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关键词:建成40 956个健康支持性环境,其中健康社区、单位、学校17 128个,健康食堂、餐厅9594个,健康小屋5975个,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健康主题公园等8876个;全国招募健康指导员244 404名;2289所学校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创建无烟环境31 176个;创建100户 “健康厨房”;建立微信公众号150余个;2507个 “全民健康行动”县 (区)
一、背景
(一)我国面临的健康挑战
1.主要慢性病高发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人群的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肺癌和肝癌,均为慢性病。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8.8%,与1991年相比上升31%;糖尿病患病率2.6%,与1996年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均有所增加。
2.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
2002年我国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1%,分别比10年前上升了39%和97%;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0.7g,大大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摄入量 [6g/(人·天)];18~59岁职业人群身体活动充分率为68.3%,但活动仍以职业劳动为主,体育锻炼相对较少。同年吸烟调查显示,男性吸烟率为57.4%,与1996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仍处于高平台期。
(二)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
2004年,第五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 “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要求各成员国将推动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作为保障民众健康、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策略。随后,我国 《卫生事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 “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为重点工作。为此,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以下简称 “行动”)。
二、工作策略
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支持、全民参与的慢病防控机制。以饮食和运动为切入点,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技能培训,促进健康行为形成。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三、行动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2007—2015年为第一阶段,开展 “健康一二一”行动,内涵为 “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1.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以不同形式组织开展 “健康一二一”行动。
2.到2015年底,以省 (区、市)为单位,有50%以上的县 (区)组织开展 “健康一二一”行动。
3.到2015年底,与行动开展前相比,开展 “健康一二一”行动地区的居民对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知识的知晓率在原有基础上上升80%;采用合理膳食指导工具、主动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上升30%和50%,到2015年底分别上升50%和70%。
4.到2015年底,与行动开展前相比,开展 “健康一二一”行动地区居民慢性病控制相关膳食关键指标合格率和身体活动达到推荐水平人数的比例分别上升60%。
5.到2015年底,与行动开展前相比,开展 “健康一二一”行动地区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上升趋势与其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趋势有所控制。
四、组织管理
(一)组织架构
原卫生部成立行动领导小组、国家行动办公室和专家指导委员会。行动领导小组由原卫生部相关司局和中国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组成,由卫生部领导任组长。聘请营养、运动、慢性病、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和咨询。国家行动办公室设在中国疾控中心,负责行动方案的制订、执行、督导与评估等各项具体工作。省市县三级均设有行动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实施行动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
(二)经费支持
2008年起,行动被纳入中央补助地方项目,由中央财政直接拨付各省,支持各地行动的开展。2011年起,行动被列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行动经费逐年增加,2015年全国经费达到一千多万。
(三)人员培训
为提高各地行动工作队伍的能力,国家行动办每年对省级行动办进行项目培训,省内行动办进行逐级培训,并定期组织行动经验交流,提高各地开展健康教育与指导、慢性病社区防治以及项目评估的能力。
(四)督导考核
2012年,行动被纳入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2012年)》,这使行动成为各地疾控的常规工作。行动开发了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各地各级行动办工作信息的实时上报。国家行动办通过此信息上报平台进行过程评估,掌握各地行动的动态与进展。国家行动办定期选取部分省份进行督导。
(五)交流推广
行动积极搭建学术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大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交流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控的最新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参会人员包括全国各级行动办公室和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健康生活方式大会的举办也使行动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健康生活方式展览
五、主要活动
活动一 行动设计
(一)指导思想
运用健康促进社会营销策略,打造项目品牌,倡导健康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二)设计“行动”标识
2007年初,国家行动办公室组织设计了 “行动”标识,并补充注册了版权和商标。
标识外围以健康一词的拼音首字母JK为元素,通过艺术化设计变形,使字母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形象图形,像个饱满的水果,同时辅绘以谷穗图案。标识中心以字母K为元素,通过设计变形,使字母成为一个享受快乐生活的、正在奔跑跳跃的人形图像。主标识采用绿色为标准颜色,代表健康和环境。整个标识意涵倡导和推动健康生活方式,通过科学传播平衡膳食和身体活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
行动标识
(三)确定活动主题与口号
“行动”主题:“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
“行动”口号:“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创作活动主题歌
国家行动办公室组织创作了欢快向上的 “行动”主题歌——健康一二一,在国家和各地组织活动时播放,增加活动的宣传效果。
启动仪式现场
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击鼓启动 “行动”
(五)推出健康生活方式日
为了深入持久开展 “行动”,确定每年9月1日为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各地在该日均组织不同形式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活动,扩大 “行动”影响力,惠及更多百姓。
