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
一、典型病例
性别:女,年龄:29岁。
主诉:反复咳嗽3月余。
病史摘要:患者3个月前着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自服感冒药后鼻塞、流涕症状好转,但仍有咳嗽,咳嗽剧烈时出现尿失禁,有时在连续咳嗽后出现胸闷气短,自行服用蛇胆川贝枇杷膏,患者去当地诊所就诊两次先后予以口服和静脉抗菌药物后无好转,终于在连续几天咳嗽导致整夜未眠后来医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近三年每年在季节变换时都会出现轻重程度不等的咳嗽,无固定时间性,时为干咳,偶伴有咳痰,且每次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均持续1~2个月,在运动后时有胸部发紧的感觉,待天气转暖后慢慢好转,两便可,无体重下降,无吸烟史,半年前开始养猫,没有其他疾病史及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100次/分钟,呼吸22次/分钟,血压120/75mmHg。神志清,体型中等,未见皮肤巩膜黄染、未及浅表淋巴结及蜘蛛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偶闻及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心率86次/分钟,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殊。双下肢无水肿,未见杵状指(趾)。在患者咳嗽时医师听见“吼吼”的金属声音。
二、临床思辨
问题1.本病例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明确诊断,询问哪些信息或做何种检查来帮助你进一步判断?
解析:本病例最有可能的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病史特点支持如下:
(1)患者反复发作咳嗽及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经治疗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4)无其他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的疾病征象。
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其他伴随症状有咳嗽的时间与节律、痰量的多少、性状和颜色等,有无伴随胸痛、咯血、气喘和发热等,需要进一步做的检查包括五分类血常规、胸片、肺功能,同时根据FEV 1占预计值的情况确定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
问题2.本病例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解析:本病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就诊,咳嗽、咳痰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和胸膜疾病,具体如下:
(1)呼吸道疾病:呼吸道各个部位,如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刺激性气体、烟雾、粉尘、异物、出血与肿瘤等的刺激均可引起咳嗽。
(2)胸膜疾病:胸膜炎、胸膜间皮瘤和气胸等。
(3)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肺淤血、肺水肿和肺动脉栓塞等。
(4)中枢神经病变引起咳嗽。
(5)其他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及心因性咳嗽等。
疾病列举:
1)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型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其特点为肺功能正常、组胺激发试验阴性、胸片正常且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2.5%。由于该疾病无气道高反应性,因此体征不会出现肺部哮鸣音,同时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帮助鉴别诊断。
2)支气管扩张症:该病以反复咳嗽、咳痰,间断咯血为主要特征,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囊样或柱状改变,但其咳嗽无明显的季节性及反复性,可行影像学检查后进一步排除。
3)支气管内膜疾病:支气管内膜异物或结核等,起病隐匿,有呛咳史,可伴有低热、盗汗及消瘦,查体可闻及局限性哮鸣音,可伴有肺不张,该病咳嗽亦无明显时间性,不能自行缓解,必要时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排除。
问题3.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及病因和诱因有哪些?本病例的可能病因和诱因,为何患者容易在夜间和晨起发作?
解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发病机制包括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炎性细胞浸润,上层基底膜增厚及气道黏膜水肿,上皮脱落混合细胞碎屑,黏液分泌增加、黏膜纤毛功能障碍,进而引起支气管黏膜肥厚与支气管内黏液栓塞。导致哮喘这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称为“病因”;导致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称为“诱因”。有些危险因素既是病因,又是诱因,再加上哮喘的发病很复杂,将具体某个危险因素界定为病因或者诱因有困难。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如遗传、肥胖、性别)和环境因素,如过敏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致敏物、感染、饮食、药物、内分泌、精神紧张、运动等。患者作为成年女性,饮食喜辣,处于季节变化时期,并在近期接触猫科动物都可能为哮喘危险因素。夜间好发的原因未能完全阐明,可能的原因有激素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神经张力的昼夜节律变化。已有研究报告气道炎症在夜间加剧,可能是因为抗炎机制的昼夜节律变化。
问题4.如何评价患者的支气管哮喘?
