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共面模板辅助下胸壁肿瘤粒子植入剂量学研究

胸壁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和继发肿瘤,组织来源复杂,病理类型多样。主要临床表现为胸壁肿块和疼痛,随肿瘤增长患者疼痛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胸壁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后复发率高。对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以及转移性胸壁肿瘤的患者可给予外放疗、化疗、射频消融以及氩氦刀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放射国内学者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壁转移或复发恶性肿瘤取得较好的疗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应用CT引导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的胸壁肿瘤患者31例,其中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57.6 ± 8.9)岁(31~79岁)。原发灶肺癌1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胸壁软组织肉瘤3例、恶性胸腺瘤3例、食管癌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肝癌1例、乙状结肠癌1例、肌上皮癌1例、宫颈癌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全部患者术前体力状态评分(KPS)> 60分,WBC≥4.0 × 109/L,预期生存6个月以上。粒子活度2.59 × 107Bq(0.7mCi),PD 110Gy。

术后D90为(138.27 ± 8.51)Gy,D100为(103.54 ± 3.77)Gy,V90为(98.85 ± 1.14)%,V100为(94.76 ± 1.75)%,术前术后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4-2)。

表1-4-2 术前、术后各参数比较

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CR 25.8%(8/31),PR 51.6%(16/31),SD 6.5%(2/31),PD 16.1%(5/31),有效率(CR + PR)77.4%,局部控制率83.9%(26/31)。

全组术中未出现气胸及血胸,未出现皮肤溃疡及纤维化。13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因患者无特殊自觉不适,未给予特殊处理。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以下两点:①术前使用TPS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②术中对治疗计划的准确执行。早期的粒子植入治疗胸壁恶性肿瘤,多在CT或B超引导下徒手操作,完全靠术者个人经验进行穿刺布针,不能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易出现局部剂量冷区,导致肿瘤复发。王克海等采用自制格栅贴于进针大体位置引导穿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不足。但格栅引导不能保证完全平行进针,仍不能克服粒子排布不均。柴树德等通过改良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所使用的平面模板,研制出新的模板,并将此项技术应用于胸部肿瘤粒子植入术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模板的使用提高了穿刺插植的精确性,所有针道可一次性排布,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减少了患者和术者的术中辐射剂量。新模板的应用使穿刺进针角度可控、穿刺针平行排布,保障靶区内粒子合理分布,有效地解决了粒子植入术中质量控制这一难题。

本组患者粒子植入过程全部在CT引导下应用模板辅助下进行,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计划的在剂量学参数上无明显差异,手术前后主要剂量学参数:D90D100V90V100以及粒子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0.951 ± 0.13,EI:(6.5 ± 0.9)%,说明靶区内剂量分布良好,达到靶区内高剂量,靶区外低剂量。

术后6个月复查CR 25.8%(8/31),PR 51.6%(16/31),SD 6.5%(2/31),PD 16.1%(5/31),有效率(CR + PR)77.4%,局部控制率83.9%(26/31)。全部患者胸痛均有不同程度旳缓解。患者3年生存率较低,主要因为患者均处于病程晚期,而且本组患者中恶性程度高的肺癌患者比例较高(11/31)有关。全部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气胸及血胸。随访过程中全组患者无皮肤溃疡及纤维化,有13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考虑原因为局部高放射剂量,患者无明显自觉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本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提示粒子活度2.59 × 107Bq(0.7mCi),PD 110Gy治疗胸壁转移或复发恶性肿瘤,疗效肯定。

(石树远 郑广钧 张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