(六)举办启动仪式
2007年9月1日,“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原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主持,原卫生部陈竺部长、原北京市政府丁向阳副市长等领导以及科技部、农业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4个健康城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疾控中心等300多位代表,在京30余家媒体,北京市社区600多名居民参加了启动仪式。
活动二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一)制定标准
“行动”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及健康主题公园等九类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创建。由国家行动办制定并下发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其中要求建立健全支持性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完善环境建设和人员配备,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明确规定了活动形式和次数。
1.健康社区、单位和学校
要求无烟环境,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设立固定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材料,组织全体健身活动、知识竞赛、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为参与人员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与支持工具 (控油壶、限盐勺、计步器等)。
2.健康食堂、餐厅
要求有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均需接受合理膳食知识培训,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要求就餐环境干净整洁无烟,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并每月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
提供低脂饮食的健康食堂
3.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和健康主题公园
要求有明确的指示标志,设立健康知识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宣传材料。提供健身场地和设施。对各项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并配使用说明,引导居民正确使用。
4.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
要求位置便利,提供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重指数等自助测量工具和设备。各设备配有使用说明图解及注意事项,悬挂各种检测结果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小屋内需有健康宣传资料,供居民自行取用。鼓励提供健康咨询和个性化健康指导。
(二)开展创建活动
1.申报备案
拟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机构与所在区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联系,提出申请并备案。
2.工作培训
所在区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在收到申请的1个月内对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机构提供一次工作培训,并在建设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
3.组织实施
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机构依据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内容和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记录有关的活动信息。
(三)评估验收
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机构在提出建设申请6个月后向所在区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申请考核评估。所在区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依据国家行动办制定的考核评估表内容,组织对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评估指导。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市行动办公室按照逐级评估的原则对区县级考核评估合格的健康支持性环境进行现场评估指导。
对考核合格的健康支持性环境,可授予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XX”称号,负责授予称号的主体由各省根据本省特点自行确定。
(四)工作亮点
各地的健康场所建设活动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1.健康社区、单位和学校
北京市房山区宜春里社区居委会设置健康宣教室、居民活动室和图书室,居民活动室放置乒乓球台,为居民提供健身场所,图书室提供免费借阅的各类书刊报纸,其中包括健康科普类期刊。图书室一角安装有区疾控中心统一配置的健康自测小屋,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血脂。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健康宣传讲座,发放各类健康宣传材料和礼品。社区成立各类健身活动团队,如广场舞、腰鼓队、太极拳队等,社区每50人就有一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2.健康食堂、餐厅
上海市在健康食堂中推广红黄绿食物标签,将汤和蔬菜等清淡食品标为 “可以通行”的绿色标签,鼓励员工多吃,将红肉等标为黄色标签,提醒员工一周吃3~4次,将油炸食品等标为红色标签,警示一个星期最多只能吃一两次。
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在所属庆丰包子铺180家连锁店开展减盐行动,积极推广用盐量减少10%的素三鲜馅包子。
北京市健康小屋内居民正在进行肺功能检测
上海市健康食堂的食物标签
3.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和健康主题公园
浙江宁波鄞州区疾控中心设计制作了手绘版的 “健康地图”,将全区20余种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等健康场所绘制在一张地图上,标明明确地址和交通指南,居民可以轻松地按图索骥,找到休闲健身、自助体检等健康场所。
4.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建设标准化健康小屋,基本形成 “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健康自助检测,还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健康小屋体检数据与居民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将小屋的使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随访工作相结合。
江苏常州天宁区健康小屋
(五)活动成效
全国健康支持性环境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12月31日已建成40 956个。其中健康社区、单位、学校17 128个,健康食堂、餐厅9594个,健康小屋5975个,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健康主题公园等8876个。
针对各地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开展情况,国家行动办于2015年开展了健康小屋和健康步道试点评估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健康小屋提供自助检测的同时也是居民健康教育的阵地,能够促进居民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对健康步道的评估结果显示,愿意去步道的原因前三位为使用安全、周围环境好和舒服,一半使用健康步道者有几乎每天锻炼的习惯,2/3看过步道两侧的健康知识。
