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副交感神经抑制药
芍药(白芍 赤芍)
【名称】
学名:Paeonin albiflora.Pall.( 注:今作 Paeonia lactifl ora Pall或 Paeonia veitchii Lynch)。
别名:将离、犂食、余容、铤。
释名:时珍曰:芍药犹绰约也。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罗愿《尔雅翼》言:制食之毒,莫良于芍,故得药名,亦通。
【科属】
毛茛科,芍药属(亦作牡丹属)(《植物学大辞典》)。
【品考及产地】
其种有二:曰木芍药也,曰草芍药也。木芍药是其真也。服食家言:白花胜赤花,尝试其功。
赤白惟均,服食家之说,不可从矣。草芍药世所谓宇多芍药也,不可用矣(《药征》)。
《一本堂药选》曰:凡选芍药,不拘山生围种,花红花白,惟取根形肥大如指,折之坚硬,外面淡红色,内作淡白色,味苦涩,兼有香气者为佳。紫黑色者勿用,盖芍药经年久远,则尽变成紫黑色(《和汉药考》)。
赤芍七月出新,山西太原陵邱县者,为京条赤芍,皮宽色白者佳;河南出者,皮结肉白略佳;山西并亳州、关东等处出者,皮结肉带紫色更次(《药物道地录》)。
赤、白芍药古代不分,宋以后始分之。李时珍以为根之赤白,随花之赤白而异。《植物名实图考》录《寓简》其说,又不同曰:予官维扬,春暮纵观芍药,真一时胜赏。厘祠殿之侧,有老圃业花数世矣。一日以花来献予,售以斗酒。因问之曰:人知赏花耳,吾欲知芍药之根所以赤、白,有异种耶?曰:非也。花过之后,每旦迟明而起,斸土取根,洗濯而后暴之,时也遇天晴日猛烈,抵暮,中边皆燥,断而视之,雪如也;倘遇阴云,表里滋润,信宿然后干,色正赤无疑矣。盖得至阳之气,则色白而善补,医家用之以生血而止痛;其受阳气不全者,则色赤而善泻。功用不侔,自然之理也。
按吾尝询诸药肆,赤、白原非一种,白芍产浙江、四川等处,赤芍产陕西凤山等处。故白芍曰杭白芍,而赤芍曰京赤芍。其形态亦有异,赤芍之皮黑而易碎,性甚柔;白芍皮红,甚坚硬。
【形态】
多年生草本,春月自宿根簇生新苗,高至三四尺,茎与叶皆带赤色,叶复叶,其小叶往往三裂甚深,初夏茎顶开花,花大而美丽,有单瓣复瓣,其色有种种(《植物学大辞典》)。
圆柱状之根,长四五寸,大三四分许,外部暗褐色,有皱纹(《台湾汉药学》)。
【药用之部】
根。
【修治】
白芍:冬月必以酒炒,下痢腹痛必炒用(丹溪)。
赤芍: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子血药以醋炒(《本草述》)。
八九月掘取其根,以竹刀刮去黑皮洗净,微蒸过晒干。盖不蒸过则干而柔皱,且易霉蛀,减耗气味,甚于蒸过之少力,故以微蒸为宜,若蒸久则损失性味(《一本堂药选》)。
【性味】
味苦、甘,有收敛性。
【成分】
药理学博士长井长义尝于芍药中发现安息香酸(又名苯甲酸,Benzoic acid)。故医学博士猪子吉人亦认定安息香酸为芍药之有效成分。凡须应用安息香酸,或安息香酸盐类者,投以芍药,其效相同。
明治四十年十一月,《药学杂志》第300号,刊有药学士朝比奈泰彦、奥野政造合著之《芍药辨》,并谓其中含有安息香酸、树脂(少许)及葡萄糖等成分(《和汉药考》)。
含有淀粉、鞣酸、砂糖、挥发油、安息香酸(5%)、白树胶质等(《和汉药物学》)。
含有安息香酸和蔗糖(房雄)。
【用量】
小量钱半至三四钱( 4.5~12克),大量两许( 30克左右)。
【处方用名】
杭白芍、京赤芍。
【作用】
(1)生理作用:
“安息香酸”服其过量,胃略觉烧热;排泄时则变成马尿酸,而增加尿之酸度(《贺氏疗学》)。
(2)医治作用:
芍药为一种收敛药。欲使充分出现发汗、祛痰、泻下、利尿诸作用,以不用此药物为通则(《皇汉医学》)。
