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样发作疾病鉴别诊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4 重症哮喘合并肺动脉高压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4岁,家庭主妇,因“反复咳嗽、咳痰50余年,发作性喘息20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1月16日入院。
患者50余年前患“麻疹”后反复咽痒,咳嗽,咳少许白痰,可自行缓解,未系统诊治。1994年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增多,每年累计发作时间>3个月,伴喘息,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平喘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稍缓解,但喘息逐渐加重。2010年我院门诊查肺功能示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每日2次,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喘息可缓解。2013年11月喘息加重,伴胸闷、心悸,于我院住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予抗感染、抗炎、平喘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后予“倍氯米松福莫特罗”200μg/12μg,每日3次,按需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2013年12月出现动则气喘,伴下肢水肿。
【既往史】
无特殊。
【个人史、家族史】
无吸烟,无粉尘及生物燃料接触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体温36.5℃,脉搏8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15/76mmHg,血氧饱和度(SPO 2)95%(吸氧2L/min)。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5次/分,律齐,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膝关节以下对称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5.0×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 88.7%;血气分析(FiO 229%):pH:7.363、PaCO 2:55mmHg、PO 2:95.1mmHg、HCO 3 -30.5mmol/L; D-二聚体120ng/ml;脑钠肽(BNP)310.8pg/ml;肝肾功能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心脏超声心动图:轻度三尖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104mmHg],轻度二尖瓣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测值未见异常。肺功能: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
胸部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m,CTPA):慢支炎,肺气肿;左、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前后径变扁,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重构(气道软化)改变;肺动脉CTA未见明显栓塞征象,拟肺动脉高压(图4-1)。
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双肺多发通气灌注功能受损灶,以右肺上叶、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为著;双侧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呈大致匹配性改变;肺功能的测定:左肺占全肺的74.55%;右肺占全肺的25.45%(图4-2)。肺动脉造影+测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成像(OCT)检查:右心导管测压:RPA:59/39(41)mmHg;LPA:66/36(47)mmHg;PAT:58/39(46)mmHg;双肺动脉造影示:双下肺动脉血管床明显减少。双上下肺动脉OCT检查示:肺血管内膜明显增厚,以双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明显,右上肺动脉内见新月性内膜增殖,管腔内有黏附物,致相应肺动脉节段狭窄(图4-3)。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炎。
图4-1 胸部CT(2014年1月17日):慢支炎,肺气肿;左、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前后径变扁,肺动脉增宽
图4-2 肺通气/灌注显像(2014年1月22日):双肺多发通气灌注功能受损灶,以右肺上叶、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为著;双侧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呈大致匹配性改变
右下支气管黏膜病理(图4-4):基底膜增厚,局灶黏膜下水肿,平滑肌肥厚,黏液腺增生。
【诊治经过】
图4-3 双上下肺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成像(OCT)检查:肺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图4-4 支气管黏膜病理活检(2014年1月22日):(右下肺)基底膜增厚,局灶黏膜下水肿,平滑肌肥厚,黏液腺增生
2014年1月16日入院后予甲泼尼龙(40mg,每日1次)、多索茶碱、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倍氯米松福莫特罗(200μg/12μg,每8小时1次)抗炎平喘,贝前列素、西地那非、丹参酮ⅡA降肺动脉压,症状改善欠佳。1月26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咳少许白色痰,无发热、咯血、胸痛等。查体:呼吸22次/分,SPO 280%(吸空气),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较多吸气相湿啰音和呼气相干啰音,心腹(-),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正常;血气分析(FiO 2:29%):pH 7.357、PaCO 256mmHg、PO 278.5mmHg、HCO 3 -30.6mmol/L; D-二聚体 1142ng/nl。
因肺动脉造影+OCT示肺动脉高压,双上肺动脉管腔内有黏附物,管腔变形,提示为陈旧、新鲜的血栓。患者此次短时间内病情加重考虑为肺栓塞,2014年1月26日加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呋塞米、螺内酯利尿,莫西沙星、氟康唑抗感染,经上述降肺动脉压、抗炎平喘治疗。经治疗患者气促、胸闷较前明显减轻,于2014年2月9日出院。
【最终诊断】
1.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overlap syndrome,ACOS]。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3.肺动脉高压(重度Ⅲ型+Ⅳ型,WHO功能分级Ⅲ级)。
