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交感神经兴奋药
麻黄
【名称】
学名:Ephedra vulgaris( 注:今有3种麻黄供药用,分别为 Ephedra sinica Stapf、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Ephedra equisetina Bge.)。
别名:龙沙、卑相、卑盐。
【科属】
麻黄科,麻黄属。
【品考及产地】
《药征》曰:本邦之产未闻,而亦有形状相似者,是木贼而非麻黄也。朱震亨、李时珍,言其与麻黄同功,则学者试可乃已。甄权曰:根节止汗,试之无效也,不可从矣。仲景氏曰:先煮麻黄去上沫,今汉舶所载而来者,煮之无上沫,共诸药煮之而可也,剉用。
《药物道地录》曰:山西大同府代州边城出者肥大,外青而内赤者道地。
【形态】
《植物名实图考》曰:麻黄春生苗,至五月长及一尺,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外皮红,里仁黑,根皮黄赤色,以皮青粉黄,入口有麻性者佳。茎似木贼而细,其色淡绿,内部空虚,亦有稍充实者,根似木质,色黄,粗约如指(《和汉药考》)。
【药用之部】
茎、根。
【修治】
其茎生用,蜜炙用,均宜去节。
【性味】
味微麻,有收敛性。
【成分】
刘曜曦曰:长井氏于麻黄中发现植物碱(盐基)一种,名之曰麻黄素(Ephedrin,爱泛特灵),为发汗药之最良品(《民国医学杂志》7卷4号)。
邓志强曰:麻黄素为生于亚洲麻黄之主要元素。在中国麻黄,除麻黄素以外之成分有伪麻黄素(Pseudoephedrine)、去甲基伪麻黄素(Nord -pseudoephedrine)、甲基麻黄素(L -methyl -ephedrine)、甲基伪麻黄素(D -metyl -pseudoephedrine)(《药学》创刊号)。
小泉荣次郎曰:长井博士之制麻黄素也,先以麻黄制成酒精提取物(越几斯),再加过剩之碱(alkali,阿尔加里),以乙醚(伊打)浸过蒸馏,乃去其渣滓,精制为结晶性之盐酸盐,此麻黄素(Ephedrin)为白色结晶状之块,大约须245度,始分解而沸腾,遇酒精、乙醚(伊打)俱溶解,遇水则构成水化合物,亦易溶解(《和汉药考》)。
黄劳逸曰:主要素为麻黄素(Ephedrin,爱泛特灵,C 10H 15NO),余为鞣酸(Tannic acid,C 14H 10O 32H 2O)、纤维素(cellulose,C 12H 20O 10)(《新中药》)。
丁福保云:依猪子氏之实验云,麻黄从来为发汗剂所赏用之药品也。明治十八年之顷,长井博士分析之,发现一种类盐基(Alkaloids,赝碱),名曰Ephedrin(爱泛特灵,麻黄素),化学的记号为C 10H 15NO(《化学实验新本草》)。
【用量】
小量八分( 2.4克),中量钱半( 4.5克),大量三钱( 9克)。
【作用】
(1)生理作用:
在胃肠中能收缩胃肠之血管,以阻止其蠕动。入血中能致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内脏之血管均被激而收缩,惟以肾脏之血管收缩为最甚,而外部皮下之微血管,因强力增其鼓出之力,使血液自然转运于外,故外部皮下微血管,反被激而放大,而汗腺之分泌,遂此增多,支气管之抽搐亦被激而松弛(《新中药》)。
