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茶饮与药酒药膳简介
一、茶饮药膳简介
(一)茶饮的概念
茶饮类药膳包括药茶、药饮与汁露等三类饮品。药茶原为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中药经晒干或经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黏合剂制成的块状制品,现在也包括含有中药的各种颗粒制品,因其饮服的方式同日常饮茶一样,故称药茶,也叫“代茶饮”。如《本草纲目》中治疗外感咳嗽的“清气化痰茶”(含有茶叶)、《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流行性腮腺炎》中防治腮腺炎的“桑菊茶”(不含茶叶)就是粗末茶;源于《拔萃良方》,各地药厂均有生产,适于风寒感冒、寒热吐泻、食积内停的“午时茶”则是块状茶;主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调、睡卧不安的“小儿七星茶”及市售诸多的人参茶(晶)、菊花晶、桂圆精等均是颗粒茶。
药饮是用食物或与部分药材一起加水稍稍煎煮,去渣取汁,作饮料日常饮用。如“定嗽定喘饮”(《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肺肾虚衰的久咳虚喘,“荷叶菖蒲饮”(《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治疗痰瘀闭阻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
汁露,即汁与露,汁亦即鲜汁,是用新鲜果菜等食物与某些中药一起捣烂、压榨取得的汁液;露又称芳香水,是指富含水分、具芳香性的植物性食品,或一些中药加水蒸馏、收集所得的澄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前者如“鲜荷叶汁”(《新编保健药膳》)、“鲜藕柏叶汁”(《食物与治病》)治疗血热出血,“白萝卜汁”(《中医食疗学》)治疗食积痰饮;后者像“川芎芥穗露”(《中药制剂汇编》)治疗外感风寒、偏正头痛,“银花露”(《中医饮食营养学》)治疗暑热烦渴、外科疖肿。
(二)茶饮的特点
中国药膳茶饮的应用历经数千年延续不衰,这与它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1.配伍简单、加减灵活、适应性广
茶饮保留了中医汤剂加减灵活的特色,但配伍较为简单(一般以四五味或七八味最多)。虽说最初的茶饮方多为单方,但复方毕竟是茶饮方的主流(约占总数的80%以上),因此,其疗效全面、作用较强、临床适应性广。目前,茶饮方既可益寿延年、预防疾病,又能治疗慢性病证,同时在疑难病和急重症上也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如《韩氏医通》的“八仙茶”具有益精、保元、固肾的功效,可作为中年体虚者延缓衰老之用;《饮膳正要》的“枸杞茶”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是老年人治疗视物昏花、腰膝酸软、尿后余沥等症的日常饮品。慢性疾病病情轻缓,病程较长,难以速愈,长期打针吃药,心理负担重,易于损伤脾胃,而且经济负担难以承受,若以茶饮为主,辅以他法,坚持长期治疗,悉心调理,往往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如高血压病用“天麻茶”(《养生治病茶疗方》)、“降压茶”(《常见病验方选编》)、“罗布麻降压茶”(《中药制剂汇编》);高脂血症用“三宝茶”(《养生治病茶疗方》)、“减脂茶”(《中国药茶》)、“降脂益寿茶”(《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慢性肝炎转氨酶高用“苦参龙胆茶”,胁肋胃脘胀满、乏力腹泻用“二苓人参茶”(《家庭中医药》);慢性胃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用“糖蜜红茶饮”(《药膳食谱集锦》)。茶方用于疑难病和急重症,像“薄玉消渴茶”(《中国药茶》)、“维甜美降糖茶”(市售成药)治疗糖尿病,“三金排石茶”(《中国医药导报》)治疗泌尿系感染及尿路结石等,以及“立胆清玉草茶”(市售成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等。
2.取材容易、使用方便、易于接受
茶饮方的原材料,多来自家庭或周围环境,来自家庭的,如茶叶、葱、姜、豆豉、橘子、梨、藕、绿豆、赤豆等可信手拈来;来自周围环境的,像金银花、玫瑰花、荷叶、侧柏叶、玉米须等可以自采、自种;也有一些单味的或成品的到药店、超市随时即可买到,如像“万应甘和茶”(市售成药)、“清音茶”(市售成药)、“盖碗茶”(又名“三泡台”,是甘宁青地区日常饮品)(《茶饮与药酒方集萃》)等。这些茶饮方多是冲沏泡焖或稍稍煎煮即可服用,一般人都可自行掌握,像胃肠型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用生姜、红糖、苏叶制成“姜糖苏叶茶”(《本草汇言》),汗解而病退;溃疡病虚寒疼痛、妇女感寒痛经、闭经,用红糖、胡椒、茶叶制成“红糖胡椒茶”(《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止痛效果明显;诸种出血如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症属血热者,用鸭梨、藕、鲜荷叶、鲜茅根及柿饼、红枣制成“四鲜止血茶”(《杭州市中医验方集锦》),疗效是可靠的。由于药膳茶饮取材容易、使用方便,因此在养生防病上、急慢性病症的治疗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或协同辅助作用。其次,良药不苦口,对于老人、儿童尚可解决服药畏惧心理而乐于接受。另外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时间珍贵,人们外出机会增多,而茶饮味少量小,携带方便,尤其是袋泡茶、颗粒茶与块状茶更具优势,用时也可避免多次煎汤的麻烦,节省时间,故人们易于接受。