解析:(1)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和缓解期。慢性持续期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2)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一般根据治疗开始前1个月内喘息发作的频率、程度、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分为4级。
(3)根据GINA中控制和部分控制的概念进行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包括白天症状、活动受限、夜间症状/憋醒、需要使用缓解药物的次数、肺功能及是否存在急性发作。
(4)若患者存在急性发作如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根据临床特点可将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为4级。
根据患者目前情况评价为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轻度发作。
补充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数7.45×10 9/L↓,中性粒细胞数4.08×10 9/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125×10 9/L。
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24.5U/L,谷丙转氨酶:23.8U/L,乳酸脱氢酶:111U/L,碱性磷酸酶:68U/L,γ-谷氨酰转肽酶:8.9U/L,总胆红素:11.4µmol/L,结合胆红素:3.5µmol/L,总蛋白:59.3g/L,白蛋白:37.7g/L,三酰甘油:0.87mmol/L,总胆固醇:4.12mmol/L,肌酐:72µmol/L,尿素:6.23mmol/L,尿酸:358µmol/L,钠:142mmol/L,氯:103mmol/L,钾:4.12mmol/L。
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肺功能:VT:0.74L,IC:2.01L,FVC:2.48L,FEV 1:1.79L,占预计值%:79.3%,FEV 1/FVC:72.15%,MEF 75:58.6L/s,MEF 50:42.2L/s,MEF 25:38.3L/s,予以万托林100µg 2喷,20分钟后再次测定肺通气功能,FEV 1改善率>12%,绝对值增加235ml。
目前诊断:支气管哮喘,未控制,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轻度发作。
三、治疗方略
哮喘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哮喘触发因素、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患者教育。
(一)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1.控制药物
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
2.缓解药物
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β 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 2-受体激动剂等。
药物列举:
(1)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吸入为首选途径。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的药物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激素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可以予以患者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小剂量吸入治疗。
(2)β 2-受体激动剂:
可通过舒张气道平滑肌、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
1)吸入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
常用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通常在数分钟内起效,疗效可维持数小时,是缓解轻至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
2)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
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小时以上。沙美特罗:经气雾剂或碟剂装置给药,给药后30分钟起效,平喘作用维持12小时以上。推荐剂量50µg,每天2次吸入。福莫特罗:经吸入装置给药,给药后3~5分钟起效,平喘作用维持8~12小时以上。平喘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推荐剂量4.5~9µg,每天2次吸入。吸入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哮喘(尤其是夜间哮喘和运动诱发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福莫特罗因起效迅速,可按需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近年来推荐联合吸入激素和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应用加倍剂量吸入激素时的疗效,并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较大剂量吸入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因此该患者推荐应用吸入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氟替卡松/布地奈德一天两次联合治疗。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本品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轻症哮喘患者可单独使用该类药物,但其作用不如吸入激素,中重度哮喘患者可将此类药物作为联合治疗中的一种药物。本品可减少中至重度哮喘患者每天吸入激素的剂量,并可提高吸入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联用本品与吸入激素的疗效比联用吸入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与吸入激素的疗效稍差。如果患者合并鼻炎症状,可加用孟鲁司特钠:10mg,每天1次。
(4)茶碱:
本品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浓度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
通过皮下或舌下含服给予常见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如尘螨、猫毛、豚草等),可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变应原明确但难以避免的哮喘患者。有证据显示,该治疗方法可减少常用哮喘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的剂量,改善哮喘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未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减少未来新的过敏原种类,亦节约医疗经费。
(三)患者教育与管理
1.建立合理的预期 令患者明白:虽然哮喘无法根治,但是经过长期恰当的治疗,绝大多数人可以获得有效控制。
2.教会患者识别诱因。
3.教会患者认识哮喘的先兆和症状,自我监测和自救的方法。
4.确保患者正确掌握吸入制剂的用法。
5.帮助患者理解缓解发作药和控制发作药的区别。
6.由于控制发作的药物无法迅速解除患者的症状,故患者对控制药的依从性很差,患者教育可显著提高控制药的依从性,不盲信虚假宣传。
7.良好的患者教育有助于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四、重点及难点解析
(一)学习重点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1)~3)+5),或4)+5)者可以诊断哮喘: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运动、各种理化刺激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4)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任一项: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③PEF昼夜变异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由于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哮喘特有,所以在建立诊断的同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2)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
