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导师经典医案
(一)胸痹案一
患者毕某,男,40岁,河北邢台人,商人,2014年8月13日首诊。
患者1月前出现阵发性心前区闷痛,放射至左前臂内侧,多在爬楼或活动后诱发,每次持续约2~3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以缓解。1周前去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冠脉造影示LAD狭窄70%,未予支架治疗。给予口服波立维75mg qd,消心痛5mg qd,阿司匹林100mg qd,瑞舒伐他汀5mg qn,倍他乐克47.5mg Bid。患者有长期反酸病史,服药后反酸未加重。查体:口唇发绀,心律齐,心音可,心前区可闻及1/6级杂音。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平素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2u/日,血糖控制可。有冠心病家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心绞痛
糖尿病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诊断:胸痹(痰瘀互结证)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化痰
二诊:2014年8月28日
患者服上药后胸痛频率较前减少,但在情绪激动时仍有胸痛发作,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硝酸甘油用量1~2片/周。查体:Bp120/80mmHg,HR 75次/分,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查血示空腹血糖7.3mmol/L。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脉沉。
中医辨证:痰瘀互结
治疗原则:在原方基础上加大理气活血之力
三诊:2014年9月19日
患者偶有胸痛,在提重物后发作,休息后可缓解。平素咽痛,偶有咳嗽,咯黄痰,纳可,眠差,二便可。查体:心率72次/分,律齐,面色黧黑,口唇发绀,舌黯,苔黄厚。
中医辨证:痰热内蕴,瘀阻心脉
四诊:2014年11月20日
患者近来偶有胸闷,多在活动或饱餐后发作,血糖控制不良,口干,口中黏腻,不欲饮。查体:形体肥胖,心律齐,心音可,脉弦滑。
按:胸痹之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云:“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将饮邪痹阻胸中作为胸痹的主要病机。《金匮要略》中对胸痹进行了专门的描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正是由于胸痹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与现代疾病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故冠心病心绞痛多从胸痹论治。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及病人体质的变化,胸痹的基本病机已由原来的阴寒凝滞、胸阳不振为主发展到以痰瘀互结、闭阻心脉为主,而胸痹的治疗方法也由原来的宣痹通阳发展到了活血化瘀。本例患者口唇发绀,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狭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提示为血瘀证,同时患者舌苔黄腻,口中黏腻,咳吐痰多,提示患者痰浊壅盛,且有化热之象,因此陈老师用丹参、川芎、郁金以活血,枳壳、竹茹、法半夏、陈皮、藿香叶以化痰,同时丹参性微寒,竹茹性寒滑利,还有清热之功。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同时化痰也需先理气,因此方中用川芎、枳壳,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枳壳,《医学启源》云其“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故可有理气之功。郁金可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本草纲目》云“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冠心病患者往往精神压力较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应用郁金既能活血,又可解郁,可起到“双心”的疗效。回顾整个治疗过程,都体现了陈老师以活血化瘀为主,兼容其他治法的学术特点。
(二)胸痹案二
患者王某,女性,82岁。因“发作性胸闷憋气8年余,加重1周”以“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
现病史:患者8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规律服用冠心病相关治疗药物。2012年9月因再次胸痛发作,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三支病变,建议行CABG术,家属拒绝并要求保守治疗。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扩冠、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间断于门诊就诊,症状平稳。近一周患者无明显诱因,疼痛位于心前区,压榨样,每次持续10~20分钟,静息时也有发作,伴有憋气,乏力、纳差,眠可,咳嗽,双下肢轻度水肿,小便可,大便干。体检:BP 100/50mmHg,一般可,右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率64bpm,律齐,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舌黯红,苔薄黄,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缓无力。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血压230/100mmHg,曾应用氨氯地平、洛丁新等药物,目前血压偏低,100/50mmHg左右,已停用降压药物。脑梗死病史6年余,未遗留后遗症。4年前左腿骨折,已愈。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疾病。
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
