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脑胶质瘤的自发模型
所谓的自发模型,即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肿瘤。自发肿瘤动物模型最大的优点在于,由于其发生是在自然条件下,排除了人为因素,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所患肿瘤相似,有利于将动物实验结果推及到人,同时也可反映在自然条件下动物的肿瘤易感性并利于观察环境致癌因素、促癌物质等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因而应用于进行肿瘤发病学和药物筛选等实验极为理想。但由于自发肿瘤发生存在明显个体差异,难以同时获得大批病程相似的自发动物,以及实验耗费大、实验周期过长等,临床科学研究中极少采用。
在高等脊椎动物中,中枢神经系统的自发肿瘤极为罕见,约占犬解剖比例的1%,其他动物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大鼠约有1%左右的发生率,小鼠的罹患率则更为低下,约为0.001%。有报道在样本量41000只的SD大鼠,仅发现有38例罹患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率仅为0.09%;其他文献报道发生率虽稍有提升,但最高也未达到2%。大鼠的自发肿瘤发生率与鼠的性质、年龄及性别相关。Nagatani(2013)报道,SD大鼠罹患脑胶质瘤的发病率高于Fisher大鼠,雄性高于雌性,年幼者高于年长者。
自发脑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也极为有限,主要有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恶性室管膜瘤、脑膜瘤等。星形细胞瘤多发生在侧脑室旁或可延伸至基底核、丘脑、大脑皮层、小脑或海马区域。自发肿瘤的发病率低,同时其发病的隐匿性、不均一性和难以控制性,都使得利用动物自发脑胶质瘤作为实验动物模型难以普及和实现。即便如此,由于自发肿瘤其病程及生物学行为与人类极为接近,尤其是大型动物,偶见有用于诊疗的研究报道。曾有人用犬进行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犬类模型的开发已有40余年历史,犬类基因组在进化关系上比鼠类更加接近于人类,犬的自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浸润特性以及较大的肿瘤体积使其更加适合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新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