3.发挥效能、降低损耗、效果良好
茶饮方配伍简单,味数不多,药物的效能易于充分发挥。再者茶饮多不用煎煮,或只需稍稍煎煮,故像薄荷、木香、橘子皮、玫瑰花、茶叶、芫荽等诸多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的药、食物就能保持其有效成分,避免久煎而使有效成分损耗。另外,茶饮经粉碎制成粗末,或块状茶、颗粒茶在制作中要先加工成粉末,这样就增加了原料与水的接触面,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加之药茶服用时不像汤药只煎2~3次,而是茶汁喝完后可加开水再泡,在一天之内饮用3次以上或味淡为止,药物有效成分大多能全部析出。
4.节省药源、减少开支、利国利民
茶饮方味数较少,用量很小,不少原料还可自取自备,因此既可节省药材,保护药材资源,又能减少开支,节约医药费用,是造福子孙后代、利国利民、发展卫生事业的可行之举。
(三)茶饮的制法用法
1.茶饮的制法
茶饮的制作方法除药饮、汁露已经介绍过外,还有以下几种。
(1)粗末茶:
将茶叶或药茶方中的各味经适当干燥后,粉碎成粗末,然后过筛、搅拌、再过筛,最后用防潮性能较好的纸张或食品塑料袋分剂包装。另外,粗末茶制成后也可用滤纸或纱布分装成3~6g的小袋,此即袋泡茶,是药茶方中最流行、最有发展前途的剂型。如治疗四时感冒的“复方四季青茶”(《家用中成药》),用于降脂减肥的“健美减肥茶”(《养生治病茶疗方》),用于教师、演员、播音员等嗓音工作者养生保健的“嗓音宝”等都是袋泡茶。
(2)块状茶(饼状茶):
将药茶方中的各味晒干或烘干,研成粗粉,加入黏合剂(如稀面糊,或将处方中无挥发成分的药物浓煎成膏后作黏合剂),混合均匀,揉成团块,再制成小方块形或长方块形(亦可制成饼状),置于通风阴凉处晾至半干,再晒干或低温烘干,最后用防潮性能好的纸张分块包装。
(3)颗粒茶:
属于以前所说的冲剂的范畴,一般分提取、制粒、干燥与包装四个步骤。先将部分药材研成细粉,其他多用煎煮法提取制成稠浸膏状,之后再把稠膏与药粉混合,搅拌至“捏之成块、丢之能散”后过12~14目筛制成颗粒。颗粒放在60~80℃烘箱内干燥,再过12目筛。最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分装,每袋10g。
2.茶饮的使用方法
茶饮的使用方法除鲜汁现做现饮,或煎煮候温开水送服,芳香水如同喝糖浆一样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1)沏泡:
取花类,或切成薄片、捣碎的药茶;或袋泡茶、块状茶、颗粒茶,适量,放置茶杯中,用煮沸的开水冲沏,加盖泡焖,即可如饮茶法一样饮用,以味淡为度。
(2)煎煮:
部分药茶及药饮,药味较多、茶杯内放不下,或有些敛降滋补的味厚之品需煎煮一定时间才能浸出药效,应以煎服为宜。可将茶饮制成粗末,用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煎煮,一般加水煎2~3次,合并药液过滤煎煮,装入保温杯中,代茶频频饮服。
(3)调服:
调服又有两种。一是将茶方中的各味研粉,用白开水或其他药物煎取的药液调成糊状服用。如《行箧检秘》主治暑泻证及老少脾虚泄泻的“玉露霜(茶)”就是以开水调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小便不通、脐下胀满的“海金沙茶”则是以生姜、甘草的煎液来调服的。二是茶方中的成分研末,用茶汁调服或送下。像《家用良方》治疗阴囊湿疹的“倍子茶调散”即属此类。
(四)茶饮的使用注意
茶饮在具体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辨证选择、合理使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药膳茶饮在使用时,也应做到辨证选方、合理应用。例如便秘一证,可因多种原因引起,证属肠胃积热者宜用“生军茶”(《黑龙江中医药》),气机郁滞者宜用“橘杏茶”(《杂病源流犀烛》),血脉瘀阻者宜用“二仁通幽茶”(《叶氏医案》),气虚、阳虚、阴虚与血虚证者分别应选用“人参黑芝麻饮”(《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决明苁蓉茶”(《中国药茶》)、“四仁通便茶”(《滋补保健药膳食谱》)及“奶蜜饮”(《中国药膳大辞典》)等。
2.沏煮茶饮用水的选择
沏泡与煎煮茶饮的用水应以软水、淡水为宜,如泉水等。而江、河、湖水必须经充分煮沸,使水中碳酸盐分解、沉淀,从而使水软化;否则,它可与茶饮中某些成分结合,以致影响茶方疗效的发挥。自来水如漂白粉较多有异味,可把水贮存过夜或延长煮沸时间。
3.沏煮茶饮时间的要求
沏泡或煎煮茶饮的时间不宜过久,用沏泡法一般以沸水冲沏、泡焖10~20分钟;煎煮法往往以煎沸10~15分钟为宜。
4.饮用茶饮的禁忌
饮用茶饮时,为了安全有效,除了注意药物配伍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及禁止使用妊娠禁用药物和有毒药物之外,还应注意“服药食忌”即“忌口”的问题。不同的病证、不同的茶饮有着不同的忌口,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的病证,应忌生冷瓜果与寒凉、腥臭、黏滑的食物(如冷饭、凉面、臭豆腐、黏糕、元宵等);热证、阴虚证饮用清热、滋阴的茶饮,应忌辛辣、燥热、动火之品(如辣椒、胡椒、瓜籽、油煎食品等)。总之,在疾病过程中对影响茶饮方疗效和病证治疗的食物,都应特别注意避免食用。
5.茶饮的保管贮存
粗末茶、块状茶与颗粒茶,应在瓷罐或密闭容器内贮存,置于通风干燥处,忌日晒与潮湿;亦可把小包装加上石灰等干燥剂封存在大的塑料袋中。药饮、鲜汁等最好现制现服,一般不隔夜再用,或制好后数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