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糖尿病性慢性腹泻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肝脾不和证
症见:
泄泻腹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或加重,泻后痛缓,胸胁胀闷,嗳气,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
抑肝扶脾。
代表方: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减。
主要药物:
白术10g,白芍20g,防风10g,陈皮10g。
中成药:
逍遥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3~6g;左金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3~6g;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每日1~2次,每次1支。
诊治要点:
本证发作与情绪密切相关,女性患者,情绪忧虑者多见。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根据患者表现,需要辨别“肝旺”和“脾虚”的权重,合理调配。同时需要开导患者怡情易性,保持情志舒畅。
2.湿热内蕴证
症见: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大便黏滞不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利湿热。
代表方: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加减。
主要药物:
葛根10g,黄芩6g,黄连6g,半夏10g。
中成药:
香连丸,米汤送服,每日2~3次,每次3~6g;黄连上清丸,米汤送服,每日1~2次,每次3~6g。
诊治要点:
本证以“标实”为表现,多见于疾病早期阶段,以泻下急迫臭秽为特点,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湿热去则腹泻止。切勿滥用止泻药物,防闭门留寇,适得其反。
3.脾胃虚弱证
症见:
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食后腹胀,痞闷不舒,纳呆食少,身倦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代表方: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加减。
主要药物:
人参10g,茯苓10g,白术10g,桔梗10g,山药10g,甘草6g,白扁豆10g,莲子肉10g,砂仁10g,薏苡仁10g。
中成药:
香砂六君子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6g;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6g;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6g。
诊治要点:
本证多见于疾病中晚期,平素脾胃虚弱者多见,饮食不慎是常见诱因。治疗需健脾止泻,方药缓图,以期巩固疗效。
4.脾肾阳虚证
症见:
消渴病病程较长,黎明之前脐腹作痛,或无痛性腹泻,肠鸣即泻,泻下完谷,可有大便失禁,伴乏力倦怠,身体消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代表方:
附子理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神丸(《证治准绳》)加减。
主要药物:
炮附子10g,粳米10g,半夏10g,甘草10g,大枣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3g,五味子10g,生姜10g。
中成药:
四神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6~9g;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6~9g。
诊治要点:
本证多见于疾病后期,久泻伤正,脾肾两虚。治疗需要辨别“脾气”“脾阳”“肾气”“肾阳”之虚损程度,治疗用药有所侧重。同时可搭配少量固涩止泻药物,如五味子、诃子、赤石脂、禹余粮等以增加疗效。
附:糖尿病性慢性腹泻辨证论治一览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