麻黄素之适当剂量,在动物试验中,得下列之作用:①增高血压;②放大瞳孔;③增加心脏之工作;④减轻支气管痉挛;⑤收缩子宫;⑥对于胃肠之蠕动,遏止性多于刺激性。以上各种作用,可用以刺激交感神经之肌与神经之连结处。此外,神经节于某种情况时,亦能同受刺激,亦有谓麻黄素能刺激平滑肌者。适当分量之麻黄素,能增加血内之成分与糖分,易引致血糖过高。麻黄素能稍增加基础的新陈代谢(Basal metabolism)与体内氧之消耗(《医学》创刊号)。
(2)药理作用
刘曜曦曰:麻黄内之麻黄素(Ephedrin)能刺激神经末端,或瞳孔散大肌,故此麻黄又有散瞳之作用。此外,佐藤氏又试之于慢性肾脏炎病者时,此麻黄又具一种利水作用。厥后,天津久保田杜诸人,又详细研究之,其结果则谓就药理上言之,麻黄亦颇与肾上腺素(Adrenalin)相似,即对于血管有收缩作用(能强心),对于平滑肌脏器则刺激交感神经之末梢,对于一般之肌肉则有麻痹作用。据近藤氏之解热力之研究,则谓此麻黄殊无任何解热作用之可言(《民国医学杂志》7卷4号)。
夫麻黄素(Ephedrin)之主作用,在散大瞳孔,此为高桥、三浦两氏所确定,猪子氏亦参预其实验者也,其作用因刺激瞳孔散大神经(颈部交感神经)之末端,或瞳孔开大肌。猪子氏与高桥氏共施行之于动物试验云:投小量之麻黄素(Ephedrin),则散大瞳孔之外,不见特殊之作用。然与大量,则发全身之痉挛,此时血压增高。但麻黄素(Ephedrin)与阿托品(Atropine,阿笃鲁欣)等相反,其毒性极少,故点眼之际,无中毒之虞(《化学实验新本草》)。
刈米诺夫曰:在汉药麻黄之茎叶,用为发汗镇咳药,同时地下茎则作为制汗药,用于结核患者之盗汗等,是则地上部与地下部之作用,即发汗与制汗,实相反对。《本草纲目》亦云:“麻黄发汗之气,决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近年,医学博士藤井美知男,于麻黄地上部、地下部作用之相反,已以动物试验证明之(《自然界》)。
【效能】
(1)《本经》:
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别录》: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2)邹澍曰:
麻黄非特治表也,凡里病可使从表分消者,皆用之(《本经疏证》)。
周岩曰:与麻黄相助为理之物,其最要者有六:曰杏仁、曰桂枝、曰芍药、曰石膏、曰葛根、曰细辛,得其故而后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矣(《本草思辨录》)。
张秉成曰:一切咳嗽宿哮等疾,皆属肺中有风寒痰者。皆可用之,不必拘拘乎麻黄之但能出汗也。
(3)《药征》曰:
主治喘咳水气也,旁治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一身黄肿。
《古方药品考》 ①曰:麻黄解寒,逐湿去痰,与石膏之清降并用,则能利水湿,越婢汤、麻杏石甘之类是也。
①《古方药品考》:日本内藤尚贤著,书成于日本天保十二年(1841)。
(4)石原保秀曰:
但自昨年经泰西诸家之研究,发表其对于喘息有决定的价值以来,立即引起我临床家之注意,而应用者亦骤增,成为逆输入之势焉。夫麻黄素(Ephedrin)不待言,即汉药麻黄中之主成分,而麻黄早为我汉医所用于中风伤寒头痛、温疟疾上气,痰哮气喘,皮肉不仁,赤黑斑毒,风疹痹,目赤肿痛,水肿风肿等,明言之,即早经汉医实验而证实也(《本草略解》)。
