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医学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丁甘仁(1866—1926),名泽周,字甘仁。江苏武进孟河镇人。丁氏年少熟读经史,通晓诸子,然不屑举子业,而立志行医。

孟河古镇,名医辈出,自清初以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尤成杰出医家,遂有 “孟河四大家”之美名。丁甘仁更是兼精内外妇喉,创办中医学校,门人学子众多,名噪一时。其子丁仲英,孙丁济万、丁济民亦皆名震沪上及海外。

丁甘仁先生先拜当地名医马仲清为师,钻习经典古籍及随师临证。又受教于丁松溪(费伯雄门人,泽周之族兄),继而受业于名医马培之,兼收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后尚问业于伤寒大家汪莲石。丁先生修业期满,于孟河镇设堂应诊,不久迁居苏州,旋又转至上海定居并执业行医。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声誉不胫而走,求诊者比肩接踵,未及中年,已驰名海内。

丁甘仁先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每有慷慨解囊之举。有时竟将自己所得诊金悉数捐助学校,举办养老院、育婴堂等。丁先生被先后聘为广益善堂、仁济善堂、联义善会、位中堂、同仁辅元堂、至圣善院等慈善事业机构的名誉董事,赞助医务事宜。为此,孙中山先生就曾以大总统名义赠以 “博施济众”金字匾额,悬于诊所大厅以资表彰。

为发展中医事业,丁先生与同仁组织成立 “江苏全省中医联合会”。继又为便于远近同仁互通声气,发起成立 “上海中医学会”,被推为首任会长。为方便学术交流,又创建发行 《中医杂志》。1916年丁甘仁与夏应堂、谢利恒等联合集资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7年之后,为培养女子中医人才,先生又创办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全国各省市的求学者络绎不绝,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

历来中医多为私人诊所,规模有限,分科单一,1917年丁甘仁先生遂邀同仁发起筹办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为医学生临床实习提供教学基地,也开沪上创办中医医院之先河,为发展中医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易名为上海中医学院),连续办至三十届,培养中医人才800余名,其中程门雪、黄文东、盛梦仙、张伯臾、秦伯未、许半龙、严苍山、王慎轩、章次公、陈耀堂、陈存仁、宋大仁、张耀卿等近现代名医大家均出自该校门下,继而形成阵容浩大、绵延不绝的丁氏内科学派,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海派中医流派之一。

丁甘仁先生法古开今,博采众长,方药独到,自成一派,又倾力于创办中医学校、中医医院,培养众多杰出中医人才,无愧为我国近代史上极富影响力的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丁氏生前著述颇丰,后人整理出版的相关书籍多交叉重叠,上海图书馆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未曾面世的手抄本、油印本,因封存年久、字迹不清而不易辨识之处亦复不少。编撰者虽详校细勘,但难免力不从心、百密一疏之处,尚期同道斧正,读者明鉴。

李其忠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