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版前言

冠心病介入治疗始于1977年,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继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之外重要的治疗手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球囊扩张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阶段,被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自Palmaz-Schartz支架应用于临床之后,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了金属裸支架时代,由于置入金属裸支架明显降低了PTCA时期的再狭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使得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阶段(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此阶段中相继产生了一些新技术例如激光血管成形术、斑块旋磨术,斑块定向旋切术、抽吸血栓装置、远端保护装置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最令人振奋的发展阶段是第三阶段药物洗脱支架(DES)的问世,经过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ES较金属裸支架显著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并得到了充分的证实,这一进展使得冠心病介入治疗适应证不断拓宽,其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目前DES的研发已进入 “战国时代”,克服了第一代DES的缺点,具有优良性能的新一代DES已经浮出水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中,存在争议最多的领域是分叉病变,如何处理好分叉病变是每一个介入医师临床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DES时代治疗分叉病变,什么情况下选择单DES治疗?什么情况下采用双DES治疗?如果选择双DES治疗分叉病变,选择哪一种支架置入的方法更好?不同置入支架的方法中长期临床疗效如何?以上诸多问题目前仍无明确的答案,仍需要不断积累病例和长期随访来证实。

本书作者结合了10多年来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的经验,对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评述,同时收集了作者本人具有挑战性和代表性的27例分叉病变病例,其涵盖了介入治疗分叉病变的所有操作技术,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和借鉴。在此书中还有一些属于作者本人知识产权范围内的内容,例如提出不同于国外的分叉病变的分型以及主支斑块的不同类型对分支开口的挤压作用,在操作方式中采用支架与球囊对吻的支架置入术(SKB)和 “接力”式支架植入方式等。在本书第三章中详细阐述了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冠心病介入医师掌握此领域的最新动态提供了方便。

本书作为我国第一本关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专著,虽然内容较为丰富,但由于时间紧促,经验不足,可能还会存在疏漏之处,观点上也仅是个人所见,望介入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前任主任陈在嘉教授的关怀和支持,医院绘图室王国庆精心绘制了示意图,介入中心夏然和刘铄技术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帮助,以及本中心金辰秘书的协调工作,都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全书的作者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陈纪林

2008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