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关卡介苗(BCG)用于免疫预防与治疗人类肿瘤的知识根源应追溯到1929年Pearl在美国巴尔迪莫Johns Hopkins医院对不同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和生存病例的一份调查报告。该研究结果显示,有肺结核病史的肿瘤患者其长期生存率显著高于无结核病感染史的肿瘤患者,而有结核病感染史或接种过BCG疫苗的儿童群体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earl认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与肿瘤之间存在着相互对抗的关系。这一结论不仅引起了人们对BCG作为一种抗癌药物研究的极大兴趣与关注,而且也引发了20世纪40~60年代应用BCG治疗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食管癌、结肠癌和膀胱癌一段颇为盛行的肿瘤免疫药理研究与临床实践。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那个时代化疗药物和放疗新兴技术在肿瘤临床治疗的兴起与应用,导致了BCG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的范围与关注程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一些学者对BCG抗肿瘤作用与BCG给药途径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他们坚信具有增强宿主免疫系统抗肿瘤作用的BCG必将成为未来预防与治疗膀胱癌的有效生物免疫调节剂。这些实验研究证据与免疫调节理念的产生不仅推动了BCG肿瘤免疫药理研究的兴起,也导致了肿瘤防治研究观点的更新和生物免疫治疗癌症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
1976年加拿大泌尿科医生Alvaro Morales在BCG灌注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创了膀胱灌注BCG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和治疗膀胱原位癌的先河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临床防治效果。经过38年大量的临床实践和长期的随访研究证实,BCG灌注已成为预防浅表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治疗膀胱原位癌国际公认的首选药物和最佳给药途径。这也是20世纪人类应用生物免疫药物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治疗原位癌研究领域中最具标志性的转化医学成果。
随着现代生物免疫药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基因重组技术在BCG防治浅表膀胱癌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对BCG生物学特性、抗肿瘤分子免疫机制、并发症的防治、灌注剂量与疗程的有效性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的防治方案与随访策略。尽管我们今天处在知识更新与获取BCG基础与临床相关信息的快速发展时代,然而国内外还没有一部把BCG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成果有机结合起来的专著。鉴于此,我们组织了在这一领域基础研究造诣颇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膀胱癌卡介苗免疫治疗原理与实践》一书。本书共设5篇42章,插图437幅。第一篇1~3章重点介绍了抗肿瘤生物免疫药理研究的现状、BCG的历史、研究进展和BCG菌苗的演变与生物免疫学特性;第二篇4~11章论述了各种免疫细胞的特性与抗肿瘤作用;第三篇12~17章主要介绍了BCG的黏附与内化机制、BCG介导的局部细胞免疫效应与非免疫学作用;BCG对免疫细胞的激活与调节、BCG对细胞因子、肿瘤抗原的表达与调节效应以及膀胱灌注BCG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与进展;第四篇18~27章重点论述浅表性膀胱癌病理生物学特征、自然病程,浅表膀胱BCG灌注治疗指南解读与评价,膀胱灌注BCG的基本原则、不同灌注方案与灌注疗程的选择与疗效评价、TUR-BT术后残存肿瘤的处理、BCG与细胞因子联合治疗的疗效与评价、BCG免疫治疗与膀胱灌注化疗的总体疗效和BCG灌注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第五篇28~40章主要描述了基因重组BCG疫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浅表膀胱癌预防与治疗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性激素对BCG的免疫调节、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膀胱灌注化疗抗药性研究与对策以及中药提取物在膀胱灌注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便于读者阅读,第41~42章增加了BCG防治浅表性膀胱癌的随访研究与评估方法和浅表膀胱癌随访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为从事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的泌尿外科医师、进修医师、专业研究生和肿瘤生物免疫治疗领域的临床与基础工作者提供一部集临床实践与基础知识紧密结合的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专著。在生物免疫、BCG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成果日新月异的今天,本书不可能涵盖所有最新成果与进展,况且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还有不同观点。故尚望泌尿外科同道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更加完善。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韩瑞发
天津医科大学 姚 智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