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周仲瑛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简介
周仲瑛,出生于1928年,江苏如东县人,首届国医大师,家世业医,自幼随父——著名中医学家周筱斋教授学习医术,1948年起悬壶乡里,并先后进修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和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进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81年出任该院业务副院长,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
周仲瑛国医大师在中医内科学领域,尤其在危重症及疑难病症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孜孜不倦地为中医内科急症医学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创建中医急难病学科。周仲瑛国医大师强调重视气血的关系及痰瘀在诸多疾病中的病理作用。如对高血压病、厥脱(休克)的研究,强调从气血立论,按调气和血立法;对出血热、乙型肝炎的治疗常从瘀热着眼,并首创“瘀热型血证”这一特殊证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则以痰瘀痹阻为论治根据。“瘀热论”是其学术特色之一。另外,他提出“审证求机论”,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病机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通往论治的桥梁,病机词汇则是表达所得印象的理论核心,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是进一步演绎分析的基础。若证候交叉复合,病机错杂多端者,则采用组合表达,并体现其内在因果联系。辨证力求规范,使理法方药相互联系,如苦辛通降治胃痞,酸甘复合养胃阴,脾胃疾病每易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故常以温清通补复合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