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控实用技术:防治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人间鼠疫流行的三个环节

鼠疫属于虫媒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家栖和野生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其寄生蚤。人类鼠疫流行除有其自身的规律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的影响。毋庸置疑,人类鼠疫皆源于动物鼠疫病。战争、经济活动、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对人类鼠疫流行的影响有时也很明显。
一、传染源
鼠疫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感染鼠疫病原菌的啮齿动物和鼠疫病人,以及偶尔卷入动物鼠疫流行的其他脊椎动物,多为次要的或一时性的传染源。作为人类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其次为食肉类。
我国已发现自然感染鼠疫的脊椎动物有86种。啮齿类58种、食虫类5种、食肉类12种、有蹄类8种、鸟类3种(见图1-38)。
图1-38 自然感染鼠疫脊椎动物分类构成图
(一)啮齿类
1.旱獭
在我国分布有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长尾旱獭和蒙古旱獭,它们皆为鼠疫疫源动物,其中尤以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和天山山地灰旱獭分布广、种群数量大,是人类鼠疫的主要传染源。蒙古旱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曾造成东北鼠疫大流行,自1923年以来,其种群数量锐减,未见染疫个体报告。长尾旱獭自1956年以来,多次监测到染疫个体,但从未波及人间。
2.黄鼠
我国有黄鼠5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的陕甘宁新温带草原地带,其中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长尾黄鼠和赤颊黄鼠4种是自然染疫动物,栖居在松辽平原与察哈尔丘陵的达乌尔黄鼠对人类威胁最大。
3.沙鼠
近百年来,分布在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等地的长爪沙鼠鼠疫一直在流行,始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大沙鼠鼠疫近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有流行,应引起注意。
4.家鼠
首推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的黄胸鼠,1894年于香港首次从该鼠体检出鼠疫菌。近年,云南、广西和贵州频繁发现染疫个体,并引发人类鼠疫的流行。在家鼠中,褐家鼠不容忽视,该鼠是我国北方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曾引起人类鼠疫流行。
5.其他染疫啮齿类动物
在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尚有布氏田鼠、青海田鼠、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作为主要的染疫动物,虽然它们具有种群数量和染疫率高的优势,然而它们对人类的威胁却远不如上述各种啮齿动物重要。如布氏田鼠疫源地,几十年来无典型鼠疫病例发生,其原因是该型鼠疫菌对人类几乎无致病性。齐氏姬鼠、大绒鼠作为人类鼠疫传染源的重要性有待深入研究,但该菌型的基因组型与喜马拉雅旱獭菌型的基因组型相近,其致病性毋庸置疑,然而缺乏传染至人类的有效传播机制。至于各疫源地内的其他染疫啮齿动物只是偶然参与了动物鼠疫流行,不具有作为人类鼠疫的传染源的实际意义。
(二)食肉类
1.犬
在旱獭鼠疫疫源地,牧犬的染疫率普遍较高。1983年,在青海省治多县的54.5平方公里范围内获得牧犬血清28份,其中25份鼠疫F1抗体滴度为1∶40~1∶10 240,阳性率为89.29%。牧犬疫蚤曾多次引发人间鼠疫。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的狗鼠疫血清抗体阳性率可达23.5%,是值得注意的危险现象。
2.狐、猞猁、鼬等
这些食肉类动物均可自然感染鼠疫,尤以旱獭疫源地内染疫率最高,并多次引起人间鼠疫发生。1999年四川省石渠县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为狩猎染疫的猞猁所致。滇西姬鼠-绒鼠鼠疫疫源地家猫鼠疫血清抗体阳性率可达26.7%,值得高度关注。
(三)有蹄类
在这类动物中,可自然感染鼠疫并成为人类鼠疫传染源的当属青藏高原的藏系绵羊和藏黄羊。
(四)鼠疫患者
重症鼠疫患者均可出现菌血症,此时,可通过媒介蚤进行传播,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只有肺鼠疫患者才可以通过呼吸道将鼠疫菌排出体外,经空气在人间传播,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一)从蚤到人的传播
鼠疫的传播是虫媒传染病的经典传播方式,蚤类通过吸血传播感染。经蚤到人的传播条件和蚤叮咬的感染方式在各类疫源地内发生的频率不同,家鼠鼠疫疫源地几乎可达100%;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达77.8%;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与达乌尔黄鼠相似(见图1-39、图1-40和图1-41);旱獭鼠疫疫源地最低,仅为2.3%。
图1-39 家鼠鼠疫主要传播关系图
图1-40 黄鼠鼠疫主要传播关系图
图1-41 长爪沙鼠鼠疫主要传播关系图
(二)从宿主动物到人的传播
这类传播主要发生在旱獭鼠疫疫源地内(见图1-42)。
图1-42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传播关系图
1.捕食旱獭
通过剥皮、食肉的方式,鼠疫菌经手部破伤、皲裂或口腔黏膜而感染。在青藏高原,捕食旱獭染疫占71.8%。
2.狩猎狐、猞猁等食肉动物
主要方式是在剥皮过程中经皮肤感染。
3.剥食有蹄类动物
猎捕和宰杀黄羊、藏系绵羊经皮肤感染,这种方式在青海南部地区较多见。
(三)从人到人的传播
肺鼠疫患者的咳嗽、咳痰可致大量鼠疫菌播散在空气中并污染环境,接触者吸入染菌空气或接触菌痰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这种传播感染方式可造成肺鼠疫流行,危害最为严重,最近的大流行见于1994年9~10月的印度。
1994年9月18日,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工业城市苏拉特发生肺鼠疫,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有30万市民逃向印度的四面八方,鼠疫迅速蔓延到拉贾斯坦邦、北方邦、中央邦、西孟加拉邦、查谟-克什米尔邦和新德里行政区,首都新德里36人确诊为鼠疫患者(见图1-43)。全国到医院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多达4780人。鼠疫给印度造成巨大伤害与损失,孟加拉、奥地利、巴基斯坦、英国、俄罗斯、尼泊尔和科威特等国纷纷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鼠疫传入。空中、海上交通受到严重影响,40多个国家取消了飞往印度的航班,客货轮停驶。重要国家活动被取消或推迟,经济损失更是高得惊人。印度鼠疫告诫当今社会,鼠疫并没有绝迹,鼠疫大规模流行有着比过去更为有利的条件,各国政府应有清醒的认识。
图1-43 1994年印度鼠疫流行传播示意图
青藏高原经常发生肺鼠疫小规模暴发流行,每次少则2~5例,多则十几例,是鼠疫从人到人传播的典型实例。
三、易感人群
人对于鼠疫菌的感受性没有年龄、性别、职业上的差别,但是在某些流行因素的影响下,发病率有时也因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出现差异(见图1-44)。
图1-44 1948~1949年内蒙古鼠疫发生病例数、死亡数与年龄、性别关系的比较图
(一)年龄差异
在以蚤叮咬传播感染的达乌尔黄鼠、家鼠
鼠疫疫源地,鼠疫病例以青少年及儿童为多,在旱獭鼠疫疫源地主要为狩猎感染,感染者多为青壮年。
(二)性别差异
鼠疫病例的性别比在家鼠、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内基本无差别,在旱獭鼠疫疫源地内以男性居多,原因是狩猎旱獭以男性为主,感染机会高于女性。
(三)职业差异
人对鼠疫菌的感受性虽然并无职业之分,但是经常有接触染疫动物机会的职业者,其发病人数相对较多。旱獭鼠疫疫源地内,猎捕旱獭多为农、牧民,接触病死疫獭的机会较多,其发病人数亦多。达乌尔黄鼠、家鼠疫源地内都以农民、学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