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同罐象的临床意义
罐象,就是指拔罐后皮肤的阳性反应,如皮肤颜色、形态的变化(罐印)和皮肤温度的改变以及渗出物的性质等。拔罐后出现的这些皮肤反应,一方面是治疗效应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体内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不同的罐象代表着不同疾病的性质和证候,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不同状态和疾病的治疗效应。下面将从罐印、水疱、皮温、渗出物等几方面细细解读“罐象密码”的真正内涵。
罐印,又称罐斑,是指拔罐后皮肤颜色、形态的变化,如吸拔部位出现的点片状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的瘀斑,抑或是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图1-59)。
拔罐后皮肤局部出现的不同颜色或形态的罐印,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患者的健康状况,不同罐印出现在身体的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通过罐印形态特性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1)一般来说无病者多无明显罐印变化。
(2)吸拔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或虽有为粉红色无斑点,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尚轻(图1-60A)。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病症,尤其对肥胖(图1-60B)、贫血或病邪深伏者而言,前几次拔罐也常常吸拔印迹不明显。
(3)罐印数日不退,常表示病邪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图1-61A)。但拔罐后1个月黑紫罐印还没有消退(图1-61B),则应该去检查凝血功能,看血小板数值是否正常。
(4)吸拔部位5分钟内即出现明显罐印,提示该部位即为患病部位。如肩井穴出现黑紫印(图1-62A、1-62B),多为颈椎病寒凝血瘀型的表现;再如中脘、天枢出现紫红罐印(图1-62C),提示肠胃内有积热。
(5)吸拔部位出现微痒、脱皮屑或皮纹现象,提示内有风邪,或代表湿邪较重(图1-63)。吸拔部位又痛又痒,多为内有风湿、火毒。
(6)背部拔罐时,相应背俞穴及其附近出现明显罐印,常提示与此穴相关的脏腑功能异常或存在病变。如淡红斑点(图1-64A)在肾俞穴处呈现,多提示肾虚;在脾俞穴附近出现淡白水疱罐印(图1-64B),则多系脾虚湿盛。
(7)罐印中夹有隆起的风团,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图1-65)。
(8)罐印颜色深浅不一、泾渭分明,在排除重罐(图1-66A)的前提下,多提示风、寒、湿、热夹杂相犯。如图1-66B、图1-66C示风寒侵袭;图1-66D和图1-66E示外犯风热;图1-66F示风湿热夹杂而至;图1-66G示寒包火。
(9)治疗过程中罐印逐渐减少或变淡,则提示邪气渐退,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但临床上有些患者反应,经多次拔罐后皮色已趋正常,但病情并未完全缓解。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体内病邪不能单靠吸拔即可排除(可能还需要施发疱罐法以排出水湿之气或刺络拔罐以放出瘀血等);二是患者邪气已出但正气不足,留罐难以补足正气(图1-67)。
(10)若皮肤上呈现的罐斑颜色逐渐变深或增多,说明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罐印颜色的深浅与疾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深红色—热证;鲜红色—内热/阴虚火旺;黑色—寒证;紫色—湿证;紫红色—湿热;淡青伴紫斑—气虚血瘀;青紫色—内寒重;紫黑而暗—寒凝血瘀;大面积紫黯—阳虚心寒。具体而言详述如下。
(1)若罐印呈白色(图1-68A),或潮红、淡红(图1-68B),多为气虚血亏或慢性虚损性疾病。如前文所提及的肾虚罐印。
(2)若罐印灰白、色淡或无颜色改变,且局部皮肤触而不温,多为虚寒证或湿邪体质所致(图1-69)。
(3)若罐印红,罐内皮肤隆起的程度明显,一般提示内有虚热,如阴虚火旺。罐印红而暗,皮肤隆起的程度不明显,提示内有瘀热,多为血液黏稠或血脂高(图1-70)。
(4)若罐印呈深红色或出现丹痧红点,或皮肤隆起的程度不明显,触之微痛,兼见水疱及身体发热者,多为湿热火毒之证(图1-71)。
(5)若罐印中间发青,多为风证、寒证。罐印淡紫发青伴斑块,一般提示以虚证为主,兼有血瘀,多为气虚血瘀(图1-72)。
(6)若罐印色紫黑,提示内有积寒;若背部风门或肺俞拔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多提示外感风寒(图1-73)。
(7)若罐印色紫黑而黯,提示病程已久,经络不畅,为寒凝血瘀之证(图1-74A)。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为气滞血瘀之证(图1-74B)。图1-74C为左侧偏瘫患者的背部罐印。
(8)若罐印呈现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有风湿痹证(图1-75)。
拔罐出水疱的实质就是皮下“充水”,即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疱。若负压作用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后出血较多,也可能形成血疱。
因年龄和体质的差异,以及病情的不同,出水疱的多少与状态也存在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拔罐出水疱是体内病原体某种病毒外排的一种现象,也是强制排毒的一个方法。
1.在一定的时间和压力因素下(如10min×-0.04MPa),水疱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瘀阻的情况(图1-76)。
2.水疱数量多而大,疱液色白清稀,周围皮肤温度不高,提示体内湿气相对较重,多为寒湿证(图1-77)。
3.疱液色黄或者浑浊,多为湿热证。若水疱内有血水,是湿热火毒的反映(图1-78)。
4.水疱色呈血红色或黑红色,说明病程较长,湿气重且有瘀血现象(图1-79)。
5.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疱时,预示会有理想的疗效,可连续多次拔罐以祛湿务尽(图1-80)。
一般拔罐后,拔罐局部和周围的皮肤温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适当的皮肤温度升高表明机体正气比较充足,抵抗力较好;如果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则表明机体感受阳邪、实邪,或者患者的疾病证候为实证、热证(图1-81)。
拔罐后,起罐时手伸进罐内,若顿时感觉有一股热气,说明湿热重。若皮肤温度升高不明显甚至降低,提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者所患疾病的证候为虚证、寒证。
通过对拔出的血液、脓液、体液、分泌物等皮肤表面渗出物的颜色、性质进行观察,可以对疾病做出一定的诊断。
(1)一般拔罐后皮肤会有少量的水汽渗出,属于正常现象。在病理状态下,如果皮肤有大量的水汽渗出,附于罐的表面或罐印上,则表明机体内的痰饮、水湿比较严重(图1-82)。
(2)若渗出液颜色淡白为寒证,质地稀薄为虚寒证,质地黏稠则为实寒证(图1-83)。
(3)若渗出液颜色淡黄或黄色为热证,质地稀薄为虚热证,质地黏稠则为实热证(图1-84)。
(4)若吸出血液中夹有泡沫样液体,提示内有风邪(图1-85)。
瘀血的性质主要根据出血块的色泽、水分的多少和出血的速度快慢进行辨别。
(1)出血颜色鲜红、不易结块,表示病程较短,多为炎症、热证(图1-86)。
(2)出血颜色黑紫、块大黏腻,说明瘀血内停日久,瘀阻较重(图1-87)。
(3)出血清淡难凝为血虚,沉凝易结为气滞血瘀(图1-88)。
(4)出血缓慢,多刺几针仍断续出血者,为气亏血虚。出血急促为热盛(图1-89)。
(5)血中夹水,说明有风湿病、肝病。血中含脓为外伤感染或湿毒相搏。血中夹有黏液果冻样物质,说明湿毒瘀积,凝滞日久(图1-90)。
(6)出血量多说明病程较长,出血量较少说明病程较短或病位较深(图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