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诊治经过与诊治思维
1.简要治疗经过
入院后考虑患者年轻女性,体型偏胖,BMI 24.0,体检发现血压高,症状不明显,应用单药血压控制良好,不伴周期性瘫痪,发作性头痛、心悸、面色苍白,查体未见满月脸和紫纹,考虑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性大。因患者年纪轻,应注意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进行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筛查结果显示,血电解质正常,尿常规正常,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均升高,卡托普利抑制后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甲状腺功能正常,皮质醇水平正常,双侧肾动脉血流速度稍高,腹部B超显示双肾、双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基本除外常见继发性高血压。但患者常规胸部X线片显示右心膈角处见半圆形高密度影,性质不明。经腹部CT和 131I-MIBG显像提示T9、T10旁占位,副神经节瘤可能性大(图7-1,图7-2)。多次血儿茶酚胺检查提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遂常规术前准备后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该诊断,术后停用降压药物,血压恢复正常。
2.入院后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
血沉、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血生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75mmol/L,总胆固醇5.17mmol/L,总甘油三酯0.64mmol/L,空腹血糖6.08mmol/L。
全段甲状旁腺素:
78.8pg/ml(正常15~88pg/ml)
皮质醇及ACTH水平正常,节律存在,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抑制。
肿瘤常规(-)
卧立位RAAS及卡托普利试验:
卧立位醛固酮、立位血管紧张素Ⅱ显著升高,卡托普利能够抑制(表7-1)。
表7-1 卧立位RAAS及卡托普利试验
口服糖耐量试验:
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表7-2)。
表7-2 口服糖耐量试验
胸部X线片:
心界不大。右心膈角处见半圆形高密度影,性质不明。
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腹部B超、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
肾动脉超声:
双侧肾门血流速度增高(右侧1.33m/s,左侧1.58m/s)。
眼底(-)。
动态心电图:
全天窦性心律,平均心率82次/分,偶发室性及室上性期前收缩。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曲线呈非杓型分布,全天血压间断轻、中度升高。24小时平均134/84mmHg,白天平均135/85mmHg,夜间平均129/80mmHg。
腹部CT:
T 9、T 10椎体右侧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2.4cm×3.4cm,其内密度不均,边界清楚,周围骨质未见破坏。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图7-1)。结合病史考虑异位嗜铬细胞瘤,应鉴别神经源性肿瘤。
图7-1 腹部CT:T 9、T 10椎体右侧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2.4cm×3.4cm,其内密度不均,边界清楚,周围骨质未见破坏。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
3.多科联合查房
(1)主治医师:
按照本病的病情发展,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性大。但患者年轻、无高血压家族史、有怕热多汗、体重增加、间断头部不适、空腹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需考虑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偶然发现胸椎旁占位,影像学支持副神经节瘤。已停用氨氯地平,改为厄贝沙坦150mg/d口服,血压控制良好。等待 131I - MIBG核素检查。
(2)CT室副主任医师:
根据患者腹部CT结果,椎体右侧占位高度怀疑异位嗜铬细胞瘤,应鉴别神经源性肿瘤。一般来说,后纵隔占位中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但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且CT强化时较嗜铬细胞瘤明显,同时可在椎管、神经根部位发生相应改变,如哑铃症。故此患者结合病史,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
(3)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该患者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也称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化,不都是典型的发作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可以在基础血压高的情况下,血压阵发性增高,也可以表现为持续性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如以分泌肾上腺素为主,血压波动较大,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增高为主,常常血压波动小。一般血压水平与瘤体本身大小等无明显关联。下一步反复查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间羟肾上腺素(MN)和间羟去甲肾上腺素(NMN)测定目前认为特异性和灵敏性均较高。另建议间碘苄胍(MIBG)核素检查。
(4)核医学科:
131I-MIBG核素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图7-2),其阳性率很高,但因存在显像的局限性,对是否存在转移病灶,诊断意义有限。
(5)脊柱外科:
根据CT显示,瘤体尚未引起椎体受累,故与脊柱科关系不大。
图7-2 131I-MIBG显像:T 9~T 10椎体旁肿物摄取 131I-MIBG,符合嗜铬细胞瘤表现
(6)泌尿外科:
该患者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可能性极大,血压持续增高,无明显波动性,可能与瘤体在胸腔纵隔中,不易受到挤压,压力较小有关。有手术指征,但因瘤体部位原因,应与胸外科联系,泌尿科辅以指导术前准备。目前嗜铬细胞瘤术前处理仍首选酚苄明,因为酚苄明为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起始剂量5mg,每日2次,最高剂量50mg/d,监测血压,以不出现明显直立性低血压为宜,至少口服2周,术前应扩容治疗。
(7)科主任:
结合患者病史和辅助检查,目前诊断嗜铬细胞瘤可能性极大。确诊后治疗上有手术指征,停用原降压药物,更换为α受体阻滞剂,完善术前准备。
4.补充检查结果
血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升高(表7-3)。
表7-3 血儿茶酚胺结果
5.确定诊断
异位嗜铬细胞瘤。
6.术前准备(药物治疗准备)
7.病理
(纵隔)嗜铬细胞瘤(3cm×3cm×0.5c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S-100(肿瘤细胞巢周++),CD56(++),CgA(+),Syn(++),HMB45(-),CD31(血管+),CD34(血管+),Ki-67(+,<5%)
8.最终诊断
纵隔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