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在20世纪初期,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皮肤切口和骨窗都很大,这是因为:1.术前诊断方法少而简陋,定位诊断困难;2.没有专科手术的器械,多为粗大的普外科手术器械;3.照明差;4.病人来诊时肿瘤都很大;5.手术组3人6只手。因此,为了适应上述情况,必须大的手术切口,才能适合寻找肿瘤,才能利于照明光线的进入和容纳大手术器械以及6只手的操作。60年代以后,由于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改进、双极电凝器械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继Scoville和Ore(1960)提出用大环钻孔开颅取代标准骨瓣开颅,Wilson(1971)首先提出锁孔外科(Keyhole Surgery)。他认为手术显微镜使我们不仅能看清楚狭小和深在的术野,而且可以手术操作。由于显微外科操作费时伤神,小骨窗开颅和关颅有其明显好处。可是,Wilson的意见经20年后才被接受,主要因为Wilson主张是为了省时,而不是现在锁孔外科真正的含义。90年代以后,锁孔外科应用逐渐增多,例如,Fukushima(1991)经直径3cm的骨窗和纵裂入路,成功夹闭前交通动脉瘤。Perneczky(1999)汇集他过去应用锁孔显微外科技术或锁孔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技术手术脑动脉瘤、脑瘤等报告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表了题名为“锁孔概念在神经外科”(Keyhole Concept in Neurosurgery)的专著。在这本重要的专著中,作者明确指出,锁孔外科并非仅指小骨窗手术,它应包括术前、术后精心地诊断和处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的设计,以求用微创外科来获得起码与标准显微外科一样的疗效。可见锁孔神经外科是符合现代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

我国开展锁孔神经外科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1999年10月初,Perneczky教授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举办的全国锁孔外科学习班,表演了几台令人印象深刻的手术。会后,他送了一本刚出版“锁孔概念在神经外科”专著给我。现在,锁孔外科已在我国很多医院开展和应用。兰青和康德智两位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年神经外科专家,长期潜心锁孔外科的研究和应用。近来,他们为了进一步普及和推广锁孔神经外科的理念和技术,组织国内从事这方面的专家、教授编写了“神经外科锁孔显微手术学”。该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最后,我借用Perneczky教授在他的专著中引用美国诗人康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的诗“春天也许像只手”(Spring is like a perhaps hand)为本序言的结束语: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周良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