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到中年,认识鲁龙光教授已20余载。20多年来,从大学毕业、企业工作、机关工作、结婚生子到转行考心理学研究生,直至从事目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经历颇多,但研究和推广心理疏导疗法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初,鲁龙光教授创立了本土化的心理疏导疗法,帮助了一大批求助者。虽然疏导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已经比较完整,但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渴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疏导疗法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觉得以下两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第一,关于如何应对病态思维和病态行为。在克服“怕”字方面,疏导疗法以往的著作侧重于病态行为,但对病态思维涉及得较少。实际上,当求助者真正面对病态思维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针对这点,我对其进行了补充和明晰化,增加了可操作性。第二,关于认识和改造性格。针对认识与改造性格,疏导疗法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对于执行力强的求助者,通过该理念确实进步巨大,但有些求助者觉得不易操作。如何在认识与改造性格的问题上,增强可操作性,是我多年的困惑和目标。
近四五年来,学习精神分析理论,为我的困惑打开了一扇窗。疏导疗法的优势在于克服“怕”字的方法和理念,易掌握,易操作,短程高效。同时,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一切有用的方法和理念均可纳入疏导治疗系统之中。精神分析的优势在于认识和剖析性格,深入而彻底。将精神分析的部分理念融入疏导疗法,尤其是在认识与改造性格阶段,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在近两三年的集体疏导中,我会用最后两三天讲解精神分析理论,并以精神分析小组的模式进行分组交流。疏导疗法与精神分析的结合,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熟悉程度和交流深度,另一方面,为广大求助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这几年的随访结果看,集体疏导内容和形式的优化,确实提高了心理疏导的效果。
秉承“继承与创新”的理念,本书以心理疏导疗法为主,融入了部分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优化了心理疏导疗法,所以取名为“疏导整合疗法”,也符合当代心理治疗日趋整合的潮流。
本书以2015年2月的集体疏导班现场录音为基础整理而成,通过求助者简介、讲座、现场问答、反馈点评等形式,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心理疏导疗法和部分精神分析理论,真实再现了集体疏导治疗的全程。
对于精神分析理论,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将其引入心理疏导治疗系统,我尽可能使两者有机融合,以更好地帮助大家。在部分章节引用了曾奇峰、丛中、武志红、徐钧等几位老师的经典语句或案例,在书中也尽可能地做了标注,在此要深深感谢这几位老师。因初涉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尚浅,难免有些部分略显生硬,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特别感谢我的同事孙越异和王挺老师。孙越异对本书的结构、内容等给予了宝贵的建议。王挺在疏导疗法理论的完善方面给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感谢我的学生顾玉婷、黄仪婷、张桐,她们三人多次帮我整理、修改书稿,很是辛苦。
感谢我的爱人多年来给予我的爱与支持,以及一直以来的默默奉献。
最应该感谢的是广大的求助者。疏导疗法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求助者的实践之上的,书中的很多理念和内容都是他们艰苦实践的结晶。没有这些求助者的支持,疏导疗法很难得到发展。本书中涉及的个案资料,均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他们同意我将他们的病情及反馈材料公开出版,对我的信任与慷慨让我很感动。
最后必须感谢的是我的恩师鲁龙光教授,是他带我进入心理学的殿堂,不但扶我上马,还送了几程,希望本书是赠给他的最好礼物。
黄爱国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