【随诊】
患者出院后一直用华法林、西地那非、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500μg,每12小时1次)、孟鲁司特钠、茶碱缓释片治疗,间有活动后气促,双下肢水肿。
分析与讨论
本例患者幼年起病,反复发作咳嗽、喘息,可闻及喘鸣音,与天气变化有关,可自行缓解或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缓解。肺功能示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及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症状可缓解,停药后喘息反复发作。肺功能示小气道功能明显下降,FEV1下降更明显,提示阻塞更严重;周边气道阻力、总阻力上升,均支持支气管哮喘,而且在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时支气管舒张试验可阴性。同时患者反复咳嗽、喘息数十年,查体桶状胸,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弥散功能下降提示为肺泡功能差引起;肺通气/灌注显像示双肺多发通气灌注功能受损灶,但双侧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大致匹配,均符合COPD改变。本例患者支气管哮喘的病史较长,未规范治疗,哮喘控制不理想,喘息反复发作,逐渐出现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的气道疾病,同时具有哮喘和COPD的双重特征,诊断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
15%~55%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同时具有哮喘和COPD的特点。与单纯哮喘或COPD患者相比,急性加重更为频繁,生活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病死率更高,且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目前对于这类患者尚缺少普遍认同的术语名称和特征定义,2014年5月6日支气管哮喘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在其2014修订版中首次发表了由GINA和GOLD科学委员会联合起草的ACOS,描述性定义如下:ACOS的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其部分特点与哮喘相关,而另一部分特点常与COPD相关,即ACOS同时具有哮喘和COPD的双重特征。2015年GINA对ACOS作了进一步阐明,指南提供了区分哮喘、COPD及ACOS的方法,但同时指出:ACOS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定义及研究尚不完善,肯定存在很多亚型,随着对ACOS临床症状、病理生理和基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特点将会逐步阐明。治疗方面,若哮喘和COPD之间鉴别诊断的证据均等(如ACOS),最初的治疗是首先按照哮喘进行治疗。这种认识是基于ICS在预防未控制哮喘患者发病甚至死亡方面有重要作用,表面看来轻微的症状(与轻~重度COPD相比),或提示可能具有危及生命发作的风险。若病症评估提示为哮喘或ACOS,或者COPD的诊断有明显不确定性,这时谨慎的办法就是开始按照哮喘治疗,直至进一步检查证实或推翻初始的诊断。治疗包括:①ICS(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低至中等剂量);②若已有处方,则LABA应继续应用,若无,则加用。须重点注意的是,若具备哮喘特征,患者需联合ICS、LABA。若病症评估提示为COPD,应尽早开始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联合用药进行恰当的症状治疗。
ACOS的治疗还应包括①停止吸烟、进行肺康复;②注射疫苗;③遵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和全球COPD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in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南建议,分别治疗哮喘和COPD合并症。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重症慢性小气道疾病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可导致COPD及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和死亡率的增加。根据2013年PH诊治指南目前分为五大类型:第一大类遗传性PH、第二大类左心疾病相关、第三大类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第四大类慢性血栓栓塞性PH及第五大类不明机制或多种因素所致PH。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小气道的疾病合并PH的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可出现继发PH,主要表现为引起肺动脉中膜增厚,远端肺动脉增殖性内膜闭塞,肺气肿造成不同程度血管床破坏和纤维化。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缺氧导致肺动脉痉挛,肺血管内皮增厚,平滑肌肥大;长期反复的肺部炎症累及肺小动脉致肺血管床减少;肺血管重构;血黏度增加、血容量增加等因素相关。本例患者肺动脉造影示双下肺动脉血管床明显减少;OCT示肺血管内膜明显增厚,右上肺动脉内见新月性内膜增殖,致相应肺动脉节段狭窄,这一结果也证实肺动脉出现结构性改变。
本例患者经积极抗炎、解痉平喘、降肺动脉压等治疗后出现急性气促加重,血 D-二聚体水平升高,肺动脉造影+OCT检查示远端动脉异常,毁损重。双下肺动脉内膜均匀增厚;双上肺动脉管腔内有黏附物,管腔变形,提示为陈旧、新鲜的血栓。综合考虑为混合型PH(Ⅲ型+Ⅳ型),即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继发PH的基础上出现肺小动脉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PH。因此在其他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抗凝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也证实本次急性加重可能与肺小动脉血栓形成有关。

(丘敏枝 黄秋琴 唐纯丽)

专家评析
刘春丽主任医师:
ACOS临床常见,与单纯哮喘或COPD患者相比,其急性加重更为频繁,生活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COPD合并PH多为轻、中度肺高压,若患者出现重度PH或与临床不成比例的PH,要注意有无存在其他引起PH的原因,如肺栓塞或患者有无出现严重的急性加重。此例患者的治疗转归及OCT检查间接或直接验证了上述理论。
参考文献
1.Lopez-Giraldo A,Rodriguez-Roisin R,Agusti 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golden decade.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d Clin(Barc),2015,144:507-513
2.Tonelli AR,Minai OA.Saudi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Ann Thorac Med,2014,9:S98-S107