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五禽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学术溯源

第一章 华佗五禽戏与医家气功

气功原称导引,如《庄子》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李颐注之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晋代道士许逊《净明宗教录》始称气功,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持内丹长生久视之法,气成之后,方修大药。”

气功养生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吸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内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学说观点与锻炼技能,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其中影响较大者有医家气功、道家气功、佛家气功、儒家气功和武术气功。古代修炼功法门派繁多,各家各派均使用自己的术语,因此有多种称谓。医家称之为“导引”,佛家称“禅定”,儒家称“心斋”,道家称“内丹”、“周天”,武术称“内功”等。这些对气功的不同称谓反映了各派不同的修炼目的和方法,医家修炼的目的在于健身防治疾病,佛家、道家修炼旨在追求超越,儒家修炼追求人格之完善,武术家修炼为防身擒敌,但基本内容大体一致,都是调身、调息和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在各家气功流派中,医家气功历史最久、发展最快、普及最广。

医家气功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方法。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在于预防疾病,未病先防;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在于减轻或消除病症或防止传变,既病防变。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功法选择、锻炼操作、实际应用,因人健康状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功法,即辨病辨证施功。医家气功起源于先秦,发展于两汉,成熟于隋唐,而兴盛于两宋金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佗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

医家气功的起源若以新石器时代的宣导舞算起,至今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黄帝内经》记载的“导引按”是最早的医家气功,其历史已超过2000多年。《素问·异法方宜论》等篇阐述气功有关理论、操作、应用等,奠定了医家气功的理论基础。气功在汉代有较大发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翔实地展示了当时导引修炼的情景,说明当时气功健身在民间已相当流行。

华佗是医家气功实践的先行者,他在总结前人仿生导引修炼经验的基础上,编创了五禽戏套路功法,作为防治疾病的系统功法,使仿生气功动功套路动作得到统一,是气功史上首次记载的气功动功套路。其功法清晰,易于操作,普及面广,影响力大,乃医家气功的代表功法。

华佗编创五禽戏得益于其早年是一名研究医学的方士,精通儒、道、医经典,其以道法自然和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藏象和经络学说为基础,总结汉代及先哲导引经验,结合个人养生导引修炼体验,将儒、道、医融合,取象比类,取导引所模仿的虎、鹿、熊、猿、鸟五种代表性的动物动作特征与人体五脏功能特点相配属,统一仿生导引功法,编创成适合健身防治疾病的导引套路功法,标志着仿生导引套路功法功理的形成,成为导引套路功法的先驱,与先前仿生导引功法相比,有质的发展,乃气功史上最早记载的导引套路功法,是导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对医家气功的贡献不仅仅是他使仿生气功动功套路动作得到统一,作为防治疾病的系统功法,还有他关于练功强度的基本要求,为后来气功动功练功标准及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据《华佗别传》记载:“魏明帝呼之,使作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可见五禽戏已为当时社会各阶层所青睐,并走向民间,传于后世。

华佗五禽戏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陶氏在推崇气功动功五禽戏的同时,还自创了气功静功《六字诀》。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笺·导引按摩》辑录五禽戏套路功法与陶氏相同,明·周履靖《夷门广牍·赤凤髓》、清·曹若水《万寿仙书·导引篇》与席锡蕃《五禽舞功法图说》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了五禽戏。五禽戏在古代民间流传甚广,从历代文人诗句中即可窥见一斑。如唐·柳宗元“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唐·李商隐“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宋·陆游“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妨效五禽”,等等。因五禽戏编创缘自方士修炼养性,故被道家珍藏代代相传。随着时代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创新,由初创匍匐式功法发展为立式功法,并有“百步汗戏”之称。由于五禽戏外强筋骨,内调气血,身心皆益,其术式多被其他动功包括武术所借鉴,故有五禽戏为百拳之祖一说。

五禽戏在我国发展至今,因修炼侧重不同,而形成不同流派。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我国流传的五禽戏套路达百余种,影响较广者有数十种。流派甚多,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有重练筋骨皮的外功型,有重炼精气神的内功型,有的则重练柔劲讲究姿势优美,如五禽拳、五禽散手、五禽操、五禽舞、五禽剑等,有的已经偏离气功特点。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内外兼修,强调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保持仿生气功动功的功法。

华佗故里亳州五禽戏传人董文焕先生传承的华佗五禽戏套路54式,经口口授受、代代相传,在传承发展历程中注重发扬防病健身优势的同时,还不断借鉴其他各家气功之长,以发展与完善自身。其以“内炼精气神,外操筋骨皮”与“象形取意,为我所用”为宗旨,运用“内外兼修,外形内意,以达呼吸、动作、意念三结合的习练方法”,调身“外操筋骨皮”,借鉴武术气功,意、气、形三者结合,以意导气,形随气动,气到力到;调息“内炼精气神”,运用道家气功周天功法,规范操作,导内气沿督、任及其他经脉流转;强调意念调控,汲取儒家、佛家气功静功功法,演练时注重意想、意守,排除杂念,调节心身状态,达到物化入静,寓静于动;已发展成为功法功理清晰,标准明确,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既可防治疾病健康长寿以健身,又可壮骨强筋强身以防身,适合各类人群习练的仿生气功动功功法。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建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编创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功法作为健身气功向全国普及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中除易筋经外,其他三种均为医家气功功法。同时,医疗气功工作也开始启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4年成立了医疗气功考试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招收针灸推拿专业气功方向的博士生。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也制定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活动。

2011年5月23日,亳州市董文焕先生传承的华佗五禽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国家层面传承发展医家气功五禽戏,让五禽戏为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造福国民乃至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