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 2-受体激动剂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实际上为慢性支气管合并哮喘,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水泡音。
3)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4)气管内膜病变:
气管的肿瘤、内膜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提高认识,及时做肺流量-容积曲线,气管断层X光摄片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
5)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见于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可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2.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发作药”(controller)和“缓解发作药”(reliever)。控制发作药具有抗炎作用,也称“抗炎药”,规律应用后可以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减少乃至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哮喘发展,稳定肺功能。缓解发作药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因此,也称“支气管舒张药”,通常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
部分药物既可通过口服或注射达到全身给药,也可以通过吸入达到局部给药。气道给药技术的进步,使得气道局部有很高的药物浓度,而全身作用降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明显地降低全身副作用。
(1)控制发作药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corticosteroid,ICS)是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控制发作的药,ICS只是控制哮喘的病情,但无法根治哮喘。停药数周至数个月后病情逐渐恶化,一般不会出现病情急剧反跳。
a.对各个年龄段和各种程度的哮喘患者均有益处,长期规律用药可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程度,避免气道的不可逆改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b.与β 2-受体激动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c.长期低剂量(400µ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他ICS)应用ICS是安全的,主要副作用在于给药的局部,如声音嘶哑、口腔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等。
d.大剂量(>1000µ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他ICS)应用ICS时有可能出现全身副作用,目前已知的副作用包括容易出现瘀斑(因为皮下组织变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密度降低。
e.没有证据表明,ICS会增加肺部感染的概率。活动性肺结核也不是ICS的禁忌证。
2)白三烯调节药:
白三烯调节药(leukotriene modifier)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1受体拮抗药和5-脂氧合酶抑制药。
a.有轻微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与ICS联用的效力不及ICS和吸入长效β 2-受体激动药联用,可减轻症状。
b.抗炎作用弱于低剂量的ICS,可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多数情况下,作为辅助抗炎药使用,以便减少ICS的剂量。对于轻度慢性持续的患者,也可试用本类药物代替低剂量ICS用于长期维持治疗。部分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对本类药物反应良好。
c.副作用轻微,疗效的个体差异大。齐留通可能有肝毒性,需注意监测肝功能。
3)茶碱类(小剂量)
a.小剂量的茶碱类药物具有抗炎活性,耐受性良好,一般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除非怀疑茶碱中毒。
b.暂不知道长期使用小剂量茶碱类药物的抗炎效力有多大,只是知道其和ICS联用的效力不及ICS和吸入长效β 2-受体激动药联用。目前,小剂量茶碱类药物(尤其是缓释剂型)主要是作为辅助抗炎药使用,用于减少ICS的剂量。
c.突然停用茶碱类药物,有可能引起反跳。
4)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systemic glucocorticosteroid):①对于中度及以上程度的急性发作,为减少恶化、降低住院风险、促进发作终止,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足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效;②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的效益/风险远低于长期ICS治疗。大约1%的患者必须依靠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维持剂量需在随访过程中滴定;③长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④用药较短的(<2周)可以直接停药而无须逐步减量;长期给药的患者,应避免突然停药,否则容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并可能诱发潜在的Churg Strauss综合征发作。
5)抗IgE抗体(奥马佐单抗,omalizumab):
可以中和循环中的IgE抗体,因此,可以抑制IgE介导的反应。对已和细胞结合的IgE抗体没有作用,所以不会激活肥大细胞。仅限于伴有IgE升高,并且即使吸入药物达到最高剂量仍然无法控制的哮喘患者。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已知本药可以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重大副作用。
6)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①抑制肥大细胞和感觉神经的活化,因此,对存在明显诱因(如运动、二氧化硫、过敏原等)的哮喘有效。必须在发作前预防性给药;对于终止发作无效;②抗炎作用微弱,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③安全性高,少数患者可能有局部刺激作用。
(2)缓解发作药
1)β 2-受体激动药
a.可阻止和逆转所有已知的气管收缩药引起的气道平滑肌收缩,起效快的品种可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
b.具有抗炎活性,药效长的品种可用于哮喘的维持治疗。由于这种抗炎活性具有快速耐受性,单用本类药物无法控制慢性炎症,再加上本类药物与皮质激素合用有协同作用,因此,复方制剂逐渐受到青睐。
c.吸入给药的副作用轻微,一般都能耐受。
2)抗胆碱药:
特指异丙托溴铵等气道专用的M受体阻滞药。
a.通过阻断M受体,从而抑制胆碱能神经介导的气管收缩和黏液分泌。由于哮喘发作涉及多种机制,而抗胆碱药仅对其中的胆碱能神经有抑制作用,因此本类药物的气管舒张作用不及β 2-受体激动药,应在β 2-受体激动药之后或同时给药。
b.由于吸收很少,因此全身副作用不明显。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口干;老年患者还可能出现尿潴留和青光眼发作。长期应用抗胆碱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有待研究。
3)茶碱(大剂量)
a.抑制磷酸二酯酶从而引起细胞内cAMP浓度上升,其舒张气管的作用和主要副作用均与此有关。
b.血药浓度需维持在较高水平(10~20mg/L)才有较明显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此时常常伴随副作用。因此,通常优先选用吸入短效β 2-受体激动药;在吸入短效β 2-受体激动药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静脉应用氨茶碱。
c.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头痛、利尿、心悸,剂量更高的情况下可出现心律失常、癫痫发作甚至死亡。
(二)学习难点
如何进行支气管哮喘的起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图1-1-1)。
图1-1-1 支气管哮喘的起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ICS=吸入型糖皮激素;0=受体拮抗剂或合成抑制剂;缓解药物包括吸入型抗胆碱能类药物、短效口服β 2-受体激动剂、一些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短效茶碱;不建议规则使用短效和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除非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一起规则使用
(张 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