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拔罐疗法的阳性反应和处理
拔罐疗法对不同的病症、施术部位、罐具大小、施术方法、负压大小等均有不同的阳性反应,包括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情况。
拔罐疗法通过不同的罐法产生负压吸引,使局部的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留罐期间,患者感觉局部有牵拉、紧缩、发胀感,或有温热、发凉、酸楚、舒适、轻微痛痒等不同感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起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紫暗或紫红痧点等罐印,均属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或病理反应。一般1至数天后,可自行恢复,无须作任何处理。当然,上述感觉和罐印并非会全部出现,只是依病情及个体反应的不同,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图1-53)。
拔罐疗法属于纯物理的外治法,安全无毒性,但若把握不当,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如拔罐后出现局部疼痛剧烈、皮下大面积瘀斑、皮肤灼伤、大水疱,或产生不同的远端和全身反应,如发冷发热、麻木、窜痛、肿胀,甚至晕罐等。
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患者精神紧张,疼痛敏感。
(2)走罐时所涂润滑药物的刺激性过强。
(3)在起过水疱的部位重复拔罐,使罐口压在疱上而增加疼痛。
(4)罐具质量差,罐口边缘过薄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
(5)罐法使用不当,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
(6)罐子吸力过大,隆起太明显,或吸拔时间过长,局部瘀紫太厉害或起大水疱。
(7)部位不合适,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股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吸力过大或时间过长甚至可能导致组织坏死。
(8)个别患者因过度虚弱、疲劳、饥饿、恐惧心理或以上原因而在拔罐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冒冷汗、胸闷心慌,甚至晕厥等反应。
为了避免异常反应的发生,施术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术前准备,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2)选择合适穴位或部位,避开骨端凸隆处、神经血管敏感处、创面以及其他不宜拔罐的部位。
(3)选择合适口径大小和质地较好的罐具,避免罐口不平或裂纹、底阀漏气等,不符合要求的罐具弃之不用。
(4)询问患者感觉和注意观察罐内的皮肤变化,如有水疱、瘀斑、过度隆起或感觉疼痛,应及时处理。
(5)初次拔罐者吸拔时间宜短,负压力量宜小,手法宜轻,同时宜选择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处理,防患于未然。
(6)对于过度饥饿、疲劳、紧张、饮酒的患者,尽量不要施术或施轻手法的拔罐术。
拔罐后局部的皮肤、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会在罐内受到挤压,所以拔罐后会有点疼痛。一般数数1、2、3……至120,皮肤适应了压力的变化以后,疼痛大多就可以耐受了。
若患者感到拔罐区异常紧而痛,或有烧灼感,则首先要检查皮肤有无烫伤;其次要检查是否罐距太近,或是否罐子吸力过大;最后考虑患者是否过度紧张,或术者手法是否有误等。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如果是吸力过大,可放少许空气进入,以减小罐内负压。若是罐距太近,则应立即取下罐子重新调整再拔。如果是皮肤有烫伤,此处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选其他部位。
在施行针罐法时,如针口过于胀痛,或酸胀痛感向他处传感,难以忍受,应起罐调整针刺的深度或方向,待反应减轻后再进行拔罐。
拔罐所致的水疱是一种张力性水疱,与患者病情、拔罐部位、留罐时间、罐内负压和温度等有关。其中大多数水疱与留罐时间过长(≥15分钟)密切相关。对糖尿病或体内湿气重的患者而言,为避免起水疱,可缩短留罐时间,一般3~5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组织疏松部位较致密部位拔罐容易出现水疱,如同样的留罐时间,胸前、大腿内侧、小腿肚等部位较肩部、腰部、大腿后侧易起水疱。
为了防止拔罐的不良事件发生(发疱罐法除外),最好采用透明的玻璃罐,这样可以及时观察皮肤的变化而能及时处理。水疱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针灸针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渗液放出来,然后涂以甲紫即可,不必包扎,涂上烫伤膏也可以。如果合并感染,可服用抗生素(图1-54)。
刺络拔罐或挑刺拔罐时,尽量避开动脉处,若罐内有大量出血,超过治疗要求的出血量,应立即起罐,并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图1-55)。
由于火的运用,为烫伤、灼伤的意外发生留下隐患。皮肤发红,甚则起疱灼痛,多因不规范操作所致,如拔火罐时罐口受热,或不慎将酒精滴在皮肤上等。如果只是有灼烫伤痕,不需要特殊处理,涂上甲紫药水即可。若起大水疱,则处理同前所述(图1-56)。
罐内负压是瘀斑形成的主要因素,瘀斑是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皮下出血的结果,负压越大,破裂越重,相应出现的瘀斑颜色也越深。毛细血管破裂既是火罐治疗取效的机制之一,同时也是某些拔罐风险的主要诱因。尤其许多老年人在长期服用或注射一些抗凝药,如玻立维片、阿司匹林、肝素等,凝血功能下降,一旦发生渗血现象,出血时间必将延长(图1-57)。
因此,在拔罐前,如不详细地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凝血功能),一个小小的火罐也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拔罐当中,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休克和晕厥,此时患者感觉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心慌心悸,继则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甚至出现突然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此时,应立即取下罐具,让患者平躺,取头低脚高体位。轻者喝些温开水,稍重者可针刺十宣、合谷等穴,或指压人中,即可恢复常态。继续平卧休息15分钟才能离开治疗室。对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经上述办法处理后倘若昏厥、低血压仍不能纠正者,可考虑应用中枢神经兴奋药或输液,并及时送医院急诊救治(图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