[ 注:由苯甲酸或苯乙酸等所组成之芳香酸酯类,多呈平滑肌抑制作用。此种抑制作用,为内含阿托品样之向神经性作用(Neurotropic Action)成分,和系含罂粟碱样之直接向肌性作用(Musculotropic Action)成分有关(张昌绍《现代药理学》)]。
【效能】
(1)《本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甄权:治脏腑壅气,强五脏,补肾气,治时疾骨热,妇人血闭不通,能蚀脓。
《大明》: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益气,惊狂头痛,目赤明目,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
时珍:止下痢腹痛后重。
(2)黄宫绣曰:芍药有白、有赤。白者味酸微寒,无毒。产后不宜妄用者,以其气血既虚,芍药恐伐生气之意也。然用之得宜,亦又何忌,如仲景黑神散、芍药汤,非皆产后要药耶?惟在相证明确耳。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赤芍其义另详。
(3)张石顽曰:赤芍药性专下气,故止痛不减当归。苏恭以为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和血,端不出《本经》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利小便之旨。其主寒热疝瘕者,善行血中之滞也。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非若白者酸寒收敛也。其治血痹、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应用,要在配合之神,乃著奇绩耳。
(4)《药征》: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咳逆下利,肿脓。
《一本堂药选》:疗腹痛,痢疾,目赤,疝瘕,寒热伤风,寒利肠胃,散恶血,治痔疾,痈疽,内托妇人血闭,痘疮。
《荷兰药镜》曰:生根略有麻酸气,干根则无。微甘苦,性收敛,为镇痉止痛之药。因神经感动而发之痉挛、搐搦诸症,神经性肌肉挛急,头旋眩晕,癫痫睡魇,小儿痫瘛,子宫冲逆痛,痛风等症,用之俱有殊效(《和汉药考》)。
(5)用为镇痉镇痛,通经止泻,驱虫等方剂(《台湾汉药学》)。
内服为镇痉镇痛、通经止泻药,治腹痛下痢、月经不调、身体之知觉减退等。又本品应用于腹痛者,尤于有热感的腹痛、寄生虫腹痛,添加莪术;于冒寒气引起的腹痛,通常加肉桂;于食伤腹痛,不用本品(《和汉药物学》)。
房雄云:有镇痛的作用,可治疗腹痛和腰痛等症;有解热的作用,可治感冒和肺病;又可治妇人经血证,很有功效(《民间药及其利用法》)。
(6)曹拙巢曰:《本经》云芍药苦平,味苦不可妄指为酸,犹鹿之不可为马也。自宋元医家,乃强指为酸寒敛阴,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乃以谜谬至今,无敢正言其非者。芍药初非珍品,又系无毒,可以一试立见。仲景用之桂枝汤中,正以苦泄能通营分之瘀。近人施之妇人疝瘕,亦能止痛,所以然者,亦以血分之瘀,得芍药之疏而始和也。譬之宿食在中脘,得大黄而痛始定,岂得谓大黄之酸敛乎!通则能和,敛则不和,今有病血瘀气痛者,饮醋略止,再发再饮,则无救矣。然则通之之谓和乎,抑敛之之谓和乎,此正不辨而自明也。又有风寒袭表,一身尽痛者,得麻黄发汗而痛止,表之所以和者,为麻黄之能开泄也。太阳之门户有二:①为皮毛,肺主之,故“太阳伤寒”无汗,为外邪阻遏皮毛,第一重门户受病,麻黄汤中用杏仁,所以泄肺经之汗,而达之皮毛者也;②为肌腠,脾主之,“太阳中风”有汗,为外邪阻遏肌腠,为第二重门户受病,桂枝汤中用甘草、生姜,所以泄脾经之汗,而出之肌腠者也。病在皮毛,故皮毛间无汗;病在肌腠,故皮毛间有汗。肌腠为孙络散布之处,固非桂枝之辛温入血分者,不足以通之,然亦非芍药之苦泄,不足以助之也。
