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五十病全图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邪犯胃或饮食不慎而致中焦气机不利,纳运失常,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所致;或因精神刺激,情志不畅,气机逆乱,肝气犯胃,或脾胃素虚而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每遇过度劳累,饮食失节,精神紧张或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疼痛加剧。

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辨证分型
续表
治疗方法
方法一
1.选穴
主穴: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天枢(在腹中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配穴:

寒邪客胃加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湿热中阻加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食积伤胃加梁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肝气犯胃加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太冲(在足背,当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脾胃虚寒加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胃阴亏虚加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瘀血停胃加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图2-30)

图2-30 胃痛取穴一
2.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辨证选穴施术,嘱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于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嘱患者取俯卧位,如上法在膈俞、脾俞、胃俞等穴位上拔罐,随症加减穴位,亦可用针刺后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或灸罐法。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2~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图2-31)。

图2-31 胃痛拔罐一
方法二
1.选穴

中脘、脊椎两侧(从膈俞至胃俞之间)压痛点(图2-32)。

图2-32 胃痛取穴二
2.操作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中脘穴至皮肤微出血为度,然后在中脘穴拔罐10~15分钟。再取俯卧位,在脊椎两侧压痛点走罐至皮肤紫红色为度。若属于寒邪犯胃或脾胃虚寒型胃痛,可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30分钟,罐后加隔姜灸中脘穴。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图2-33)。

图2-33 胃痛拔罐二
方法三
1.选穴
主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脾俞、胃俞。

配穴:

实证配梁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内关、太冲;虚证配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公孙(图2-34)

图2-34 胃痛取穴三
2.操作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

针刺:

每次辨证选5~10个穴位,用30号1.5~2.5寸毫针,常规消毒,用提插捻转手法,使局部有酸麻胀感,或针感放射到胃部、腹部为佳,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拔罐:

出针后选适合的玻璃火罐坐罐于针刺后的背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次可拔4~6只火罐(图2-35)。

图2-35 胃痛拔罐三

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胃痛,能有效地使疼痛缓解或消除,同时对某些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等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要注意饮食卫生,少量多餐,进食应细细咀嚼。勿食生冷不洁之物,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

典型病例

许某,男,30岁。胃痛2天。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2年,常因受凉、饮食不慎或情志不遂而诱发胃痛。2天前喝冷饮后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不伴恶心、呕吐及腹泻,局部热敷及服药后效果不显。诊见表情痛苦,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弦紧。采用针刺配合拔罐疗法。先嘱患者仰卧,毫针直刺中脘、天枢、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得气后施捻转手法,补泻兼施,留针20分钟。起针后患者取俯卧位,用闪罐法在肝俞、脾俞及胃俞上各闪5~10下,留罐10分钟。治疗1次胃痛明显缓解,经治疗5次后症状消失。

李某,男,42岁。患者近1年来胃脘部疼痛,腹胀,餐后尤甚,纳呆乏力,呃逆频繁,便秘,经胃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查体:面色萎黄,体弱神疲,舌淡暗、苔微腻,脉沉缓。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采用药罐法。取黄芪30克,党参、高良姜、桂枝、茯苓各20克,制附子、白术、广木香、白芍各15克,吴茱萸、厚朴、炙甘草各10克装入布袋,以文火煎煮,煮沸后把竹罐罐口朝下放入药液内煮沸2分钟后,用镊子迅速取出竹罐,用干毛巾吸附沸水滴,随即紧扣在中脘、天枢、足三里及脾俞、胃俞等穴位上,留罐10分钟。经治疗3次后患者自觉腹胀痛、呃逆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