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诊断与手术图谱(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子宫内膜的病理学

一、子宫良性病变

(一)子宫内膜炎

1.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

(1)急性子宫内膜炎(acute endometritis):

多发生于流产或持续过长的产程之后。肉眼见子宫内膜充血水肿,严重时表面被覆脓性渗出物。镜下见内膜间质充血水肿,有灶性或弥散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上皮被破坏,可有微脓肿形成。

(2)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肉眼见内膜肿胀、苍白。镜下见内膜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呈多灶或弥漫性浸润(图1-36)。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有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或纤维化。

图1-36 慢性子宫内膜炎

2.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granulomatousendometritis)

常发生于输卵管结核。镜下见在内膜中有结核结节,中央常有1~2个朗格汉斯细胞,并有干酪样坏死出现。

(1)子宫内膜结节病(endometrial sarcoi-dosis):

很少见,由类上皮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组成,中央无干酪性坏死。

(2)子宫内膜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

很少见,多由阴道放线菌病上行感染而来,在子宫内膜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形成小脓肿。脓肿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3)子宫内膜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3.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炎

(1)产后子宫内膜炎(puerperal endome-tritis):

自然流产、引产及分娩后子宫内膜炎较常见。开始为急性,以后转为慢性。在内膜中除可见炎细胞浸润外,还可见妊娠蜕膜组织及残留的胎盘碎片。在慢性内膜炎时常见到的是退化的绒毛,呈纤维化或玻璃样变,或只见到绒毛阴影。这种阴影与机化的血块很难区别,绒毛有变性及退化的被覆上皮,间质染色为淡蓝,而血栓无上皮覆盖,染色为均匀红色。亦可通过Van Gieson(VG)染色鉴别。

有时流产后内膜中见不到绒毛,但可以见到散在的块片状蜕膜组织。蜕膜也可以退化及玻璃样变,细胞膜消失,核淡而溶解,成均质状物质,PAS染色阳性,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老年性子宫内膜炎(senile endomet-ritis):

绝经后子宫内膜变薄,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原发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图1-37、图1-38)。内膜腺体萎缩,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壁厚、硬化,有时钙化。病变严重时局部有溃疡形成。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宫腔积脓。在长期慢性炎症时,内膜表面上皮可有鳞状上皮化生。

(3)结核性子宫内膜炎(tuberculose endo-metritis):

内膜中出现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是其特殊病理变化。典型的结核结节结构为中央有1~2个巨细胞,其核呈马蹄样排列,其外有一群杆形的类上皮细胞围绕,最外层有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

(4)衣原体性子宫内膜炎(chlamydial endo-metritis)

:常引起严重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可伴间质坏死及腺上皮结构破坏。

(5)子宫内膜病毒感染(virus infections):

少见。内膜有局灶性坏死,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在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可找到核内病毒包涵体。

图1-37 绝经后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导致宫腔异常出血

图1-38 绝经后萎缩性子宫内膜炎

(二)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是子宫内膜局部增生逐渐长到子宫内膜表面而成,多见于子宫底及两角。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腺性、腺囊性、腺瘤性和纤维性四种(图1-39)。

1.腺性息肉(glandular polyposis)

 外表像正常子宫内膜,由基底层生长而来,间质是疏松纤维,腺体没有囊性扩大。

2.腺囊性息肉(cystic glandular polyposis)

间质纤维化程度比囊性增殖的腺体要重,其余各点相似。

3.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osis)

镜下可见腺体高度增生,数目明显增多,呈背靠背现象。间质明显减少。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或呈乳头状突入腺腔。单一息肉有腺瘤样增殖预后较好,若呈弥漫性的腺瘤样增殖则预后不佳。

4.纤维性息肉(fibroid polyposis)

代表腺体息肉退化的形式,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一般腺体较少,间质含密集胶原的纤维束,并含有平滑肌,表明这些息肉来自基底层的局部增殖。血管较丰富。

