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防控措施效果评价及调查报告撰写
一、防控措施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
1.控制效果评价
在实施疫情处理措施后,所有病人和带菌者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亦或如无粪检条件,自最后一例病人或带菌者被隔离治疗后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时,可视为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为常规防治和监测。
2.环境安全性评价
暴发流行期间和暴发流行后,应开展环境安全性评价,目的在于监测环境和食品相关危险因素是否已消除,受污染的环境是否经过处理并达到卫生安全要求。
具体措施:针对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因素,采集疫点(餐馆、病家、聚餐点等)食品、生活用水、生活污水样本,疫点疫区的市售食品样本(尤其是与本次暴发相关的同类食品),疫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水体样本(包括河流、沿岸海水、湖泊、池塘、水产品养殖场等,尤其是疫情处理过程中发现受到污染的环境水体),开展病原学检测,综合分析和评价环境污染状况。
3.评价指标
在疫情结束后还需要及时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必要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效果评价应设计严格、使用可对比、量化的指标。可包括:
(1)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治本措施如水改、粪管、污水排放等对发病率的影响并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核算。
(2)从腹泻病人在腹泻病门诊的就诊率和腹泻病人的粪检率进行腹泻病门诊的效益、效果评价。
(3)从病死率、临床型比例等指标评价病例诊治效果。
(4)从疫情报告率、疫情报告时限、病人隔离率、远距离传播等指标评价传染源管理效果。
(5)从二代发病率、疫点处理(或封锁)天数、疫点间联系、消毒前后比较等指标评价疫点处理效果。
(6)从培养基制备、不同检验方法、标本采集量与时间等环节评价检出率、阳性率。
(7)从消毒药配制、使用量及方法评价消毒效果。
(8)从水型和食物型暴发疫情所占起数、病例数构成,评价控制传播途径的效果。
(9)从监测点资料与流行病调查资料综合评价防制效果。
(10)其他在当地认为有必要进行评价的措施。
二、调查报告的撰写
在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应迅速撰写业务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遵循时效性、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大致格式应按照以下要求撰写:
表1-1 霍乱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