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峻下热结。主治一为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二为热结旁流证。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三为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大黄生用、后下,取其攻积破坚之锐气,重用枳、朴以行气除痞满,芒硝同大黄后下,以软坚润燥。
本方适用于“痞、满、燥、实”四症俱全者。阳明腑实证的关键所在是实热积滞结于肠胃,热盛而津液急剧耗伤。此时当峻下热结,急下以存阴。唯本方攻下之力最为峻猛,故“得下,余勿服”,以防伤正。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而大黄与枳、朴同煎,且枳朴量亦减,故其泻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适用于痞、满、实而燥不明显的阳明实证,其痞、满二症也较大承气汤为轻。临床常以此方为使用大承气汤之前,投石问路之用。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大黄与甘草同煎,后纳芒硝,而且“少少温服之”,故其攻下之力较大、小承气汤为缓,称为“缓下剂”。适用于阳明热结,有燥、实而无痞、满症者。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水煎服。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方解:方中大黄苦寒泻下,荡涤肠中热积食滞,解毒行血;牡丹皮凉泄营血邪热,活血消痈以散结,两药合用,苦辛通降以下行,主攻瘀热积滞,共为君药;芒硝咸寒,一方面助大黄攻逐实热积滞而速下,一方面软坚散结以助牡丹皮行散消痈;桃仁善能破血,且能润肠通滞,助君药散瘀通下,冬瓜仁清肠中湿热,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共为辅佐药。诸药合用,湿热、瘀滞藉泻下而解,壅滞肿痛由活血散结而消。
本方适应证乃肠痈初起,其病机特点为湿热壅结,气血凝聚肠腑。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谓:“气血乖违,湿动痰生,多致胃肠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其病位在肠,位置偏低;病理因素与热、瘀、湿滞有关,病性属热,属实,乃肠痈初起之候。
本方的配伍特点:集苦寒泻下、清热除湿、活血散结三法而成,其中泻下作用为强,旨在荡涤邪热瘀滞从大便而解。“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本方后录有:“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结合临床,凡辨证属实、属热者,无论脓成与否,皆当速下。
本方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湿热瘀滞者。现在一般认为肠痈初起,证属湿热血瘀之实证者,脓未成或脓成未溃,均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