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神经
面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但含有若干分泌纤维及少量感觉纤维。
核:①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段的网状结构深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侧,展神经核的腹侧;②上涎核位于面神经核的背内侧;③孤束核经中间神经接受舌前2/3的味觉;④泪核经中间神经至泪腺;⑤大概有若干本体及一般感觉纤维在面神经中走行,到达三叉神经中脑核及脊束核。
出(入)脑部位:面神经的运动纤维从核的背面出发,先向背内侧行走,到第四脑室膜的深部,在展神经核内侧集成一束,绕过展神经核,由其外侧向腹外侧行走,在前庭蜗神经内侧,桥延交界处偏外侧处出脑,接受味觉去孤束核的中间神经,紧靠面神经,在其外侧入脑。
出(入)颅部位:出脑后与前庭蜗神经一起进入内听道。在内听道底与前庭蜗神经分道而进入面神经管,在管内向前外、后外,再向下迂曲而出茎乳突孔。
分布与功能:面神经的核上纤维起于前中央回下部,经放射冠、内囊膝部、大脑脚内侧部而到达脑桥,大部分交叉至对侧,支配对侧面神经核的全部,小部分纤维不交叉,支配同侧面神经核的上半部。所以,面肌的下1/2~2/3系对侧大脑半球支配,而面肌的上1/3为双侧大脑半球支配。
核上病变:一侧 上运动神经元面肌麻痹的特点是病灶对侧面部口周围肌肉麻痹,一侧锥体束纤维病变时,对侧面肌下1/2~2/3的随意运动消失,但表情的神经作用如微笑动作仍然可以存在。
丘脑病变时,随意运动可以保留,但对侧“下意识”表情动作丧失。
苍白球至面肌的神经作用中断时,面肌僵硬呆板,称为震颤麻痹的假面具。但在这种“冻僵”了的面肌上,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由随意性和情感性冲动引起的肌收缩。
这三型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丘脑、苍白球)面神经麻痹,均不发生肌萎缩,没有肌束震颤,没有电变性反应,而且各自伴有锥体束、丘脑、基底节的其他症状。故实际上并不难辨认。
面神经核上病变的刺激现象为皮质中枢刺激病变引起的局灶性痉挛,表现为对侧口角抽动,眼睑跳动。面肌抽搐也有基底节的病理作用。面肌痉挛也常因神经根受刺激引起。
核及核下病变:一侧面神经发生周围性病变时,同侧面肌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有肌萎缩,电变性反应。患侧眼裂扩大,眨眼现象消失,鼻唇沟平浅,口角下垂,患侧不能鼓腮,食物停于颊内不易裹出。还可进一步根据伴发体征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
(1)病变如在脑桥,因其核靠近展神经核,故可伴发同侧展神经麻痹,以及对侧锥体束征、内丘索征,构成交叉性偏瘫。
(2)伴发同侧或对侧的其他脑神经如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神经损伤,表示病变在脑底。
(3)如病变在内听道,则伴耳鸣、神经性聋,前庭反应减弱(因听神经受损),也可能产生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
(4)如病变在面神经管,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缺乏,这是由于鼓索受累。
(5)如膝状神经节病变,则引起耳鼓膜与耳壳后部带状疱疹。
(6)病变在镫骨神经以上出现重听(听觉过敏),病变在镫骨神经以下则无此现象。
(7)病变在茎乳孔以外,为同侧下运动神经元面瘫,舌无味觉障碍(图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