活动三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是指掌握了较多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能够承担起家庭和社区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指导作用的社区成员。2011年,“行动”在全国开展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试点工作,充分动员百姓的积极参与。
(一)组织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由各地街道办事处、居 (村)委会负责招募动员、组织活动以及日常管理协调;各级行动办公室、各区县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包括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考核督导等。
(二)人员招募
制定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入选必备条件和优先条件。鼓励各地创新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好社区力量。
必备入选条件包括:愿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和动员;具备较好的交流、表达和书写能力;签署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志愿书”。
优先入选条件包括:不吸烟、经常锻炼身体、不酗酒、热爱此项工作;社区内的楼 (门)长、村 (居)委会干部、社区健身小组组长 (或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等均可优先入选。
(三)人员培训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区疾控人员为备选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背景及目的;②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知识和技能;③维持和控制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达标;④常见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⑤协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四)考核管理
由负责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人员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协调员)通过记录查询、知识技能考试、相关人员询问等方式进行考核。给合格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发放县 (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证书”。
(五)工作任务
国家行动办制定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工作手册,各地制定本地的工作方案,参照方案开展工作。
国家行动办制定的工作手册
1.对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社区居民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知识。
2.身体力行,带动社区居民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
3.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信息,增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了解和信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
(六)特色亮点
河北省石家庄市利用卫生计生工作整合契机,将基层计生人员培训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充分利用资源,壮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
上海市与市民健康自我管理行动相结合,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探索开发适应农民的小组活动教材和活动形式。
北京、重庆等地开展了优秀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评选活动。国家行动办也于2015年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 “最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评选活动。
石家庄市由计生专干组成的健康指导员队伍
(七)工作成效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已招募健康指导员244 404名。重庆市对30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所开展的针对社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干预工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居民对食盐推荐量、食用油推荐量、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居民主动咨询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知识和6个月内检查过血压、血糖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珠海市的干预评估结果也显示健康指导员能帮助建立起自治型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新模式。
活动四 重点场所和人群健康干预
对于行动推广成熟的项目方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针对重点场所和人群开展专项行动:学校 “快乐十分钟”活动、单位 “无烟环境建设”、社区 “健康厨房”项目等,使不同层面的人群了解并参与行动。
(一)学校“快乐十分钟”活动
活动过程卡片
1.制定方案
依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制定的 “快乐十分钟”活动技术方案、活动步骤和教师培训材料,在小学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以减少小学生在校静坐时间,引导形成积极参加身体活动的习惯。国家行动办要求每个县区至少有1个学校开展该项活动。
2.组织实施
(1)制定在本省 (市/区/县)小学中开展 “快乐10分钟”活动的计划,包括各部门职责和分工、启动会形式、培训计划、实施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评估方法等。
(2)取得教职工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教师培训。
(3)按照计划,每个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习日至少开展一次 “快乐10分钟”活动。
(4)定期评估和考核。
3.工作成效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289所学校开展了 “快乐10分钟”活动。
(二)单位“无烟环境建设”
1.制定方案
依据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制定的 《全面无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创建指南》开展无烟环境建设。要求开展无烟环境建设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做到室内无人吸烟、无烟味、无烟头。
全面无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创建指南
2.组织实施
全面无烟场所的创建需经历五个阶段:准备、启动、实施、评估和维持。通常准备阶段历时约1~3个月,启动到评估约3~9个月,之后是维持阶段。
(1)准备阶段。
开展现状评估,对员工进行吸烟危害的宣传,制定工作计划和无烟政策,动员领导及员工,为无烟场所的创建进行环境布置。
(2)启动阶段。
全体员工知晓无烟环境创建活动,负责人向社会承诺建立无烟场所,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让公众知晓,社会监督。
(3)实施阶段。
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的人员进行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开展宣传,提供戒烟服务,定期监督检查,进行环境维护。
