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三
我院自1981年起开展了介入放射治疗技术,作为一个医学院附属医院,当时却很少有教授专家认识到介入放射治疗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为没有病人而发愁。直到有一天,泌尿科主任尤国才教授找到我,他说有一位病人是孤立肾,从高空坠下,把这仅有的一个肾脏损伤了,大量血尿,他们无法手术,问我有什么办法?这样,我做了第一例急症肾动脉栓塞手术,为病人止血,并保留了肾脏。
从此,他对我们的介入治疗很感兴趣,他还带我去外地会诊,为病人做肾造瘘。这事让急诊室医生知道了,于是我们又开展了盆腔外伤的介入治疗。当时有一例盆腔外伤病人,因为血压太低而先做了外科探查,探查无果却又出现了肺水肿。急诊室医生求助于我们,在此危急情况下我们迎难而上,为病人立即做了造影,很快就明确了出血部位,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对出血动脉做了栓塞治疗,病人的血压稳定了,两天后肺水肿消失。
介入治疗除了具有微创、安全与有效性能的特点之外,又具有急症需要的“神速”特征。速度与效果是检验一个医院医疗团队责任心与医疗实力的最好标准。
施海彬教授是一名很全面的介入专家,而我更要求他有神经介入的专长。他在神经介入方面钻研很深,他感叹于脑血管损伤后分分秒秒抢救的重要性,在掌握了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转归后,意识到其他疾病在急诊与抢救时也存在争分夺秒的重要性,于是他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上去。在他领导下的影像科与介入科首先积极投入绿色通道的建立,他积极与急诊科合作,共同创建了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绿色通道的建立,病人是最大获益者,他们有可能从死亡线上被挽救过来,或者从残疾线上被拖到正常状态。
但绿色通道对为数不多的介入医生来说却像被套上了枷锁,因为你随时都可能被“呼叫”,从任何地方赶回来——抢救病人。他们有时候不得不夜以继日地穿着铅衣在Ⅹ线下工作,表面上流着汗,体内的血细胞却在不断地被杀伤。
虽然我不忍心看到他们的身体遭到伤害,但我又很高兴看到这本书的出版、看到他们与同行分享绿色通道的经验,也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我向参与本书的编写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
希望读者们能从中得到收获,让更多急症患者在你的手中获益。
李麟荪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