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应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淋巴瘤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

一、概述

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已逐步跻身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10位 [1]。2009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显示,淋巴瘤的发病率为6.68/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34%,居各类癌症发病的第8位,其中男性发病率7.71/10万,女性发病率5.64/1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中国淋巴瘤死亡率为3.7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08%,居各类癌症发病的第10位 [2]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将HL主要分为两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 predominance HL,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CHL) [3]。CHL占绝大多数,分为4个亚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少淋巴细胞型、富于淋巴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多样化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起源于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2008年9月,WHO分类再次进行更新,加入了过去十年间发现的新的疾病和亚型,并且基于最新进展,更好地确定了一些异质性和不明确的分类 [3,4]。按Ann Arbor分期系统,淋巴瘤可分为Ⅰ~Ⅳ期。
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胸部/腹部/骨盆增强CT检查(除非患者同时患有肾功能不全)属于基本检查项目,根据具体的淋巴瘤类型可以选择PET/CT显像、超声内镜、头颅CT或脑MRI检查等。 18F-FDG PET显像已经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 [5~7]。在美国淋巴瘤的应用中,PET/CT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专用CT扫描。与单独使用全剂量诊断CT或PET显像相比,PET/CT显像在疾病分期和再分期过程中有明确的优 [8,9]势。
国际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IWG)于1999年发布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的指南。该疗效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是CT扫描测量下肿大淋巴结体积的缩小程度、骨髓穿刺涂 [10]片和活检确定的骨髓受累程度。由于其明显的局限性,2007年对该指南进行了修订,在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标准中融入免疫组化(immuno histochemistry,IHC)、流式细胞术以及[ 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显像 [11]。修订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迄今只用于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在其他组织学的应用尚需进行验证,其缓解标准目前还应使用原版IWG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