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社会心理治疗
痴呆疾病对患者行为和人格方面的影响,如出现情绪不稳、情感丧失、闲荡、被动性等,不是故意的,而是脑组织的损害的结果。痴呆患者的很多症状常常是继发性的或可解释的,因此医护人员对家属和照顾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家属和照顾者对于病人的记忆、语言、视觉空间缺陷有所认识,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检查方法,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等等,对于痴呆患者的护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1.痴呆病人有时找不到自己的床位,找不到家门,误认电视上的人像,有时连镜子中的自己也不能认出,因而紧张、恐惧。此时可在家中或医院里设置醒目的标志,如在卧室、餐厅、厕所和台阶处设置显眼的标志,经常提醒他们。
2.患者因有严重记忆障碍,当个人物品找不到时会产生被窃妄想,或已用餐而坚持未进餐而纠缠不休。这时家属或照顾者应作正面的抚慰,不管他们接受多少,不能与之争辩。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因为他们有记忆障碍,一旦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时,则不再纠缠原有的妄想内容。
3.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与痴呆患者保持良好关系并实施有效护理的关键环节。患者由于语言表达障碍或领悟力差,说话时啰唆或看上去好像不合作和不耐烦,但应理解这是病态。对他们要热情温柔和简单缓慢,或给他们出简短的提问,仅让他们作“是”或“非”的回答。
4.对于闲荡的病人也不要随便约束行动,应了解他们的情绪需求,在医院内可设置一个“安全区”,让他们在里面自由走动。
5.痴呆发展到中晚期,患者通常忘记常用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和躯体不适。这时要善于从只言片语,身体语言等非言语性交流中领会患者意图,比如适当的手势、平和的声音、温柔的触摸和微笑。
6.建立一个有序的生活常规,尽量避免患者暴露于变化、陌生的环境,减少患者焦虑的发生。
7.经常多表扬,鼓励患者,要信任他,多给患者自我选择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尊严。尽量避免当面议论患者的病情。
8.避免过长时间的谈话,痴呆患者的注意广度比较狭窄,容易疲劳,有时静静地待在一起就足够了。
9.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争执只会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10.定期评估患者的基本生活技能水平,给予患者适当的照料。避免过分照料造成依赖,也避免照料不周造成伤害或病情恶化。
11.适当的身体锻炼和运动。据报道,运动可延缓早、中期痴呆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运动可加快人体淋巴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能力相关。
第三节 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目的在于消除病因,避免或减少致病因素的影响,防止老年期痴呆的发生。一级预防是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但也是目前预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应予高度重视。
1.提高人群对预防疾病重大意义的认识,普及预防老年期痴呆的相关知识,增强主动预防的能力。具体措施是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全民参与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疾病与危险因素检测,掌握相关信息与动态。
2.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抗病能力。具体措施是改善工作条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戒烟限酒。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营养。科学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积极治疗躯体疾病,保证身体健康,乐观向上。
3.消去病因,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保护易感人群。具体措施是寻找病因,消除危险因素,对易感人群如老人、AD阳性家族史者、有APOE-4等位基因、文化程度较低者、女性老年人、头部外伤史者、高血压者、有抑郁病史者、长期过量饮酒者及长期职业暴露者等进行重点保护,开展健康状况及疾病监测,及时进行医疗干预。
4.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具体措施是掌握重点,各有侧重,可分为对易感人群的心理咨询,对普通人群的心理咨询,对社会工作者、健康教育者及其他人员的心理咨询。
二、二级预防
即对痴呆早期的筛查,以便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1.提高人群早期识别老年期痴呆的能力,尽早发现病情。具体措施是指导特定人群的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同事、邻居、居委会干部、管片民警等掌握老年期痴呆的常见早期症状,讲解老年期痴呆的预防知识,指定特定人群定期进行精神状态及智能状况的自我评定,力争早期发现痴呆的蛛丝马迹。
2.及时送可疑患者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期得到医疗帮助。具体措施是定期对特定人群进行智能检查和调查,对发现的可疑患者要做好其本人和家属的工作,就近及时到专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接受系统的治疗,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健康指导。
三、三级预防
即对痴呆的临床管理和生活照料,目的是使患者得到系统的治疗和照料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1.进行积极的系统的治疗,阻止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具体措施是提供较好的医疗条件和休养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及时的治疗。患者及家属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医护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精神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尽力保持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获得最大可能的个人满足和尊严。
具体措施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尽量做到活动行走无障碍,标识醒目易辨认,器物简单不易碎,环境卫生又安全,使患者能够进行更多的自由活动,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使其体会到亲人、家庭、社会的关爱,感到生活的温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感兴趣的事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和减缓病情的进展。
3.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进行心理社会干预,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具体措施是积极预防,治疗躯体并发症,合理安排生活,科学饮食,保证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预防外伤,防止走失。进行康复训练,家庭处置和心理治疗。
4.增强照料者的照料能力,提高照料水平。
具体措施是对在家庭中治疗或在社区养老机构中的患者的照料者及为其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进行照料、护理、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开展家庭教育,传授相关知识及应对患者异常行为的技巧。
5.做好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工作的质量。
具体措施是加强对专科医院、养老机构的管理,减轻家庭和照料者负担,加强对有关医护文件、康复资料、个人资料等管理。进行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定期对在家庭中康复的患者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改治疗和康复计划。
(张兆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