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评定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其他临床评定方法

一、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客观反映膀胱、尿道及其括约肌的异常生理活动,可为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断、分类和治疗提供依据,并能反映下尿路状况对上尿路功能变化的潜在影响。尿流动力学通过借助尿流动力检测仪测定相关的生理参数对下尿路功能进行评估。常规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urinary flow)、储尿期膀胱和尿道的功能检查和排尿期膀胱尿功能检查。
(一)尿流率检查
尿流率为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出的尿量,反映了排尿期膀胱、膀胱颈、尿道和尿道括约肌功能,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结果,单位为ml/s,可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初步检查,详述如下。
1.尿量(voided volume)
尿量是指尿流率测定过程中从膀胱内排出的尿液容量,直接影响到尿流率的大小,因此在检查时,要保持检查时的尿量与平时相近。
2.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 max
膀胱内初始尿量影响Q max,当尿量为150~400ml时,成年男性的Q max最低值为15ml/s,成年女性为20ml/s。膀胱出口情况与逼尿肌收缩力都会对Q max造成影响。膀胱出口阻力增高或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低都会造成Q max减低,需要结合病史对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重复检查。
3.尿流时间(flow time,FT)
尿流时间是指尿流率测定过程中可以确切测到尿流的时间段。
4.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Q ave
平均尿流率是指尿量除以尿流时间所得的商,单位为ml/s,该值的临床价值较小。
5.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TQ max
达峰时间是指尿流出现到尿流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间隔,反映膀胱颈开放的快慢。TQ max取决于尿量和Q max,无正常参考值,在正常男性中,一般低于尿流时间的1/3。
6.残余尿量(residual volume,RV)
残余尿量是指当排尿结束的瞬间膀胱内残留的尿液容量,对神经源性膀胱评定有重要的意义,B超残余尿检查和导尿都可以明确残余尿量。大于50~100ml为残余尿量增多,易导致肾功能损伤。
7.尿流率模式和意义
正常膀胱排尿发生在逼尿肌主动收缩、膀胱颈被动松弛和尿道外括约肌开放的时候,尿流曲线形态反映了逼尿肌收缩行为和尿道开放的状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逼尿肌不会快速收缩,而膀胱颈部和尿道外括约肌开放,尿道腔内压力较低,尿流率曲线呈钟形或弓形。
当存在尿道内压迫型梗阻时,尿道开放压增高,尿流率曲线呈低平的不对称曲线,排尿结束部的曲线下降缓慢;尿道内缩窄型的梗阻可以使尿道腔的内径变细,尿流率曲线呈平坦状或盒子状;而圆锥或马尾综合征患者中,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丧失,可表现为腹压排尿,排尿呈间断模式。
(二)储尿期的膀胱尿道功能检查
储尿期膀胱测压是在膀胱充盈的过程中,测定膀胱内压力和容量关系,可分为S1和S2,S1为膀胱充盈初期,即膀胱由空虚状态开始伸展,此时逼尿肌压力与膀胱容量呈正比,S2是随着膀胱容量继续增加,膀胱壁发生应力性舒张,膀胱内压力不升高,或仅轻微升高。常用的评价指标简述如下。
1.膀胱零点压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的定义,以耻骨联合上缘平面的压力作为膀胱压的零点,在检查开始膀胱内的容量为零时的逼尿肌压,为膀胱空虚静止压,多为6cmH 2O以下。
2.膀胱感觉
通过评价充盈过程中三个监测点时的膀胱容量和患者主观感受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正常膀胱感觉,简述如下。
(1)首次膀胱充盈感(first sensation of bladder filling):
在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患者首次注意到膀胱充盈时的感觉,此时充盈约150ml。
(2)首次排尿感(first desire to void):
在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患者首次感受到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排尿的感觉(此时也可延迟排尿),此时充盈约300ml。
(3)强烈排尿感(strong desire to void):
在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持续存在的排尿感(无漏尿恐惧感),此时充盈400~500ml。
在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中,如果没有定时夹闭导尿管,可能造成膀胱容量减低,会在膀胱容量很小时就出现首次膀胱充盈感,和(或)很早出现强烈的排尿感。在圆锥和马尾综合征的患者中,也可出现膀胱感觉减弱和膀胱感觉缺失。
3.膀胱容量
膀胱容量用于了解膀胱储尿能力,常见评价指标包括膀胱测压容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最大麻醉膀胱容量。
4.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
膀胱顺应性指膀胱充盈过程中容积改变所致的压力改变。正常膀胱从空虚到充盈状态逼尿肌压力变化较小(10~15cmH 2O)。
5.逼尿肌活动性
在正常情况下,膀胱充盈时,逼尿肌松弛使得膀胱容积增大,逼尿肌稳定,不出现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并可以抑制由激惹试验诱发出的逼尿肌收缩,保持膀胱内低压状态。ICS将逼尿肌活动障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逼尿肌不稳定,另一类是逼尿肌反射亢进。
6.漏尿点压力(leak point pressures)
漏尿点压力指尿液从尿道口流出时的膀胱压力,可分为膀胱漏尿点压力(bladder leak point pressures,BLPP)和腹压漏尿点压力(abdominal stress leak point pressure,ALPP)。BLPP定义为在缺乏逼尿肌收缩的前提下,膀胱充盈过程中出现漏尿时的最小膀胱压,在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查中有重要的意义,当BLPP大于40cmH 2O时,发生输尿管反流和肾积水等上尿路功能损伤风险增高。BLPP为40cmH 2O时膀胱的容量为相对安全的膀胱容量。ALPP主要反映尿道括约肌的关闭能力,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和分型。
(三)排尿期的膀胱尿道功能检查
排尿期始于受检者和检查者决定允许排尿,终于排尿完成,一般分为M 1、M 2和M 3。M 1为排尿的初始阶段,逼尿肌自主收缩使膀胱内压力急剧上升,当尿道开放时尿液排出,即进入M 2阶段,此时因维持尿道开放状态所需的膀胱压力小于开放所需的压力,膀胱压力开始下降,在接近膀胱排空时逼尿肌常有短暂的加力收缩,形成M 3阶段。
排尿期的膀胱尿道功能检查是在排尿期同步测定与记录逼尿肌压力和尿流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尿道阻力的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第二是导致逼尿肌内和(或)外括约肌协同失调造成的排尿阻力增加(如脊髓损伤),最后都导致尿流率减低,排尿困难,从而出现残余尿量增加,甚至尿潴留。
在康复医学科的患者中,如果患者存在排尿障碍,则需要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而言,该检查尤为重要。需要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分类,从而决定后续的治疗计划(药物治疗或清洁间歇导尿)。
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支持和营养作用。CSF主要产生于各脑室脉络丛,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最后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侧孔流到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成人CSF总量平均为130ml,每日生成为500ml。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只能选择性地进入CSF,这种功能称为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在病理情况下,BCB破坏和其他通透性增高可使CSF成分发生改变,CSF生理、生化等特性的改变(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颜色的变化、清澈度的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脱髓鞘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康复医学科的患者中,如果为脑肿瘤术后的患者,术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在考虑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时,也不能忘记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此时,就需要进行腰穿和脑脊液检查,必要时进行脑脊液持续引流,以明确诊断和辅助治疗。
三、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的一种常用的诊断技术,临床上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等,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制订。在入院康复治疗的患者中,如果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则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术。
四、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pathological examination)是检查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中的病理改变的病理形态学方法,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在康复医学科的患者中,病理检查较少用。
(白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