西尾重氏曰:凡疾病要发汗者,如因感冒而发之急性鼻黏膜炎(加答儿 ①)、急性咽喉黏膜炎(加答儿)、急性支气管黏膜炎(加答儿)、偻麻质斯(rheumatism风湿病)、急性肾脏炎等,最宜用之(《化学实验新本草》)。
① 加答儿:为Catarrh,即卡他的另一种译音,意为黏膜炎性渗出。下同。
(5)丁福保曰:
知足斋《永田德本 ②遗稿》,有荣阳汤(葛根八分,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各六分,附子、杏仁、甘草各四分,以水二合,煎为一合,一同服之),治肿满水肿膨胀,发汗利尿。荣阳汤与清济子(防己、白术、商陆、滑石、甘草各二钱,五味为散,每服一钱,一日三服)并用,则能利尿,盖荣阳汤有麻黄,清济子有商陆也。汉药中治感冒之普通药,为葛根汤,其主成分亦含麻黄(《化学实验新本草》)。
② 永田德本:1513—1630,日本战国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初期有名医师,号“知足斋”“乾室”。
邓志强曰:下列之病症中,用麻黄素后,曾收圆满之效果。①支气管痉挛;②干草或花粉热;③百日咳;④气管炎;⑤因脊髓麻木而使血压降低;⑥消缩鼻黏膜炎之浮肿;⑦抵抗麻醉药之作用;⑧于眼科检察时,用以放大瞳孔。麻黄素之力量,较肾上腺素(即副肾精)为弱,但其功用能持久(《医学》创刊号)。
【禁忌】
表阳虚者忌服。
【次公按】
近世畏麻黄不啻猛虎,而尤以上海为甚。问其理由,莫不以麻黄发汗之力太悍,不慎将汗出不止而死。此等谬说,吾不欲剪辟,姑引吉益东洞 ③麻黄辨误以纠正之。其言曰:吾闻之,麻黄能发汗,多服之则洒洒汗出不止,是以不敢用焉,此是何言也?譬怯者之于妖怪,足不尝踏其境,而言某地真出妖怪也,为则尝试麻黄之效,可用之证而用之,汗则出焉,虽当夏月,而无洒洒不止之患。仲景氏言服麻黄后覆取微似汗,宜哉,学者勿以耳食而饱矣。
③ 吉益东洞:1702—1773,名为则,字公言,通称周助,日本医家。
麻黄本身发汗之力,诚亦平常,如得佐药,而其功乃著。如恶寒、无汗、发热之证,恶寒多佐以桂枝,发热甚佐以葛根。又恶风寒关节痛颇甚,可以配附子,若与石膏同用,则灵妙更不可名状。近世医工一见表寒行将化热,喘渴并见,虽知必用麻黄解表,而颇忌其辛温,于是连翘、桑、菊、大豆卷、冬瓜子,摇笔即来,渠等所谓辛凉清解,或凉解表邪者,轻者尚效,重者必传阳明无疑。吾若以麻黄、石膏并进,麻黄解其郁热,石膏平其烦渴,麻黄之辛温,得石膏之甘寒调剂之,更何不可用之有?东国喜多村曰:石膏与麻黄同用,则有走表驱热,以发郁阳之功。以发郁阳四字,盖深得仲景方义者。又麻黄与石膏同用,有时可作强心剂用之,盖钙能增加心脏之紧张力,麻黄能亢进血压之故也。
麻黄除发汗外,定喘亦为主要功用。近世陈克恢博士,从麻黄中提出有效成分爱泛特灵(Ephedrin,亦名麻黄素),主要功用亦为支气管喘息之妙药,按支气管喘息之原因,虽有种种,然不论其原因如何,主证候总不外乎支气管之痉挛。Ephedrin(麻黄素)能使痉挛之支气管弛缓,支气管弛缓之后,则腔径开大,而气喘自平。吾友张伯瑜医师,述近日德国医界,不特赏用麻黄之治支气管喘息,并有人能用华方者。其师某,当任职上海宝隆医院时,即有手订治疗气喘之华方,且将药品储诸西式药瓶,以备不时之用,就中麻黄,并知恪遵古法,先煎去沫,亦趣闻也。方如下:麻黄(先煎,去沫)八分,白果三粒(去壳,打碎),炒苏子钱半,炙款冬钱半,姜夏钱半,杏仁钱半,制小朴一钱,炙紫菀钱半,甘草八分。准如上述,麻黄之定喘,其适应证为支气管喘息。所谓支气管喘息者,又可称为神经性喘息。