(4)评估阶段。
开展工作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5)维持阶段。
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全面无烟环境的维护。
3.工作成效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共创建无烟环境31 176个。
(三)社区“健康厨房”项目
1.制定方案
建立卫生与妇联合作机制,针对家庭主要烹饪者,开展以 “控油减盐在厨房 美味家庭促健康”为主题的健康厨房项目,倡导低盐低油健康烹饪饮食习惯。
2.活动内容
(1)家庭招募和基础信息收集。
(2)开展低盐低油健康饮食宣传干预活动。
(3)开展终期效果评估。
3.活动成效
每个项目省/市至少培训100名家庭主要烹饪者 (包括社区妇联骨干),评选出100个健康烹饪能手,至少成功创建100户 “健康厨房”。
活动五 传播材料制作与健康支持性工具开发
(一)制作健康传播材料
国家行动办编印了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吃动两平衡》等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地,保证各地宣传信息的科学权威。各地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折页、海报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材料。材料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知识,以及对如何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详细建议。
(二)开发健康支持性工具
行动在科学循证的基础上开发推广各种健康支持工具,如控油壶、限盐勺、体重指数计算盘和腰围尺等,并提供使用建议。例如盐罐上标明每人每天限吃6克盐,制作1克和2克两种规格的盐勺。
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创新推广了多项健康促进适宜技术与工具。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自主研发了一批健康转盘,例如运动强度计算盘、慢性病风险概算盘等,在传统BMI计算盘的基础上进行了外延。
湖北省研发了健康风险评估腰围尺,科学判断被测者是否存在罹患 “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已申请专利。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第一册
限盐罐、限盐勺
活动六 媒体宣传
(一)报纸、网站
各地利用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以及其他慢性病宣传日,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并通过媒体报道扩大受众面。2009年至今,各地报纸、网站等媒体报道总计超过2万次。
国家行动办也建立行动网站以交流发布各地行动进展及慢病相关工作情况,及时报道行动动态,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该网站仅2015年的浏览量就超过33万人次。
(二)微信
国家行动办于2014年6月创建行动微信公众号 (qmjkshfsxd),利用新媒体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截至2015年11月底,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上千条信息,送达人次数将近500万。此外,各地也先后建立了当地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50个。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六、行动成效
(一)全面覆盖
经过8年努力,“行动”在全国普遍开展。截至2015年12月31日,“行动”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 “行动”的县 (区)数达到2507个,占全国县 (区)总数的80.9%。
全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县区覆盖率
(二)效果评估
2012年国家行动办组织对全国开展行动5周年效果评估调查,调查样本为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西藏和福建除外)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1 396名,结果显示,开展行动的地区与未开展行动的地区相比,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健康支持工具使用率和部分健康行为采用率显著提高。以城市减盐效果为例,开展行动地区居民和未开展行动地区居民推荐盐摄入量知晓率分别为65.9%和41.7%,限盐勺使用率分别为49.2%和29.0%,自觉控盐的比例分别为68.8%和54.2%。评估结果表明行动对倡导改变慢性病相关不良生活方式起到了初步效果,下一步需要更加关注健康行为的改善。
(三)经验总结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第一个由国家层面发起,由中央财政支持,在全国范围面向全人群开展的慢病防控项目。经过8年的实施,各地圆满完成项目实施范围和效果的各项目标。行动通过侧重健康膳食和适量运动的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和健康支持性工具的推广,授予群众健康生活方式技能,使健康行为倡导突破传统知、信、行理念。通过从下到上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调动社区居民的自觉能动性来推动慢性病防控,是中国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抓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园 张晓畅 供稿)
专家点评
为应对我国慢性病流行带来得健康挑战,原卫生部于2007年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该行动以饮食和运动为切入点,通过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传播健康知识、培训健康技能等方式,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亮点之一是全国统一行动,形成品牌效应。行动设计专用标识,主题是 “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口号是 “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创作了活动主题歌,推出了健康生活方式日,从国家到地方启动高级别的启动会,社会反响巨大,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亮点之二是制定一系列标准化技术支持文件。行动组织专家制定了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及健康主题公园等九类健康支持性环境技术标准,编印了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吃动两平衡》等宣传资料,在科学循证的基础上开发推广各种健康支持工具,如控油壶、限盐勺、体重指数计算盘和腰围尺等健康支持性工具。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亮点之三是创新性拓展了基层健康促进人员网络。充分动员当地百姓,招募24万多名健康指导员,在建立自治型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新模式、指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亮点之四是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开展重点干预。以学校、单位、厨房为重点场所,以学生、单位职工、社区居民为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 “快乐十分钟”校园活动、“无烟环境建设”单位创建、“健康厨房”项目,为健康促进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干预积累了典型案例和丰富经验。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亮点之五是媒体宣传及时跟进。利用每年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糖尿病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在国家和地方重要媒体开展主题宣传。各地还建立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预防控制核心信息,指导公众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