【禁忌】
血虚者,忌赤芍。
【次公按】
自宋元而后,上工大师之论芍药,莫不以为酸寒收敛,非黄宫绣一人而然也。拙巢先生根据《本经》,独以为苦平开泄,殊有卓见。然吾人居今日论芍药之功效,实不能受臭味之支配。芍药之功用,以味酸而敛固非,以味苦而泄亦非是。至论桂枝汤中之芍药,乃桂枝之佐药,而非监视桂枝者,其言殆足信矣。清邹澍著《本经疏证》,已先拙巢先生言之:“营阴结于内,卫阳不得入,则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营与卫周旋不舍,则鼻鸣干呕,营与卫相持而终不相舍,则汗出矣,与桂枝汤。芍药、桂枝,一破阴,一通阳,且佐以生姜,解其周旋不舍之维,使以甘、枣,缓其相持之势,得微似有汗,诸证遂止。此实和营布阳之功,断断非酸收止汗之谓也。”(录自《本经疏证》卷7第15页)
后世以仲景于伤寒下之后脉促胸满,桂枝汤去芍药主之,为芍药酸寒收敛之铁证。愚以为此后人断章取义,不善读书之过。要知芍药之主治,在痛而不在满,脉促胸满,非芍药所主,故去之。设腹满时痛者,则芍药在所必用。如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而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是其证也(此节摘取邹澍之说)。
仲景去芍药之方剂,又有伤寒下之后,微恶寒者,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此节与脉促胸满原系一章)。
据余云岫之研究,仲景于恶寒恶风所以用附子之故,乃是皮面血液不足,所以恶寒恶风,手足冷厥了,这也许是心力不足的缘故,也许是血管收缩的缘故。心力不足,就用第一个强心的作用来治他;血管收缩,可用麻醉药把那“血管运动神经”麻醉了,血管便放大起来,皮肤的血就多了,就温暖起来了(见《余氏医述》)。
用附子所以强心,所以使血管放大,从反面观之,可知皮肤血液不充分者,非芍药所宜,血管收缩者,非疏泄血分之芍药所能为力。
或曰:芍药既非酸敛,则芍药之“泻肝”“柔肝”“泄肝”“敛肝”,将全无根据,胡以妇人肝病用之多效?夫古籍之所谓肝病,大都类乎今日西医之所谓神经系疾患,妇人性多悒郁,神经受病,神经性疼痛必多,芍药能和缓止痛,故肝病用之多效。
自《和剂局方》有四物汤之制,近世遂视白芍药为妇人养血重品,于是仲景用芍药之精义,乃无人领会。吾尝谓宋元以来之医家,头脑均颟顸,若芍药真个补血,则考仲景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大黄与芍药相提并论,则仲景岂非不通之尤。故吾人欲知芍药之真确功效,宁暂屈宋元以后之上工大师为不通,为头脑颟顸。
《司马相如列传》:芍药之和,此“和”字颇能尽芍药所长。东洞翁以芍药主结实拘挛,此亦和之效也。结实拘挛在宋元以后为肝急,芍药酸敛、平肝,故能治之。实则结实拘挛是组织神经之紧张收缩,芍药能和之,当是具有和组织神经之作用。
痢疾(包括赤痢),芍药有殊效,生理作用尚不可知,或亦定痛作用,不然,则疏泄脓液,与外科用芍药同一原理。
宁波郑松馆先生谓:近世药肆以芍药浸水中三五日,然后用之切片,天然性味,损失必多,故芍药必用至五六钱乃有效。按余与曹拙巢先生治张姓女孩,芍药必用至二两。
《和汉药物学》引猪子博士说:芍药含多量之安息香酸或安息酸盐。按安息香酸有防腐、兴奋、祛痰之效,此恐不足尽芍药之功,虽化验所得,亦当阙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