盖支气管之血管及肌肉,皆受植物性神经之支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此二者互相拮抗,互相牵制,治生理学者,类能言之。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之分布于肺脏者,交感神经司弛缓支气管平滑肌之紧张,及制止黏液痰汗之分泌;副交感神经则反是,其作用则司促进支气管平滑肌之紧张,及增加黏液痰涎之分泌。支气管之所以痉挛,大多支气管一受刺激,副交感神经乃因之兴奋,而痉挛乃起,同时支气管之肌肉,发生急性肿胀。此时若用麻醉药,如阿片之类,则支气管之肌肉,因麻醉之故,即麻痹,已痉挛之肌肉即弛缓。麻黄用于支气管喘息所以奏效之理,即因Ephedrin(麻黄素)用于支气管痉挛时,由交感神经末梢之刺激,血管得以收缩,而急性之黏膜肿胀得以减退。Ephedrin(麻黄素)有麻醉作用,更能麻痹支气管肌肉,故已痉挛之支气管肌肉得以弛缓,于是气喘平定。
小儿之顿咳,俗名蝦蟆咳,即西籍所谓百日咳,始则黏膜发炎,终则入于痉挛期,有特异痉挛性咳嗽发作。古方治此病,亦有用麻黄者,如鸬鹚涎丸。古人谓本病因于风寒伏肺,麻黄能宣利肺气,故治之。实则麻黄之治此病,亦不外弛缓痉挛而已。
或曰:麻黄之用在弛缓支气管痉挛,谨闻命矣,小儿痧子后每见气急鼻扇,麻杏石甘汤是要方,则小儿痧子后气急鼻扇,亦属之支气管痉挛乎?答曰:非是。小儿痧子后气急鼻扇,是卡他性(Catarrhal,即小叶性)肺炎现象,凡肺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呼吸之所以困难,乃因肺循环每多郁血,因肺之呼吸面积为之缩小,故鼻乃从而扇动。西医恒用强心剂治疗,使肺循环郁血减退,则肺炎自能缓解,而呼吸困难亦能畅顺。麻黄有亢进血压之效,能除祛血行障碍,其作用与毛地黄(Digitalis,实芰答利斯)、肾上腺素(Adrenalin,阿特列那林)同,故应用于肺炎,亦能消除肺郁血,减退肺之炎症,呼吸因之畅利,且因能亢进血压之故,肺炎时随发之心脏衰弱,亦得以恢复。
《大论》(为《伤寒论》别称):“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近贤恽铁樵氏《伤寒辑义按》,以为麻杏石甘总非有汗之病可服,本条经文,似当作无汗而喘,大热者,则无疑义矣。按恽氏此论可商,自汗出、身无大热之喘息,吾人平日临证,不时遇之,审为肺循环郁血,或支气管喘息,总以麻黄为主药,而以他药副之,病无不愈。宗人太炎先生论肺炎之治,咳嗽发热,喘息不甚者,无汗宜小青龙加石膏汤,有汗宜麻杏石甘汤,何尝以有汗而禁绝麻黄不用。故凡以有汗、无汗定麻黄去取,殊不尽麻黄之用,其失盖与恽氏同矣。
麻黄又可以应用于肺气肿。肺气肿者,非原发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续发,咯出之痰为白沫,多气泡,呼吸困难,往往不能平卧,国医浑称为痰喘,或痰饮,或咳逆。麻黄有强心作用,故用之有效。
周身浮肿所起之呼吸困难,国医名曰喘肿。盖浮肿时胸腔积有水分,压迫肺脏,致发生呼吸困难。此时用麻黄亦有效,因麻黄具有利尿作用,小溲通畅而浮肿减退,肺部无所压迫,则呼吸困难自除矣。例如受孕至末期,孕妇恒多呼吸困难症状,此亦因腹部膨胀,子宫腔上升,肺部受其上升之压迫,而发生呼吸困难,一俟分娩,呼吸即平,其理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