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内科病罐疗症
一、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外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全身酸痛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为常见的外感病之一。多因卫外功能减弱,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乘虚侵袭人体而致病。
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风热者加拔曲池(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暑湿者加拔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头痛者加拔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气虚者加拔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足三里;血虚者加拔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阳虚者加拔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图2-1)。
嘱患者取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背部,在督脉及膀胱经穴循行线上涂适量凡士林。然后用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于背部,沿着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依次来回推拉几次,至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各2下或3下后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拔出适量血液。同时依据证型的不同,在相应的穴位上加拔火罐,阳虚者可配合灸疗(图2-2)。
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大椎、风门、肺俞(图2-3)。
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
患者取俯卧位,用梅花针依次沿着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轻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同时重叩大椎穴微微出血为宜,然后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上拔火罐,重点强力吸拔大椎、风门、肺俞、肩井、秉风等穴(图2-4)。留罐10~15分钟,注意避免起水疱。隔日1次。
①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大椎、肺俞;②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尺泽、列缺(在前臂掌面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足三里(图2-5)。
给予针灸配合拔罐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用1.5寸毫针针刺双侧风池穴,得气后留针10分钟,风寒型加艾灸大椎穴10分钟;风热型和暑湿型在大椎穴及肺俞拔罐10分钟。然后患者取仰卧位,取天突、膻中、尺泽、列缺、合谷、足三里等穴,进行常规针刺,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
起针后用小号罐于天突或中号罐于膻中穴拔罐5分钟。最后予艾条温和灸天突穴10分钟、足三里和丰隆穴各15分钟,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为度。每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图2-6)。
1.吸拔时,一定要达到力度,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2.拔罐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风寒感冒的患者在拔罐期间要注意保暖,起罐后要立即穿好衣服,或覆被助汗,同时可饮用姜糖水和解表药,以增强拔罐的祛风散寒作用。
3.不论风寒、风热患者均可配以药物治疗,并要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
张某,男,40岁。自诉平素体弱易感冒,3天前冒雨受凉后觉周身酸楚,身热微恶寒,头痛项强,后背发紧怕凉,自服葱豉生姜汤,有微汗出,仍感神倦乏力,头痛身重,四肢不温,口淡不思食,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感冒。取大号火罐吸拔于大椎、肺俞、肾俞穴位上,留罐15分钟(图2-7)。起罐后,用艾条在膻中、关元、身柱、命门各温和灸1~3分钟(图2-8)。施术后,患者微汗,头胀痛及周身酸痛感缓解,治疗3次后,诸症消失。
孙某,男,16岁。主诉:头痛、发热2天。2天前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微恶风,未予重视,病情加重。现头痛目胀,鼻塞流黄涕,咽痛,厌食,烦躁不安,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温39.3℃。证属风热感冒。治疗采取走罐法。嘱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涂适量凡士林。然后用大号玻璃罐,吸拔于背部,沿膀胱经循行线,来回推拉3遍,肺俞穴附近皮肤出现明显紫红色罐痕。再用梅花针重叩大椎、肺俞微微渗血,加火罐留罐15分,拔出瘀血10毫升。起罐后体温立即降低0.8℃左右,嘱患者多饮水,继而汗出,解小便之后体温降至37.5℃。次日再施术1次,体温正常,头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