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寄生虫病防治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篇 土源性寄生虫病

第二章 经口感染寄生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简称蛔虫)寄生在人肠道而引起。人体感染者粪便中排出的受精蛔虫卵约经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后,进入小肠内孵出幼虫行4次蜕皮后成为童虫,经约数周发育为成虫。成虫游离寄生于小肠,以半消化物为食,雌虫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蛔虫病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有时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病、肠梗阻等。

一、流行病学

(一)分布
蛔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全世界约有1/4的人感染过蛔虫,尤其在温暖潮湿、经济不发达和卫生条件差的国家或地区流行更为广泛,多见于学龄儿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群感染率可达27%,部分非洲地区人群感染率则高达95%以上。
(二)流行环节
粪便内含有受精蛔虫卵的人是造成感染流行的传染源。在流行区,用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是蛔虫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人因接触外界污染的泥土,如农田、庭院地面等,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蛔虫卵而引发感染(图2-1)。食用带有蛔虫卵的甘薯、胡萝卜、腌菜等食物可发生大批人群感染。人对蛔虫普遍易感,在年龄分布上,儿童高于成人,尤以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感染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卫生习惯改变和(或)多次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是成人感染率降低的原因之一。男女性别间差别无显著。
图2-1 蛔虫生活史
(三)流行因素
蛔虫病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这与当地粪便污染地面和卫生水平低等因素有关,并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和卫生习惯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人群受蛔虫感染的季节与当地气候、生产和生活活动有关,感染期虫卵的出现率以7月、8月为最高。

二、临床表现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均可使人体致病,但其主要致病阶段是成虫。幼虫致病主要是在感染移行过程中引起的机械性组织损伤,但多为短期的一过性的病变,较常见的是幼虫在肺部可致肺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产生蛔虫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当发生严重感染时,幼虫还可侵入脑、肝、脾、肾等器官引起异位寄生。成虫具有钻孔和螺旋式扭结的习性,在肠道寄生过程中,典型症状为脐周腹痛,反复发作,严重感染者有呕吐蛔虫或粪便排出蛔虫史。慢性感染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除了夺取人体营养和引起超敏反应之外,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较多见的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较少见的蛔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等。亦可通过病变部位侵入相邻器官引起相关疾病。如胸部蛔虫症、憩窒蛔虫症、中耳蛔虫症、尿路蛔虫症,甚至还有罕见的转移性蛔虫症、蛔虫性胃肠漏等。

三、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对蛔虫感染者和蛔虫病的确诊依赖于从粪便中查见蛔虫卵或在粪便或呕吐物及手术中发现蛔虫虫体。粪检虫卵的方法主要为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和沉淀法等。一粪多检或多次粪检均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感染初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胆道蛔虫症出现并发症时则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B超检查、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可辅助蛔虫病的诊断。

四、诊断

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以阵发性脐周疼痛等主要症状,根据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诊断。自患者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发现成虫即可确诊。

五、治疗

对蛔虫感染者和蛔虫病的治疗,无论病情轻重均应进行驱虫治疗。常用驱蛔虫药物有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用药后可使虫卵转阴率达90%以上。前者200mg/次,1~2次/日,共1~2天;后者400mg,顿服。此外,伊维菌素也是一种理想的驱虫药,每日口服100μg/kg,连服2天,治愈率接近100%。
并发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等解除痉挛可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单用解痉药物止痛效果欠佳时可加用镇痛药物,如盐酸哌替啶50~70mg肌注,必要时4~6小时重复应用。胆道感染者可用3%硫酸镁溶液,10ml,3次/日,口服利胆驱虫,并短时间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感染。胆道感染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或腹痛、呕吐频繁,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者,应予以禁食、输液、补充维生素,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高热量液体、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同的并发症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但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六、预防与控制

(一)控制传染源
驱除人体肠内蛔虫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积极发现,治疗肠蛔虫感染者,查治易感人群(如幼儿园儿童、小学生及农村居民),在感染高峰后2~3个月(如冬季或秋季),可用肠虫清口服作集体驱虫,驱出的虫和粪便应及时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
(二)宣传卫生知识
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三)管理粪便及环境
搞好环境卫生,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用人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粪水中的游离氨、厌氧发酵及高温可杀灭蛔虫卵,同时还增加肥效;此外采用泥封堆肥法,3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亦可杀死蛔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