(三)子宫内膜增生

1986年,Norris等结合组织学诊断标准的可重复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提出了以增生性病变中有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作为病变的分类基础。分成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3种(图1-40、图1-41)。

1.单纯增生(simple hyperplasia)

镜下子宫内膜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腺体大小不一,轮廓较平整,腺上皮形态与正常晚期增生期子宫内膜相似,腺上皮无异型性表现。

2.复合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

少数复合增生可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影响预后。镜下检查病变区腺体增生明显,腺体拥挤,间质明显减少,腺体轮廓不规则、弯曲或锯齿状,腺上皮细胞无异形性。

3.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病变限于子宫内膜腺体,诊断的关键是腺上皮细胞的异形性。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镜下检查,病变区腺体增多,间质减少,腺体轮廓不规则。腺上皮细胞出现异形性,细胞排列紊乱,极向消失;细胞核增大变圆、不规则,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

轻度:

腺体轮廓稍不规则,腺上皮细胞异型性轻微。

图1-39 子宫内膜息肉

图1-40 子宫内膜增生

图1-41 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宫腔内充满增厚的内膜组织,局部黄色为坏死组织

重度:

腺体轮廓明显不规则、分支状,腺腔内可有出芽或乳头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癌变率达30%~50%。

中度:

病变程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两者之间。

(四)子宫内膜化生

生殖道的上皮包括阴道、宫颈、宫体、输卵管及卵巢的生发上皮都来自体腔上皮,具有高度分化潜力,可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化生。要注意与恶性肿瘤鉴别。

1.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这种化生最为多见,常见于有子宫内膜增生的腺体及腺癌中。表现有非角化型与角化型。

非角化型化生表现为小圆形细胞,胞质少,边界不清,形成桑葚样细胞。可通过桑葚样细胞周围缺乏网状纤维与间质细胞鉴别。当弥漫累及整层内膜时,称为子宫内膜鱼鳞癣病(ichthyosis)。

角化型化生常继发于子宫颈狭窄引起的子宫积脓。

2.浆液细胞乳头状化生(serous papillary metaplasia)和合体细胞乳头状化生(syncytialpapillary)

主要累及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表浅腺体。前者上皮细胞似浆液细胞,呈乳头状增生,乳头内有纤维血管间质,上皮细胞无异形性。后者上皮细胞增生呈灶状或乳头状,其为无纤维血管组织轴心的假乳头。两者多见于老年性子宫内膜长期应用雌激素治疗的患者,要与内膜乳头状癌组织鉴别。

3.黏液上皮化生(mucinous metaplasia)

多见于绝经后子宫内膜,受累腺体迂曲扩张或出芽,在增生的内膜中出现灶性的黏液腺体,腺上皮高柱状,核小,居细胞底部,胞质淡染。要注意与子宫内膜黏液腺癌鉴别。

4.纤毛细胞化生(ciliated cell metaplasia)

这类化生的上皮像输卵管黏膜上皮,只有当数量多时才能称为化生。表现为单层或假复层,细胞高柱状或呈锥形或梨形,胞质嗜酸或透亮,有核周空晕,细胞的腔缘有纤毛。纤毛细胞化生可伴不同程度增生,易误诊为腺癌。

5.透明细胞化生(clear cell metaplasia)

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糖原及少量黏液。胞质透亮,核圆,有时可呈鞋钉样。要与透明细胞癌鉴别。前者无恶性特征,可资鉴别。

(五)子宫腺肌病

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其发病机制不清,与雌激素相关。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子宫肌层多均匀性生长,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镜检特征为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特征性的小岛由典型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组成,且均为不成熟内膜,呈增生期改变,偶见局部区域有分泌期改变。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图1-42~图1-44)。

图1-42 子宫腺肌病,宫腔镜下可见子宫肌壁典型紫蓝色结节

图1-43 子宫腺肌病,子宫肌层局部血管增生明显

图1-44 子宫腺肌病,子宫肌层血管增生明显,月经期可导致经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