阴虚,自汗不尽属阳虚”。如《伤寒论》中有“三阳合病,目合则汗”,即是阳盛盗汗之例,故临床治疗当灵活掌握,切勿拘泥于“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论。该患儿平时易感冒,当属表虚不固,故老师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必然耗损心之气阴,故合生脉散益气养阴,同时合牡蛎散敛阴止汗。全方共奏收敛补虚之功。

(整理:潘璐 审阅:安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