辅助检查:2012年9月行冠脉造影示:LM中段斑块,LAD全程钙化伴狭窄,近段95%,D1开口95%,中段节段性狭窄90%,LCX近段弥漫狭窄90%,RCA近段重度钙化,节段性狭窄90%,PDA弥漫狭窄90%。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中医诊断:胸痹(气虚血瘀痰阻)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
处方:愈梗通瘀汤加减:
按:愈梗通瘀汤是陈老师治疗心梗之基本方剂。方中人参、黄芪并用,扶正益气生肌。因心梗时心之气血骤然受阻,急需益气行气、活血通瘀、抗栓生肌,方中人参以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损者可用西洋参。薛立斋云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力极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党参平补和缓,视病情轻重亦可选用。张洁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名医别录》亦云“逐五脏间恶血”,确具补气生肌之功。与丹参并用,调气养血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延胡索、川芎并用,可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功。《雷公炮炙论》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之论。半夏、陈皮、瓜蒌、红景天合用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健脾燥湿、降逆止呕,治疗浊阻呕吐尤好。本方大黄通瘀化浊,推陈致新,使胃气和顺而五脏安和。车前子,龙胆草,黄芩清热利湿解毒。
(三)心悸案一
患者陈某,男,77岁,退休干部,2014年2月26日初诊。
患者心悸3年,加重2月余。伴有乏力,纳差,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自觉下肢发凉。有前列腺肥大病史,起夜2~3次/夜。平素心率较慢,约50次/分。查体:BP120/70mmHg,心率51次/分,面色㿠白,口唇发绀。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部分未下传,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室性逸搏。超声检查示前列腺轻度增生伴囊肿,甲状腺小结节,双侧颈动脉轻度硬化。超声心动图示EF65%,右房扩大,右房内径46mm,升主动脉略扩张伴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二、三尖瓣中度反流。舌体胖大,有齿痕,色黯,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中医诊断:心悸(心脾气虚,痰湿内蕴)
治疗原则:益气温阳,健脾化湿
二诊:2014年3月26日
患者服上方1月,现自觉乏力减轻,脉搏较前有力,心率较前增快。仍有早搏,上午较多,下午减少,活动后早搏减少。腹胀,纳可,二便调。查体:BP120/70mmHg,HR76次/分,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色黯,脉沉弦细。
中医辨证:脾阳不足,寒湿内盛
治疗:加强温脾散寒之力
三诊:2014年4月23日
患者服上方后,于第7剂开始出现腹胀,排气增多,脉搏有力。查体:脉律齐,50次/分,听诊心律齐,心音可,偶有早搏。舌红,苔薄黄,脉沉细。
治疗:前方加桂枝,肉桂温阳
四诊:2014年5月23日
患者服上方后无明显不适,乏力较前缓解,偶有腹胀,但较前减轻,查体:心率64次/分,搏动较前有力,舌红,苔薄黄,有裂纹,脉沉弦。
治疗:前方加苦参、郁金,肉桂减半
随访:患者服上方后早搏明显减少,夜间早搏数量也较前减少,夜间起夜2~3次,纳可,二便调。
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陈老师认识心悸,都从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入手,把调整患者的阴阳气血作为主要手段。该患者心率偏慢,倦怠乏力,口唇紫黯,舌体胖大,故为阳气虚,痰瘀互结之象,陈老师重用黄芪补气,桂枝、干姜温阳,当归、元胡活血。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其有效成分延胡索素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是陈老师非常喜欢用的一味治疗心悸的药物。肉桂的应用是本案的亮点,《本草求真》云:肉桂,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本例患者加用肉桂以后,心率明显加快,同时早搏也明显减少,提示肉桂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疗效。
(四)心悸案二
海某,女,78岁,湖南邵阳人,2015年4月7日初诊
主诉:头晕、心悸1月余。
患者1月前吃汤圆后出现头晕,如坐舟船,转头时加重,伴有心悸,服用复方丹参片后可稍缓解。现头晕、心悸明显,伴有腰酸,多梦,纳差,口干,大便可。查体:心率72次/分,血压170/70mmHg,舌红,苔黄腻,脉结代。颈动脉超声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斑块,管腔狭窄<50%;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823次/日,室性早搏807次/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施慧达,血压控制可;有右肾结石病史,曾行手术治疗,现肌酐85.97μmol/L,偶有腰酸。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高血压
肾结石
中医诊断:心悸(痰湿内阻)
二诊:2015年4月23日
患者服上药后头晕、心悸减轻,但仍觉头脑不清醒,偶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目前口腔溃疡发作,舌边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按:本例患者是一个痰湿内盛引起的心悸,陈老师以金钱草、泽泻、车前草、萆薢淡渗利湿,用茯苓、秦艽、南星健脾化痰,同时加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元胡,共同奏效。体现了陈老师辨证论治和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