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临证用药求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科学体系,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宝贵文化遗产。安徽北有华佗,南有新安,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而从新安江流域这片文化土壤中生发的新安医学,更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卓越的理论贡献,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后继门人桃李天下,薪火相传至今。

新安医学的发祥地古徽州,风景如画,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由于四面崇山峻岭的阻隔,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区域医学与文化。新安医学始于宋,盛于明清,迄今已有800多年,它以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婺源为核心区域。自西向东的新安江,是横贯其中的主要水域,其西北以黄山山脉与长江水系为邻,其东南以天目山脉和白际山脉与浙江、江西两省接壤,延绵数百里与千岛湖接通。徽州、杭州山水相连,属钱塘江水系上游的新安江,加上一条由徽州先民开通的徽杭古道,成为徽杭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形成的基础,天然的药材地理环境是其形成的条件,雄厚的徽商经济是其发展动力,牢固的家族世医是其传承纽带,新安医学不仅成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伴随着徽学的兴旺而发达。

新安流域历史上医家众多,人物荟萃。考明代汪机所开创的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对浙江的赵献可和张景岳、江苏的缪希雍和李中梓等医家的学术思想形成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后来的孙一奎、徐春圃、吴澄、程文囿、汪付护等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直接的影响。

清代喉科医家郑梅涧著《重楼玉钥》,其子郑枢扶著《重楼玉钥续篇》,立“养阴清润”治疗方法,创“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病,在喉科学上形成了郑氏父子倡导的养阴清润派。至今,歙县郑村的“南园、西园”喉科,“一源双流”闻名全国。

清代程钟龄著《医学心悟》,倡导“八纲辨证”,首创“医学八法”,对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完善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所创的“止嗽散”、“消瘰丸”诸方备受世人推崇。

自北宋以来,名医世家崛起,世医家传三代以上乃至三十代的共有63家。如名医张扩首传于弟张挥,再传侄孙张杲,历经三代,约130年。歙县黄孝通于南宋孝宗时,御赐“医博”,历经二十五代,代不乏人。其后兴起的新安王氏内科、西园南园郑氏喉科、吴山铺程氏伤科、休宁舟山唐氏内科、梅林江氏妇科、蜀山曹氏外科等都以医学世代相传,名声远扬,经久不衰。明清两代讲学盛行,新安名医徐春圃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一体堂宅仁医会”,开展讲学活动,交流学术,钻研医理,切磋技艺,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成为新安医学学术兴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中医学界十分重视新安医学流派的继承弘扬,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如搜集文献资料、整理出版新安医学古籍著作,并相继成立了新安医学研究所、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和新安医学文化馆,并举办多次“新安医学论坛”等学术研讨会。芜湖市中医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郑梅生主任,治学严谨,潜心临床近40载,在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她临床之余,带领学科团队,十几年来深入民间,挖掘整理新安医学流派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古方、秘方,筛选出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药,研制出多种中药院内制剂。继而深入到新安江流域,访医采药,了解新安医家临证方药,求真务实,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编撰了这部《新安医学临证用药求真》医著。他们一方面对新安医学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探讨新安医学文化内涵、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而从临床角度对中医药疗效和道地中药进行精辟分析,既有引人入胜的医案医话,又有新安医家简廉验便的临证方药,目的在于使流传了800多年的新安医学重放异彩,展现其独特魅力,并按照中医临床评价体系与标准去评价、去发展,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科学研究,体现其临床疗效和特色。

全书上篇为新安医学的学术特色,主要介绍新安医家形成的文化渊源及学术传承,列举了历代医家、名医世家和近现代医家学术成就,对新安医学的学术特色、理论探索与创新、临证实践探索与创新及新安医学的精神特质进行解析。下篇为新安医家用药特色,概要阐述了新安医家临证用药风格,关于本草的发明,以及医贵变通、药在合宜,重视药材选择、炮制的中医思想,让人们了解新安医学这门古老医学的渊源与贡献。具体阐述每一味药的形态、采摘、炮制、性味、功效、临床应用、新安医家临证用药、新安医家病案举例及作者的心得体会。

我认真拜读全书之后,受益匪浅,倍感欣慰!新安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名方。如新安医家中对本草进行全面研究者,首推明代医家陈嘉谟的《本草蒙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一卷的开头,专门列出了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本草文献,其中陈嘉谟的《本草蒙筌》赫然在目,并评价本书“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方论著作出自明代新安医家吴崑的《医方考》,该书精选临床各科常用方剂780余首,对每一方剂的命名、组成、功效、方义、适应证、用药、加减应用、变通得失、禁忌等等,详加考释与辨析,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完整而又系统的方论专著,开创了方论之先河,促进了方剂理论体系的形成,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如今芜湖市中医医院高度重视对中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新安医学临床与用药经验的挖掘研究和传承弘扬,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本书集中展现新安医家的临证用药特色,临床经验总结,见解深刻,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切于实用,相信对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为序。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 键

2015年正月于合肥少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