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颈椎侧方动推疗法
一、颈椎侧方抗阻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坐位。
治疗师位置:
站立于患者患侧。
起始姿势:
患者坐位,两臂放松自然垂于体侧,头用力向左侧屈曲。治疗师左手掌置于患者头左侧部位,以便给患者头部施加适当阻力(图2-7A)。
操作手法:
患者主动用力侧屈颈部,力量由小到大。治疗师左手在患者头侧面施予阻力,同时右手示指、中指按揉肩颈外侧疼痛部位,力度由小到大,按揉3~5次,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2-7B)。
图2-7 颈椎侧方抗阻动推疗法
A.颈椎侧方抗阻动推疗法起始位;B.颈椎侧方抗阻动推疗法
适应证:
落枕,颈外侧急性扭伤,长期伏案工作造成的颈部肌肉慢性劳损,慢性劳损需要配合肩外侧牵伸和功能位动推疗法等。
注意事项:
1.治疗师右手按压的部位多为颈外侧肌肉,如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竖脊肌、半棘肌、肩胛提肌等肌肉的痛点。颈部外侧活动除颈部侧屈,还有旋转颈部及提升肩胛骨的作用,如斜方肌、肩胛提肌。在手法操作时,如果治疗师能精确判断是哪块肌肉引起的疼痛,则根据其肌肉解剖结构按相应肌的起止点或肌腹,并根据其对应肌肉深浅把握力度。
2.鉴于颈部问题经常影响肩及前臂活动,治疗师需要对颈部相关部位进行手法治疗,以防止颈部不适对肩关节及前臂活动产生连带的不良影响。
3.颈外侧的功能性活动包括侧屈视物、配合躯干侧屈拾物等。
4.本手法中为患者主动抗阻运动,每次操作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密切配合,治疗师操作时注意勿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小。
5.患者主动活动用力由小到大,速率根据治疗师指令而定,一般3~5次。
6.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
二、颈椎侧方牵伸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坐位。
治疗师位置:
站立于患者患侧。
起始姿势:
患者坐位,两臂放松自然垂于体侧,治疗师左手置于患者头左侧部位,以便向右侧牵伸患者头部(图2-8A)。
操作手法:
治疗师左手向右侧牵伸患者头部,牵伸的力量由小到大,直至牵伸到最大角度,同时右手示指、中指按揉肩颈外侧疼痛部位,力度由小到大,按揉3~5次,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2-8B)。
图2-8 颈椎侧方牵伸动推疗法
A.颈椎侧方牵伸动推疗法起始位;B.颈椎侧方牵伸动推疗法
适应证:
落枕,肩外侧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慢性劳损需要配合肩侧屈抗阻动推疗法以及侧屈功能位动推疗法等。
注意事项:
1.治疗师右手按压颈外侧的肌肉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竖脊肌、半棘肌、肩胛提肌等肌肉的痛点,颈部外侧活动除颈部侧屈,还有旋转颈部及提升肩胛骨的作用,如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等。如果治疗师能精确判断是哪块肌肉引起的疼痛,则根据其肌肉解剖结构按揉相应肌的起止点或肌腹,并根据其对应肌肉深浅把握力度。
2.鉴于颈部问题,如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部疼痛,常会累及肩部及上臂前臂,因此在做此牵伸手法时,一定要注意牵伸的力度,不然会引起上肩部及上肢部的严重不适。
3.颈外侧的功能性活动包括配合躯干侧屈拾物等。
4.本手法中为患者被动活动,不需要患者配合,患者勿紧张,注意放松就好。
5.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
三、颈椎侧方功能位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侧卧位,头部悬空。
治疗师位置:
坐于患者头侧。
起始姿势:
患者侧卧位,两臂放松自然垂于体侧,头部微右侧屈(图2-9A)
操作手法:
患者主动用力向左侧屈曲颈部,同时治疗师用右手示指、中指按揉肩颈屈曲侧疼痛部位,力度由小到大,按揉3~5次,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2-9B)。
图2-9 颈椎侧方功能位动推疗法
A.颈椎侧方功能位动推疗法起始位;B.颈椎侧方功能位动推疗法
适应证:
落枕,肩前及内侧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慢性劳损需要配合牵伸位及抗阻位动推疗法等。
注意事项:
1.治疗师右手按压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竖脊肌、半棘肌、肩胛提肌等肌肉的痛点,颈部外侧活动除颈部侧屈,还有旋转颈部及提升肩胛骨的作用,如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等。如果治疗师能精确判断是哪块肌肉引起的疼痛,则根据其肌肉解剖结构按揉相应肌的起止点或肌腹,并根据其对应肌肉深浅把握力度。
2.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身体直立,勿侧屈胸椎和腰椎,以免代偿颈部侧屈导致颈部功能位主动屈曲不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3.颈外侧的功能性活动包括配合躯干侧屈拾物等。
4.本手法中为患者主动抗阻运动,每次操作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密切配合,治疗师操作时注意勿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小。
5.患者主动活动用力由小到大,速率根据治疗师指令而定,一般3~5次。
6.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